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黃坤
適逢歲末,本應歡喜迎新,3家頭部券商卻遭監管點名批評。
12月30日,證監會公布了對3家券商及相關責任人的行政監管措施,涉及中信證券(600030.SH)、海通證券(600837.SH)、五礦證券及6名保代,其中4名保代因在科創板上市保薦過程中出現信息披露相關問題被出具警示函。
海通證券和五礦證券及相關的責任保代,均因在首次提交的保薦工作報告等材料中未披露發行人實際控制人或重要子公司涉嫌行賄事項而領罰單。
12月31日,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前監管在《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中就已明確強調過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新增中介機構對發行人銀行流水核查。
「核查範圍不僅覆蓋發行人銀行帳戶,還包括控股股東等重大利益關聯方的銀行帳戶。」劉盛宇表示,這個覆蓋面很廣,雖然不能完全杜絕財務造假行為,但確實可以大大提高財務造假的難度。
一邊豐收一邊被罰
從年內IPO項目數量看,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名列前茅。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30日,中信證券收穫32個IPO項目,承銷IPO項目募集資金為436.7億元,保薦費收入23.29億元;海通證券收穫23個IPO項目,承銷IPO項目募集資金為747億元,保薦費收入21.11億元。
兩家券商投行業務「大豐收」,卻在歲末「吃」罰單。
證監會對中信證券及保代孫炎林、王棟採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
證監會認為,中信證券及保代孫炎林、王棟在保薦亞龍輝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過程中,提交的申報材料存在財務數據前後不一致,披露口徑出現明顯差異;信息披露內容前後矛盾;未履行豁免披露程序,擅自簡化披露內容等方面問題。
據證監會披露,海通證券及保代曾軍、周威在保薦四方光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在首次提交的保薦工作報告等材料裡未披露發行人實際控制人熊友輝涉嫌行賄的事項。
五礦證券及保代王文磊、施偉也由於在保薦信測標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在首次提交的保薦工作報告等材料裡未披露發行人重要子公司蘇州市信測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涉嫌行賄的事項,於12月30日收到警示函。
投行競速壓實職責
2020年是「IPO大年」,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改革加速推進,券商投行對IPO項目熱度高漲。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12月30日,今年IPO數量為393個,同比增長90%;共募集資金4635億元,同比增長90%,56家券商分食約236億元IPO承銷及保薦費。同時伴隨今年12月保代新規落地,保代資格評定生變,券商保代在人數上也實現大幅增加。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31日,中信證券的保代人數最多,有365名,12月新增24名;海通證券有保代279名,12月新增22名;五礦證券保代和同業相比人數較少,只有34名,12月新增4名。
投行業務一向被視為證券公司業務的「發動機」。註冊制下,企業發行條件表面看似放鬆,審核機構只對註冊文件進行規範性審查,但實際上,對保代和保薦機構的要求卻更高。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近日發布《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指出,建立保薦執業規範並健全保薦機構責任體系,調整保薦代表人管理模式,強化保薦機構對保薦代表人的管理責任,並通過保薦代表人名單分類管理等多種機制,構建市場化的自律約束、道德約束、誠信約束、聲譽約束機制。
12月11日,中證協會發布的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顯示,我國目前已有逾5900名保薦代表人,其中,99名近三年被監管部門處罰處分。
日前,浙商證券一位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註冊制施行範圍進一步擴大,也意味著協助企業通過審核不再是投行業務的重心。「定價發行」、「信息披露」等成為考驗投行業務能力的新要求,也是投行保薦能力的突出體現,對投行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