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兩年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多家全球重量級資管機構紛紛來華「跑馬圈地」。作為英國最大、歐洲排名第二的主動型資管巨頭,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也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註冊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本土化是外資私募紮根中國市場的必經之路。面對「外來和尚」能否念好A股這本「真經」的質疑,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一文女士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給出了獨家回應。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巨大的體量令任何資管公司都難以忽略,而萬億級的養老金市場將是外資最為看重的投資機會之一。
優秀基因與本土化相結合
對於外資私募而言,在投資A股市場時會否出現「水土不服」,是其始終難以迴避的話題。對此,王一文回應,標準人壽安本集團對於中國業務極為重視,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並不是簡單試水然後轉身就走,我們是真正準備在這裡紮根,進行長期投資。」
「安本標準投資上海投研團隊主要由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和海外長大的華裔組成,他們都非常了解中國的文化,在今後的投研團隊擴張時,熟悉中國文化也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要求。」王一文坦言。
除了在團隊建設上採取「本土化」策略,安本標準投資也希望將其在主動管理領域上的成功經驗及優秀基因複製到A股投資上。
雖然公司旗下A股私募產品成立時間不長,但安本標準投資在盧森堡註冊的一隻RQFII中國股票基金已有三年投資歷史,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近三年的年化收益率達到9.67%,在同類產品中遙遙領先。
談及安本標準投資A股產品的投資基因,王一文表示,其主要有三大特徵:首先,換手率低、傾向長期投資;第二,採取自下而上投資策略,注重基本面研究,選擇高質量公司;第三,不會刻意打造明星基金經理,而是注重團隊協作及內部討論。
此外,安本標準投資還會格外重視投資標的的公司治理情況,並將這一投資理念貫穿於股票、債券、量化投資及多元資產等所有資產類別。
外資巨頭眼中的中國市場空間廣闊
2018年的A股市場整體低迷,外資卻「砸重金」逆勢大舉布局。王一文表示,「中國市場太大了,這是任何外國資管公司都難以忽略的機遇。」
在她看來,中國資本市場與海外成熟市場之間還有很大距離,這一巨大的上升擴展空間將會創造出很多投資機會。比如,多元資產類產品在海外有豐富的投資標的,而中國市場還有不少空白地帶,很多需求在未來將會應運而生。
此外,中國養老金市場也是安本標準投資的目標之一。「現在很多公募養老目標基金開始發行,受市場環境影響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但在國外,投資期限長且規模龐大的養老金投資是整個資本市場的重要生力軍。」王一文稱。
她認為,當前的A股市場還是散戶主導。未來想要使得市場變得更加健康和理性,需要引進長期機構客戶。
「將來中國在養老金投資上也會非常審慎,採用嚴格標準挑選資產類別且投資期限較長,不會頻繁換手。一旦養老金開始真正進入A股市場,其對於整個資管行業都將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王一文稱。
看好公募基金「大蛋糕」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除了安本標準投資之外,富達、瑞銀資管、貝萊德、橋水等多家全球知名資管公司均已獲取中國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與此同時,也有海外機構尋求提高合資公募基金控股比例,甚至直接設立公募基金公司。
對此,王一文表示,現在外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是因為看好中國公募基金這塊「大蛋糕」,但是所採取的方式不同。有的通過合資形式,有的想通過收購一個公募牌照,有的想從外商獨資企業(WFOE)做起,邊走邊看。
「有意思的是,我們看到有的機構多種形式都在嘗試,可能既成立WFOE,又看好併購重組的機會。就像跑馬比賽,多派幾匹馬去參賽,希望其中一匹勝出的概率會大一些。」王一文稱。
王一文認為,海外資管機構的長線投資風格也將起到正面引導作用。「我們不是那種頻繁換手、做空或套利的投資風格,而是會採取長線投資策略。如果未來長線資金能夠佔據主導地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會越發健康、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