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MOVIE&島」電影計劃第2篇
本文共計3553字,預計閱讀時間3-6分鐘,建議播放以上音樂進行閱讀~
電影《比海更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參與執導的第14部作品,靈感源於2001年,導演的父親去世,留下母親獨自面對餘生,引起導演的一些思考。
在撰寫本片劇本時,是枝裕和在第一頁寫下這樣一句話:「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一、活成了曾經討厭的人
與是枝裕和合作過多次的阿部寬,是一位高大俊朗的演員,時常登上各大雜誌封面,光鮮亮麗,英俊挺拔。
但在《比海更深》裡,阿部寬飾演的篠田良多雖然看上去仍然高大,卻渾身透著一股頹敗的loser味道。年少時,良多是一個很有文學天賦的人,經常能寫出不錯的作文。成年後,他獲得過一個文學獎項的認可,甚至也出版了書籍,成為了一名「不是很成功」的作家。
儘管影片沒有過多交待,也能夠知道,良多與父親的關係不是很好。事實上,他很討厭他的父親,因為他好賭,卻又沒有什麼特別的賺錢本領,以致於一家人都過得很拮据。他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公務員。
然而,待到良多自己長大成人,不僅沒有成為理想中的公務員,還沾染上了好賭的惡習。寫作的收入本來就不多,賭博的「支出」讓生活變得更加拮据。大概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的妻子和他離婚,兒子的撫養權歸妻子,他只能靠每月支付撫養費來換取與兒子相處的短暫時間。
寫作沒寫出名堂,公務員又當不上,妻兒離自己而去,生活拮据到連給兒子的撫養費都出不起;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去偵探事務所工作,靠跟蹤監視一些出軌男女換取一些收入;即便是有了收入,還忍不住去賭博,以致於窮困潦倒到在母親家裡「搜刮」存款。
人到中年,他沒有成為自己理想的大人,反而越活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他知道自己變成了一副什麼樣子的人,也試圖做出一些改變,但遺憾又無奈的是,改變從未生效。甚至在敲詐一位中學生的時候,對方憤怒地、鄙夷地朝他說道:「我可不想成為像你這樣的大人!」
一個無力挽回的失敗人生,讓這個高大的男人變得毫無英氣。這是導演是枝裕和的諸多作品裡,頭一回出現的角色類型。
二、最關心你的人
妻子帶著兒子離開他,同事瞧不起他,中學生都鄙視他,唯有他的母親,自始至終關心著他,疼愛著他。
樹木希林是日本國寶級的女演員,出演過不少電影,演技精湛,實力非凡。在《比海更深》裡,她再一次飾演阿部寬的母親——上一次,是在是枝裕和的作品《步履不停》裡,有意思的是,那部電影裡,阿部寬也叫「良多」。
電影《步履不停》
在《比海更深》裡,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在丈夫去世之後,獨自居住在「團地」(一種集體住宅區,是日本50年代中後期興建的用於緩解土地緊張的公寓房,大多數居民都不富有),每天僅有的外出要麼是買菜,要麼就是和一群老年人欣賞古典樂。大多數時候,她都待在家中,在屋子裡整理,在陽臺上眺望,開著冰箱納涼。
她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都沒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兒子,也就是良多,本來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能夠時不時回家熱鬧一下。但在兒子與兒媳離婚之後,就再也沒有那樣的熱鬧了。可即便如此,一旦兒子良多回家,她都格外的高興。
良多第一次回家,對外人說是回家處理父親去世後的一些事務,實則回家「搜刮」一些錢財,以填補自己的經濟缺口。母親也知道他回來是為了什麼,她的女兒還提醒過她要注意一點,但她就是高興,無論兒子在家裡翻找些什麼,她也還是會笑得很知足。
就像大多數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母親一樣,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雖然知道自己的兒子「並不算多有出息」,也還是心疼著他。就像她在陽臺上很自然的一句「你不在家,我就把它當你,每天給它(橘子樹)澆水」那樣,心裡掛牽著自己的兒子。
即便是所有人都認為她的兒子「沒出息」、「失敗」,她也不會嫌棄他,甚至還特別為他自豪,遇見鄰居,她很自豪地向他介紹:「這是我的兒子,他是個作家!」
看到這的時候,島主的眼淚突然就掉了下來。是啊,回想起我們自己的母親,何嘗又不是像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那樣,總是最關心自己,總是為自己自豪呢?
