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總規模接近16萬億 百億私募大爆發

2020-12-28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吳君

2020年,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的總規模達到15.91萬億元,較去年底大增2.17萬億元,連續跨過14萬億元、15萬億元兩大整數關,直逼16萬億元。同時,存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46萬家,較去年底增加140家;管理基金數量9.47萬隻,較去年底猛增1.3萬隻。

得益於A股市場火爆,2020年證券類私募表現突出,截至11月末,管理規模從去年底的2.45萬億元增至今年11月底的3.74萬億元,增長1.29萬億元;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有8908家,管理基金5.26萬隻。

股權創投類私募穩步增長,截至11月末,管理規模合計約11萬億元,佔私募總規模的69%,較去年底增長1.26萬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有1.50萬家,管理基金3.93萬隻。

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有668家,管理基金2801隻,管理基金規模1.16萬億元,較去年底減少3832億元;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則增至9家,管理基金10隻,存續規模9.96億元。

從地域分布看,今年10月上海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首次超越北京,成為全國私募管理人數量和規模均最高的地區。截至今年11月末,上海私募基金規模為3.70萬億元,北京私募基金規模為3.57萬億元,深圳私募基金規模為1.96萬億元。(吳君)

百億私募猛增至62家

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今年以來,A股結構性牛市明顯,證券類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快速增長,同時百億私募梯隊不斷擴容,甚至出現千億規模的私募機構。據悉,高毅、景林、明汯規模均逼近千億。

臨近年底,百億私募數量仍在不斷增加。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百億級私募數量為62家,而去年底證券類百億私募機構共有37家,不到一年時間已經增長了25家。

今年的新晉百億私募「年輕化」趨勢明顯,甚至有私募成立僅一年,但產品密集備案超百隻,躋身「百億俱樂部」。據統計,在目前的62家百億私募中,成立時間超過十年的僅8家,包括東方港灣、彤源投資、林園投資、上海大樸資產、淡水泉、星石投資、銀葉投資、鳴石投資等老牌私募。有11家百億私募成立不足五年,分別是寧波幻方量化、於翼資產、聚鳴投資、盤京投資、正心谷資本、煜德投資、寧泉資產、磐灃投資、上汽頎臻(上海)資產、禮仁投資、衍復投資。

在頭部私募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小私募的處境似乎並不樂觀,尤其是一些尾部機構生存壓力巨大,隨時面臨著被行業淘汰的風險,發展舉步維艱。(任子青)

量化私募迎來發展大年

管理規模超5000億元

2020年,量化行業迎來發展大年,量化產品逐漸受到投資者的認可,目前量化私募管理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同時,產品備案規模驟增,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年內共計發行量化策略私募產品4692隻,同比增幅達到40.06%。

在量化私募大發展的背景下,今年有多家量化私募機構規模破百億。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初,國內62家百億私募中有11家為量化私募,分別為靈均投資、九坤投資、鳴石投資、金鎝資產、誠奇資產、明汯投資、幻方量化、衍復投資、盛泉恆元、寧聚資產、進化論資產。

除了規模有明顯擴張外,今年各類量化私募產品的業績也十分可觀。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在納入統計的2232隻量化產品中,年內平均收益率為24.2%,其中正收益產品數量為2055隻,佔比超92%。得益於全年商品期貨市場的高波動率,CTA策略年內表現最佳。今年來納入統計的424隻量化CTA策略基金整體收益為31.57%,其中388隻基金實現正收益,佔比為91.51%,更有15隻基金年內收益翻倍。

此外,股票量化策略(包含指數增強策略)年內平均收益率位列其次,在納入統計的789隻產品中,有736隻產品斬獲正收益,佔比93.28%,該策略平均收益率為29.69%。市場中性策略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4.52%,較前兩者略低。(任子青)

首現15年超長鎖定期產品

倡導長期投資成潮流

從老牌百億私募到新銳百億私募,今年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推出長封閉期基金產品,如漢和資本、景林資產、格雷資產、九坤投資、高毅資產等,這一變化或將成為私募發展的新趨勢。

在封閉產品中大多數份額鎖定期是3年左右,不過格雷資產在今年9月份推出了一隻封閉期為15年的產品,震動私募圈。這也成為目前封閉期最長的私募產品。對此,格雷資產表示:「我們設立長封閉期產品是為了幫助投資者培養長線投資習慣,解決其因為拿不住好基金無法實現收益最大化的問題。」

