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還深》:我們終究無法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2021-02-06 看美劇學英語

It's not that easy growing up to be the man you want to be.

「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良多《比海還深》




這是2016年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豆瓣評論中滿屏都是對導演是枝裕和的讚美。


的確,是枝裕和是一個神奇的導演,他的電影總是好像什麼都沒說,卻又讓人感悟良多。


《比海還深》也不例外。



劇中他對日常細節的處理相當精彩,無論是角色塑造,還是劇情鋪墊都穩紮穩打,讓這樣一部平淡無奇的家庭劇,變成了感動無數人的治癒大片。


尤其是片中重複出現兒時夢想和長大後現實差距的對比,讓人感慨良多:


我們可能真的活不成理想中的樣子,甚至還會成為自己曾經厭惡的大人,可人生就是這樣充滿遺憾和無可奈何!



和許多人年少時期一樣,電影主角良多曾立志不做父親那樣的大人。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似乎漸漸偏離了自己預設的軌道。


早年憑藉處女作小說獲得了島尾敏雄獎,剛在文學界嶄露頭角的他,卻自此之後再無佳作。


為了餬口,他只好兼職去當「私家偵探」勉強度日,還美其名曰「尋找靈感」。


別看「私家偵探」四個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無非就是受僱主所託,調查對象有無出軌。


好不容易得了些委託費,他卻總幻想靠賭翻盤,結局自然是輸個精光。


年少時,他恨透了賭徒父親,揚言絕不步他後塵。


結果,長大後嗜賭成性的他,也一樣弄得妻離子散,甚至連每月的房租都付不起,更別提兒子的贍養費了。



人到中年的良多,卻一副油膩大叔的邋遢模樣。


不修邊幅的他,在老母親家偷吃東西、翻找現金和父親遺物時的樣子,活脫脫一副廢柴中年人既視感。


就連被他敲詐的學生,都忍不住吐槽:


I'll never grow into a man like you.

「我長大以後絕不成為你這樣的人。」


這句話想必良多一定不陌生,不過他卻雲淡風輕,甚至得意洋洋地以大人的經驗之談教訓道:


It's not that easy growing up to be the man you want to be.

「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這的確是經驗之談,他想成為和父親不一樣的大人,卻偏偏染上了父親的惡習。



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大,超乎想像。


正如有句話所說:


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 of their children.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


大人的每句話,每個動作,每種行為,都在年幼的孩子心裡埋下了種子,而壞習慣的潛移默化,才是最可怕的。


而想要擺脫這種影響,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良多就完美「繼承」了父親的陋習:好賭,喜歡到處借錢,還處理不好和妻子的關係。


對於家庭而言,他絕對不是一個好丈夫,更算不得一個好父親。


然而離婚後,他生活的唯一動力,竟是每個月和兒子真悟的一次會面。


儘管賺來的錢都送給了賽車場,但他每次還是儘可能的把撫養費備齊。



轉眼又到了見面的日子,可良多手頭的錢卻不夠贍養費。


不過,他還是死皮賴臉的和前妻爭取了一天的時間來和兒子獨處,並帶兒子去買了心愛的球鞋,吃他想吃的漢堡,還帶真悟買了彩票。


前面說過良多是私家偵探,利用職務之便,對前妻不死心的他曾悄悄跟蹤,並得知前妻交了男朋友。


為了複合,這次會面他耍起了小心機,故意把兒子帶回了母親家,前妻響子只好去曾經的婆婆家接兒子。


良多的母親一向心疼兒媳和孫子,此番更是把珍藏了許久的咖喱拿出來招待兩人。


其實老母親一直想撮合良多和響子,所謂下雨天,留客天。


當晚襲來的颱風暴雨,似乎正中老人家下懷。


共處時間變多了,良多和母親都想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這個下雨天的夜晚是影片的核心部分,良多一心想要挽回前妻的心,可是對他仍有感情的響子卻依然無動於衷。


Grownups can't live on love alone.

「成年人光有愛情是活不下去的。」


在響子看來,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個心智還未成熟且沒有上進心的伴侶。


因此,哪怕面對那個把她當女兒一樣對待的婆婆的挽留時,響子的心依然沒有動搖。


看著老人流淚,她心裡也挺不好受的,不過人終究是要往前看的,她做不到像良多一樣還死守著那份過去。



有人說:男人往往是直接從男孩長成了父親。


但現實卻是:哪怕當了父親,男人依然是個小孩。


Men only realize they're in love after they've lost their beloved.

