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類半月考:兩日立案144起開22萬元罰單,菜市場便利店「限...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劉詩萌 北京報導

自5月1日開始,北京正式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已有兩周時間。以「柔性」政策著稱的北京垃圾分類究竟效果如何,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據報導,5月11日至12日北京開始對違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行為進行罰款,兩日內立案144起,處罰金額共計22萬餘元。

與上海垃圾分類第一天就開出了4張罰單不同,北京並沒有急於開始處罰,而是先宣傳教育、警告和責令改正,給出了充分的緩衝期,直到10天後才正式罰款。不過,北京城管執法部門在處罰上並不「手軟」, 首張罰單給了豐臺區的物美超市大成路店,金額高達9000元。

《華夏時報》記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在實施強制垃圾分類的半個月當中,北京市民垃圾分類意識普遍有所提高,景區垃圾分類設施基本完善,菜市場、便利店等商品零售場所的「限塑令」也初見成效。不過,部分生活小區和辦公場所內垃圾分類「四分桶」設施仍然不夠齊全,導致居民將垃圾分類後卻發現無處可投。

罰款覆蓋投、收、運三環節

長期以來,垃圾分類難以推動的一大原因就是出臺的規定難以操作,而此次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小區物業、機關社會單位、公共建築所有權人等十類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主體,也針對不同主體加大了處罰力度。

例如被開出首張罰單的物美超市大成路店,因為售賣水果的區域只放置了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垃圾桶,未將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腐爛水果、水果皮等廚餘垃圾和塑膠袋、紙盒等其他垃圾分開投放,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按規定被處以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每個單位和個人都會產生垃圾,因此都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都應當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垃圾,不存在『法外之人』。」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北京市垃圾分類專班專家組組長王維平日前撰文指出。

此外,記者注意到這兩日的處罰體現出另一個特點,就是不僅集中在垃圾投放上,而是對垃圾分類涉及到的投放、收集、運輸這三個環節都予以重點檢查。近日公開報導顯示,有單位、餐館因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入相應標識的收集容器內被罰,如海澱區大慧寺7號院北京城建物業有限責任公司、海澱區上地六街康得大廈底商熊貓範餐館;有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未辦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記被罰,如人濟山莊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北京惠民仁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因消納渣土未辦理渣土消納許可證被處2千元罰款;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未按時分類收集和運輸不同種類生活垃圾被罰,如北京宏潤順誠保潔服務公司就因此被罰1萬元。

「限塑」初見成效

除了垃圾分類的各個環節外,《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還規定,禁止在本市生產、銷售超薄塑膠袋,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不得使用超薄塑膠袋,違者將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改正,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再次違反規定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記者走訪中發現,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的「限塑」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此前走訪的西城區一家711便利店已經將售賣包子、茶雞蛋時所用的超薄塑膠袋換成了明顯加厚的袋子,同時還將原有的兩個垃圾箱分別貼上了「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標籤用以分類。不過,店內並沒有在明顯處放置可回收垃圾箱。

附近的菜市場也將薄塑膠袋換成相對較厚的袋子,並在秤上貼了「塑膠袋1毛」的標籤。一家路邊新開的燒餅檔口也貼出了類似的告示,店主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不過在結帳時,他卻並沒有收這0.1元塑膠袋錢。

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垃圾分類委員會主任蘭亞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要求使用厚度不小於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浪費原料和汙染環境,讓人們減量使用塑膠袋,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所謂的『白色汙染』、『塑膠袋滿天飛』的狀況主要是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薄塑膠袋造成的。其實厚塑膠袋的本質同樣是汙染環境,但人們會進行多次再利用,相對來說要好得多。」他說。

從這一角度上說,換成厚袋只是第一步,讓民眾減少使用和循環利用塑膠袋才是最終的目的。我國從2008年6月1日就開始實施「限塑令」,在全國範圍內要求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袋,但十餘年間始終屢禁不止,關鍵問題就在於如何使「限塑」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單位和社區將成下一步檢查重點

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透露,日前城管執法部門共檢查各類賓館、飯店餐廳、機關事業單位、樓宇物業、商場超市、居住小區1.5萬餘個,對存在問題的2450家單位予以批評教育、警告和責令改正。

不過,社區尚未展開垃圾分類的現象或許依然存在,並且不在少數。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於2020年4月30日至5月5日對北京市15個區的600餘戶家庭進行的問卷調研,參與調研的家庭中,36%的家庭所在社區已開展了垃圾分類,多數社區還未開展。44%的家庭已在居家過程中開展了垃圾分類,也就是說,參與居家分類的家庭數大於社區已開展分類的家庭數。對於影響垃圾分類推行的原因,調研家庭普遍認為主要是由於沒有配套設施、不知如何分類和時間匆忙。

