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衫女
近日,韓國科幻電影《勝利號》定檔9月,各主創也紛紛參與宣傳活動,為新作品造勢。
因疫情而工作停擺了好幾個月的宋仲基、金泰梨等演員也現身某綜藝接受採訪。
節目現場氛圍熱烈,就連年紀比宋仲基大15歲的「黃金配角」劉海鎮也幽默地開起了玩笑,可見劇組的氛圍極其和諧。
不過,相比起愉快的現場氛圍,《勝利號》的票房壓力更值得關注。
相信看過相關預告片和花絮的觀眾應該發現,主創為這部電影所花的心思不少。
男主角宋仲基一改以往的帥氣、完美男神形象,演繹起了一個愛耍小聰明還貪錢的小人物。
在表演上,宋仲基也放得更開,罕見地露出了奸詐、狡猾等表情。
而且在最新公開的花絮裡,還曝光了由英國男演員理察·阿米蒂奇扮演的新角色。
可見,導演是有用《勝利號》打開韓國科幻之門的野心。
然而,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勝利號》的前景似乎比較渺茫。
由於《勝利號》的投資成本比較高,已花費240億韓元,這樣的大手筆自然也給投資商帶來巨大的壓力。
為此,《勝利號》開啟眾籌項目,一方面向大眾宣傳這部電影,另一方面也是想了解《勝利號》在市場的價值所在。
剛開始,《勝利號》的眾籌計劃還算成功,第一天便獲得1億韓元的眾籌。
然而,接下來的10天內,眾籌進度就放緩,直到截止日期,都沒有達成3億韓元的目標。
所以,發行方只得延長眾籌日期,而這一現象的出現也加重了投資者的不安感。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樂觀的人認為,這次眾籌僅代表韓國市場對《勝利號》的反應。
事實上,科幻類電影在世界範圍內的受歡迎程度都很高,也就是說,《勝利號》的收入來源還有海外市場。
的確,這種說法並沒有錯,但《勝利號》真的有實力競爭海外市場嗎?
在韓國電影中,《勝利號》可稱為科幻類型電影的「裡程碑」,畢竟在此之前,韓國幾乎沒有發行過優質的科幻作品。
部分網友表示,從預告片來看,《勝利號》在特效方面並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與《流浪地球》相比都有不小的距離,更別說是好萊塢大片了。
如此看來,特效不算新鮮的《勝利號》在海外市場上的反響如何,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勝利號》一定會失敗,因為即便是科幻電影,「特效」也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好內容才是關鍵。
大家可別忘了,韓國電影的優勢在於對大尺度題材的把控。
特別是犯罪、恐怖類電影,比如《殺人回憶》、《熔爐》,它們直戳人性陰暗面,因此在國內受到歡迎。
倘若《勝利號》中也融入了韓國電影在情感、劇情方面的細緻,致力於在科幻題材上演繹出完全不一樣的內容。而不是像曾經的科幻電影那樣,把「拯救人類」、「個人英雄主義」作為主題,或許能另闢蹊徑,找到更有特色的科幻之路。
總而言之,雖然科幻在韓國少見,但在世界上已算是比較常見的題材。
一味地模仿、翻拍頂多算是優秀的複製品,想要超越,只能走上創新之路,儘可能在前人的基礎上不落窠臼。
當然,這不只是韓國科幻電影該思考的問題,也是中國電影正在面臨的難題。
相比起所謂的大投資、大製作,觀眾們更想看到的或許是個嶄新的故事。
與其把錢統統投資在特效上,不如好好專研電影的內核,用好內容吸引觀眾或許才是電影發展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