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疫情期間滯留英國的甘肅牙醫親歷漫漫回家路

2021-02-14 劍河風

作者:劉愷,陝西渭南人,牙醫,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家是遊子永遠的牽掛,回家是遊子心中的渴望。我的家在遙遠的東方,我遠在他鄉期盼著回家。當新冠病毒肆虐世界、自然災難正向人類發起猛烈攻擊時,我們終於回到了家!

心渴望回家,但票實在難買,真讓我力不從心!回家的路,好像遙不可及……

中國民用航空局2020年1月23日及1月28日下發通知:「各航空公司及其客票銷售代理機構應為1月23日前購買機票的消費者免費辦理退票。中國航空公司已停航。」

接著,英國廣播公司1月29日報導,英國航空公司宣布「暫停往返中國大陸的所有直航航班。」

3月2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繼續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量的通知》。自3月29日起,「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個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抵離航班客座率不得高於75%」。

年前,我和老伴從蘭州到英國兒子的家過春節,離開蘭州前就預訂好了3月15日天津航空公司從英國希思羅機場直飛西安的GS7988航班的返程票。可是由於新冠疫情的突然襲擊,我們的航班被取消了。接著,我又訂了4月12日國航CA856、1273航班,又被取消。再改籤5月4日CA938希思羅機場直飛北京的航班,票價19234元/張,還是被取消了。由於疫情的肆虐,政策的調整,致使票源更加緊張,真是一票難求啊!我們不敢退票,退了票就沒法改籤了,只好等待,耐心地等待……

我們天天關注著回國航班的消息。當獲悉國航有優先訂票的條件:1、老弱病殘的;2、年齡特別小的;3、急需要回國的。我以1、3條為由,電話諮詢中國航空公司服務熱線,並上網查詢國航官網。答覆都是5月份內已沒有機票,若訂6月份機票請注意國航APP國際航班計劃。急,急死人了!吃不下,睡不著,心發慌。從來沒有為了機票這樣心焦過。買機票比中彩票還難!回家真成了難上加難的事了。

也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國航服務熱線打多了,一位熱情的女服務員,知道了我的難處,也記住了我的手機號碼。4月20日晚上,我看到手機顯示有兩次來電沒接,於是趕緊打過去,是別的服務員接的電話——還是沒票!突然,她發來信息了:「給你們申請改籤了5月1日飛上海浦東,轉至蘭州的機票,航班號CA850。」「謝謝,謝謝,非常感謝!」

激動得我拉著老伴的手跳起了歡快的華爾茲。孫子亮亮拍著手:「爺爺跳舞啦!」快!炒上幾個硬菜,拿出珍藏已久的「九糧液」,喝上兩口酒!這可是家鄉的醇香。喜也喝酒,悲也喝酒。 

這時,只聽亮亮喊:「天貓精靈-國歌-唱!」 「起來……」我們在幸福的旋律中要回家了…… 

希思羅機場候機

要回家了心情特別好。5月1日一起床就眉開眼笑,走起路來特輕鬆,覺得腳腿都特利索。首先檢查隨身帶的消毒防護物品——這是抵禦新冠病毒侵入的法寶,是最最要緊的。嘉禾說:「爸!儘量少帶行李,健康最重要。」「是,這次回國的旅程特殊,要考驗我們老倆口的身板。」

希思羅機場位於英國英格蘭大倫敦希靈登區,在倫敦市以西22公裡處,希靈登區南端,是4F級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這裡是全歐洲最繁忙的機場。

昔日希斯羅機場熱鬧繁忙的景象,今已蕩然無存——人少,車少,人與人之間保持著距離,好像空氣都凝固了。清冷的場景不由得讓我加上了防寒服。我們提前3個小時到達這裡,在值機櫃檯領到座位號64E、64H。

3號航站樓只有唯一的一家Boots藥店營業,併兼售食品供應。門前有專人負責放行,店不大,裡面只能容納6-7個人,出一個進一個,排隊的人要間隔1米以上。兒媳為我們準備了茶葉蛋、一口一個的小餅子、巧克力,加上買的2盒三明治,2瓶礦泉水。我準備找一個地方,咥飽——這樣在飛機上就不吃了!候機廳的座位上人們間隔1米坐著,早已坐無虛席了。其它的候機位拉了警示線——不讓人坐。空蕩蕩的航站樓裡只見為數不多的旅客散坐著,有坐在臺階上的,有坐在地上的。這裡一位,那裡一位,都拉開了距離分散坐。我也不管那麼多了,找個空地,席地盤腿而坐,吃了起來了。不料,老伴偷偷地拍了一張照——「看看你在希思羅的吃相。」

在辦理託運行李服務時,每人都要填寫一張《聲明書》:1、本人以下遇到問題和困難;2、我過去14天內沒有不符合要求的情況。本人保證以上聲明內容屬實,如有虛假陳述,願承擔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和後果。

