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第一天,讓「老習慣」開始改變
七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下達責改文書53份,立案(處罰)18起
《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1月6日正式施行,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組織市區兩級管理、執法部門,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西海岸、即墨七區聯合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以推動青島市垃圾分類工作深入開展。
▲市城市管理局組織市區兩級管理、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王 萌 攝
上午,記者跟隨專項執法行動隊伍,先後來到青島富力艾美酒店、大融城、萬象城、香格裡拉大酒店、青島銀行(市北支行)等單位。在青島富力艾美酒店內,記者看到該酒店不僅在公共區域配備了分類垃圾桶,還在全部300餘個客房內配備了小型分類垃圾桶。「酒店客人產生的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在客房內主要配備了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青島富力艾美酒店房務部經理褚燕妮介紹,酒店從運營伊始,就配備了不同種類的垃圾桶,青島市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後,酒店對垃圾桶進行了「升級」,同時為了防止酒店顧客未分類投放,為後續收集、運輸帶來麻煩,他們還安排專人,對統一收集的垃圾進行再分類。
在大融城商業綜合體的後堂,相關負責人向執法人員展示了大融城內部分類垃圾收集點。記者看到,該收集點同時配備了4種垃圾桶,垃圾桶上方均貼有分類指導牌。該負責人介紹,大融城內每日產生的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都由專業車輛在不同的時間點分開運輸,同時,為了讓員工儘早掌握垃圾分類知識,企業還推出了垃圾分類小遊戲。
《辦法》實施後,首張對個人開出的罰單出現在市南區。據悉,市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在對轄區業戶進行專項檢查中發現,某連鎖店店員不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按照《辦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對其罰款20元。嶗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在對青島嶗山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檢查時,發現該單位未按規定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缺乏收集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按照相關規定,責令該單位限期改正。
記者了解到,在當日全市七區的垃圾分類專項執法行動中,共計出動執法人員830餘人次,檢查點位1520餘個,發放明白紙4500餘份,下達責改文書53份,立案(處罰)案件18起。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容環衛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藍潤輝表示,針對商場、酒店、商戶、部分公共機構等單位的檢查過程中發現了分類收集容器、標識、指引設置不規範以及垃圾混投等問題,對個人的檢查也發現了未按照要求進行分類的現象,執法人員根據《辦法》規定,向各單位的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或個人發放明白紙和責改文書,以教育引導為主、以責改處罰為輔,剛柔並濟。
「下達責改文書及立案(處罰)的案件問題一是集中在公共場所分類收集容器缺類缺量上,不能保證垃圾分類需求;二是《辦法》實行首日,很多居民尚未改變生活習慣,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藍潤輝介紹,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執法部門也發現了一批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完善的單位。「例如,一些星級酒店或者大型商場,他們不僅按照要求設置了分類收集容器,而且考慮到顧客不能進行有效分類的情況,專門設置了垃圾分揀員,集中對收集到的垃圾重新分揀,保障垃圾分類的準確率。同時,這些單位也與環衛公司籤訂協議,對已分類垃圾實行分類運輸。」
據了解,下一步,全市城管(綜合)執法部門將繼續加強與管理部門聯動,以嚴格執法促分類習慣養成,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四個環節入手開展不定期執法檢查,對教育責改不改的或造成嚴重後果的,堅決依法依規予以處置。
(記者 王 萌 通訊員 王玉明)
強制垃圾分類首日,記者兵分四路對市內四區居民小區隨機探訪——
垃圾桶基本配齊 分類率亟待提升
6日是《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第一天,對於這個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規定,各居民生活區內是否配備了足夠的垃圾分類設施?普通市民是否能夠做到《辦法》的相關要求?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兵分四路,隨機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各選擇一個小區,進行實地探訪。
嶗山區埠東新村小區:
「分類情況一天比一天好」
▲埠東新村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孫淑霞在指導居民分類投放。 周 偉 攝
上午八點左右,記者在嶗山區埠東新村小區看到,趕著上班的居民正拎著裝好袋的垃圾到單元門前的垃圾桶投放。「主要是廚餘垃圾,已經在家裡分好類了,下樓投放到廚餘垃圾桶就行了。經過宣傳學習,已經開始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基本掌握了垃圾分類的方法。」2號樓2單元的孫女士說。
記者發現,在埠東新村小區的每個單元門前,都放有四個垃圾桶,標明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並設有垃圾分類指示牌,告知垃圾分類的方法,一旁還有穿著綠馬甲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專門監督、指導居民進行分類。在小區的東門位置,設有裝修垃圾暫存處、大件垃圾暫存處、大件垃圾收集點,並附有責任人聯繫電話。
