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投行等多項業務「踩紅線」,月內已有4家券商領罰單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因違規出借帳戶被證監會處以100萬元罰款,恆泰證券收券業年內最大金額罰單;康美藥業造假案餘波,廣發證券遭史上最嚴厲監管處罰……7月至今,多項針對券商的重磅處罰落地。

第一財經記者據證監會及地方證監局網站統計,近兩個月至少5家券商合計領到監管10餘張罰單,其中不乏大型券商,涉及中山證券、招商證券、湘財證券、恆泰證券等。券商因何被罰?債券業務、資管業務、承銷保薦均是券商被罰的業務「重災區」。

券業從嚴監管態勢持續,存在內控缺陷、業務遊走在違規邊緣的券商相繼受重罰。領罰單以致部分業務停擺,券商將面臨怎樣的處罰「餘波」?

「被處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部分業務被叫停。對大券商影響比較大的是投行這塊,因為在當前的資本市場改革背景下,投行業務正處在機遇期。中小券商不排除為利潤鋌而走險的可能性,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一些業務邊界比較模糊。很多中小券商資本中介業務被處罰。」北京某中型券商研究總監林方(化名)對記者表示。

被罰原因多樣,涉資管、兩融、投行等業務

從近兩個月情況來看,券商被處罰的原因多樣,在資管業務、兩融業務、債券業務、投行業務等方面均出現違規,被罰券商普遍存在內控缺失問題。

僅8月,即有招商證券、中山證券、湘財證券、恆泰證券等多家券商「領罰單」。

中山證券及股東錦龍股份同日接罰單。錦龍股份8月19日公告稱,因涉嫌違反《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有關規定,根據《證券法》等有關規定,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深圳證監局對錦龍股份控股的中山證券多位高管遭認定不適當人選,同時對中山證券董事長、總裁、合規總監進行公開譴責。

中山證券三項業務面臨暫停一年的處罰:一是暫停新增資管產品備案;二是暫停新增資本消耗型業務(含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自營業務、需要跟投或包銷的承銷保薦業務);三是暫停以自有資金或資管資金與關聯方進行對手方交易,包括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等。

而招商證券及兩名保薦人收警示函,事出投行業務違規。

證監會稱,招商證券在保薦武漢科前生物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過程中,存在未發現2016年至2017年期間通過列支研發費用或其他費用將資金從發行人帳戶最終轉到財務總監個人卡用於發放部分高管薪酬、獎金或支付無票據費用;未發現發行人員工李名義是經銷商金華康順的實際經營者;在首次提交的申報材料中未充分揭示非洲豬瘟疫情可能造成的業績波動風險等方面問題。

同樣在8月中旬,因資管業務以及代銷管理存在違規行為,針對湘財證券及三名業務負責人,湖南證監局8月14日一口氣開出四張罰單。

據湖南證監局公告,監管認定湘財證券存在資產管理業務盡職調查不夠審慎、公司代銷業務內部管理不夠規範、開展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時未充分說明風險以及未審慎評估客戶購買產品的適當性四大問題。被處罰的人員涉及時任湘財證券分管資產管理業務的副總裁李翰園、時任湘財證券分管經紀業務的副總裁王小平、時任湘財證券合規總監張仁良。

多宗重磅處罰落地

近兩個月,還有多宗重罰落地。

康美藥業巨額財務造假被處罰,廣發證券也為此付出代價。廣東證監局7月初公告,廣發證券因在康美藥業相關項目中存在未勤勉盡責,盡職調查環節基本程序缺失等行為被監管採取責令改正。

證監會7月10日宣布,擬對廣發證券採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的監管措施。同時,擬對14名直接責任人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分別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10年至20年、公開譴責、限制時任相關高管人員領取報酬等監管措施,並責令廣發證券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追責,按公司規定追回相關報酬收入。

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新時代證券、國盛證券、國盛信託被證監會宣布接管。7月17日,證監會稱,接管目標是保持3家公司的經營穩定,規範公司股權和治理結構。目前已經成立接管組,並分別委託中信建投、中航證券及招商證券、國泰君安期貨成立相應公司託管組,託管組在接管組指導下按照託管協議開展工作。

此外,券商從業人員「踩紅線」情況突出。證監會8月11日公示了對恆泰證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恆泰證券與其機構交易部員工均領罰單。

