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基金報

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

在新規發布後不到3個月,首單QFII/RQFII認購國內發行的私募基金就落地了,可謂火速。此次通過QFII/RQFII認購的產品為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行的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據了解,全球知名資管機構霸菱(Barings)是通過自有種子資金認購了其在中國境內的私募基金。目前霸菱管理的資產規模超3540億美元(約等於2.31萬億元人民幣)。

目前在協會備案登記的外資私募有32家,包括富達利泰投資、橋水投資、瑞銀資管、安中投資等,基金君也了解到,這些外資私募也在積極籌備QFII資金投國內私募產品的事宜,同時未來本土私募基金也有望接到QFII的錢。

首單QFII認購境內私募基金落地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稱,12月15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在上海順利落地。此次通過QFII/RQFII認購的產品為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行的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基金君從霸菱了解到,該基金成立於12月9日,並於12月15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備案,面向境內合格投資者進行發售。

霸菱表示,「為了符合QFII/RQFII新規的要求,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在產品設計(主要是投資範圍)上作出適當調整。QFII/RQFII投資境內私募基金,需要一定指標考核,會依據不同投資需求設置。」

關於未來的布局,霸菱告訴基金君,公司已於2019年11月發行霸菱中國A股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合適的市場機遇下,霸菱的種子資金可以通過QFII/RQFII投資霸菱已發行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國內的業務拓展機會,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力爭實現有吸引力的投資收益、資本穩定性和可持續回報。」

霸菱表示,近兩年來,中國金融行業在市場準入、經營範圍及控股比例等方面的諸多限制都已逐步放寬,多項政策已經陸續出臺並落地實施,中國的金融開放進入全新階段,相信明年會有很多海外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情況、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布局中國、開展業務。隨著更多海外金融機構進入到中國、帶來更多的外界經驗,相信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和金融行業國際化程度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霸菱全球資管規模超3500億美元

積極拓展中國市場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霸菱(Barings)是美國萬通的子公司,截至今年9月30日,霸菱在全球管理資產規模超過3540億美元,其在公募及私募固定收益、房地產及專門的股票市場構建長線投資組合,擁有超1900位專業人士遍布全球。

看好中國市場投資機會,2018年8月霸菱在上海設立外商獨資投資管理公司,並在2019年1月推出首隻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產品。霸菱的外商獨資投資管理公司在2019年6月成功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並於同年10月開設上海辦公室,於11月發行股票私募基金,為本地投資者提供最佳的中國投資機會。

此次發行首隻中國債券私募基金——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霸菱主席兼行政總裁Mike Freno表示:「在中國推出的首隻債券基金是霸菱全球投資能力的自然延伸,也是我們銳意拓展在華業務、為當地客戶提供多元化資產管理服務承諾的兌現。」

霸菱亞太區總裁羅德仁(Duncan Robertson)稱:「我們通過自有種子資金認購中國境內私募基金的方式,支持霸菱中國業務的快速成長。我們長期專注發掘亞太區內的業務拓展機會,而QFII新政的生效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踐行長期目標的新機遇。」

據了解,該基金依託霸菱全球固定收益平臺,將主要投資於中國固定收益市場,由霸菱駐上海的基金經理柳發超(Michael Liu)秉承霸菱「自下而上」的投資理念和嚴謹的基本面信用分析進行管理。霸菱境內投資專業人士將藉助霸菱全球信用分析師的研究資源,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力爭實現有吸引力的收益、資本穩定性和可持續回報。

更多外資私募、

本土私募都在積極布局

今年9月,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同時證監會發布配套規則《關於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規定》,新規允許QFII/RQFII投資境內私募投資基金,11月1日起實施。

具體來看,規定是這樣的:(1)合格境外投資者可以投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以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依法設立的私募投資基金,相關私募投資基金的最終投資範圍應當符合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PS:相關私募基金的投資範圍主要是股票、債券等,也就是QFII可以投資的是國內發行的證券私募基金);

