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了三個字

2020-12-22 天天讀詩詞

生為人民幹部,死為革命英雄。臨敵大節不辱,永記人民心中。 ——陳毅

1930年,趙一曼眼含熱淚,抱著自己年僅一歲的孩子去到了自己丈夫的哥哥陳嶽雲家中,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他。她看著一臉天真的孩子,眼中的淚怎麼都止不住,端詳了好一會兒之後,趙一曼轉頭就走,再不回頭。

她有很重要的任務要做,那就是參與救國救民運動,而帶著兒子她會心有顧慮,無法安心報國,因此,小小的陳掖賢就這麼被寄養在了自己叔父家裡。

陳嶽雲抱著陳掖賢,看著趙一曼遠去的背影,口中心中滿是悲嘆和惋惜。自己的弟弟和弟媳都投身到了革命之中,連親眼見證自己的孩子成長都做不到。但在那個年代,總得有人願意犧牲才能換回和平,而陳嶽雲能做的,就是幫著趙一曼夫妻倆把陳掖賢養大。

陳嶽雲對陳掖賢的關愛可謂是無微不至,小小的陳掖賢也常常是笑容滿面,幸福而感恩。可當他能說話記事的時候,當他要對著陳嶽雲叫出「爸爸」的時候,平時和藹的陳嶽雲突然嚴肅起來,告訴了他一件改變他一生的事:

「你不是我的兒子,你的親生父親叫做陳達邦,你的母親叫做李一超,他們倆都是很偉大的人,你要永遠記得他們,因為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英雄!」

隨後,陳嶽雲就將還是嬰兒時候的陳掖賢與其母親的合照給陳掖賢看了,陳掖賢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親生母親如此美麗而偉大。陳嶽雲從此將「李一超」和「陳達邦」這兩個名字記了下來,開始不斷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消息。

而其生母李一超的身世也慢慢隨著陳掖賢的長大而鋪陳開來。李一超,原名李淑寧,生於1905年四川一戶地主家庭中,但她卻格外上進,年少時就勤奮好學,在1926年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黨,開始參與中國的革命救亡事業。

1927年,李淑寧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到了莫斯科之後,李淑寧改名成為李一超,並與同去中山大學學習的陳達邦戀愛,在1928年四月就結婚了,不久後就懷孕了,因此回到了中國。

在1929年1月的時候,李一超生下了陳掖賢,並且將自己曾經名字中的「寧」字給陳掖賢當小名,喚作「寧兒」,希望孩子能夠一生安寧。也是為著這個願望,早就做好為革命犧牲準備的李一超將陳掖賢交給了陳嶽雲,在這兒之前,她只是拍了一張照片作為留念。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李一超開始投入到對抗日軍的行動中去,並且再次改名為趙一曼,在東北前線不斷為抗日做貢獻。但即使聰明如趙一曼,最後還是在1935年時被日軍抓住。

日軍為了套出趙一曼口中的情報,對她施以了各種各樣的酷刑。但趙一曼雖為女子但其剛強堅忍遠遠超過了很多男子,在日本人的拷打折磨之下,我軍情報她是一個字都沒有透露,還不斷大罵日寇。

最後日本人看她「油鹽不進」,於是在1936年8月2日的時候,就被日軍射殺於黑龍江珠河縣。趙一曼因此壯烈犧牲,年僅31歲。

而這個時候的陳掖賢,才剛剛7歲而已。趙一曼犧牲之後,她的事跡才慢慢公之於眾,而陳掖賢這才知道為什麼伯伯陳嶽雲總是叫自己「寧兒」,而年少的他則常常看著跟自己母親的合照,這個對他而言根本陌生的女子,冥冥之中卻仿佛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聯繫著他們。

陳掖賢永遠記著母親的偉大,但同時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寄人籬下地生活而已。雖然陳嶽雲對他很好,但他心中總有一些芥蒂,從小缺乏真正的父母之愛的他,慢慢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了。

而這時候的他又有了新的任務,就是尋找自己的親生父親。解放之後,陳掖賢靠著自己的努力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學習,而在這段時間裡,他也聯繫上了自己的生父,本以為自己有機會落葉歸根了,但他發現陳達邦此時已經重又娶妻生子,而且兒女繞膝。

陳掖賢一時的欣喜一下子好像被澆滅了。從此他成為生父家裡的客人,來往越來越少了,而陪伴他安慰他的,只剩下自己與母親趙一曼的那張照片。為了懷念母親,他甚而還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上了「趙一曼」三個字(他不刻母親原名的原因是他覺得母親更希望以「趙一曼」的身份光榮而偉大地活著)。

1955年陳掖賢從中國人民大學中畢業之後,就被分配到了北京工業學院中任教了。這時候國家找到了他,向他發放趙一曼烈士的撫恤金,但陳掖賢卻推辭未受,他認為母親是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奮鬥而犧牲,這已經是母親留給他的極大財富,因此不再需要撫恤金的補貼了。