據悉,北京城管執法部門下一步開展執法檢查的重點為單位和社區投放環節的普查;檢查垃圾清運企業,緊盯收運環節中無資質運輸、混裝混運、洩漏遺撒等問題;檢查消納處理環節和再生資源回收環節,緊盯消納處理企業未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廢品收購場所環境髒亂等突出問題;對拒不履行分類義務、拒不落實分類措施、拒不整改、阻撓執法的單位和個人,將採取曝光、處罰、聯合懲戒等手段。

相關焦點

  • 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百餘天 開出至今最大罰單10萬元!
    生活垃圾分類實施百餘天 開出至今最大罰單10萬元!《條例》實施以來最大罰單!10萬元!》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標準序號第5條規定,對當事人深圳市水稻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處以罰款人民幣10萬元整,也是《條例》實施以來開出的最大罰單。
  • 路橋開出垃圾分類首例罰單!來學習垃圾分類「小常識」
    垃圾分類已經進入了路橋區綜合行政執法的「強制時代」——開出路橋首例垃圾分類罰單!案情經過2020年3月20日,路橋區蓬街中隊執法隊員發現蓬街鎮振蓬東路一家水果零售店在經營過程中,將產生的水果皮、腐爛水果等易腐垃圾投放到藍色的可回收垃圾箱內,當場,執法隊員進行了勸導,解說垃圾分類的規範。
  • 深圳垃圾分類執法開出至今最大罰單 一飯堂私自將餐廚垃圾交給...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清容)深圳垃圾分類執法檢查行動已經開展3個多月,昨日,記者從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最近,寶安區沙井街道執法隊針對一飯堂私自將餐廚垃圾交給「潲水佬」的行為開出一張罰單10
  • 南寧開出首張垃圾分類罰單,一環保公司被罰5000元
    1月14日,廣西一家環保科技公司因把餐廚垃圾與其他類型垃圾混裝,違反《南寧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被南寧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處以5000元罰款。據悉,這是《條例》實施以來,南寧市依照《條例》開出的首張罰單。行政處罰告知書。
  • 北京垃圾分類開始重罰違規 物美領罰單
    北京實施垃圾分類一旬有餘,商業門店執行尚存難度。5月11日,北京市城管執法隊走訪豐臺大成路翠微大廈對此前存在的垃圾混裝混放等情況進行複查,其中物美超市大成路店因未能按期整改到位,被執法人員開具了罰單。有企業提出,希望有關部門出臺更加細化的指導方案,引導企業履行垃圾分類。
  • 天津開出首張「亂扔垃圾罰單」!
    天津開出首張「亂扔垃圾罰單」!垃圾分類目前,《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半月,天津綜合執法部門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執法原則。因此,執法部門已開出多張罰單。天津首張罰單:連續四天亂扔垃圾12月1日,隨著《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綜合執法隊員開始走進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制止不按規定分類的行為。北辰區某小區居民不按規定進行分類投放,綜合執法隊員多次進行勸阻、教育,均不配合,並抱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 貴陽整治旅遊市場「不手軟」立案查處44起案件 開出罰單200多萬元
    記者昨日從貴陽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自貴陽市旅遊市場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已立案查處行政案件44起,開出罰單200餘萬元,吊銷2家旅行社經營許可證。2020年7月以來,貴陽市在旅遊市場整治中共立案查處44起案件,其中,37起涉及旅行社、7起涉及導遊;吊銷2家旅行社經營許可證,停業整頓5家,移送行政轉刑事案件3起;共計罰款200餘萬元。通過查處辦理一批包括「偽造導遊證」「商業賄賂」「行政轉刑事」等案件在內涉旅典型案件,對旅遊從業者起到了警示和震懾作用。
  • 傾倒垃圾不分類「吃罰單」,溫州兩家餐飲店將被強制執行
    傾倒垃圾不分類「吃罰單」,溫州兩家餐飲店將被強制執行 2020-06-11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入選北京公考考題
    昨日,北京地區2021年度公務員考試筆試進行。與往年不同,今年京考入場除了要掃碼「綠色」外,還要出示《北京地區2021年度公務員考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告知暨承諾書》。而上午的行測題中新添了對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管理條例方面的考查,同時北京城市規劃和垃圾分類成為考查的重點。
  • 廣州中心六區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精細化水平
    據介紹,越秀區創建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60個,打造了東山街新河浦社區、北京街都府社區、白雲街廣九社區、華樂街花苑社區4個分類示範點和體驗館。  黃埔區:小區廚餘垃圾按10元/桶獎勵 開出全市首個個人不分類罰單  走進黃埔花園,距離大門不遠處的一座嶄新的垃圾分類亭格外醒目。綠色的垃圾分類亭與周圍鬱鬱蔥蔥的綠植融為一體,不僅沒有異味,地面和桶身也不見汙漬。