進入安檢程序是需要摘口罩的,因為要驗明正身。安檢得脫鞋、脫外套,拿出包裡的電子產品。還好,一切順利!安檢完之後就是等待登機了。

不懂英文的我想,跟著穿防護服的中國人走,準沒錯!果然,毫不費力地找到了49號登機口。按要求,相隔1米排隊候機,等待測量體溫、填表。旅客都得耐心地填寫《流行性病學調查表》,出示領事館確認的「健康碼」和前14天的體溫報備信息。隊伍排得很長很長,我都排到了46號登機口了,後面還有那麼多人。排在我前面的一個女留學生,可能是家裡寄來的防護服太大了,不合身,褲腿向上折了兩圈。排了大約40分鐘隊,來了位會說中文的華人工作人員,見我們年紀大,讓我們到前面去填寫登記表。原來希思羅機場是所有中國往返英國航班必經的機場,所以英國航空公司特別在這裡設立了華人接待部,工作人員全都是華人。在排得這麼長的隊伍裡得到照顧,真有點不好意思。填寫完表格,我真心實意地感謝他的好意。

飛機上的防護

「歡迎乘坐中國國航,歡迎回家!」

急切的歸家心情催著我踏進機艙。迎面看到的是微笑的空乘人員,雖然空姐們都戴著口罩、戴著手套、戴著護目鏡、穿著防護服,但看到她身上寫著「歡迎回家」的草書,頓時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我的眼窩子「刷」的一下子就溼潤了——飄蕩在外的遊子回家了,心中感到無限欣慰……

一直以來,總是擔心飛機客艙有空氣汙染的可能——人員聚集,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也有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因為氣溶膠傳播需要特定的環境,比如一個相對長時間封閉的空間,所以機艙極可能是病毒傳播的場所。可是空姐告訴我們,飛機的客艙空氣調節系統是由外部發動機引入的高溫高壓的新鮮空氣,客艙空氣是安全的。

即使是在疫情期間,國航的服務仍然很到位。航空餐一改以往的慣例,送來的是方便食品——巧克力、三明治、酸奶、水果。不用摘口罩,從口罩底端就可以填塞式進食。飲用的是250ml的「農夫山泉」礦泉水。機上的乘客2/3都穿了隔離防護服,戴著護目鏡、手套、口罩。誰也不接觸誰,人人自危,個個嚴防,你防著我,我防著他,因為確實不知道誰是新冠病毒攜帶者。我雖沒有穿隔離防護服,只戴了手套、N95口罩和老花鏡。裝備雖然簡陋,也是嚴密防護的。登機後先用消毒洗手液將扶手、活動餐桌擦拭乾淨,確保萬無一失,決不能由於大意而感染病毒。

經過10小時40分的飛行,終於見到了浦東機場。看見窗外風景如畫,心想著「到家啦!」情不自禁地泛出喜悅的淚花,祈福安全著陸。

浦東機場檢測 

著陸啦,安全著陸啦!飛機上的人都滿懷著喜悅——總算回家了!

飛機是5月2日早上6點30分抵達浦東機場的。我們都在機艙裡安靜地等待著,等候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引導我們下機。機場設置的「境外人員安全通道」是全封閉的藍色隔斷。我們間隔1米緩步前往「中國海關」。牆上「歡迎回家」的標語,讓海外歸來的人心裡感到熱呼呼的。先登記填寫《入境健康登記表》、《核酸檢測表》,然後在工作人員指引下進入臨時搭建的鋼結構工作間檢測核酸(免費)。工作間沒有門,一間挨著一間,差不多有近20間標本採集點。我被指定進入1號間,屋裡有位個子高高的青年女護士,從防護鏡裡看到她的微笑。

她說:「請伸出胳膊,抽血。」

我聲明:「血管壁由於缺乏水分,會有些難抽。」

「不要緊,您幸虧碰到我了。」自信、嫻熟的技術讓我很踏實。

核酸試樣的採集讓人有些難受。在取鼻拭子時,長長的棉棒難免讓受檢人心裡有些發憷。

「這麼長的棉棒?」

「是啊!叔叔,別怕!」

採集標本時,我不由自主地往後揚了好幾次頭。她一直安慰我:「快了!1秒鐘就完了。」我只好強忍著,憋住氣,頭往前伸,幸虧她訓練有素。

「怎麼取出的帶有血跡?是直取鼻中隔彎曲部的分泌物?」

「您是醫生?這樣取,查得準確。」

取完鼻拭子,我很長時間地喘氣。得歇歇!