男人只有在失去所愛後,才意識到自己是愛著的。


偵探社老闆一語中的!


的確,良多對待妻兒如此,對待父親亦如此。


暴雨夜那晚,劇情衝突感人肺腑,主角之間比海還深的親情令人淚目。


老母親的那番人生感悟,更是堪稱真理。


Missing him after he's gone will not bring him back,

人走了之後再怎麼想念也是枉然,

you have to deal with people while they're alive.

應該在人活著的時候用心對待。


I wonder why it is that men can't love the present.

我總在想人們為何不活在當下。

Either they just keep chasing whatever it is they've lost,

總是追逐一些已經失去的東西,

or they keep dreaming beyond their reach.

或者力所不能及的東西。


How can you enjoy life if you keep doing that?

總是這樣,何談享受生活?

You can't find happiness, until you've let go of something.

不豁達一點,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老母親邊說,邊聽著正在播放的CD ,背景音樂是鄧麗君的《別離的預感》:


Deeper, even than the sea.

比海還深,

Bluer, even than the sky.

比天更藍。


電影的片名《比海還深》就是取自這句歌詞。


聽到這裡,似乎更加觸動了老母親的心。


I've never loved anyone deeper than the sea, even though I've made it to this age.

我從來沒有愛誰愛得比海還深過,哪怕我已經這把年紀了。

But we still live our lives, enjoying every day.

但生活還是在繼續,我們在享受每一天。


Actually, we keep on living because we haven’t·

其實,我們活下去正是因為沒有那樣過。

So, we manage to find joy day after day·

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去尋找快樂。


Life is simple.

生活其實是很簡單的。


老母親在人生末段的諸多感悟,令良多陷入了沉思。


他自以為他比海更深的愛過一個人,其實良多只是空有一份情感,卻沒有付出過什麼。



全片彰顯親情的細節數不勝數,母與子,父與子,夫與妻,婆與媳……


良多的父親去世後,老母親和女兒的那番對話更是自然而又飽含深意,情感拿捏恰到好處。


此時的她對人生看的很是透徹,當女兒勸她別老一個人待著,應該多出去交點新朋友時,她卻這樣說:


New friends at my age only mean more funerals.

在我這把年紀,交新朋友只會徒增參加葬禮的次數。



說回良多,面對不想復婚的妻子,良多不再強求,而是選擇把和兒子一起買的彩票都給兒子。


這或許是為了讓自己在兒子的生活裡多留下一些在場的痕跡。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對於良多來說,或許更意味著,他要放棄過去的賭徒生活了。


不過影片最後並沒有明確交待,而是伴隨著《深呼吸》這首歌結束。



「我曾夢想著怎樣的未來,

向昨日的我揮手告別。

我望向天空一架飛機划過,

何處才是我的家?」


聽著伴奏,看著良多最後的背影,莫名心酸。


夢想遙遙無期,這種迫近現實的苦澀感,哪怕人到中年也無力承受。


或許為了生活放棄夢想,與現實握手言和才是人生的正解。



回到電影的片名,雖然中日版都叫《比海還深》,但英文名卻不是:Deeper Than Sea,而是:After the Storm。


風暴過後,一切似乎都沒變,卻又好像變了許多。


導演是枝裕和就是通過這平凡的風暴之夜,講述了許多人生大道理。



我們或許真的活不成理想中的樣子,我們也或許真的沒有過如同大海般的傾情付出。


但幸福並不一定需要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也並不一定要有過比海更深的情感,而是在失去後,能夠坦然自若。


哪怕真的活不成理想的自己,也不能氣餒,再失意的人生也有繼續向前的理由。


最後,借用良多某位僱主的一句話與君共勉:


For better or worse, it's all part of my life.