  • 快把中國人玩壞了的垃圾分類,也會逼瘋外國人嗎?
    今天你被「垃圾」了嗎?自從上海推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政策以來,各類異想天開的腦洞已經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從上海灘的主題曲垃圾分類版到《武林外傳》的關中大俠垃圾分類講學,一時間仿佛所有人都在全身心帶入「豬」的立場,為「你是什麼垃圾」進行深入靈魂的哲學思考。目前,上海的強制性垃圾分類第一周已經在城管共開出190張罰單的「耀眼戰績」中鳴金收兵。
  • 「獨家調查」垃圾分類大考之下 京城酒店密集籌劃限用「六小件」
    隨著「五一」垃圾分類的「大考」漸進,京城各大酒店都在為不主動提供「六小件」而忙碌著。4月27日,北京市城管委發布消息稱,《北京市賓館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錄》已於近日公布,北京市賓館不得主動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錄包括:牙刷、梳子、浴擦、剃鬚刀、指甲銼、鞋擦。
  • 北京通州:抓好「關鍵小事」 黨建引領促垃圾分類精準落地
    垃圾分類是凸顯文明新風的「關鍵小事」,是搞好環境衛生、助力社區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民生大事」。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北京通州梨園鎮堅持黨建引領、多措並舉,緊抓垃圾分類「關鍵小事」,不斷解決工作短板,實現垃圾分類「精準落地」,消除垃圾分類死角。
  • 青島垃圾分類第一天,讓「老習慣」開始改變
    垃圾分類第一天,讓「老習慣」開始改變   七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下達責改文書53份,立案(處罰)18起   《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1月6日正式施行,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組織市區兩級管理、執法部門,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
  • 垃圾圍城,分類真的有用嗎?
    站在垃圾分類桶前,DT君的卡姿蘭大眼睛裡充滿疑惑。最近幾周,魔都群眾不談股票和房價,一門心思牽掛著豬:豬能吃的叫溼垃圾,豬都不吃的叫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的叫可回收垃圾……一波激情學習之後,大考即將來臨。7月1日起,上海將正式開始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行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還會對垃圾分類不到位、拒不改正的單位和個人開出罰單。
  • 億元罰單之後,商銀信再被罰290萬元 大股東已申請破產
    此前商銀信曾因收到億元罰單震驚業內。10月,央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公告顯示,商銀信存在16項違法行為類型,被罰款1.16億元,時任董事長林耀、時任風險管理部總監/高級風控經理張月也分別被處罰款45萬元和20萬元。兩人違法違規行為包括:(1)未及時發現處置特約商戶轉接支付接口的情況;(2)為非法集資平臺直接提供支付結算服務;(3)違反T+0資金結算服務管理規定。
  • 上海民聲|垃圾分類 集貿市場上新神器
    希望有關部門能有效推進農貿市場、菜場的「垃圾分類」。建議人 常麗華上海已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新時尚」。但我平時出門買菜,看到一些菜場內只是擺放了幾個分類垃圾桶,並未按要求建造垃圾箱房;有的雖然建了箱房,但也沒有配置溼垃圾就地處理設施。
  • 北京:垃圾分類凸顯「工」力量
    來源:工人日報圖集 廚藝大師當代言人、短視頻達人手把手教學……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後,北京市總在全市職工中發起垃圾分類總動員,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文明新風尚——北京:垃圾分類凸顯「工」
  • 聯華超市旗下快客E點便利店疫情期惡意漲價銷售口罩被立案調查
    隨後,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抓緊對該案立案查處,並擬作出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  1月29日,嘉定區市場監管局發現,位於真新街道豐莊北路的快客店自2020年1月22日起在「餓了麼」平臺「快客E點便利店」經營「FACE MASK 一次性無紡布口罩」, 該款口罩進貨價為50元/盒(每盒50隻),線上銷售價為150元/盒(每盒50隻),共計銷售14盒,700隻口罩。
  • 垃圾分類我給力 美麗大連我受益
    / 文·劉詩瑤 手繪圖·鄒晶 /    《大連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滿票批准,於今日起在我市正式施行。這也意味著大連隨手亂扔生活垃圾的人必須改掉這個壞習慣,否則你可能收到最高500元的罰單。    《條例》中,要求市民扔垃圾必須在固定的時間段分類投放。在固定時段之外,垃圾桶、垃圾箱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將撤走或上鎖。同時,在垃圾桶旁邊引導市民分類投放的社會督導員也將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