標本採集完畢,不知怎麼搞的,我的身子疲憊得難以邁步。在飛機上一夜都無睡意,回到家了卻如此疲乏。

入境檢疫基於《檢疫法》規定,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核心能力建設制度,對由疫情嚴重的國家入境的旅客要進行更加嚴密的閉環式管理。旅客們都理解支持,也積極配合。只有嚴防嚴控新冠肺炎病例境外輸入,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按照國家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規定,境外歸國人員必須接受隔離14天。一人一間屋,並籤訂《隔離知情書》。

10點多鐘,我們乘坐大巴去隔離的酒店,約有55分鐘車程。我們下榻於上海浦江智能假日酒店,一人一間,260元/天(包夥食費,原價499元起/天)。隔離期間可以隨意自費點購各種包裝的方便食品、時令水果、飲料、啤酒等,共有44個品種,飯前送到,但禁止「叫外賣」等個性行為。每天醫護人員上門,量兩次體溫。在酒店隔離的人核酸檢測都是陰性,陽性者立即送往醫院隔離治療。

我住的是6O27房間,配置不錯,以往的兩張單人床併攏成一張大大的床,整潔,乾淨。

隔離期間每天都有人定時給送早、午、晚飯。在每間屋的門外有一張小圓桌,工作人員把飯放在桌子上,自行取食。

早上7點40分送早餐,是一盒白米稀飯,一盒冷牛奶,二個小包子,一個雞蛋,一點鹹蘿蔔乾,少量炒河粉。我的胃內缺乏牛奶的溶解酶,不能喝牛奶,一喝就拉肚子。因此,我每天都把早餐奶和住在6026房間的老伴對換成稀飯。因為我返蘭後,要參加甘肅牙醫足球隊訓練。為保證體能,我向送飯的工作人員申請兩份早餐,得到了許可。我還提出,「能否讓我拍張您倆送飯的照片?」他們也欣然接受了。

早飯後約30分鐘,兩位護士敲門:「6027,量體溫了!」噢,理解!在這裡的14天裡,我的名字就叫「6027」。好幾百號人呢,她們哪能記住每個人名字呢?她們倆一個量,一個記。

中午11點20分又送來午飯,並敲門提醒:「吃飯了!」

1點20分左右,又響起:「6027量體溫了!」「36.4度。」

5點10分,「請取晚餐!」

看來,在這14天裡,我能聽到的就是送飯的工作人員、測量體溫的護士的這幾句話了。

在房間裡看到放置著26瓶「可口可樂中國『冰露』飲用包裝水/淨含量550毫升」,我不敢隨便喝。用房間裡的電話撥「O」,問總服務臺:「喂!你好!請問屋裡放置的瓶裝水是免費的嗎?」

「是免費的!還有一包餅乾、一盒方便麵都是免費的。另外,房間裡有隨意點餐的《物品單》,電話點物,飯前送達,解除隔離,統一結帳。」

「知道了,謝謝!」

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的團隊及中國疾控中心曾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發現說明,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病毒。

因此,隔離人員如廁時,要使用消毒劑——綠莎新愛爾施牌消毒片,這種消毒片的味道是酸的。便後需要朝馬桶裡投6粒消毒片,並蓋上馬桶蓋,待排洩物浸泡1小時後再衝水。消毒要從源頭做起,才能排入汙水管道。

第一夜,時針指向北京時間凌晨1點15分,雖然已是夜深人靜,但由於時差關係,又加上疫情總讓人們心裡有些不安穩,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再一想,人生難得有這樣的經歷,我得習慣併合理安排好隔離時間。幸而,這裡的工作人員服務是熱情、周到的。

早飯後,護士胡超英、鬱濮丞又來測體溫了。

我問:「小胡,從境外回來穿的防護服和個人用品,如何分類?」

她說:「有些屬於醫療垃圾,如防護服是用黃色的垃圾袋裝;有些生活垃圾也要專項消殺後處理。」她們說話熱情,工作敬業。

住在這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讓我們心裡得以安慰。每天兩次測體溫,均在36.2-36.8︒C 之間,也讓人放心。

每天早晨,我先打開窗戶通風。從房門到窗戶長約8米。我自己制定了一個鍛鍊的標準——不穿鞋襪光著腳在地毯上走、跑,從門口到窗戶步行50個來回,慢跑20來回。

在房間裡是不準抽菸的。「禁止吸菸」的警示牌放置在檯燈處,煙控報警器安置在中央空調旁。可是,有一天我無意中發現懸掛在窗口的白色窗簾上有一個小洞,高度和鼻尖平齊。閒來無事,我仔細地觀察著——從洞的大小來看,這應該是被香菸燒出來的,肯定是有人在窗口偷著吸菸來著。我好奇地想,這是過往的旅客還是我的某位前任留下的「傑作」?再想一下,自己也覺得好笑——管他是誰呢!反正這個人是犯紀律了!