是枝裕和總是這樣,通過這樣的細節,直擊觀眾的內心,叫人毫無預防地備受感動。光是親情這一點,《比海更深》這部電影就足夠值得一看。
三、怎麼就會變成這樣了呢?
但全片最令母親開心的時刻,並非兒子第一次回家時的平靜白日,而是兒子第二次回家時颱風侵襲的風雨之夜。
妻子在離開良多之後,陸續結交一些新的男友。良多借著在偵探事務所的工作之便,跟蹤監視前妻最新的情感生活。偷窺他們陪著兒子打棒球的畫面,跟蹤他們餐廳吃飯的行跡,內心放不下妻子與兒子,又無力改變這樣的現狀。
好不容易等到了與兒子相處的日子,卻因為付不起撫養費,而只能和兒子相處一小段時間。為了獲取更長的相伴時間,他以兒子想去奶奶家為藉口,將前妻與兒子領回母親家裡。
終於,母親再一次迎來了久違的熱鬧,看著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帶著孫子回家,心裡甭提多高興。她收拾好屋子,做好一桌好吃的,偷偷準備好床鋪,以「颱風夜回去多不安全」為藉由,將良多、良多前妻以及量多兒子留在了家裡。
早已離婚的夫妻不得不又聚在了一起,儘管良多母親非常高興,表情裡充滿了知足,但前妻並不認為這很愉快,相反,她更多的感到一種尷尬,甚至一種難受。但為了不讓年邁的母親失望,她心平氣和地接受著暫住一晚的事實。
每個人都難免惦記過去,有時甚至更願意活在過去。譬如良多,他懷念自己寫作拿獎的時光,懷念自己和妻兒在一起的時光,內心放不下,所以在離婚之後,仍然「密切」關注著妻子與兒子。當晚,夫妻倆再次坐在一起,良多不禁問她是否已經和新認識的男的好上,甚至直接問她有沒有「做過」?
當前妻很平靜甚至很自然地回答「做過」時,難過的良多升騰起一股憤怒,竟撲向前妻,意欲和前妻「做」一次。前妻當然拒絕了,並且告訴他,她將和那個男的結婚。良多聽後很失落,但似乎又無能為力,只能將自己所有的關懷,都集中在兒子身上。
就在這時,前妻詰問他:「那麼拼命想當一個好爸爸,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努力呢?」
而就在不久之後,母親和前妻坐在一塊聊天,心懷渴望的母親問良多的前妻,還有沒有重歸於好的可能?前妻給了一個否定的答案,母親很失落,但也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她向良多前妻拋出一個語重心長地疑問:「怎麼就會變成這樣了呢?」
說完,一張布滿皺紋的臉開始痛苦的哭起來,牽動著觀眾的心,為之動容。
這一幕,是樹木希林精湛演技的一個表現;而這一問,則是全片最刺人心頭的一問。因為這一問,源於一個渴望兒子能夠擁有和睦家庭的母親。只是,一切已成定局,前妻心意已決,良多又無力挽回,木已成舟,再多的問,也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四、比海更深
像以往多數是枝裕和作品一樣,越是到最後,觀影的情緒越會被調動,直至淚崩的高潮。
颱風夜裡風雨交加,良多拿著手電筒帶兒子前往被大雨澆灌的小區遊樂園。他和兒子鑽進遊樂園的一個空間裡,兩人吃著零食,展開一段父與子的談話。良多問兒子,將來想當什麼,兒子回答他:想當一名公務員。
兒子就像自己的父親良多一樣,也愛打棒球,但也不想追求打出全壘打;在寫作方面也頗有天賦,但卻並不喜歡成為英雄。於他而言,幼小的心思裡,最希望看到的,是一家人重歸於好。所以,他才對彩票那樣的重視,不惜冒著風雨找回彩票。因為,他父親說過,只要彩票中了大獎,爸爸和媽媽就會回歸到一起。
他並不知道,那只是良多安慰他的一句玩笑。