「無論好壞,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那些實現不了的夢想,自然有它存在的意義。


至少,它讓你的人生有了盼頭。否則生命會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

往期推薦:

印度電影《調音師》:人的本性,或許就是善惡並存

豆瓣9.5《馬男波傑克》:你總說想變得更好,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來戰勝的,而是用來相處的

相關焦點

  • 《比海更深》: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才是人生真相
    先問一個很俗的問題:「你還記得小時候的理想嗎?」再問一個扎心的問題:「你還在為理想努力堅持嗎?」成年人都會會心一笑,這世界上絕大多人不能把理想當飯吃,與理想漸行漸遠的過程,正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過程。這是一場艱難的修行,被日本最治癒的導演是枝裕和,拍進了電影《比海更深》裡。
  • 女報影評 《比海還深》:獻給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近日,他的新片《比海還深》在香港公映,聞訊後我在第一時間趕到九龍百老匯電影中心。而《比海還深》更進一步,這回,是枝裕和將電影的背景放在了自己9 歲時全家搬進並一住20 年的公屋,場景完全是真實的,由樹木希林扮演的母親,也以他的母親為原型。投注這麼多「本錢」的一部電影,應該是導演很看重的,回報也果然不菲,今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比海還深》入選「一種關注」類別,收穫許多好評。
  • 《比海還深》即便比海還深,也無法抵擋生命的無常
    是枝裕和的電影在我的記憶中都較難留下記憶點,因為較為著重細節的表現以及手法較為平淡而無起伏,或許對於被各種衝突與轉折寵壞的觀賞者如我來說,是一種霎時難以適應的作品,但《比海還深》卻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溜滑梯中,良多與真悟看著被風吹起的塑膠袋,響子也找到這裡來了,這時他們三人短暫地相聚,「家」暫時地再次重新成形,但過去的無法重來這老調總是需要被重彈,響子也必須說出:「我們已經說好了,就放手讓我前進吧。」家於是只再存在於須臾,倏忽就被這場大雨給衝散。這當然刺痛,但刺痛的不只是良多,也包括響子自己,尤其這是響子對自己心上紮下的針。
  • 《比海更深》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成年人
    《比海更深》男主是阿部寬。是一個有一米八九的演員。這是他們第四次合作。有趣的是在每一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他都叫良多。還記得他在《不結婚的男人》裡的形象。和這一部電影裡真是天壤之別。不過性格上他們同樣傲嬌。女主是真木陽子。這是他們第三次合作。
  • 比海還深
    比海還深的是人生但就是這樣的良多,偷父母的錢、拿不出贍養費的良多,仍會從乾癟的錢包中拿1萬日元給母親,仍會實現給兒子買一雙美津濃跑鞋的諾言,雖然會為了讓店員打折,故意把鞋子在地上磨舊。人到中年,平庸是我們絕大多數的樣子,我們都沒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良多在敲詐跟老師偷情的高中生時,那個小孩告訴良多,我長大後絕對不會成為你這樣的大人。良多有些氣憤地說:你以為能輕鬆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 比海還深的是對人生的羈絆
    終於,在這個必須宅在家裡的時刻,能夠拉著愛人,窩在沙發裡細細地品味《比海還深》裡,是枝裕和淡拓的人生。小人物良多是個過氣的作家,為了挖掘他所要的題材寧肯混跡在一個天天糾纏阿貓阿狗瑣事的偵探事務所,也不願委身去迎合大眾的口味去編漫畫故事。
  • 《比海還深》:人生中有些人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擁有
    《比海還深》:人生中有些人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擁有比海還深這部影片由是枝裕和導演的家庭親情溫馨電影,由樹木希林與阿部寬再度合作出演劇中的母子角色。影片中的阿部寬飾演一位曾得文學獎的作家良多,卻因為賭博而輸掉自己的婚姻、家庭。
  • 《比海更深》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但還得繼續往前走
    比如:《奇蹟》中的航一對弟弟說:「我沒有選擇自己的家庭,而是選擇了「世界」;《無人知曉》中哥哥把妹妹葬在每天都能望見飛機的戶外。在《比海更深》這部電影中,是枝裕和同樣在細節的把握上爐火純青,將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暖到發燙,或感動或悲傷。
  • 比海還深 有如走路速度的日常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十一月的時候看完是枝裕和的《比海還深》,日常的溫情最容易讓人淚目,平凡人的人生遺憾與細膩溫暖,在這樣的冬天,真好。不管是從《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還是今年的《比海還深》,是枝裕和的電影更多表達的是平凡人的生活日常,極具人文情懷,「不疾不徐,有如走路的速度,走得波瀾不驚,走得溫暖踏實,一直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靜下來。」