我從門鏡看到,對面那位男生怎麼不吃早飯?已經快到送午飯的時候了,好想叫他按時吃飯……

每天都是休息,只能看電視、看微信。我不想刮鬍子——反正不和人打交道,不嫌醜,慫管!到蘭州再刮,也算留了個紀念。

隔離期間無事可幹,我開始寫《回家》,記錄我這不同於往常的歸程。閒著就寫上一段!困了再睡!

醫療組來通知了——「關於申請核酸檢測的健康提示」,送來一張表格讓填寫,要收費100元。

我問:「在下飛機時,檢測過了,『陰性』還用查嗎?」

「知道,那裡檢查沒有檢測報告。」

「噢?國家級的檢測標準,不給檢測報告?是免費原因嗎?」

她說:「這次檢測的原則是自願、自費。」

我想,解除隔離有結論就行了吧!我拒絕二次檢測。同時我也想,回到蘭州說不定還得重新檢測呢!

在隔離的日子裡,我有大把的時間,想了不少問題。

應該說大多數留學生都是愛國的。他們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不遠萬裡吃苦求學,錘鍊才幹,儲備知識,以待大展宏圖的機會。眼下病毒肆虐世界,他們能夠安全順利地回來,真的很不容易,特別是能健康而歸就更不容易了。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人可能體會不到。現在網上的傳說太多,說法不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的誤解和恐懼。孩子遠在異鄉,家人的焦慮、不知所措都是正常的。對這些孩子來說,有這樣的經歷不是壞事。人在困難時是靠信心支撐著,通過這次鍛鍊,他們會成熟得更快。

隔離的第七天,突然接到「他大舅病重了」的消息。他大舅是我老伴的大兄弟,他得白血病已經兩年多了。

可能是因為是在疫情期間,住院挺難的。費了不少勁,他總算住進了省二院。剛進病室,醫生就下了「病重通知」,後來又追加「病危通知」。大夫說:「好好和他說說話,多陪陪他,讓他心情輕鬆點!」這是親切的臨終關懷,家裡人都聽懂了。

第二天,還是那個時間,他二舅打來急電說:「我哥因為咳嗽吐血了,昏迷了,無意識了……」我老伴接完電話,就撥電話和我商量。我們立刻向上海浦江智選酒店隔離醫療組報告,得到答覆:「根據國家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規定——境外歸來必須隔離14天,期滿才能解除。請節哀!」

遠方的兒子得到了信息,第一時間和我們聯繫。英國的嘉禾和上海酒店6026室的媽、6027室的爸進行了三方視頻。他媽說著說著就哭了,惹得娃也哭起來。身為男人的我本來很是堅強,可是勸著勸著,不知怎麼搞的也流淚了。仔細想來,確實傷心——我們沒法去送送他大舅。他大舅這鬼子慫的病也不知咋得上的。這兩年經過精心的治療——家人盡心,醫生也盡力,總算熬到現在。但反過來想,天堂裡沒有病痛!他大舅這一去,再也不受病痛折磨了,再也不和哈慫病魔鬥了,也算是解脫了!視頻的結論是,健康非常重要!娃說:「健康是看大千世界唯一資本。」我懂了,娃他媽也懂了。健康就行,活著就好!

他大舅辭世,享年64歲。

內侄來電話了!電話裡的幾句簡單的話,讓我感到他有了主事風格:「姑夫,我安排好了!安心隔離,放心吧!不設靈堂,不收禮金,不通知親朋好友!」

我們在上海遙祝他大舅一路走好!

快回家了

5月11日,早飯送來一張登記表——返程時間,登機航班。

啊,快回家了!這幾天得提前把衣服——外套、背心、毛衣都洗了。儘量把在酒店裡隔離時穿的衣服洗乾淨,不把髒衣服帶回蘭州。我不客氣地用了放在屋裡的去屑洗髮露。在取衣架晾衣服時,才發現衣櫃裡有小的數碼保險箱,還有送洗衣服的專用洗衣袋。

那天晚上6點30分看了48頻道的《甘肅新聞》,知道 3月11日甘肅省新冠肺炎防控從三級應急響應降至四級應急響應。我高興地撥通「86026」,傳來隔壁的老伴的聲音:「什麼事?」

「喂,報告你一個好消息!咱們返回蘭州隔離14天,可能取消了!」

「好,太好了!」

我想留下一張隔離期間護士測量體溫的照片,於是給老伴打電話,打算讓她幫忙照。她請示了工作人員——隔離人員不能出房間。只好請護士代為拍攝。

上海的室外溫度已經達到了32℃,可是酒店裡沒有開中央空調。病原菌是健康殺手,空調濾芯抑菌。從網上得知日本的遊輪、美國的航空母艦上新冠病毒傳播得很快,這與中央空調的空氣傳播有關係。我想,熱就熱吧!無論怎麼熱,也要堅持到第14天!      

