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山》的作者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託馬斯·曼。他被公認為20世紀德國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和人道主義者。 《魔山》是託馬斯·曼最著名的作品。這是一本反映一戰前夕歐洲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被譽為德國現代小說中的一個裡程碑。
宮崎駿曾《起風了》中引用了《魔山》,直言那是一個忘卻塵世的好地方,人們會忘卻戰爭,忘記一切,沉迷於魔山的安逸與頹廢,最終走向毀滅。
《魔山》講述了一個貴族青年漢斯·卡斯託普前往高山療養院拜訪表弟約阿希姆,原本打算住三個星期的他,卻意外地染上了肺病。卡斯託爾普在遇見療養院內性格迥異的病友們之後,受到環境的影響意志越發地消沉,還迷戀上了一位已婚的俄國婦人。最終,卡斯託普忘了自己的理想和職業,逐漸沉迷於這座「魔山」,無法自拔。
初入「魔山」
書中描述了一座位於高山上的療養院,這座療養院裡住滿了當時的西方貴族們,男主人公漢斯就像一隻天真懵懂的「小羊羔」,無意間闖入了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療養院,最終被療養院那低迷又病態的氛圍給吞噬了靈魂。
那是一個夏天,主人公漢斯·卡斯託爾普前往高山療養院探望表兄約阿希姆,但他並不知道的是,這一趟看似平凡的短途旅行,即將改變他的一生。
男主人公是一個不可不扣的富二代。儘管他的父母過世了,但所幸娘家家底殷實,陪伴著漢斯成長的祖父更是當地有權有勢的參議員。無憂無慮的家庭環境使漢斯成為一個心思單純的貴族公子,這樣的性格特徵使他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也暗示了他後來的不幸遭遇。
漢斯在療養院的日子裡,除了表弟外,他還遇到了一個對他有重大影響的人——塞塔姆布裡尼。他是一個新潮的民主主義者,不僅學識淵博,還有著開闊的思想觀念。漢斯經常和他討論民主主義,隨著時間的流逝,漢斯開始特別信任他。後來也正是因為有了塞塔姆布裡尼的鼓勵,漢斯最終才得以涅槃重生。
困於「魔山」
最初,漢斯以為自己將要結束療養院之旅,安心地踏上回家的路途,但意外總是突然降臨——漢斯遇到了改變了他一生的女人。
那是一天中的普通午餐時間,漢斯正在和他的表弟聊天,眼前突然之間出現了一個窈窕的身影。毫不意外地,漢斯淪陷了。
小說裡是這樣描述這個神秘女人的:一個身著白色毛線衣和花色裙子的女人穿過餐廳,並且成功地吸引住了漢斯的目光。在漢斯的眼中,她擁有一頭漂亮的金髮,身形和少女沒有區別。
漢斯從堂兄那裡了解到有關這個神秘女人的基本信息——這裡的人都叫她舒夏太太,是個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但是她已經結婚了。
漢斯由於年幼喪母而導致母愛缺失,對成熟的舒夏太太一見鍾情。
年輕氣盛的他只想要和舒夏太太在一起,為了所謂的愛情,他甚至可以拋棄所有。
但是舒夏太太作為一名已婚婦女,她非常清楚與漢斯的關係不可能有任何發展,所以毅然拒絕了漢斯。
這對漢斯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從小生活富足的他從來沒有嘗過挫敗的滋味,好不容易有一次情竇初開,迎來的卻是這麼一個悲傷的結局。
愛而不得的漢斯,漸漸失去生活的動力,病情也越來越嚴重,肺部情況令人堪憂。由於他的病情,漢斯只能留在療養院繼續接受治療。
不知不覺,他已經在療養院住了整整一年。
漢斯的表弟約阿希姆一直懷有參軍的理想,但由於他的身體緣故,才無奈將其擱置一旁。現在,約阿希姆的家人終於幫他疏通了關係,得到了一個替補軍官的機會,約阿希姆毅然決定離開療養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送別的那天,漢斯看著堂兄上了火車。這個場景就像當初表哥帶著自己來療養院一般。
「漢斯,算我求求你了,快點回家去吧,不要再待在這個療養院了。」臨行前,約阿希姆這樣哀求漢斯道。漢斯求情。
此時,約阿希姆已經察覺到這座療養院的不對勁,它不但讓你沉迷於安逸生活,更可怕的是,它還會消磨你的鬥志。
逃離「魔山」
隨著日子的流逝,漢斯對於時間的定義變得越來越模糊。他不知道已經過了多久,在療養院裡住了多少年,甚至連舒夏太太回來了多久,他都記不清了。
舒夏太太的確回到了療養院,只不過並不是一個人,她的身邊多了一個年老體弱的丈夫。漢斯親眼目睹了他們兩個的親暱,無法抑制地妒火中燒。即使經過了這麼多年,他對舒夏太太的迷戀依然不減,甚至更加強烈。
這樣的愛無時無刻都在折磨著他,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鬥爭,漢斯徹底結束了這段沒有結果的單相思。
療養院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將他的理想和意志都消磨得乾乾淨淨,現在的他沒有目標,對生活也沒有了希冀。
不知不覺中,漢斯已經在療養院住了整整七年。經過這漫長的七年,漢斯已經習慣了山上的生活,不再有違反醫院的規定和下山的想法,他決定安安分分地定居於此,直到自己老死。
這樣的日子應該繼續下去,漢斯已經準備好將在療養院度過一生。可沒想到,讓他幡然醒悟的,竟是歐洲突然爆發的戰亂。
在歐洲的緊張和動蕩的日子裡,漢斯不斷收到漢斯不斷地接收到記錄著實時戰況、滿載著腥風血雨的報紙。
渾渾噩噩度過了七年光陰的漢斯,他環顧自周,如夢初醒,不再被噩夢所糾纏。
戰爭已經蔓延到歐洲的各個角落,療養院裡的人們就像火鍋上的螞蟻,亂作一團。
人們開始匆忙收拾行裝,接著馬不停蹄地下了山。漢斯也是下山大隊伍中的一員,只是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逃難或者回家,而是加入了戰鬥的隊伍,成為一名鐵血錚錚的戰士。
而他的朋友,塞塔姆布裡尼先生則是站在火車外,向漢斯高興地大聲喊道:「去吧,我的老朋友!你終於下山了!再見了,漢斯!」
小說中的這一句「你終於下山了」,像是一個隱喻,暗示著療養院的頹靡生活結束,也暗示了歐洲的貴族時代告一段落,世界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格局,戰爭即將血洗整個歐洲。
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界大戰驚醒了渾渾噩噩的漢斯,「昏睡」了七年的他毅然地踏上了奔赴戰場的徵途。
接下來的日子,漢斯全身心投入了戰爭中。《魔山》的故事就這樣在一片硝煙戰火中,緩緩走向尾聲。
「魔山」安逸又萎靡的氛圍瓦解了無數病人的意志,包括懷揣著理想的主人公漢斯。在小說結尾,託馬斯·曼讓漢斯擺脫「魔山」上疾病與死亡的纏繞,回到現實世界中去。
託馬斯·曼的《魔山》讓我們對於時間以及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特別是對於生死的概念,更是發人深省。通過這樣一座神秘的「魔山」,作者為我們撕開了人世間頹廢又荒誕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