  • 《蘭開斯特之王》影評:我們終究會成為自己討厭的模樣
    我們終究會成為自己討厭的模樣我們以往對英格倫國王亨利五世的印象,大多都是在15世紀初英法百年戰爭中後期以一場以寡擊眾的「阿金庫爾戰役」為英格倫取得優勢的功臣,不過卻鮮少知道在他短短九年的統治時間,還有這場戰爭背後究竟對他本身產生怎樣的影響。
  • 《比海更深》:不是每個人,都能長成理想中的大人
    《比海更深》:不是每個人,都能長成理想中的大人首先,影片的故事很平凡,甚至可以一言帶過,但裡面的細節和臺詞卻是更加觸動人心。影片前半段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表現良多的失敗,家庭離異,到處借錢,嗜賭,生活邋遢,敲詐高中生,連贍養費都付不起,其中部分像買彩票情節就來自於自己的父親。而這樣一個盧瑟,當被敲詐的高中生諷刺"我長大絕對不要變成你這種大人"時,卻不甘心地回應到"你覺得很簡單地就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就大錯特錯了"。
  • 《比海更深》:瑣碎溫情的背後是現實和理想的較量
    母親說,她從來沒有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其實她對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愛的比海更深,對他們的包容關愛都隱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三、良多十五年沒有過作品,而現在的他依舊平庸度日,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很難,但是我們就此放棄嗎,現實與理想,遠方與物質,可能在與我們如何選擇。
  • 你是否曾愛過誰,比海還深?
    在撰寫本片劇本時,是枝裕和在第一頁寫下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一、活成了曾經討厭的人與是枝裕和合作過多次的阿部寬,是一位高大俊朗的演員,時常登上各大雜誌封面,光鮮亮麗,英俊挺拔。
  • 誰的內心不是比海還深
    是枝裕和導演的近作《比海還深》就是這樣的故事吧,不能判斷那些內心的波瀾——它是溫暖的,還是冷酷的,就像在海底,只是深不可測。所以,人們才需要彼此多一些理解,而不是惡語相向。這麼平白的內容如何構成一部電影吸引人呢?看完之後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以及似曾相識。
  • 電影 |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颱風夜,兒子問良多:以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成功了嗎?遲疑了一下,他的回答是:「我…還沒成功,這不是當不當得成的問題,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懷抱這樣的信念在活著。警探沒有成為優秀的演員,良多也沒有成為偉大的小說家。
  •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尊重自己,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比如,男友京谷的前女友,和京谷分手後,還堅持住在京谷家裡四年,怎麼都攆不走。這種事情哪個女孩子忍得了呀?但是我們善良溫柔的女主忍了,不然人家也不能住了四年還沒走。男票夜不歸宿,整晚聯繫不上,還把手機落在別的女人家裡,女主還去幫他取手機......請問這是什麼神仙在談戀愛啊!
  • 愛比海還深
    (視頻來自youtube:InezTsai)這首國語作品【愛比海還深】,借鑒了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電影名字【比海還深】,而【比海還深】這個名字更是鄧麗君的日文作品【別れの予感】中的一句歌詞。(【別れの予感】裡有一句歌詞:比海還深,比天還藍,奢求這樣的一份愛情。)(以上視頻的音頻)比海還深的愛情,也許歌詞裡會有一個美好的詮釋。
  • 卡倫·霍妮《我們內心的衝突》無法成為我們自己是一切絕望的根源
    ——卡倫·霍妮《我們內心的衝突》6、禁止了解自己,也就阻礙了成長。——卡倫·霍妮《我們內心的衝突》7、我們的文明中無數刺眼的矛盾,使得人們的道德感普遍日漸麻木。其實對矛盾的接納可見於諸多理論體系,而並不必然局限於道德範圍。——卡倫·霍妮《我們內心的衝突》8、無力感是患者內心的逆流使其無法全力以赴造成的。
  • 看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導演: 水田伸生編劇: 野木亞紀子主演: 新垣結衣 / 松田龍平 / 田中圭 / 黑木華 / 菊地凜子...大城市中忙忙碌碌的我們,或許在擁擠的地鐵裡,不會收到領導工作安排簡訊,也可能跟深海晶一樣需要在站臺裡蹲角落發工作資料。屏幕裡外的我們,都這樣一天又一天,匆忙而紛雜地工作著。即使急迫,或者狼狽,也都逐漸融進了那過著過著的日常。
  •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也可以活出自己!
    認同的評價多認為《懦弱野獸》是一部「真實」的劇,與自己生活產生了共鳴;不認同的評價則多是朝人設迷惑的方向進行。而關於這部劇,我想在這裡展現一些新的東西。以下涉嫌大量劇透。——如何才能成為野獸?——我們無法成為野獸。但可以擁有新的人生,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