隔離解除

5月16日9點10分,我們終於拿到上海市《解除隔離證明書》。太高興了!因為我們的航班是次日起飛,我給總服務臺去電話,想要續住一宿。我打算退掉一間房,再交300元,我和老伴只住一間房。可是,得到隔離醫療組意見是:持有《解除隔離證明書》也不能隨便出入,不得擅自穿越汙染區。於是,我們只好去總臺退房,並請她推薦一家賓館。

總臺的服務員告訴我們說:「不遠處就有五星級的賓館。你們是不是要便宜的?」

「是要便宜的。」

她問清了我們的航班是浦東機場的,於是建議我們在浦東機場翔遠大酒店預定房間。

「喂!是翔遠大酒店嗎?需要預訂標間,價位多少?有送機場航站樓的車嗎?」

「標間一天180到200元,免費送機,包早餐。」

「請訂一間180元的,中午就到。」

要出隔離酒店得填寫信息,領取《解除隔離證明書》。

我向為我們辦手續的工作人員道謝:「陳醫生辛苦了!明天是否有新的隔離人員入住?」

「你們走後,需要徹底消毒,通風。3天後才可以重新入住。」

「據我觀察,凡是在這裡隔離的人核酸檢測都是陰性,血液檢查無抗體,應該是正常人。」

「是的,凡是入境陽性者就歸專科醫院隔離治療;如果發燒體溫37.3℃以上,屬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也在專科醫院醫學觀察隔離。」

「謝謝您!我是否可以理解,我們乘坐的飛機航班無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是的!」

「太好了!我能與您合影留念嗎?」

「可以,祝您一路平安!」

我們用電話約了車。計程車很乾淨,行駛約50多分鐘就到了翔遠大酒店,車費126元。

這個酒店的標間比隔離酒店差了很多,房間不大,不過床單還算乾淨。

這是自由的第一天。我們匆匆地衝了個澡,乘上了浦東28路公交車。從起點坐到終點,這既是休息又是觀光,一路上飽覽了上海的鄉村風光。在終點站龍陽路下車,吃了宜賓燃面,還要了南翔包子、蝦餃,算是解了個饞。接著又乘地鐵2號線直奔南京路,在「功德林」買了些糕點,想帶回蘭州。本來打算再去參觀上海歷史博物館,可惜因為身份證還沒有登記 「上海健康碼」——謝絕參觀,只好回到賓館休息。

我們期待著第二天啟程返蘭。

回蘭州啦

我們乘坐的是7點10分上海至蘭州的國航CA1935航班。凌晨4點30分,賓館的提示音就把我們從睡夢中叫醒。5點,酒店配送了方便早餐。還沒來得及吃早餐,賓館的中巴就催促我們上車,把我們送往浦東機場2號航站樓。我倆只好在中巴車上狼吞虎咽地把早點吃了。只用了15分鐘,車就到了2號航站樓。我們辦了行李託運,值機座位號12C、12D,登機口是C221。這裡沒有一個穿防護隔離服的,但人們都自覺地戴著口罩。候機的人挺多,完全不像希斯羅機場那冷清的樣子。候機大廳已無座位了,不少人都站著等。我突然發現有位仁兄,竟然躺在長條椅子上睡覺,也許是他起得太早還沒有睡夠。可是,沒人去叫他讓座。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啦!反正馬上就要登機了,站就站著,等就等一會兒吧!提前1小時開始驗票,核實身份,準備登機。我深感,眼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中國。

飛機在蘭州上空盤旋著。熟悉的山,熟悉的河,熟悉的第二故鄉——我們回到蘭州了!

中川機場一場虛驚

上海到蘭州距離1890公裡。經過3小時20分的飛行,我們平安地降落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是甘肅省省會蘭州市的空中門戶,位於蘭州市永登縣中川鎮232鄉道,距市中心約75千米,為4E級國際機場,是西北地區主幹機場之一。

在中川機場2號航站樓,我們經過嚴格的入甘肅境內審核,填寫《來甘返甘人員健康申明表》,其項目包括:1、基本信息;2、入境信息;3、重點疫情地區旅居信息;4、告知事項。並註明:「以上內容屬實,如隱瞞、虛報,本人承擔一切法律責任和相應後果。」我眼睛老花了,看不清楚,由老伴帶為填寫,本人籤字。經機場工作人員籤字、核准,才允許用身份證刷卡出港。

我用身份證一刷,突然顯示出「紅碼」,頓時周圍的氣氛緊張起來。穿著公安制服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檢疫人員都朝我望著,有位警官嚴肅地問:「請稍等!您怎麼是『紅碼』?」 我拿出上海的《解除隔離證明書》,並請他們檢查手機上顯示的上海浦東機場的「健康綠碼」。