1957年,陳掖賢與自己的學神張友蓮草草結了婚,兩年之後就生下了兩人的孩子,但婚後兩人卻總是聚少離多還常常吵架,在1960年就離婚,但兩人舊情未了,在1961年的時候又復婚了。

此後,他跟張友蓮就過上了這樣分分合合、相互「折磨」的生活,兩個人既有幸福,但也頗多愁苦。到了十年動蕩時期,陳掖賢受誣陷去住了牛棚,失去陳掖賢照顧的張友蓮精神和身體都越來越差。

等到陳掖賢得以平反之時,張友蓮已經病故了。這讓陳掖賢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從此意志消沉,每天過得有如行屍走肉,在1982年8月15日的時候,陳掖賢就被發現自縊在了自己的房間之中,終年53歲。

趙一曼是我國抗戰時期十分知名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面對侵略者的酷刑也一直沒有屈服。他本可以向自己的丈夫一樣待在莫斯科學習,卻在生下陳掖賢之後就毅然決然投入到抗日事業中去,最終壯烈殉國。

而趙一曼送別兒子陳掖賢的故事也被記錄在了《抗日戰爭全記錄》這本書中,此外還有許多英雄烈士的故事也收錄在了此書中,以供我們銘記歷史,謹記國恥,緬懷先烈。

這本書原價是99元,現價只需要78元,如果對這方面的歷史感興趣的話,就趕緊入手吧。

相關焦點

  • 趙一曼兒子陳掖賢:拒領母親撫恤金,53歲自縊,身上刻三個字
    有這樣一位蜀中巾幗女英雄,不圖名利,為了革命,甚至連兒子都只能託付他人照顧。她就是近代民族英雄——趙一曼,1936年在東北的抗日鬥爭中,英年早逝,年僅31歲,用「青春換得山河壯,碧血染將天地紅」。今天也有許多文藝作品在紀念趙一曼女士,歌頌中華兒女反抗獨立精神,「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英雄」,也算是對趙一曼等先烈最好的慰藉了。
  • 趙一曼唯一的兒子,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死,遺言感動無數國人
    烈士之偉1931年,恐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了。趙一曼被調到了瀋陽。戰爭的壓力傳到了每個人身上,儘管事態緊急,趙一曼仍然在控制自己保持冷靜,臨危不亂。她深知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穩住人心,團結一致,於是趙一曼積極發動當地群眾,並組建了一支農民遊擊隊,並極力配合正在作戰的抗日部隊。
  • 趙一曼兒子不肯領烈士撫恤金,晚年飽受折磨,最終選擇了自殺
    唱完這支歌后,趙一曼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就離開了人世,烈士終年31歲。趙一曼的兒子名叫陳掖賢,他出生不久後,母親便遇害了,所以從小隨大伯長大。而趙一曼原名是李泰坤,趙一曼只是她革命徵途中的化名,她在遺書中並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姓名,所以她的兒子一直無法與她相認。
  • 趙一曼兒子意志堅決,常沒錢吃飯,不肯領烈士撫恤金,53歲時自縊
    抗日戰爭女英雄趙一曼女士,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一名烈士,她面對流寇的殘酷折磨,始終不肯屈服,被流寇殘忍殺害。英雄就義前,趙一曼給兒子留下了一本遺書,在遺書中,她對自己不能教育養育兒子表示遺憾,對兒子快速成長成才表示期待。
  • 趙一曼殉國之後:丈夫被迫害死 兒子自殺
    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和兒子陳掖賢。    寧兒,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
  • 趙一曼:被捕後遭遇多種毒刑,犧牲前給兒子寫一封180字絕筆信
    得知趙一曼身份之後的日本人立即便來了精神,他們想要從這位傳奇的中國女革命者身上套取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不過趙一曼卻將嘴巴閉得嚴嚴實實,任何有用的信息都不願意透露給日本人。日本人對趙一曼進行嚴刑拷打,趙一曼就是死活不敢鬆口。
  • 烈士趙一曼丈夫文革被迫害致死 兒子上吊身亡
    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寧兒名叫陳掖賢,一直由伯父陳嶽雲撫養,在陪都重慶度過了他的童年,12歲時,才和親身父親陳達邦相認。陳掖賢的女兒陳紅1980年代初移居成都,這是趙一曼和陳達邦尚在國內的唯一後人。
  • 趙一曼殉國後:丈夫、兒子的結局卻是這樣……
    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寧兒名叫陳掖賢,一直由伯父陳嶽雲撫養,在陪都重慶度過了他的童年,12歲時,才和親身父親陳達邦相認。陳掖賢的女兒陳紅1980年代初移居成都,這是趙一曼和陳達邦尚在國內的唯一後人。
  • 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為救趙一曼而犧牲
    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勳烈士的「牌位」 。2020年10月14日,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目錄製組11人輾轉來到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柳灘村董氏祠堂,對當年營救抗聯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的董憲勳,以及參與營救的董元策、董傳史、董廣政的後人進行尋訪,尋找烈士們成長的足跡,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在日寇白色恐怖統治下,冒著殺頭滅族的危險,全然不顧有此壯舉。
