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獲準開業,德邦資管ABS創造多個行業首單,未來...

2020-12-22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記者 劉超鳳)訊,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來了。

據財聯社記者獲悉,12月21日,德邦資管已經領取了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這是繼天風資管之後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子公司。

其餘18家已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包括:國泰君安資管、廣發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招商資管、海通資管、財通資管、浙商資管、長江資管、銀河金匯、渤海匯金、東證融匯、光大資管、興證資管、東證資管、國盛資管、安信資管、天風資管。

甬興資管或將成為第20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

資產管理業務一直是德邦證券的主要業務、優勢業務,2018年的資管收入曾高達總收入的一半。自2015年創新ABS業務模式以來,德邦證券累計發行企業ABS超212單,規模合計近4500億元人民幣,居市場首位。

德邦證券總裁兼德邦資管董事長左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資管子公司成立後,德邦資管將圍繞「產業+金融+科技」的核心思想,強力打造以主動管理為核心、另類投資為特色的資管品牌。

德邦資管子公司獲準開業

12月21日,德邦資管已經正式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這是券業第19家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

德邦資管子公司於2020年3月1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發文批覆設立,並於12月開業,前後僅歷經10個月。根據批文,德邦資管註冊地上海,註冊資本10億元,是德邦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業務範圍為證券資產管理業務。據天眼查數據,德邦證券總裁左暢同時擔任德邦資管董事長,周磊擔任法人和總經理。

自2010年業務設立以來,德邦資管已走過十年時間。期間,在2015年初,德邦證券緊抓市場機遇,創新ABS業務模式,當年發行規模超10億元;進入2017年後,德邦證券ABS市場份額躍居市場第一。

自2018年頒布資管新規起,德邦資管開始壓縮通道業務,確立主動管理的發展方向,即以「固收+」為核心,集權益、衍生品、另類為一體的主動管理體系,發展「另類主動管理」的特色化之路。其中,公募RIETs的試點為另類投資業務打開了一條通路,德邦證券作為20家參與試點的機構之一,已協同德邦基金組建聯合項目組,合力投入公募REITs業務的提前布局。

左暢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資管子公司成立後,德邦資管將圍繞「產業+金融+科技」的核心思想,強力打造以主動管理為核心、另類投資為特色的資管品牌,秉承大中臺理念,強化核心產品團隊建立,完善產品全周期構架和管理。

近年來,券商資管子公司擴容明顯,設立速度逐漸呈現加快趨勢。今年以來,已有安信資管、甬興資管、德邦資管和天風資管獲得證監會核准設立。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加速審批入市,自2019年第一批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以來,相繼已有20多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

除了新晉獲準開業的德邦資管外,其餘18家已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包括:自國泰君安資管、廣發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招商資管、海通資管、財通資管、浙商資管、長江資管、銀河金匯、渤海匯金、東證融匯、光大資管、興證資管、東證資管、國盛資管、安信資管、天風資管。

資管是優勢業務

資產管理業務一直是德邦證券的主要業務,資管收入曾高達總收入的一半。根據2019年報,德邦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4.16億元,其中資管業務手續費精華搜如3.88億元,均超過投行、經紀業務收入。而在2018年,德邦證券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7.74億元,約佔總營收15.37億元的50%。

資管業務也是德邦證券的優勢業務。行業排名方面,根據證券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德邦證券資管業務收入2.42億元,排名行業第26位;2018年資管收入4.43億元,排名第17位。2017年,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月均受託資金4667億元,排名第10位;資管業務收入3.8億元,排名行業第20位。

根據中基協的數據,2019年四季度,德邦證券私募主動管理資產(不含證券公司管理的養老金)月均規模533.61億元,排名行業第20位。

2020年三季度,德邦證券的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月均規模636.40億元,排名行業第7位。

德邦資管的優勢,與其創新ABS業務有很大關聯。自2015年以來,德邦證券累計發行企業ABS超212單,規模合計近4500億元人民幣,居市場首位。2020年上半年,德邦證券新發ABS規模同比增幅高達86%。

左暢表示,資產證券化(ABS)已成為德邦資管的業務亮點,不僅累計發行居行業首位,也創造了多個行業首單。近年來,德邦資管更是發力大類資產配置,提供符合各類風險收益水平的資產管理產品,以滿足不同投資者需求。