據了解,老牌私募漢和資本在當前超百億的管理規模中,有95%以上都是長鎖定期以及超長鎖定期的產品。其實,漢和資本早在2017年便率先在全市場最早發行了三年鎖定期的產品,基於長期優異的業績,不斷積累業內口碑。直至今年7月份,漢和推出超長鎖定期為6年的基金產品,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漢和資本指出,只有基於超長期的維度深入思考價值,以實業投資的角度去審視上市公司,長期伴隨企業發展,從而獲益於企業長期內在價值的提升,才是最行之有效且可持續的投資之道。「權益類投資長期收益的唯一堅實來源是上市公司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這顯然是一個長周期過程,因此,只有與之相匹配的長周期屬性的資金才能獲取相應的收益。同時,長周期的資金與堅持長期投資理念的管理人在理念層面更為契合,有利於管理人從長期的維度思考問題、看待市場、忽略非理性的短期波動,從而做出真正富有遠見的投資決策。」(任子青)

多項新規發布

引導回歸本源

今年證監會、基金業協會發布多個新規,引導私募行業健康發展。

9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主要內容包括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企業名稱和經營範圍、從嚴監管集團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牢牢守住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募集的底線、強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從業行為負面清單、明確私募基金財產投資的負面清單,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證監會表示,私募行業在快速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公開或者變相公開募集資金、規避合格投資者要求、不履行登記備案義務、普遍性異地經營、錯綜複雜的集團化運作、資金池運作、剛性兌付、利益輸送、自融自擔等,甚至出現侵佔、挪用基金財產、非法集資等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行業風險逐步顯現。有必要重申和明確私募基金監管的底線要求,讓私募行業真正回歸本源,實現優勝劣汰,促進行業規範可持續發展。

基金業協會在今年6月發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績報酬指引(徵求意見稿)》,確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業績報酬的機制設計和執行中應遵循利益一致、收益實現、公平對待和信息透明等四項原則,規定業績報酬的計提比例不應超過業績報酬計提基準以上投資收益的60%,明確除贖回和清算外連續「兩次計提間隔期應不短於三個月」的底線要求。

今年10月《私募投資基金電子合同業務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發布,基金業協會表示,推廣電子合同業務,可以降低私募投資基金行業風險,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吳君)

 A股IPO數創歷史新高

VC/PE迎退出大年

受科創板和註冊制政策紅利推動,2020年中國企業IPO大爆發。數據顯示,A股今年全年將有387家公司首發上市,位居全球第一的同時創歷史新高。中國本土的VC/PE們也迎來退出的春天。

據德勤中國預計,到2020年底,A股市場共有388隻新股融資4645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分別上揚93%和87%。

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退出共發生3009筆,同比上升38.7%;被投企業IPO共發生1793筆,同比上升77.7%,僅數量已超過了2019年全年的1573筆。其中,被投企業IPO筆數中科創板比例達到45.7%。

IPO數量創新高的同時,投中數據統計,VC/PE的IPO退出總規模高達7653億人民幣,與2019全年相比(剔除阿里巴巴11月港交所上市,軟銀持有的8524億人民幣的超高帳面回報)漲幅83%。VC/PE的滲透率也從2019年的58%增長至2020年前11個月的68%。無論從IPO滲透率還是IPO退出規模來看,2020無疑是VC/PE機構們退出的春天。

前11個月,中國本土投資機構深創投成為最大贏家,以21家IPO穩坐第一,紅杉中國、高瓴資本分別以18家和17家緊隨其後,達晨、盈科資本、啟明創投、鼎暉投資、金石投資、中金投資等IPO數也均超過10家。IPO退出項目涉及的領域主要為醫療健康、硬科技、消費、生活服務等,其中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為扎堆退出細分領域,如泰格醫藥(港股03347)、君實生物(港股01877)等。

與此同時,由於日益活躍的IPO的擠出效應,2020前三季度併購退出數量同比下降35.3%,僅225筆。(房佩燕)

外資私募增至32家

 貝萊德清盤私募產品

2020年外資私募備案登記迎來大爆發,羅素投資、弘收投資、威廉歐奈爾投資、鮑爾賽嘉、邁德瑞投資、柏基投資、首奕投資、韓華投資、潤暉投資等10家外商獨資公司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OFE PFM)登記,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截至目前,外資私募的數量已經達到32家,管理規模超百億。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外資私募發行私募基金仍十分積極,目前外資私募產品總數達到97隻。2020年瑞銀資管備案最多,共有8隻;橋水投資也備案了橋水全天候增強型中國私募基金,惠理投資備案了幾隻滬港深基金。還有部分外資私募首次備案投顧產品,如華潤信託路博邁中國股票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興證期貨-興享開元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QFII/RQFII新規發布,11月1日起,QFII和RQFII可以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時也可以委託境內私募管理人提供投資建議服務。12月15日,首單QFII/RQFII認購境內發行的私募基金就落地了,全球知名資管機構霸菱(Barings)通過自有種子資金認購了其在中國境內的私募基金——霸菱中國綜合債券1號。