不久後,前妻也來到了遊樂園,三個人為了躲避風雨,重新擠在了一起。就像一個完整的家庭一樣,三個人在狹窄的空間裡,呈現出全片最令人欣慰的一幕,迸發出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情感:既成事實的一切或許無法再改變,但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會讓曾經沒有珍惜的,展現出溫馨美好的一面。
是枝裕和導演通過颱風的設計,讓一家人相聚在一起,讓親情、愛情得以相遇,並在彼此心有餘熱的關係中,流露出令人感動的情感。
颱風過後,太陽照常升起,日子重歸平靜,而良多與妻、兒、母親幾個人之間的關係,似乎得到了一些修復,卻也並沒有完全重合。早飯過後,良多和妻兒離開母親,老人的生活再次回歸孤獨,良多的生活則再次面臨拮据,前期帶著兒子漸漸遠去,她們或許將和他人重新構建一個屬於他們的家。
生活還在繼續,而電影的感動,卻並未及時停住。在良多與妻兒告別之前,他拿著翻找出來的一塊墨硯去兌錢,被老闆告知,自己的父親曾拿著他寫的書籍,到處宣告,街坊四鄰人人給了一本,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曾經那麼討厭的父親,曾經關係緊張的父子,就在這一刻,情緒抵達最高點。沉默不語的良多沒有哭,但看得出來,他在心底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或許也在心底,感謝了父親。從頭至尾,良多的父親都未曾出現過,唯一的一次「露面」,也僅僅是一張遺照,安靜而淡然。
可這正是導演是枝裕和最想表達的情感吧,自己的父親當初也是早早就去世,他大概在心底累積了不少的情感,需要用這樣一部電影來溫柔表達。
整部影片和之前的《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海街日記》一樣,故事平平淡淡,畫面溫馨清澈,音樂娓娓動聽,情感細膩感人。是枝裕和用他最擅長的方式,將日常生活裡極易被忽視卻又真實存在的細節呈現給我們,並透過這些細枝末節,觸動著我們的心弦。
他還是在給我們講家庭,講親情,點綴一些愛情,融入更多溫情,以最細膩的方式,催出淚來。
片名《比海更深》來自鄧麗君的歌曲《別離的預感》(就是文首那隻歌),也在片中藉由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之口說過:
「我到這種年紀了,還沒有說過愛過誰比海更深」
是啊,我們在現實的生活裡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可能從來沒有過愛一個人比海更深,可能在一起時並不懂得好好珍惜,可能會在失去之後才意識到擁有的珍貴,如此這般,構成了我們很難理想的生活。
但也不能總是糾結於這樣的遺憾,也不能總沉浸於那些過去的事物裡,無力改變的人生固然失敗,但全然放棄的人生可能更無幸福。就像影片中母親對兒子說的那樣:
「還是得趁人在的時候好好對待才行,為什麼男人都不會珍惜當下呢?總是在追求失去的東西,想著無法實現的夢想,被這些東西困住,每天還怎麼快樂?幸福這種東西啊,要是不放棄什麼,就得不到呢~」
不要太執著於過去,適當放下,或許會更好。
祝福大家。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MOVIE&島」電影計劃試圖「用100篇文章對100部電影或電影人」進行認真解讀,強調認真看電影的態度與嚴肅寫作的精神,在這個日漸浮躁的氛圍裡,尋求一種慢下來、靜下來的狀態,以此回歸電影與寫作的某種本質:觀察與思考。
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