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投行員工進行考勤抽查,有員工也因此降職降薪,一時間,民生證券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投行民工在哪裡?往往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被稱為「空中飛人」的投行民工,為何正經歷「考勤之殤」?
一時間,諸多圍觀群眾高呼「看不懂」,這清奇的考勤抽查背後,究竟有何深意?是民生證券正在進行的怎樣布局?
股權融資規模急速縮水,也倒逼券商投行改革。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民生證券近期加強考勤管理、重視「出勤率」指標的背後,是其即將「大刀闊斧」地推行投行MD制改革。
行走在寒冬期的券商投行,「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有些券商已經開始了考核管理體系和薪酬激勵制度的自我革命。
關注一:民生投行正經歷最嚴考勤抽查
券商嚴查、嚴管考勤,投行民工的「出勤率」指標當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券商中國記者多方核實確認,民生證券近日向各業務部門、分支機構及子公司內部發布一則公告,為加強考勤管理,民生證券人力資源總部會同稽核監察總部、投資銀行事業部於今年5月31日共同對投資銀行事業部員工考勤情況進行了抽查。
民生證券考勤抽查的具體方式稱得上「相當清奇」,即「通過電話問詢員工所在位置並要求規定時間內提供可佐證其位置的照片。」考勤抽查過程中,民生證券一名投行員工因為「照片拍攝時點非當日,不能證明其當時所在位置,證據虛假」異常情況,不僅被通報批評,還因此被降職降薪處理。
此次考勤抽查,民生證券投行部員工「蘇某、周某超過規定時間提交照片」,還有「王某提供照片雖為某會議室,但無明確位置標識」,經民生證券執委會研究決定,上述人員均被通報批評。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此次考勤為民生證券人力資源總部會同稽核監察總部、投資銀行事業部共同對投資銀行事業部員工的考勤抽查,抽查日期為今年5月31日(周四),抽查方式是「通過電話問詢員工所在位置並要求規定時間內提供可佐證其位置的照片。」上述處罰決定由民生證券執委會做出。
「這是一次考勤抽查,(據我了解)這次是針對投行部職級較低的員工,且並未領到項目任務、未進入項目組,被抽查的投行員工按理應該是正常出勤,被通報批評的4名員工是考勤異常。」民生證券投行部一名員工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關注二:這背後是民生投行MD改革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民生證券加強考勤管理、重視「出勤率」指標的背後,與其大刀闊斧推行投行MD業務職銜制度(簡稱「MD制」)改革不無關係。
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光大證券、中銀國際證券等大中型券商均已實施投行MD制。
為何要在當前寒冬期裡,推行投行MD制?
民生證券內部人士接受券商中國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當前推行MD制改革,初衷是把能幹活的人留下來,把優秀的人才留下來,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民生證券的投行隊伍。核心目的是提高投行員工使用效率(個人單產),激發員工幹活積極性,鼓勵投行員工多幹活、多接項目。通過推行MD制,優化整頓投行隊伍結構、完善投行制度框架,儘快適應監管部門對投行業務內控管理的新要求。」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為推行MD制,民生證券投行部設立了「項目支持中心」。
這其中的核心內容即,「通過MD制,讓任務到個人、考核到個人,每個人都要背任務,不背任務的人進入『項目支持中心』,但不是進員工池子。」該人士告訴記者,投行部業務職級低的員工進入這一中心,要進項目組由MD挑選、接受公司委派安排,同時對初級員工加強培訓、加強考核,效仿國內大投行。
關注三:全行業推行MD制箭在弦上
受累於股權融資市場行情低迷,今年多家券商投行業績慘澹。「向改革要效率、節流開源、尋求生機」是多家投行今年的主基調。
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的股權融資規模7095.42億元,同比減少20%;參與A股市場股權融資的企業數量由去年上半年的560家減少至320家,同比降幅43%。
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IPO數量63家,較去年上半年的247家,減少了74%;A股IPO企業募資總額922.87億元,較去年上半年的1253.96億元,減少了26%。