恆泰證券此番被罰,緣起兩年前的一宗兩融違規。恆泰證券機構交易部副總經理餘某義、區域經理陳某傑、客戶經理張某涉案。違規事實包括:2018年3月至6月期間,張某團隊為杜某豔介紹的帳戶借用業務陸續招攬了張某妙等36個恆泰證券客戶帳戶。張超團隊向客戶推介帳戶借用業務時,以恆泰證券某資金項目為名,向客戶說明配資買賣股票名稱以及配資利率等條件。

監管從嚴高壓態勢持續

券商領罰單,部分業務隨之停擺。被證監會作出擬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的廣發證券,錯過了IPO爆發的資本市場改革「大時代」。

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梳理,目前廣發證券在證監會主板、中小板排隊,在深交所創業板排隊,以及在上交所科創板排隊的IPO項目總共有30家。而廣發證券此番被罰,意味著這些企業的IPO進程都將受到影響,如不願等待,則需要更換保薦機構。

林方認為,部分中小券商在業務市場份額、資金層面並不佔優,因此可能會在風控和信用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下沉。

「風險高,但又不得不去做。但隨著註冊制實施,以信息披露為背景之下,預計處罰力度會越來越大。中小券商在未來發展路徑上也要有選擇和側重。」他認為。

證監會7月初稱,隨著新《證券法》頒布實施和註冊制改革深入推進,保薦機構等各類中介機構的責任進一步加大,各機構必須提高認識、從嚴要求,切實把法規要求轉化成歸位盡責的內在動力和行動自覺,完善內部控制,強化風險意識,堅守勤勉底線,提高履職水平,充分發揮「看門人」作用。