(2)合格境外投資者可以委託其控制或在同一控制下的境內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提供投資建議服務。

QFII/RQFII新規利好在國內發行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率先積極展開布局該業務的當然是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的外資私募,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們在海外的母公司此前通過QFII等通道投資中國市場,而且擁有較大的資產管理規模,這幾年他們積極發行中國私募基金。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表示,關注到新政對在滬WFOE PFM機構的積極影響,機構海外母體可通過QFII/RQFII提供種子資金,有效幫助其拓展境內私募基金業務。此次首單認購完成,該模式落地為外資資管機構募資開闢了新路徑,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有益探索,是配合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成功實踐。

基金君看了一下,目前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外資私募有32家,包括富達利泰投資、瑞銀資產管理、橋水投資、瀚亞投資、安中投資等,今年最新登記的有潤暉投資、柏基投資、邁德瑞投資、鮑爾賽嘉投資等。

基金君從這些外資私募了解到,有好幾家也在積極籌備相關事宜,但是還存在一定困難。上海某小型外資私募總經理表示,「我們在考慮QFII投私募基金的事情,QFII投私募基金,因為QFII的資金都是來自我們總部的,現在政策剛剛落地,還要改變一些海外的協議,現在很多海外產品的投資範圍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改合同。」

另外,不少本土的證券私募基金也對此表示興趣,有私募近期已經著手開展相關業務,與海外投資者洽談。上海某中型私募海外業務負責人表示,「我們接洽過一些海外機構投資者,他們想要藉助這個渠道投資中國,但現在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需要解決,如以QFII投私募基金稅率怎麼算,還有託管要做什麼報備,外資原來有持股上限,投資私募以後是否需要穿透等。我們還在等待政策細則落地。」

私募認為,QFII可以投國內私募基金,將有利於海外投資者投資於中國資本市場,也為海外資金投資中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時也會給國內私募帶來更多的海外客戶和資金來源。