  • 趙一曼被捕後遭受哪幾種酷刑?行刑前給兒子留了封180字絕筆信
    之後,兇狠的敵人殘酷地拷打了趙一曼,可她卻始終未透露任何有關抗日聯軍的消息。 敵人對趙一曼的審訊和折磨一直未曾間斷,很快,趙一曼的傷勢便越來越嚴重了。可一心想從她身上獲取情報的敵人怎會讓她這樣輕易死去?答案當然時否定的。
  • 她是個殉道者,她給兒子留了張便條,18年後他看到了真正的作品
    這個女人的名字是趙一曼,她今年才31歲。她哈爾濱,未來還有一個曼街,幾年就是革命烈士趙一曼。地主家庭的女兒趙一曼出生於四川宜賓,她的家庭是封建地主家庭。作為房東的女兒,趙一曼比同齡人幸運,因為她能讀書,8歲時家人送她去私立學校。她的頭也是靈光。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宜賓女子中學。改變她生活的是她大姐夫鄭有志。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受日軍多種酷刑寧死不屈,20年後才知其身份記得剛了解到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時,還是從小學課本中。那時候就對這位面對殘暴的日偽淫威堅強不屈的巾幗女英雄佩服得五體投地。但是,當筆者深入了解整個經過的時候,更是為趙一曼烈士而感到心疼!1933年,在日寇佔領下的東北一片灰暗。
  • 哈爾濱犧牲消防員遺屬僅獲2萬撫恤金系誤讀▏烈士撫恤金怎麼算?(政策解讀·問答)
    1月4日,公安部批准「1.2」火災犧牲的趙子龍、傅仁超、張曉凱、侯寶森、楊小偉五名同志為烈士,並頒發獻身國防金質紀念章。網友:網上說哈爾濱火災中犧牲的5名消防員烈士撫恤金僅為2萬元,數額太少。事實果真如此嗎?
  • 【黨史故事】巾幗英雄趙一曼 甘將熱血沃中華
    趙一曼,生於1905年,四川宜賓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是一位抗日民族女英雄。她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發動抗日鬥爭,化名趙一曼。歷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兼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中共珠河鐵北區委書記。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或忠或奸,最終卻自縊而亡
    長孫無忌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位中首屈一指,他也是唐朝最大的權臣,還是唐高宗李治的親舅舅,輔助他登基稱帝,但為何到頭來卻落得個自縊而亡的結局呢?長孫無忌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世了,為了維持生計,母親帶著他和妹妹一起投靠了舅舅高士廉。
  • 趙一曼伴夫一年主動離去,丟下一歲兒子隻身抗日,兩次離別成絕唱
    趙一曼的生命終結在31歲那一年,但一路走來她並不孤單。曾向她表達過愛意的姐夫將她領上革命道路,犧牲20多年後才知道"趙一曼"是誰的丈夫和兒子一直都在牽掛著她,還有假丈夫老曹,以及百歲老紅軍的小姑子、幫她帶大孩子的大伯子……"川南農王"姐夫是她的引路人1905年10月27日,四川省北部白楊嘴村(現),趙一曼出生在川南富足的家庭。
  • 趙一曼抗日殉國,丈夫卻死於文革,兒子上吊自殺.
    趙一曼的英雄事跡,早在1950年代初,隨著電影《趙一曼》的放映,就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工作的陳琮英對李一超是了解的,但她無法將李一超和趙一曼兩個名字聯繫到一起。寧兒已長大成人,從人民大學外交系畢業後,被分配在北京工學院工作,他知道自己的媽媽李一超是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卻也難以想像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是電影中的趙一曼。驚喜來自四川。
  • 【紅色家書】《趙一曼與寧兒書》
    四年前她含著熱淚拋下聲聲呼喊媽媽不滿三歲的兒子,毅然投身東北抗戰第一線!(趙一曼)明天就要上刑場了,我最後的鮮血都要灑在我深愛的白山黑水之間;我最後的生命之光都將匯入抗日的熊熊烈火之中,把日寇焚燒殆盡!
  • 趙一曼殉國之後:丈夫文革被迫害死,兒子上吊亡
    特別是趙一曼英勇就義前給她的兒子寧兒留下的遺囑,更讓人耳熟能詳,記憶猶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陳達邦。寧兒名叫陳掖賢,一直由伯父陳嶽雲撫養,在陪都重慶度過了他的童年,12歲時,才和親身父親陳達邦相認。陳掖賢的女兒陳紅1980年代初移居成都,這是趙一曼和陳達邦尚在國內的唯一後人。
  • 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在獄中用了哪些酷刑?隻字未提,有個日本人服了
    ,字淑寧,四川省宜賓市白花鎮白花場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烈士。趙一曼出身於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衝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縛,走上爭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趙一曼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6月30日晨,趙一曼被追敵二度捉捕,受到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我們看看當年她在獄中所受的折磨,連日本人都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