外資機構「私轉公」依舊是市場關注點。今年8月21日,貝萊德基金獲批,成為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隨後,貝萊德在上海的私募機構貝萊德投資逐步清理其二級市場私募業務,包括清盤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2期等,原因是貝萊德公募是其關聯方,清盤旨在防範相關利益衝突風險。(吳君)

私募業績大爆發

百億私募平均收益超35%

今年以來,私募賺錢效應明顯。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截至11月底,納入私募排排網統計排名的15287隻對衝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24.60%,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21.08%,其中,更有13627隻基金前11月收益為正,正收益私募佔比高達89.14%。

從八大策略收益表現來看,事件驅動策略躍居成為年內平均收益之冠,平均收益達到32.58%。此外,宏觀策略、管理期貨策略年內平均收益均超過30%,分別為32.03%、30.62%。9067隻股票策略基金前11個月的平均收益為29.19%,另有複合策略平均收益22.72%,組合基金平均收益21.16%。不過,從中位數來看,表現居前的為股票策略、宏觀策略、管理期貨,中位數分別為26.07%、24.68%、20.76%。

其中百億私募的賺錢效應非常明顯,在格上研究統計的60多家百億私募中,截至2020年11月底,有48家有完整年度收益,平均收益達35.88%,高於同期私募行業及股市大盤表現,更有10家股票策略私募收益突破50%。

從百億私募各策略來看,股票策略、量化策略、債券策略、宏觀對衝策略領跑的機構分別為石鋒資產、靈均投資、樂瑞資產和銀葉投資。(房佩燕)

量化私募頻現「封盤」謝客

主動權益私募也控規模

由於今年A股市場火爆,私募基金銷售也很火爆,不少私募規模迅速擴張。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一些私募選擇暫停旗下私募基金銷售,宣布「封盤」謝客。

如12月,上海新晉百億量化私募衍復投資公告稱,從12月1日起,公司過往發行的代銷產品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新增資金。值得注意的是,衍復投資去年下半年才成立,但僅僅1年時間,規模就突破了百億。該私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封盤」原因是產品策略容量限制。

這並非個案。同樣是上海的量化私募千象資產,在今年10月底也曾公告,暫停旗下部分CTA產品線募集。幻方量化、九坤投資、思勰投資、啟林投資、進化論投資等量化機構在更早些時間也曾先後宣布「封盤」。

此外,石鋒資產、明河投資、景林資產、彤源投資等多家主動權益的私募宣布「封盤」,高毅資產多位基金經理也曾暫時封閉,控制規模。

格上研究認為,私募「封盤」的原因,一是控制公司管理規模,保障投資收益。資產管理行業離不開團隊的力量,規模的提升對管理人團隊的要求更高,除了運營人員的配置要跟上,投研團隊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以擴充更大的投資範圍和更多的投資標的,來滿足更多規模的投資需求。二是拒絕短期追捧資金,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提高投資體驗。因短期爆發性業績追捧而來的投資人,往往對基金的收益預期也會參照短期業績,但管理人深知這種業績不可持續,甚至資金進入時點可能是相對高點,所以拒絕這類非理性的資金有助於管理好投資人的預期,也讓投資者的體驗更好一些。三是主動調整產品發行節奏。(房佩燕)

林鵬、郭特華等大佬「奔私」

深圳重開證券私募註冊登記

今年「奔私」潮依舊在持續,8月27日,由原公募冠軍、東方紅資管副總經理林鵬「奔私」設立的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10月林鵬首發產品「和諧匯一遠景系列」,在渠道熱銷,單日募集規模達到150億元左右,目前和諧匯一備案的私募基金數量達到38隻。

12月,工銀瑞信基金原董事長郭特華辭職後創業,設立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從業時間最長的基金公司女性掌門人,郭特華曾執掌工銀瑞信基金十多年,帶領公司發展成為最大的銀行系公募基金。

此外,今年「奔私」的知名投資人士還有大成基金原研究總監、社保投資部總監王文祥,加盟上海聚鳴投資,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泰康資產原基金經理餘海豐在9月也備案了上海慎知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在私募公司擔任公司法人、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等核心職務的人員中,有597位基金經理擁有公募從業背景。這些公募派基金經理今年以來平均收益23.12%,但業績分化也比較明顯,今年以來有13位公募派基金經理業績翻倍,但也有多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年內跌幅超過30%,其中最大跌幅達到73.75%。