德邦證券方面表示,未來將加強與股東相關方的投資布局的協同,深挖新零售、醫藥、地產、物流等行業。在鞏固ABS既有優勢的基礎上,建立投融一體的ABS生態圈,涵蓋行業研究、Pre-ABS及ABS承攬承銷、ABS投資和ABS指數發布等,推動資金端與產品端緊密聯動,不斷提升業務渠道與規模。

在人員鋪設上,德邦證券資管業務團隊規模僅次於經紀,並略超越投行。據2019年年報,截至2019年12月31日,德邦證券全部在冊員工1101人,其中經紀業務人員490人,佔比44.5%;資管業務人員140人,佔比12.72%,略高於投行業務佔比。目前,德邦證券公布了「3年3000人」的招聘計劃,資管隊伍也是公司重點搭建的人才隊伍。

目前,證券行業都在積極倡導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業務。德邦證券意在打造線上一站式資管平臺。通過金融雲平臺,深度打磨資產證券化智能雲平臺、多元資產投資分析平臺、資管產品綜合管理系統等幾大系統,打造包括ABS、集合等業務在內的資管全線產品的線上化運營管理,實現資管產品全業務流程線上管理,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線上服務。

相關焦點

  • 德邦資管正式獲準開業,為全國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來源:證券時報網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德邦資管於今年3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設立,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今年是德邦資管發展的第十年。作為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憑藉優秀的投研能力和豐富的產品布局,始終走在行業發展前列。德邦證券總裁兼德邦資管董事長左暢表示,資產管理一直是德邦證券最具競爭能力和成長潛力的業務之一。
  • 國內券業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來了,德邦資管獲準開業
    國內又一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到來。12月21日,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邦資管」)正式獲準開業。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國內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同時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具體來看,德邦資管於2020年3月1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發文批覆設立。批文內容顯示,德邦資管註冊地上海,註冊資本10億元,是德邦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業務範圍為證券資產管理業務。
  • 券商資管子公司隊伍迎新,德邦資管獲準開業
    資管新規和券商資管大集合改造的背景下,券商資管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積極布局資管子公司,已成為券業共識。第一財經記者從德邦證券處獲悉,德邦證券資管子公司12月21日領取了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成為證券行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為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今年3月,德邦資管獲證監會批覆設立。
  • 接連2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今天第19家來了!德邦資管:已布局公募...
    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據悉,德邦資管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另外,就在上周,天風證券也對外表示,天風資管已正式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行業接連2家資管子公司獲準開業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德邦資管將承接德邦證券的資管業務。
  • 平等、協作、共享:從三大關鍵詞看德邦證券人才戰略
    近期,有媒體報導了滬上券商德邦證券「三年千人」的招聘目標,因而受到業內人士關注。為此,記者向公司了解,德邦證券也在同步醞釀包括股權激勵在內的一攬子短中長期激勵計劃,並open多個高級管理職位。今年3月,德邦證券新任董事長金華龍上任,公司提出「二次創業」口號,「人才」也成為其「創業徵程」的核心因素之一。
  •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當如何「破局」?
    而截至今年二季度,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規模為1877億元,月均規模排名前二十的期貨公司合計佔比79.69%。從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分布情況看,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平均資管業務規模為18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為2億元,其中管理規模超過50億的期貨公司僅有10家。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期貨公司之間資管業務規模的差距已經拉開,行業分化非常明顯。
  • 資管業又一重量級選手獲準開業
    資管業又一重量級選手獲準開業) 12月17日,銀保監會在其網站公布了關於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後簡稱為銀河資產)開業的批覆。
  • 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
    原標題: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目前在協會備案登記的外資私募有32家,包括富達利泰投資、橋水投資、瑞銀資管、安中投資等,基金君也了解到,這些外資私募也在積極籌備QFII資金投國內私募產品的事宜,同時未來本土私募基金也有望接到QFII的錢。