相關焦點

  • 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 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
    原標題:2.3萬億國際資管巨頭出手!首單QFII投境內私募基金落地了   在新規發布後不到3個月,首單QFII/RQFII認購國內發行的私募基金就落地了,可謂火速。
  • 3個月內火速落地上海!QFII首次認購境內私募基金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12月15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下文統稱「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在上海順利落地,這標誌著QFII首次實現對境內私募基金的投資。
  • 首單QFII/RQFII認購 外商獨資私募基金落滬
    12月15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在上海落地。此次通過QFII/RQFII認購的產品為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行的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該模式落地為外資資管機構募資開闢了新路徑,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有益探索,是配合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成功實踐。
  • 境外投資者認購境內外資私募基金 全國首單在滬落地
    上海金融領域再現全國首單。12月15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在上海順利落地。
  • 外資資管募資有了新路徑 霸菱推出首隻 中國境內債券私募基金
    外資資管募資有了新路徑  霸菱推出首隻  中國境內債券私募基金  ⊙記者 陸海晴 ○編輯 張亦文   近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落地。
  • 外資資管募資有了新路徑 霸菱推出首隻中國境內債券私募基金
    原標題:外資資管募資有了新路徑 霸菱推出首隻中國境內債券私募基金來源:上海證券報近日,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落地。業內人士表示,該模式的落地為外資資管機構募資開闢了新路徑。據了解,此次通過QFII、RQFII認購的產品為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發行的中國綜合債券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這也是霸菱在中國正式設立的首隻境內債券私募基金,主要投資中國固定收益市場。
  • 英國資管巨頭安本標準:看好中國萬億養老金市場
    來源:上海證券報近兩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多家全球重量級資管機構紛紛來華「跑馬圈地」。作為英國最大、歐洲排名第二的主動型資管巨頭,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也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註冊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本土化是外資私募紮根中國市場的必經之路。
  • 私募總規模接近16萬億 百億私募大爆發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吳君2020年,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的總規模達到15.91萬億元,較去年底大增2.17萬億元,連續跨過14萬億元、15萬億元兩大整數關,直逼16萬億元。
  • 萬億美國資管巨頭完成私募備案,成中國首家外資...
    原創 李言 券商中國又一外資私募巨頭,橡樹資本來了!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顯示,Oaktree (北京) 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近期已經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該公司為橡樹資本(香港)有限公司在內地的全資子公司。
  • 11月備案1298隻私募資管產品 金額創年內單月新高
    另外,截至2020年11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合計16.92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以及證券公司大集合),較10月底減少1923億元,減幅1.1%。較今年1月底減少了約1.44萬億元,其中證券公司及資管子公司是下滑「主力」,下滑約1.39萬億元。
  • 10月份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911隻 設立規模706.32...
    從私募資管產品存續情況來看,截至2020年10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合計17.10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截至2020年10月底,通道類產品規模6.81萬億元,較上月底下降5.9%;主動管理類產品規模9.76萬億元,較上月底增長3.0%。
  • 3萬億市場大變革!保險資管新規出爐 定位私募放開代銷
    來源:券商中國作為資管領域的重磅玩家,保險資管會在大資管舞臺上扮演什麼角色?3月25日,《保險資管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公布,定位私募、中長期金融產品的供給者、對接實體的直接融資工具、秉持價值投資,初步描繪了保險資管機構的「人設」。
  • 券商資管2020年度榜單出爐:海通資管一產品收益最高,獲近7倍增長...
    財聯社(北京,記者陳靖)訊,資管新規落地後,在「去通道」背景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新成立數量、規模一直處於下滑態勢。1月15日,私募排排網發布券商資管2020年度榜單。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2415隻成立滿12個月,且近期有淨值更新的券商資管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15.48%,其中最高收益獲近7倍增長,最低負收益57.35%。
  • 富達連發三隻私募基金追蹤:布局中國市場將採用「正守側攻」?
    摘要:富達國際已在中國發行三隻私募基金產品,遙遙領先於其他在華獲得私募牌照的海外資管。富達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李少傑對華爾街見聞道出了2018年中國股市與債市的投資線索。2018年剛開年,國際基金巨頭富達國際宣布,旗下外商獨資企業富達利泰在中國推出兩隻私募基金,其中包括在華首支股票型私募基金。
  • ...有限公司發行的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該模式...
    2020-12-16 15:17:24來源:FX168 【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認購外資私募基金落地上海】記者16日從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全國首單境外投資者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認購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 PFM)基金產品在上海順利落地。
  • 三季度四家期貨公司私募資管月均規模超百億元 中信期貨模位居首位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日前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各項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數據。從數據來看,第三季度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超過100億元的期貨公司有四家,分別是中信期貨、弘業期貨、海通期貨和上海東證期貨,中信期貨以518.43億元的規模位居首位。
  • 2020私募股權報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概覽
    《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報告(2020)》 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統籌編撰的《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報告(2020
  • 保險資管產品餘額超3萬億,監管發布三則配投資套細則,力求與同類...
    財聯社(北京 上海,實習記者 王宏 潘婷)訊,繼3月25日發布了《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後,銀保監會又在今日正式公布了三則配套實施細則,分別是《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實施細則》《債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和《股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
  • 對話吳曉靈:資管大時代下的投資與監管
    後資管新規時代,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私募、網際網路等各路諸侯紛起爭雄、各領風騷,市場發展在政策鬆緊的指引下大開大合、跌宕起伏,國際金融巨頭紛紛搶灘登陸……可以預見,未來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 誰是新「資管之王」?
    權益市場的火爆點燃了新基金的發行。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募集規模打破歷史記錄,首破3萬億元大關。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而作為往日的「資管之王」,銀行理財卻漸現頹勢。截至6月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