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沒有欄目官方微博,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哈搭巴
老北京火鍋
《甄嬛傳》第20集,雍正帝與年羹堯、華妃兄妹倆吃了頓家宴。席間,太監們端上火鍋。此時,華妃說道:「天氣寒冷,宮中十月十五起,每頓飯都會添鍋子,為著今兒哥哥來,雖是十四,皇上還是命御膳房準備了這道什錦鍋子。哥哥的一飲一食必得念及皇恩吶。」
年羹堯聽後起身謝恩。雍正帝說道:「鍋子吃了身上暖和。你與朕君臣一心,朕這心裡更暖和。」
(本來想要截個圖的,但該劇居然沒有給鍋子一個特寫鏡頭)
基本上,只要是清宮戲,必然就會出現火鍋。《雍正王朝》第15集,四阿哥宴請諸皇子吃飯。吃的就是火鍋。十阿哥打開鍋蓋說道:「好香,看來四哥今天是真心請我們。」
十阿哥打開鍋蓋說道:「好香,看來四哥今天是真心請我們。」
何以清宮流行吃火鍋,有種說法是火鍋不會讓菜涼掉,也不容易上錯菜,各桌備菜統一,不至厚此薄彼。此外,火鍋半自助的烹調方式可以減輕御膳房的壓力。
清乾隆朝《起居注》記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在乾清宮請親戚們吃飯,就辦了530桌宮廷火鍋。為了在開宴時不慌亂,掌儀司甚至提前彩排上菜順序,「桌張過多,人數太從。如統俟臨時安搭,難免參差不齊,請於恭進果桌時,殿內應放之桌席,令太監等隨同搭放外,順便揭取火鍋蓋,其餘殿外應放之桌席,俱用護軍等預先擺設,妥協預備……」
打開搜尋引擎,以「吉尼斯」和「火鍋」為關鍵詞搜索,出來都是一條條有關「某地多少人一起吃火鍋,創造新的吉尼斯紀錄」的喜訊。而在歷史上可考的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火鍋盛宴,則是在嘉慶元年正月初四的千叟宴。
清宮千叟宴座位排列圖
這場宴會可謂盛況空前,3056名耄耋老人在皇極殿為太上皇帝乾隆祝壽。一般認為那次千叟宴,上火鍋1550多個,品嘗者達5000餘人。
2014年「@故宮博物院」發了一組火鍋器皿的微博,其中寫道:
「涮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東漢墓中出土的鑊鬥即為火鍋。至清代,火鍋甚至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被稱為『熱鍋』。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一為組合式,由鍋、爐支架、爐圈、爐盤、酒精碗五部分組成,可同時燒煮食物,也可單獨用鍋溫熱食品。二為鍋中帶爐,爐內燒炭火,把水燒開以涮煮食物。」
@故宮博物院 發的一組火鍋器皿微博。
將菜品置辦妥當,並以水煮方式食用,這樣的烹飪方式流行於亞太多國。《深夜食堂·東京故事》第7集講的便是「單人鍋」的故事。
《深夜食堂·東京故事》第7集裡的「單人鍋」。
老闆介紹道:「在單人砂鍋裡,放入鰹魚高湯和白菜、五花肉,還有金針菇,一起咕嘟咕嘟煮,這樣就行了。」老闆還特別提到,在他店裡,吃單人鍋都是配佛手柑做的橙醋醬吃的。
《深夜食堂·東京故事》第7集裡出現最多的彈幕是「一個人吃火鍋」,好像一個人就不能吃火鍋一樣。
有句話說得好:「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作為吃貨,時刻準備著做一名「孤獨的美食家」。
火鍋、冒菜、串串等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