股權融資規模急速縮水,也倒逼券商投行改革。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民生證券近期加強考勤管理、重視「出勤率」指標的背後,是其即將「大刀闊斧」地推行投行MD制改革。
「我們現在要真正地推出MD制。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因為以前活多的時候,投行部忙的時候,如果我們去推行MD制,重新排列組合,大家重新組團隊,會對投行隊伍會帶來一定的陣痛。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因為既然大家不太忙,項目沒那麼急,所以就有條件來坐下來,梳理我們的制度。」民生證券內部權威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推行MD制改革意在優化投行隊伍結構,提高員工使用效率,激勵員工積極性,並適應監管部門對投行業務內控管理的新要求,效仿國內大投行做法。
「推行MD制改革,不是要變相裁員,也不是要把低職級員工給裁掉,而是優化投行隊伍結構。目前還只是在吹風,但是沒有制定正式的方案,還沒有正式實施,今年下半年會正式推行投行業務MD制。」上述權威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稱,無論是大投行,還是小投行,都有不幹活的,藏在隊伍裡面,也有特別能幹活的,但是未改革之前投行員工在收入結構上沒有太大的差異,這並沒有體現「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所以投行隊伍越搞越大。為避免積重難返,投行MD制旨在對投資銀行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管理,將為投行員工造成危機感,珍惜目前的工作崗位,同時真正留住能幹活的人才。
關注四:MD是投行人渴望的金字塔頂
投行MD制本身是「舶來品」,而從國內已推行投行MD制的大投行經驗來看,實施投行MD制的一個前提是,根據員工業績、貢獻進行員工的晉升、工資調整、獎金分配。無數投行人為得到投行最高業務職級——董事總經理(MD)之位而不懈奮鬥。
券商中國記者從國內大投行內部了解到,投行業務職銜(職級)從低到高分別是:分析師/助理(Analyst/Assistant,簡稱AN/AS)、經理(Associate,簡稱A)、高級經理(SeniorAssociate,簡稱SA)、副總裁(VicePresident,簡稱VP)、高級副總裁(SeniorVicePresident,簡稱SVP)、總監(Director,簡稱D)、執行總經理(ExecutiveDirector,簡稱ED)、董事總經理(ManagingDirector,簡稱MD)。
這也就是說,投行MD制度之下,多數投行員工業務職級從高到低,簡稱分別是MD、ED、D、SVP、VP、SA、A、AN/AS這8個層級。依照海外投行經驗,應屆畢業生從最初AN到A需要至少三年,此後兩個級別的晉升需要兩年以上,VP或者D晉升至ED需要三年。
而由ED爬到金字塔頂端的MD位置,則要參照業務能力和業績貢獻度等綜合指標,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0-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關注五:數家券商已推行MD制度
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光大證券、中銀國際證券等券商均已實施MD制度,
MD的具體層級劃分在每家公司都不盡相同,比如:中信證券共分為7個層級並細分多個小級別,中信建投共分為8個層級,中銀國際共分為6個層級,招商證券分為8個層級,華泰證券分為8個層級,華泰聯合證券分為6個層級。但總的說來,一般為6-8個層級,MD為最高級別,並針對所有職位都採用MD制,這不僅包括投行、投研、投資等序列,甚至中後臺的職位序列也納入MD制。
據了解,每個證券公司的任職資格或晉升條件不盡相同。但大多公司將財務指標作為業務部門員工職級晉升的條件,例如投行業務線條的員工「需每年至少擔任一個項目主辦、2個項目協辦、承銷金額在XX萬元以上」等。
據了解,每個公司各層級的人數都不相同,但分布總體呈成金字塔形狀。其中MD的人數最少,其次是ED和D,但基本上D級別以上的員工人數一般有所控制。此外,一般而言,部門總經理一般由MD級別的員工擔任(特殊情況可以為ED級別的員工),但是MD級別的員工並非一定是部門總經理。
事實上,真正實行投行MD制,會有更多的高級別的專業人士分享權力及薪酬蛋糕,同時也會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投行員工如何晉升、如何考核、如何薪酬激勵都需要制度性安排。國內投資銀行業務技術含量大幅提升後,投資銀行的文化需趨向專業化、精細化。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民生證券投行部將設立「項目支持中心」,投行部職級較低的員工進入該中心,接受公司內部培訓,同時考核也會加強,出勤率是一個重要考核指標。進入項目支持中心的投行員工,由民生證券統一安排進入項目組,「誰能幹活,誰不能幹活,通過MD制,讓任務到個人、考核到個人,每個人都要背任務,不背任務的人進入項目支持中心。」