我說:「我們是從英國購買的直達蘭州的機票,購票是用護照辦理的。身份證刷卡是不是過時了,才顯示的『紅碼』?」

他通過公民信息網查詢護照信息,確認「健康碼」是準確的。他十分客氣說:「你們不用刷卡通過,請走機場工作人員通道。」

到家了

出了蘭州火車站,我看到高高聳立的銅奔馬。到家了,終於平安回來了!拉著行李直奔火車站的「馬子祿牛肉麵」。我想「牛大」,我饞「牛大」,我來個「雙加」、「大寬」。功夫不大,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麵上桌了,紅紅的一層辣子油,綠綠的一層香菜、蒜苗,清清的牛肉湯,香飄四溢。我被籠罩在濃烈的香氣中,張大嘴巴深深地吸氣,聞著湯汁的鹹香,麵條的麥香,牛肉的鮮香。我連湯帶面吃了個碗朝天,那個饞解得呀!那個齒留香呀!那個辣爽勁呀!嘿,真過癮,那才叫個「滿福」!一碗牛肉麵,把我的疲倦統統甩得一乾二淨。嘴一抹,嗨,好舒坦啊!

返蘭之前,我們提前從上海發回了「健康碼」、《隔離解除證明書》。社區當時的答覆是:「謝謝,收到!安全出行須等待。請登錄甘肅省衛健委官網,申請登記信息轉化。」 至於到蘭州是否還要隔離?未作明確答覆。

後來社區又通知我們:「根據甘肅省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的規定,凡境外疫區歸來人員,在蘭州須居家隔離14天。以新政策解釋權限為準。」 並告知:「隔離期間可以進行買菜、理髮等生活自理活動;不要聚集;出門戴口罩;必須向省衛健委公眾號每天報備體溫信息,至第14天。」

5月17日我們到達蘭州後,立即將信息報備社區。社區再一次通知:「在居家隔離期間,不要聚集,出門戴口罩。7日後在指定醫院進行第二次核酸檢測。『健康碼』更新須登錄甘肅省衛健委公眾號,每日報備檢測體溫,自動更新轉換。」

5月20日接到社區通知,要我們到指定醫院免費檢測核酸。我們按時趕到醫院,檢測取樣點是在室外通風處。採樣的檢測人員是一位名叫侯玉婷的姑娘,她十分輕巧地採集了標本。我希望和她合影留念,她同意了。

幾天後,接到蘭州社區通知:「核酸檢測陰性。」

我的「健康碼」

「健康碼」是一款疫情期間被突擊開發出來的新物種。它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自行通過網上申報,經後臺審核後生成的屬於個人的二維碼。「健康碼」是市民在當地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

2020年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首先提出「健康碼」。3月5日,通過專家審核並正式報批;4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個人健康信息碼》系列國家標準。在防疫期間,該系列標準從立項到發布僅用了14天,彰顯了我國政府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創新思維。為了適應防止境外輸入工作的新要求,國家又推出了《健康碼國際版》。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的「健康碼」幾經顏色的轉化,它記錄了我這次回家路程的艱難,這也是難忘的人生經歷。

按照規定,回國前14天就要在「健康碼國際版」上登錄身體情況。於是,我們從4月17日開始報備體溫信息。可是,4日23日怎麼也報備不上,我真是著急。看到領事館的「健康碼」信息提示:「當前人數較多,請稍候再試。」我只好耐著性子一次又一次往上報,直到成功。以後每天報備體溫信息,直至5月1日登機。

回到國內後,在上海浦東機場,我的「健康碼」登錄了上海市衛健委公眾號,轉化成B類——在機場綠碼暫時可以出行。

隔離14天後,由上海閩行區衛生服務中心出具《解除隔離證明書》,才轉化成「上海市健康碼」。

5日17日,一到蘭州就在機場遭遇了一場「紅碼風波」。回到家裡趕緊登錄「甘肅衛健委公眾號」,我的「健康碼」是綠碼!但用護照辦的「健康碼國際版」還需要轉化成「身份證健康碼」。

5月27日也不知道我在忙什麼,竟然忘記報備體溫了。結果,我的「健康碼」又一下子轉紅,警示了。我趕快報備體溫,同時向我的「健康碼國際版」報備體溫。還好,由於及時報備,「健康碼」恢復成綠色了。我想,回國後是否應該轉入國內的「健康碼」,否則出行依然受阻,於是又向社區諮詢。回復是:「居家隔離14天後,自動變綠碼,請耐心等待。」

直至2O20年6日1日,報備滿14天。甘肅省衛健委公眾號出行碼提示:「信息真實,二次核酸檢測陰性,『健康碼』自動轉化成『綠碼』。」我的身份證「健康碼」標誌呈現出綠色,我的「健康碼」是綠碼了,我再也不用每天報備體溫,我終於可以和平常人一樣,出行自由了。

