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黃渤。
這兩年好綜藝的代名詞。
以至於他去到哪個綜藝,都能衝上熱搜。
但比起做飛行嘉賓的各大熱門綜藝。
黃渤這兩年下定心思,甚至要把一個冷門節目,做到80歲。
言出必行,老妹兒果然又等到了它——
《忘不了餐廳》第一季,就在豆瓣拿下了9.2的高分。和這些年大熱的所有綜藝都不一樣。這是一部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的綜藝。
即大眾眼中的「老年痴呆」患者。 邀請五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服務生, 和由店長黃渤、副店長宋祖兒和王彥霖開辦「忘不了餐廳」。
讓更多人了解如何對待阿爾茨海默患者。 更是讓普通人意識到,他們也可以社交,也能學習新鮮事物。
最開始,老妹兒也以為,這肯定又是一檔沉悶的科普節目。不,打開節目才發現。五位老人們自帶幽默感,哪怕是身患疾病。他們仍將餐廳生活妝扮得多姿多彩,時不時,扭個秧歌。
算數比計算器還來得精。
更有會四國語言,面對外國顧客談笑風生。而黃渤等嘉賓在節目中展現出的高情商,在指導下對老人悉心照料。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黃渤的父親也是阿爾茨海默患者。
而節目中的他,更是為大眾如何善待阿爾茨海默患者,做出了最好的示範。節目播出之後,立刻登頂豆瓣當年評分最高的綜藝。
最可喜的是,這種效果還在持續。在第二季中,你會發現,第一季五位老人的生活,煥然一新。公主奶奶換了新家,家中到處都是和餐廳有關的紀念品;
大橋爺爺繼續學習英文,詞彙量增長不少。會四國語言的蒲公英奶奶,甚至還能給學生上起了英文網課。
但在節目播出後,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節目組太輕描淡寫了」。連黃渤自己也在節目中反思:「一季節目裝不下我們能講的人生故事,講不完我們能消除的偏見,能傳遞的溫暖。」「所以我們今年又開餐廳了。」這一季,和上一季一樣。幾位老人一樣是性格多樣,能歌善舞。
80歲的樸熙昌爺爺,小號吹得特別溜。同樣是80歲的孔繁漪奶奶,就最擅長誇人。
誰見她都喜笑顏開。這些幸運的老人,能在鏡頭面前呈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離不開家屬支持,自己的強大意志。他們更是希望將自己的精神分享給更多的人。
而節目組也很直接地面對了這一季的難題:在上一季裡,老人們大多是輕型患者。而在這一季裡,「忘不了家族」老人們的病情則更為嚴重了。
如何善待他們,還是得靠嘉賓們的情商和知識支撐。問題在餐廳營業第一天就暴露了:第一天的午飯剛吃完,兩位老人就忽然忘記了自己為什麼會在餐廳裡。
樸爺爺以為自己還在家,只是出門順路進餐廳看了一眼。孔奶奶更是幾次希望找到自己的兒子。
身處陌生的環境,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樣的空白,足以在一瞬間擊倒一個成年人。這一季新來的嘉賓王彥霖也感受到了不同。
但真正的催淚彈還在後面。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孔奶奶一直在提起自己的老伴。
但到了團隊復盤之時,黃渤才將真相道出。其實孔奶奶的老伴,早就去世了。
但在她的記憶中,老伴仍然還是那個年輕英俊的樣子。老妹兒看到這點,真是眼淚一下就下來了。但面對老人們情況惡化這一大問題,節目組必須得暫停營業。和社工緊急開會,去解決普通人面對患者的不知所措。
我們可能在年齡、身體、情感上無法真正感同身受。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麼都做不了。社工就給出了明確的建議:當病人到了陌生的環境裡,喪失對時間空間的定向能力,是常見現象。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恐慌。通過小技巧,幫助他們走回正軌。
比如用簡單的問答,讓他們認同今天所處的時間和空間位置。當老人意識開始模糊又要回家和找家屬時,一個小小的打岔,就可以分散老人的注意力。
鼓勵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能讓他們產生自我價值感。「原來我也是被需要的。」
其實《忘不了餐廳》也不只關注患有阿爾茨海默的老人們。年輕如老妹兒,此時提到「變老」,還覺得是個離自己很遙遠的詞。當看見先導片中三位嘉賓通過負重拘束設備,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老」。手抬不起來,就像是綁了個2kg的沙袋。多走兩步,就頭暈腦脹,像是喝多了。
走在平地上,都眼前昏黃一片。下個樓梯就更別說了,天旋地轉。我們身邊的許多老人,正是每天都體驗著這種日子。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能為他們做的其實也有很多。這一季中店長和老人們同吃住共勞動。
連帶著宿舍也進行了「適老化」改造。為的就是讓老人們生活的更安全。比如說老人更建議用坐姿洗澡,就可以在浴室安裝特別的座椅。
在浴缸邊上順便安裝一個把手。在玄關處安裝一個玄關凳。雖然不顯眼,卻都會給老人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提升。
這正是《忘不了餐廳》所帶來的價值。我們曾經看過太多的綜藝試圖「照進現實」。結果呈現出的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因為我們不過是許多普通人中的一個。我們知道阿爾茨海默,知道遇見迷路的老人可以報警。
但卻始終缺乏某種渠道,讓我們更深入地為他們做一點什麼。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平均每1分鐘就有一位老人走失,走失老人中有68.2%患有認知障礙,走失後老人的死亡率為10%。
但國內病症漏診率卻高達70%以上。67%的老年患者被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大部分中輕度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即使被確診也並未獲得積極正確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國內的很多患者家屬,並不支持他們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覺得「老年痴呆」聽起來就有點丟人。阿爾茨海默或許無藥可治。但《忘不了餐廳》的出現,就讓世界變好的期望,又高了那麼一點點。
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的記憶都終有一天,像沙灘上的字一樣,被潮水抹去。但想給世界,給別人留下點什麼,正是所有人為之努力的事。那每一點善意和關注,都是一種證明:我們曾生機勃勃地活過。我們也將不失尊嚴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