相關焦點

  • 3天5張罰單!5名券商從業人員受處罰,經紀業務9條紅線不能碰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日前,浙江證監局短短3天接連發出5份監管函,對4家券商的5名營業部人員及負責人採取監管措施。從違規事由來看,違規為客戶的融資活動提供介紹或者其他便利的行為是「重災區」。在行業佣金率持續下滑、經紀業務加速轉型大背景下,券商經紀人面臨的挑戰越發嚴峻,不時曝出的違規行為也使得券商進一步加強內控迫在眉睫。早在2009年,《證券經紀人管理暫行規定》便為券商從業者從事經紀業務活動劃定紅線。現在,證券經紀人如何一邊合規有序發展,一邊積極擁抱財富管理轉型,成了擺在各家券商面前的新問題。
  • 接連2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今天第19家來了!德邦資管:已布局公募...
    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據悉,德邦資管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另外,就在上周,天風證券也對外表示,天風資管已正式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行業接連2家資管子公司獲準開業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德邦資管將承接德邦證券的資管業務。
  • 保薦科創板IPO暴露信披瑕疵 3家券商6名保代領罰單
    時代周報記者 黃坤適逢歲末,本應歡喜迎新,3家頭部券商卻遭監管點名批評。12月30日,證監會公布了對3家券商及相關責任人的行政監管措施,涉及中信證券(600030.SH)、海通證券(600837.SH)、五礦證券及6名保代,其中4名保代因在科創板上市保薦過程中出現信息披露相關問題被出具警示函。
  • 德邦資管正式獲準開業,為全國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來源:證券時報網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德邦資管於今年3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設立,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今年是德邦資管發展的第十年。作為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憑藉優秀的投研能力和豐富的產品布局,始終走在行業發展前列。德邦證券總裁兼德邦資管董事長左暢表示,資產管理一直是德邦證券最具競爭能力和成長潛力的業務之一。
  • 已有12家券商預告2019年業績 投資+投行大力助推
    來源:上海證券報2019年中國股市領漲全球,給力的行情帶動下,券商業績迎來了大豐收!截至1月17日晚,已有12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其中11家券商業績預增,淨利潤增幅在25%到400%之間。業績預喜讓投資者對券商股行情更加期待。
  • 券商資管排位賽:東證資管收入連續三年第一,國君躍升4位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財通證券和海通證券年度資管收入是近三年(2017年至2019年,下同)來排名前十的新面孔。作為中小券商的財通證券成為去年最大黑馬,資管收入超過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多家綜合實力強大的老牌券商,位居第八。海通證券在2017年和2018年無緣前十後,今年終於殺入前十,資管收入超過招商證券,位居第九。
  • 券商資管子公司隊伍迎新,德邦資管獲準開業
    資管新規和券商資管大集合改造的背景下,券商資管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積極布局資管子公司,已成為券業共識。第一財經記者從德邦證券處獲悉,德邦證券資管子公司12月21日領取了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成為證券行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為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今年3月,德邦資管獲證監會批覆設立。
  • 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獲準開業,德邦資管ABS創造多個行業首單,未來...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來了。據財聯社記者獲悉,12月21日,德邦資管已經領取了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這是繼天風資管之後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子公司。
  • 券商資管2020年度榜單出爐:海通資管一產品收益最高,獲近7倍增長...
    頭部券商主動管理提升,豐富產品角逐公募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是指券商接受委託負責經營管理客戶資產的業務,1995年央行批准開展業務試點,2012年券商創新大會後迅速發展,2017年資管規模達到高峰後開始轉型,整體規模萎縮,主動管理佔比逐步提升。2020年三季度,前20名券商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合計6.6萬億元,較二季度的6.6萬億下滑2679億元。
  • 旗下已有一券商牌照,此番入股粵開...
    哈投股份為作為A股中的券商概念股,主營業務之一就是證券業務,江海證券是哈投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江海證券流年不利。在最新的券商評級中,江海證券從去年的BBB降到了C級,連降5級,為98家參評券商中連續降級最多的券商。江海證券上半年業績可謂「慘不忍睹」。
  • 2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出爐!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中原證券卻大降近九成
    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0.2億元,同比下滑50.72%。  報告期內,中原證券唯有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同比上漲,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3.44億元,同比增幅14.45%;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0.99億元,同比增幅9.92%
  • 從副總裁到投資經理都被罰,這家券商怎麼了?已有多家公司栽跟頭
    近期,川財證券收到三張罰單,公司副總裁、固收部總經理、投資經理均被處罰,都涉及到債券交易業務。證監局發現債券交易的投資決策、交易執行、風險控制、清算交收等關鍵崗位存在混合操作等問題。事實上,今年以來多家券商因在債券交易業務中存在內部管理混亂等問題,已被行政監管。
  • 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12月8日,高盛集團向媒體確認已啟動收購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全部股權的程序,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  數位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外資券商的入場短期內不會有很大「威脅」,但將驅動中資券商提高競爭能力。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規模近1500億!還有7000億...
    券商資管公募化轉型之後,券商資管將與10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7000多隻公募基金同臺競爭,這對於券商的產品開發能力、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券商資管能否擺脫過往的路徑依賴,在財富管理大潮中奪得更多的收益,市場各方拭目以待。
  • 中國券商行業2020年十大事件來了
    02、券商資管轉型兩年 全方位發力主動管理在資管新規的影響下,券商資管行業也在持續調整轉型,傳統通道類業務加劇萎縮,而追求主動管理成為各家競爭新打法,其中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也在加速落地,「固收+」新產品逐步火熱,行業重構和生態優化同時並行。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截至2020年9月,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為9.50萬億,較2017年3月減少9.27萬億,近乎腰斬,券商資管業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這種情況,在符合資管新規的前提下,主動增加創新業務、提升投研能力及風險管控能力,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 連吃13張罰單、淨利潤不斷下降,資管巨頭如何破局?
    第78、79、80、81號罰單是開給長城資產原石家莊辦事處的4位高管的,理由都是違反財務制度超支管理費,4人都受到警告並罰款5萬元。獨角金融注意到,長城資產石家莊辦事處在2017年1月9日改名為中國長城資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這意味著違規行為可能主要是發生在2017年之前。
  • 2020券商人事大盤點!換了至少10家董事長或總裁
    去年11月及12月,包括天風證券、天風證券在內的7家公司發生高管變動。其中,申萬宏源證券在去年最後的兩個月內,有三位高管離職。11月,申萬宏源原獨立董事楊秋梅遞交辭呈。12月,申萬宏源原總經理徐志斌、副總經理及財務總監陽昌雲雙雙遞交辭呈。「閃電辭職」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去年年初,國海證券原總裁劉世安離職,任職時間在一年半左右。
  • 去年超27家券商「換帥」 人才流動助推行業轉型
    年底是券商高管變動的高峰期。去年11月及12月,包括天風證券、天風證券在內的7家公司發生高管變動。其中,申萬宏源(港股06806)證券在去年最後的兩個月內,有三位高管離職:11月,申萬宏源原獨立董事楊秋梅遞交辭呈;12月,申萬宏源原總經理徐志斌、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陽昌雲雙雙遞交辭呈。「閃電辭職」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去年年初,國海證券原總裁劉世安離職,任職時間約一年半。
  • 僅用4個月,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資格,權益投資行業第二已成亮點...
    財聯社(記者 劉超鳳,覃澤俊)訊,2021年1月3日,國泰君安資管「開年」獲批公募資格,歷時僅4個月,成為行業內第14家獲此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也是自「一參一控」放寬以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三年來首家獲批公募資格的券商系資管公司。目前,仍有3家券商背景的公司待批公募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