我把有關的「健康碼」做了截屏,這幾張珍貴的截屏足以說明非常時期回家的不易……

在疫戰時期,回家的路是艱難的,是曲折的,是難忘的,是有故事的,是遵紀守法的。回家的感覺,真好!既難忘又有特別深刻的心靈感受,這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我親眼看到了中國人民在我國政府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堅韌不拔,頑強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戰疫中,描繪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嚴防國門堅不可摧的防火牆。

相關焦點

  • 因疫情滯留阿根廷兩個月 昆明遊客:中國護照帶我們回家
    原標題:昆明遊客:中國護照帶我們回家   近日,張渝清和友人將一份凝聚著感激之情的萬字記錄及感謝信送到昆明市外辦,將一直放在心裡的「謝謝」當面傳達給外事工作人員,並講述了漫漫回國路背後的暖心故事。
  • 因疫情滯留石家莊的他們,「回家」了!
    1月6日,河北石家莊採取交通管制,部分學生由於準備參加考試、培訓、實習,或者中轉換乘等原因,未能及時返鄉,滯留在石家莊。當天,河北地質大學有65名學生返校居住,學校對返校學生進行了核酸檢測並實施校內隔離。1月15日至16日,河北地質大學又陸續接23名學生「回家」。疫情期間,出行受到限制,各個區域隔離政策不同,學校通過多方協調才讓學生順利返校。
  • 春節回家之漫漫回家路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正如這首歌詞一樣,節前幾天,天南海北的遊子陸陸續續都開始往家趕,也因此成了中國獨有的一道風景---春運。海、陸、空同時火力全開,加班加點是為把親人安全送到家。三十越近,回家越急切 。 有些人坐幾天車,搗幾趟車,大包小包的,也抵擋不了那種快到家的喜悅。
  • 回家!滯留湖北臺胞:太辛苦的回家路
    據臺灣媒體報導,231位滯留湖北臺胞搭乘華航上海浦東定期航班,於4月20日晚間抵達臺灣桃園機場。返臺後,他們依前例被送至檢疫所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據臺媒了解,這些滯留湖北的臺胞都須先取得在鄂臺胞健康監測證明,確認近期(14天內)體溫正常才能申請離開。而為了順利搭乘第2波從上海浦東起飛的返臺飛機,不少滯留湖北臺胞從19日就陸續從家裡出發,利用飛機、高鐵,或是包車前往上海。部分乘坐小客車的旅客,要耗費超過10小時才抵達上海,有的人幾乎整晚沒有睡,路程相當辛勞。
  • 《漫漫回家路》改編真事 獲《綜藝》年度最佳
    網易娛樂1月24日報導 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的真人真事電影《漫漫回家路》,不只入圍金球獎四項大獎提名,甚至是國際權威媒體雜誌《綜藝》(Variety)內部票選年度最佳電影,更被製片公會獲封「年度十大電影」!
  • 電影《雄獅》: 與「谷歌地球」踏上漫漫回家路
    我對自己說『你有那些圖片式的記憶和那些家鄉的地標,你知道那個小鎮的樣子』,這個應用可以幫助你找到回去的路。」Saroo花了幾年的時間研究谷歌地球上迷宮一樣的鐵路線,他知道它們相交的某個點就是自己出生的城市。  Saroo的故事激發了世上許多人的靈感。他的自傳《漫漫回家路》(A Long Way Home)於2014年出版,並於2016年被改編成電影《雄獅》(Lion)。
  • 漫漫《回家》路
    12月26日,《回家》在北京進行了它的第66-68場演出,這也是我們整個2020年在北京唯一的一部作品演出。從2020年一月開始迅速蔓延中國和世界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全年的演出和工作計劃,使得我們與北京觀眾見面的頻率降至冰點。有趣的是,又正是這樣一部與「疫情」相關的作品,和我們一起回了北京,跟觀眾見面,為這一年的工作收尾。
  • 騎車、乘船、騎馬:新冠疫情期間不同尋常的回家路
    據海外網站7月21日報導,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航班停飛,邊境封鎖,許多急著回家的人不得不別出心裁,想方設法踏上歸家的路。以下介紹的就是其中幾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安娜貝爾·賽姆斯(Annabel Symes) 行程:1600公裡疫情爆發時,英國女孩安娜貝爾正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一處偏僻的養馬場做志願者,而她回家的航班受到疫情影響被取消了。
  • 《漫漫回家路》舊瓶裝新酒
    《漫漫回家路》讓人好奇,都什麼時候了,還出現這種苦兒流浪尋親的電影?一字排開的大明星,怎會甘於一定很扁平的角色?故事確實如想像中簡單,一名印度小男孩,誤搭上夜車,被帶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輾轉去到澳大利亞。他連家鄉的地名都講錯,但心裡從沒放下回家的願望。