  • 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在新規發布後不到3個月,首單QFII/RQFII認購國內發行的私募基金就落地了,可謂火速。此次通過QFII/RQFII認購的產品為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行的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
  • 僅用4個月,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資格,權益投資行業第二已成亮點...
    財聯社(記者 劉超鳳,覃澤俊)訊,2021年1月3日,國泰君安資管「開年」獲批公募資格,歷時僅4個月,成為行業內第14家獲此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也是自「一參一控」放寬以後,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三年來首家獲批公募資格的券商系資管公司。目前,仍有3家券商背景的公司待批公募資格。
  • 三季度四家期貨公司私募資管月均規模超百億元 中信期貨模位居首位
    從數據來看,第三季度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超過100億元的期貨公司有四家,分別是中信期貨、弘業期貨、海通期貨和上海東證期貨,中信期貨以518.43億元的規模位居首位。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合計17.23萬億元,較上月底減少3506億元。其中,期貨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規模為2115億元。
  • 資管周刊丨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亂象叢生、良莠不齊 七大建議建言...
    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十多年中,為居民理財創造了積極的意義,部分公司積極探索,自律執業發展較為平穩,但是整個行業良莠不齊、亂象叢生,存在頻頻爆雷糾紛,資金池黑箱操作,異地瘋狂展業等問題。以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為例,據統計,我國有超過5000家財富管理公司,主營業務是代銷基金等金融產品,其中相當一部分存在無牌銷售保險、公募基金及設立資金池等問題,給金融穩定帶來嚴重威脅。」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十多年中,為居民理財創造了積極的意義,部分公司積極探索,自律執業發展較為平穩,但是整個行業良莠不齊、亂象叢生,存在頻頻爆雷糾紛,資金池黑箱操作,異地瘋狂展業等問題。
  • 券商資管2020年度榜單出爐:海通資管一產品收益最高,獲近7倍增長...
    從行業表現來看,科創板行業分化顯著,汽車、有色金屬、電氣設備行業表現較佳,機械設備、公用事業、通信行業表現較弱。作為股權激勵的一種方式,科創板公司員工/高管持股資管計劃屢見不鮮,在券商資管類事件驅動策略對衝基金收益前十排行榜中,大多參與了科創板的戰略配售,科創板公司員工/高管或是最大贏家。
  • 財立方金融課火爆開場,百名中原金融客燒腦「大資管」(二期三期搶票中)
    資管之所以進入金融範圍,是因為過去表外的資管業務做成了剛兌,它構成了系統性金融風險。2. 從央行金融穩定局使命出發,未來結構化產品,明股實債的產品一定會被全部掃平。3. 過去一年多監管層對銀行的政策說得通俗點,一是「打棺材」,二是「重隔離」,確保金融風險釋放不蔓延;另外,民營金控未來是歸央行監管,業務形式非常敏感。
  • 第4家外資保險資管要來了 近3000億險資將受影響
    這意味著已經有四家外資保險資管公司「厲兵秣馬」,準備在資管行業大幹一場。對於2020年資本市場,外資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隨著外資保險資管公司的獲批開業,將近3000億元的保險運用資金將受到影響。「外資保險資管公司對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格局將有重大影響。
  • 對話鵬華基金總裁鄧召明:投資研究能力始終是資管行業核心競爭力
    《21世紀》:在公募基金行業從業的近二十年時間裡,你認為資管新規是否是對行業具有典型的轉折意義的事件?鄧召明:2018年頒布的資管新規對整個資管行業影響非常大。資管新規把整個大資管行業納入到統一規範的監管框架下,重塑了行業業態,優化了金融體系結構。
  • 華泰證券資管:打造特色產品線,大力挖掘數位化多維價值
    在經濟動能切換、金融業態重塑、雙向開放加速的複雜局面下,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證券資管」)堅持戰略定力,在優勢領域深耕細作,穩中求進,持續不懈地為客戶創造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成立以來,華泰證券資管在傳統固收、ABS、另類跨境、金融科技四大業務領域都有了一定積累。在券商資管中,華泰證券資管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居於前列。2020年,華泰證券資管全面推進落實華泰證券科技賦能下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雙輪驅動」戰略部署,充分依託全業務鏈資源,秉持一貫的超前開拓創新意識,推進數位化轉型,打造面向未來的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 各有側重、競合併存:銀行理財子公司崛起下的資管新格局
    本文首先簡述理財子公司的最近進展,然後重點對不同類別資管機構間進行橫向比較,主要是比較理財子公司與信託公司、基金公司、券商資管等機構的監管要求異同和業務優劣勢,最後對未來行業格局進行初步展望。敬請閱讀。   作者/王劍(國信證券(002736)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劉南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 第24家消金公司「中信消費金融」獲批開業 中信集團、金蝶國際等...
    6月12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關於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的批覆》(以下簡稱「中信消費金融」)同意中信消費金融開業,據了解,該公司註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由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這也是中國第24家獲批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