私募基金行業正在吸引更多優秀人士加入,最近市場傳來消息,在北上廣深等多地暫停私募基金註冊登記多年後,目前深圳已重新開放證券類私募基金註冊登記,12月深圳地區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工商註冊登記已恢復正常。(吳君)

相關焦點

  • 私募八月報:證券類私募進入增量時代,漢和資本突破百億,百億私募...
    二、私募行業情況證券類私募從存量時代進入了增量時代,管理規模突破3萬億元根據基金業協會最新備案數據顯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計24457家,已備案私募基金88051隻,管理基金總規模14.96萬億元。
  • 2019年排排網私募獎項名單出爐,40家私募斬獲私募界奧斯卡
    2020年是陽光私募基金的第十六個年頭,十六年間,中國私募基金行業發展不斷壯大,各項法律法規與監管落地規範了私募經營秩序與環境,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也逼近14萬億元。私募業績回暖收復失地,外資私募紛紛加速布局,備案新規出臺拒絕「偽私募」,百億私募大洗牌而量化私募崛起,2019年私募行業異彩紛呈。
  • 平安私人銀行發布2020私募熱搜榜:代銷私募產品 客戶近兩年收益400...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日前,平安私人銀行發布了2020年度私募熱搜榜,從市場、私募整體表現以及私募投資者三個維度對上一個年度進行了回顧和復盤。平安銀行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來,該行代銷私募,客戶累計獲得近400億元收益,其中2020年收益為近275億元,2020年盈利客戶佔比高達90.7%。
  • 百億級私募兩大舉動透露玄機:順周期成長股或將大爆發?
    其中相較於8月的頻繁調研,私募在9月份調研次數出現「腰斬」。在慘澹數據的背後,卻有兩組數據透露著不同的玄機。首先是私募行業整體降低倉位的背後,百億級私募卻逆勢加倉布局。其次是私募調研中,低估值板塊得到眾多百億級私募機構的認可而獲得調研,而百億級私募的嗅覺常常領先於市場。
  • 百億私募也赫然在列,原因竟是……
    今年私募的發行進入了高光時刻:前10個月,私募規模從13.74萬億元增長到15.78萬億元,百億級梯隊擴容近一倍,爆款基金更是層出不窮。不過在這場發行盛宴裡,大批量的老產品卻提前清盤。從清盤機構來看,有多家百億級私募在年內也進行了產品提前清盤,包括了凱豐投資、源樂晟、景林資產、石鋒資產、林園投資和明汯投資等,例如,明汯投資提前清盤了14隻產品,東方港灣提前清盤3隻產品。
  • 百億私募超60家,私募十倍牛基近20隻,內地IPO數量全球第一
    (上海證券報) 私募倉位大分化!高毅、景林、淡水泉、星石、高瓴同時盯上這些股票…… 10月以來,A股持續震蕩,私募內部的分歧也逐漸加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20.98%的私募處於滿倉狀態,相比於上個月大幅提升,同時,低倉位私募佔比也顯著上升,可見市場分歧較大。
  • 漢和資本羅曉春管理規模首破百億,第28家外資私募剛剛落地珠海!
    從賣方到基金經理,漢和資本六年規模衝刺百億根據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的監測,截至8月底,漢和資本管理規模已邁進百億級別。漢和資本還是國內首家較早推出封閉期產品,今年又首創六年期封閉產品的百億私募。外資私募發行產品熱情高漲,有28家外資私募中已有23家推出私募基金產品,總數達到83隻。瑞銀資產已完成16隻產品的備案登記,惠理投資備案11隻。從外資私募規模來看,元勝投資、瑞銀資產規模在20-50億,德劭投資管理規模在10-20億,其餘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均不足10億元,更有13家外資私募規模不足1億元。
  • 3000多隻私募產品提前清算
    不過,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今年私募平均收益率達24.60%的背景下,卻有超3000隻私募產品提前清算,其中還包括百億級明星私募的產品。攝圖網圖 楊靖製圖私募管理規模創新高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15日,私募行業合計發行私募產品達27509隻,創出了私募行業陽光化以來產品發行數量的最高紀錄。而且今年百億級私募新產品備案也很積極,淡水泉今年以來合計發行產品85隻。
  • 私募大爆發!一年漲逾萬億,百億量級超60家,九成仍虧損…財富定製...
    01、成長16年:資管規模突破3萬億元中國基金業的發展,始於1998年,國泰和南方兩家基金管理公司各自設立一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中國陽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的發展,則始於6年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在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簡稱「私募」)已達8868家,其管理的基金規模達3.6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0.2%,成績喜人。
  • 62家證券百億私募前10月最高收益達80%,仍有1家虧損!年終排名爭奪...
    圖片來源:攝圖網今年以來A股結構化特徵明顯,而私募行業也趁著這輪行情大規模擴容。數據顯示,今年證券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達到3.68萬億元,證券類百億私募管理人數量為62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規模擴容太快,有私募甚至緊急主動封盤。今年A股交易時間所剩不多,百億私募的年度排名戰格外激烈。
