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9年中國股市領漲全球,給力的行情帶動下,券商業績迎來了大豐收!
截至1月17日晚,已有12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其中11家券商業績預增,淨利潤增幅在25%到400%之間。業績預喜讓投資者對券商股行情更加期待。
11家券商業績預增
中信證券淨利潤破120億
從各券商的業績預告情況來看,中信證券穩坐券商龍頭位置,預計2019年度實現營收431.77億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達122.88億元,同比增長30.86%。
中信證券表示,2019年業績提升,主要是證券投資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同比增長。
中信證券控股子公司華夏基金的股東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持有華夏基金13.9%股權。中信證券同時披露了華夏基金去年的財務數據:2019年華夏基金營收為39.77億元,淨利潤為12.01億元,綜合收益總額為12.19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為10,321.16億元。
大券商中,除了中信證券淨利潤穩步增長以外,中信建投和招商證券的業績增長勢頭良好,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78%以及60%至70%。
中小券商的業績則相對來說更有彈性,部分券商由於2018年的低基數,淨利潤同比增幅較高。共有5家券商的業績預增幅度超過100%,其中興業證券預增幅度達10到12倍,西南證券、東北證券業績增幅超200%,財通證券和東吳證券同比增幅超100%。
天風證券2019年的業績則在預增和預減之間擺動。天風證券業績預告顯示,天風證券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為2.5億元到3.5億元,預計利潤差額區間有1億元,主要是信用減值損失金額存在一定的變動區間。
部分券商減值計提影響大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券商計提減值準備。有些不改淨利潤增長勢頭,但有些就對公司造成較大影響。
西南證券合計計提了3.15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由於子公司西證國際證券對融資業務形成的應收款計提2.8億元的壞帳準備,以及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商譽減值等因素所致。但西南證券的淨利潤預增幅度仍高達345%到375%。
興業證券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等因素在去年12月合計計提了2.68億元信用減值準備,但由於2018年的低基數,2019年興業證券的預增幅度仍高達10至12倍。
國元證券也在發布業績快報的同時發布了2019年下半年計提信用減值準備的公告,共計提1.05億元,其中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計提了0.84億元。
光大證券2019年下半年母公司層面計提單項重大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共計6.75億元,減少2019年利潤總額6.75億元,減少淨利潤5.06億元。
行情回暖、科創板
成券商業績兩大推動力
縱觀各券商業績預增的原因,隨著去年行情整體回暖,以及科創板的推出,「投資+投行」成了券商業績的最大助推器。
對於小券商來說,投資及經紀業務帶動了其業績表現靚麗。券商把握市場機遇,在「炒股」中賺了一把。與此同時,市場活躍提升,券商的經紀業務實現了恢復與增長。
投行業務方面,券商投行業績呈現分化格局。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招商證券、華西證券等券商均在公告中提及了投行業務帶動收入增長。
2019年共有203隻新股上市,其中70隻來自科創板。對於大券商和部分中小券商來說,科創板為券商投行業務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增量收入。
天風證券研報認為,未來券商的商業模式將轉向「資本化投行(投行+PE 模式)」,研究、投行、投資業務均強且可協同的頭部券商才可引領變革,並提升 ROE。
展望2020年,華泰證券非銀研報認為,政策方面註冊制全面推進和對外開放奠定行業發展核心基調,多維度政策紅利驅動行業加快創新發展。未來投行、FICC和衍生品有望成為核心增長點,關注行業轉型升級進程。資本市場變革將倒逼券商轉型,優質券商有望優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