  • 《漫漫回家路》一條耗盡25年返家的路
    一條回家的路,他花了25年的時間歸返。他的名字是薩魯布萊爾利,和媽媽、哥哥生活在印度的小村莊,某天和哥哥一起出去找工作的時候,哥哥擔心年僅五歲的他會太疲憊,敦囑他在車站長椅上睡覺,待哥哥回來的時候一起帶他回家。一覺醒來,哥哥卻還沒回來,薩魯四處尋找哥哥,卻意外地被帶離車站,來到了加爾各答。
  • 【城事】24年 漫漫回家路……
    【城事】24年 漫漫回家路…… 2020-12-20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說法】24年 漫漫回家路……
    【說法】24年 漫漫回家路…… 2020-12-21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漫漫回家路,只要在一起就好】
    我說我們想回老家看看,媽媽說回家去幹嘛呢?什麼都沒有了。可是,那是根啊?家裡的親人才是根,人都遠離家鄉、外公外婆都已經走了。外公當時在萬航渡路上班,一家小商鋪裡當職員,可是你們不知道啊,回鄉下要坐船、坐車,回家一趟至少是4、5個小時啊那時候,浦東浦西天壤之別啊,沒有大橋、沒有隧道、爛泥塘,只有擺渡船,生活就像小河裡的水塘,慢慢划著船,划著船,和親人相聚。歲月啊,像母親老家鄉下的那條河流,緩緩流淌著,從來沒有停歇過腳步。親人啊,生生不息,老人離去、孩子降臨,就這樣一起慢慢向前走。
  • 漫漫回家路 悠悠故鄉情
    他倆指著我哈哈大笑,說:「看你轉向了,現在可能就是9點多一點,臨漳到柳元才40多裡路。」80年代到90年初,公共汽車從柳元到臨漳,車票5角錢,從臨漳到邯鄲,車票9角錢,一天就那屈指可數的幾趟車。在臨漳一中上高中和在邯鄲上學的五年時光裡,每個禮拜天回家時,都要從學校走到車站,等半天車,才能擠上公共汽車。
  • 滯留湖北臺胞現身說法:「是民進黨不讓我們回家!」
    對此,12日晚上,在油管上有近20萬粉絲的臺灣知名YouTuber「寒國人打假悍將」,連同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在線上開直播,連線人在湖北而無法回家的臺商現身說法:「是民進黨當局不讓我們回家!」如果民進黨當局不卡關,現在早就都回臺了目前仍滯留湖北的臺灣人林先生現年四十九歲,高雄人,在臺灣開公司。
  • 石家莊封城,滯留大學生「回家」難,在石家莊九天花了2000多
    原本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因為國外疫情失控,每天都有很多境外輸入病例,這無形中增加了疫情反彈的風險。前段時間,石家莊出現局部爆發性疫情,石家莊被迫封城,而當時正值大學生放假,部分大學生便被滯留在了石家莊無法回家。一月六號的時候河北境內的很多高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管制,很多本地車輛都被勸返,客運總站也被迫暫時停運。
  • 要點亮文物漫漫回家路 先借科技飽眼福
    闊別160載,馬首回家,不僅成為「十二生肖銅獸」中第一個回歸圓明園的獸首,還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銅獸首的流浪之路,註定坎坷崎嶇;銅獸首的回家之路,同樣艱辛漫長。但只要是中國非法流失的文物,無論路途多遠、時間多久,我們都不會放棄追回的努力。就在前不久,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 今年春節還能回家過年嗎
    然而2020年的春節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所經歷過的最為特殊的一個春節:這年我們幾乎所有人都待在家裡過了一個不走親不訪友的春節,甚至可能有一些人直接滯留在外地而沒能回家和親人團聚,那段時間封城、封路、封村、封樓幾乎成為了全國14億同胞的集體記憶。
  • 漫漫回家路(下)
    漫漫回家路仿佛頃刻被記憶鋪滿了,橘子看見年輕不再的父親蹲在牆根一口接著一口地抽著旱菸,眉頭緊鎖;看見母親一個人在煙霧繚繞的廚房裡忙碌,竟然沒有一個人主動幫忙去剝一頭蒜;看見橙子沉默地躺坐在床頭,目光偶爾在床尾的電視屏幕上稍作停留……橘子被肚子發出的咕咕聲從遙遠的記憶中拉回。她只在火車上吃了一桶泡麵,身體早就已經開始呼喚食物,興許先前太緊張讓她忘了這飢餓感。
  • 薦影丨《Lion》: 漫漫回家路 A Long Way Home
    Sociology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2016年 Lion - 漫漫回家路 (入圍 最佳電影2017 Oscar) 片名:Lion - 漫漫回家路美國上映:2016年9月10日香港上映:2017年2月16日導演:Garth D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