民生證券內部權威人士向記者解釋稱,該中心並不是「員工池子」,改革的初衷是把能幹活的人留下來,進一步優化我們的隊伍結構,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淘汰不能幹活的。
「推行MD制改革必然是動了一些人的利益,有些人過去在民生投行沒有任何壓力地幹活、或者可以不幹活。但是通過這次改革,能幹活的投行員工心裡有底,到哪兒都無所謂,但是有些人就是躺在這兒、當成政府機關一樣,這肯定不行。過去我們不主動淘汰人,這次肯定不行。投行人員人力成本奇高,這也是行業慣出來的。」上述權威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關注六:效仿四大重視出勤率指標
從民生證券的一紙通報中,可見投行「出勤率」指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多名業務人士分析稱,這種做法實質上在效仿四大,未來可能會有投行員工因出勤考核不達標而遭「勸退」、 「被主動」辭職。
所謂四大(Big4),是市場對國際四大會計師行的簡稱,即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這四家會計師事務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扣減或取消加班費、變相要求員工放無薪假、變相降薪和變相裁員等」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四大」)員工政策的常態。
四大會所陸續掀起 「勸退」潮,一批員工因出勤考核不達標,而遭「勸退」、「被主動」辭職。 「四大」的員工政策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儘量削減加班費支出、勸導員工放無薪價、變相降薪、變相裁員,等等。一切都為了「成本」二字。
舉個例子,「當你被確定為裁員對象時,公司會用各種方式與你協商,力圖說服你自動離職;如果你被說服了,願意接受安排,那麼就請你回去寫封辭職申請給公司,以證明你是主動離職的;如果你想與被裁命運抗爭,那麼等待你的則是更多的『小動作』。」一名前安永員工回憶起來仍有些憤憤然。
對「四大」內部人來說,如何確定被裁員對象,是一種不言自明的「潛規則」。有業內人士透露說,普華永道、德勤等所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陸續完成了「精兵簡政」。普華永道、德勤的主要的裁員方式為「勸退」,即以「工作不適任」為由,要求員工籤署辭職信。
關注七:民生投行人員單產亟待提高
近年來,券商投行業務線隊伍迅速擴大,人均創收水平卻並沒有「水漲船高」。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度投行業務收入排名TOP30的券商中,截至去年末,有13家券商投資銀行業務人員數量超過495人,分別是:
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中泰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華泰證券(投行子公司華泰聯合證券)、東吳證券、申萬宏源及民生證券。
其中,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投行業務員工超過1000人,分別為1091和1036人;投行人數最少的為西部證券,人數為187人。
而從投行業務條線人均創收指標來看,2017年度投行業務收入排名TOP30的券商(廣發證券和國泰君安證券年報未披露投行員工數量)中,中信建投證券投行業務人均創收395.31萬元,位居第一。華泰證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投行子公司東方花旗證券)、西部證券和山西證券(投行子公司中德證券)等券商投行人均創收也都超過了300萬元。
民生證券投行員工單產不高,儼然成了一個現實難題。民生證券2017年度投行業務收入6.39億元,行業排名第22;截至去年末,民生證券投行線人均創收128.83萬元,在30家券商中位列倒數第二。
「現實的問題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個人單產不夠高。2017年度民生證券完成年內上市IPO項目17家,IPO主承銷家數排名為第7名,但是去年民生投行個人單產是全行業中等偏下的水平。」民生證券內部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投行部員工使用效率和個人單產亟待提高,推行MD制是可行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