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施垃圾分類一旬有餘,商業門店執行尚存難度。5月11日,北京市城管執法隊走訪豐臺大成路翠微大廈對此前存在的垃圾混裝混放等情況進行複查,其中物美超市大成路店因未能按期整改到位,被執法人員開具了罰單。
有企業提出,希望有關部門出臺更加細化的指導方案,引導企業履行垃圾分類。
落實尚難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開始實施,各大商超企業也成為執法部門高度關注的對象。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豐臺區大成路區域看到,物美超市大成店的公共區域並未進行垃圾分類,只有口罩回收桶以及普通垃圾桶,超市內部對於垃圾如何分類則在現場則無法看到。
在大成路翠微大廈內,北京商報記者看到,商場的開放區域進行了不同類別的垃圾桶擺放。盒馬鮮生出貨區分別擺放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超市的堂食區域也在每張餐桌上擺放了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小型垃圾桶。
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商場開始實行了垃圾分類後,相比之前確實有些麻煩,但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利於垃圾的後續處理,對於整體城市發展是利好的。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向翠微大廈的餐飲商戶了解到,雖然各個店家都配備了不同類別的垃圾桶,但仍然被執法人員發現問題。
其中,海底撈火鍋店的後廚和盒馬生鮮超市的垃圾處理區域檢查中發現,「其他垃圾「類別的垃圾桶內存在麵包、飲料瓶等餐廚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同時,執法人員還在風光老灶麻辣香鍋店的後廚發現,本該用來標註「其他垃圾」的灰色桶上卻列印了「可回收垃圾」的字貼,而桶內放的都是不可回收的塑膠袋。
商場方如何監管商戶進行垃圾分類,截止發稿前,翠微方面並未回復。
據了解,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綜合執法工作,目前將採用教育勸阻、書面警告與執法處罰相結合的方式,分階段、分步驟,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面實施。
運營壓力大
針對垃圾分類的普及,北京各大商場早已開始行動。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得知,朝陽大悅城在消費者端增加不同類別的垃圾桶,後續還會貼垃圾房的垃圾分類標識,對消費者進行宣導。在商戶端,朝陽大悅城對商戶進行宣傳和督導;銀泰百貨大紅門店在商場不同樓層設立四種分類垃圾桶,指引消費者進行不同投放。處理垃圾時,商場保潔人員會將所有垃圾桶拉到地下室的垃圾房,最後進行分類運走。
政策普及初期,商場還面臨較大的難度。祥雲小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正確的分類和投放是目前較大的難題,前廳後廚的各個員工都可能接觸到店鋪產生的各種垃圾,任何一個環節投放錯誤都可能造成垃圾分類不到位。
如今各大商場、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比例明顯提升,餐廚垃圾如何分類、管理對於企業而言更是一道難題。北京商報記者走訪部分餐飲門店了解到,除了單獨收集廚餘垃圾外,還有企業已經嘗試將廚餘垃圾處理後再回收,減少廚餘垃圾分量。北京商報記者從新川麵館月壇店了解到,店內的菜葉子、果皮、殘食等垃圾,將其倒進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經過處理後,變成較小榨乾水分的食物殘渣,再由專業的公司上門收走。
一個不願具名的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五一」之前企業對於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還沒有相關的部署,但目前該企業已經了解從下周開始會對垃圾分類不合規的企業及門店進行處罰,該企業也因此做了相應的部署和應對措施。
上述負責人並未向記者透露詳細的部署方案。
呼籲執行準則
新規實施多日,仍有企業呼籲需要更為詳細的準則幫助具體實施垃圾分類。
在業內人士看來,垃圾分類是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好事,也是必然的趨勢。然而,對於餐飲企業來說,更需要詳細且規範的執行準則,讓企業去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包括對人員進行垃圾分類的相關培訓,購置針對企業垃圾特點的垃圾處理設備,建立相關的垃圾分類制度等,這些都將有利於餐飲企業更好地適應垃圾分類新規。
一位從事餐飲行業的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一些個體小餐飲門店目前依舊會存在沒有垃圾分類、分運過程,私倒、亂倒的的情況也有發生。另外,垃圾分類是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好事,也是必然的趨勢。然而,強制實施垃圾分類短期內可能會造成企業成本的上漲,連鎖餐飲品牌大多已經具備垃圾處理的方法和機制,並且品牌也不會冒著影響品牌價值的風險違規清倒垃圾,而垃圾分類的入手點和難點反而是規模較小的單體餐廳和商戶。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條例》實施後,其政策也會隨著具體實施情況不斷進行完善,從而提出更高的要求。垃圾分類對於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這方面必然會提升成本,同時垃圾分類的實施需要企業和個人逐漸去適應。在當下疫情期間,疫情防控工作也尤為重要,企業實施當中存在一定壓力也是事實存在的,政府在宣傳、支持、引導的同時,應給予一個較長的過渡期。
北京商報記者 郭詩卉 劉卓瀾 王瑩瑩/文 王瑩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