  • 一家股票私募的2020攻守之戰|私募機構|a股|私募基金_網易訂閱
    2020年,對於私募行業來說,是危與機並存的一年,也是堅守者贏的一年。  這一年,田鴻(化名)已在二級市場積蓄了十幾年力量,其所創辦的私募機構實現了規模翻倍的「小目標」,達到50億元以上規模。  擴容是今年許多私募的常態,其中尤以百億私募為甚。
  • 百億私募產品備案潮回落,但斌再提白酒股,只投這兩類公司!
    0123家私募管理人完成備案登記,廣東地區數量重回第一 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上周(12.14-12.18)新增備案私募管理人共計23家,其中,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6家,佔比69.57%;上周新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7家,佔比30.43%。
  • 私募年度成績單浮現:冠軍已豪賺738%,榜單前十門檻接近300%!
    前十收益率門檻接近300%第三方機構統計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7885隻股票策略私募產品中,26隻年內實現了超過200%的收益率,收益率超過100%的產品數量則達到176隻。而今年國內股票私募產品前十名榜單的收益率門檻高達290.72%。前三名年內收益率分別高達738.33%、522.42%和473.49%。
  • 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將在規範中發展壯大
    從我國情況來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依舊面臨著募資投資難的老問題,而在資本市場環境逐步改善的大背景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也迎來一些新氣象。隨著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金融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不斷提升,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進一步凸顯。2020年,國家對於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政策支持持續加碼,放寬險資投資範圍,給創投行業注入源頭活水。
  • 代銷新規下 私募股權募資或更「舉步維艱」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僅統計數據)已超過3萬隻,其中國資背景LP認繳總規模佔市場整體募資額的65.3%;上述基金產品的管理人中,國資背景機構管理的基金總認繳規模佔全部基金的60.5%。中短期內,國有資產仍將成為市場重要的融資對象。
  • 80、90後崛起,百億私募「後浪」兇猛! _ 證券時報網
    百億私募「後浪」澎湃 加強投研建設是發展根本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今年私募新秀迅速崛起,數據顯示,成立時間三年內的百億私募有7家,有的私募僅花一年就突破百億,正心谷、寧泉、禮仁、衍復等「後浪」澎湃,成為行業中堅力量
  • 但斌、裘慧明等私募大咖齊現身 第九屆對衝基金年會圓滿落幕
    亮點一 資深對衝基金行業專家建言獻策行業發展2020年來,中國對衝基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管理規模從1.23萬億暴增至3.68萬億元,百億私募管理人數量從37家擴容至64家,甚至還誕生了2家千億規模對衝基金。
  • 2020私募股權報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展概覽
    在此背景下,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國內外資管行業環境 Domestic and foreign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environment 過去十年是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黃金十年,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總資產管理規模已增加兩倍,由2007年的近50萬億美元增長至
  • 股票多空對衝全球化布局,老牌百億私募如何21年保持高勝率?
    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股票私募之一,保銀投資成立時間已經超過20年。歷經多輪牛熊的洗禮與周期考驗,保銀投資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私募常青樹與行業標杆。熟悉保銀的投資者都知道,保銀投資的優勢在於穩健與高勝率。目前國內百億私募多以股票多頭為主,在行情震蕩起伏的年份,淨值也容易跟隨出現大幅波動。為降低波動、防止淨值劇烈回撤,保銀多空雙向操作,多頭在股市上漲時賺錢,空頭在股市下跌時賺錢。採用多空對衝策略,即使在市場整體下跌時,只要做空的標的跌得多,仍有逆市上漲的可能。淨值長期保持低波動,收益穩定增長。即使在市場整體下跌時,淨值反而能穩住,如果做空的標的跌得多,甚至在多數機構虧錢的年份保銀投資還能賺錢。
  • 一個85後的百億私募之路
    中國基金報記者劉明 房佩燕 11月初,深圳暖若夏日,南山區科技園北郵科技大廈還在施工中,一樓積了厚厚的塵土,工人們在忙個不停,進化論資產在16樓,據悉是這座大廈首家入住的公司。執掌進化論的王一平,是一個85後年輕人,長著一張娃娃臉,一切看起來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