「4名垃圾分類指導員上崗快兩個月了,每天早上七點半至九點、中午一點半到兩點、晚上六點到七點投遞垃圾高峰期上崗,大部分居民在家分好類下樓投放,有分得不對的居民,我們就會告訴他正確的方法,也有年齡較大的居民不會分類,我們也會跟他們具體說怎樣分類。現在的分類情況是一天比一天好。」埠東新村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孫淑霞、王文元說。
李滄區東李新苑小區:
垃圾都沒進行分類收集和投放
▲李滄區東李新苑小區垃圾桶配備齊全。 王 萌 攝
上午7點半左右,記者來到李滄區東李新苑小區,看到該小區幾乎每個樓座下都設有一個垃圾收集點。每個垃圾點上放置一個綠色廚餘垃圾桶,一個灰色其他垃圾桶。此外,記者還在小區內看到多處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按照青島市「每300戶設置一個可回收垃圾桶和一個有害垃圾桶,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成組設置,每50戶一組」的參考標準,東李新苑小區垃圾桶配備情況基本上可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記者注意到,幾乎每處垃圾收集點都設置由李滄區垃圾分類辦公室監製的宣傳指導欄,宣傳欄上標註了放在該處的垃圾桶屬性,同時向居民介紹應該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
不過,記者打開多個垃圾桶,看到裡面的垃圾都沒有進行分類收集和投放。小區居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還不清楚青島市今天要實行垃圾分類,也不知道該怎麼分。一位正要去上班的男性居民表示,他雖然知道青島要實行垃圾分類,但目前家裡還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
市南區福州南路政法公寓:
大都一股腦兒投放到廚餘垃圾桶內
在市南區,記者來到位於福州南路的政法公寓,看到該小區垃圾投放點處設置有垃圾分類宣傳欄,欄上標識有垃圾投放點引導圖、常見垃圾的分類標識圖、垃圾分類指導員公示、各類垃圾去向及運輸單位等信息,下方依次擺放有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十餘個垃圾桶。
現場,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大都把垃圾一股腦兒的投放到了廚餘垃圾的桶內,隨後記者按照宣傳欄上的聯繫方式撥通了垃圾指導員的電話,「通常居民會把像紙殼、塑料瓶這類可回收垃圾單獨拎出來投放,也會有居民來問像廢舊電池這類有害垃圾的投放方式。」負責該區域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說,目前主要對小區居民做一些垃圾分類的科普工作。記者看到,在小區宣傳欄上,還張貼有一些小學生的手抄報作品,來推廣垃圾分類知識。
市北區枕海山莊小區:
分類垃圾桶配備不足、新老並用
記者一早在市北區枕海山莊小區看到,該小區已配備分類垃圾桶,但還存在配備不足、新老並用的情況。在記者走訪的8個單元樓中,僅一個單元樓下的垃圾回收點配齊全了4種垃圾桶,其他7個均只配備了用來收集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綠色、灰色垃圾桶,另外同時使用無垃圾分類標誌的普通垃圾桶。在這些普通垃圾桶內,既有礦泉水瓶、鐵罐等可回收物,也摻有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由於收集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配備不足,個別居民將廢紙盒放在了垃圾回收點旁邊的空地上。
該小區在部分垃圾桶上方和小區宣傳欄上,張貼了垃圾分類的清運公示欄、分類提示、指導員姓名和監督電話,營造垃圾分類宣傳氛圍,但還存在宣傳不到位的情況。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內兩名保潔人員將自己在戶外人行道上收集的垃圾都倒進了廚餘垃圾桶,垃圾分類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 偉 王 萌 劉 棟 霍璟禕)
附:
七區設9處生活垃圾分類宣教點「普法」
1.市南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上杭路8號甲
開放時間:每周五14:00—17:00
預約電話:88729333
2.市北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山東路199—54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8:00—17:00
預約電話:66987359
3、市北區垃圾分類科教館
地址:西吳路與西吳三路交叉口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8:00—17:00
預約電話:66987359
4.李滄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巨峰路和南嶗路交叉口西南角
開放時間:上午9:00—11:00,
下午1:30—5:00(周二、周四除外)
預約電話:87639616
5.嶗山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九水東路616號
開放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
(周二至周五)
預約電話:88996503
6.城陽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興陽路318號世紀公園北門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至周五)
預約電話:87860119
7.西海岸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膠南街道辦事處水城路社區辦公樓二樓
開放時間:上午9:00—11:30,下午1:30—5:00
(周一至周五)
預約電話:58518818
8.即墨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北閣東路30號
開放時間:8:30-17:00(周一至周五)
預約電話:82563399
9.高新區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地址:竹園路18號12座101室
開放時間:9:00-16:00(周二至周五)
預約電話:6801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