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自 佛要跳牆(foyaotiaoqiang)
差不多一年前,墨西哥出了個很彪的事情。
一幫警察不長眼,居然抓了著名的販毒企業家矮子古茲曼的兒子。
毒販包圍警察局,雙方大打出手。
最後,13個路人被打死,警察扛不住交人了事。
更噁心的是,總統評論道:「警察做的對,這樣是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淡定的一比。
新聞一出,大家紛紛表示美洲果然盛產魔幻現實主義,小說都不帶這麼寫的。
同時也紛紛好奇,好歹也是個GDP排名全球15,人口1.23億的大國,怎麼能慫成這個樣子。
即便虛的像大清一樣,也沒見鴉片商人敢這麼欺負政府的。
所以我們一起聊一下墨西哥怎麼就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01
美國往事
談墨西哥就少不了談美國,這也是沒辦法,畢竟墨西哥混成這樣,大家都知道是因為」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我們當然不會就用這麼一句話來應付大家,不過兩個國家的確始終糾纏不清。
首先就是領土問題。
現在美國對領土基本沒啥興趣,前段時間川大統領還傳言說要把美屬波多黎各這個賠錢貨甩出去。
不過她剛立國那會兒可不是這樣,那時美國13個州80萬平方公裡,跟智利差不多大,對土地有著狂熱的興趣,就跟俄熊差不多。
先上個圖,見識一下70年領土擴張12倍的美國
土地怎麼變大呢?不外乎就是買和打兩個辦法。
看看地圖就知道,要打就是向北加拿大和往南墨西哥兩條路。
1812年,美國人先去惹英屬加拿大,特別加上"英屬"兩個字是因為那會兒加拿大還是一塊一塊的半自治殖民地,不能算完整國家。
不過即便這樣,美國還是惹不起,英國人一把火燒了白宮,也順便燒掉了美國向北擴張的念想。
所以你看,燒房子屬於大英帝國的常規操作,非常見效。
剩下的就是墨西哥了。
墨西哥倒是立國早,1821年就趕跑西班牙人自己玩兒了,當時有380萬平方公裡的地盤,儼然是本地一霸。
可惜這個霸不爭氣,內部亂成一鍋粥,30年裡面換了50個政府,非常有南美洲獨有的隨意。
這種軟柿子簡直是不捏白不捏。
1846年美墨戰爭爆發,美國人吞下了德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形成了現在看到的版圖。
從那時候起,基本就形成了南北兩個國家和美國的溝通方式。
加拿大對美國一般是」想惹我?有種你再試試。」墨西哥則一般是「大哥你別鬧了,我服了還不行嗎」。
不過好在美墨戰爭結束後,地廣人稀的地盤兒都劃得差不多了,美國人專心消化自己900多萬平方公裡的疆域,不怎麼鬧騰了,雙方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大哥小弟關係,一直持續到今天。
嚴格來說,美國作為大哥也不算過份,主觀上也沒有意願把墨西哥搞成這個樣子。只不過美國是出了名的精神分裂國家。
一方面清教徒立國,救世主思想嚴重;另一方面,又是拜物教起源地,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被認為是天賦人權,各種玩的沒心沒肺。
兩夥人互相看不順眼,隔壁的小弟也被這兩股力量拉扯的七葷八素。
常規操作就是,國會各種立法,恨不得掃蕩乾坤;背後一幫大佬又忙著跑到隔壁墨西哥、巴西啥的該怎麼玩怎麼玩。
那對於沒法經常出國的美國人怎麼辦呢?沒關係,企業家不是有「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嗎,只要利潤合適,總有辦法滿足你。
不方便出來,我們可以進口啊,美墨3000公裡國境線,有啥走私不過來的。所以慢慢的,墨西哥就成了美國人民的後花園。
老實說,後花園歸後花園,事情倒還算可控,也不過是搞大麻走私(最早大麻是合法的),販點性奴啥的,不成氣候。
到了1919年,事情有了變化。這一年,清教徒在幾十年的努力之後,終於借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東風,成功推出了禁酒令。一幫人被自己高尚的情操感動的不要不要的,表示美國從此成了一個純潔、高尚、脫離低級趣味的國家;另一幫人則強烈表示喝酒屬於我的天賦人權,老子喝酒關你屁事,照喝不誤。
賣酒這種檯面上的生意迅速轉入地下,成了黑社會的支柱產業。那酒從哪裡來呢?有後花園的優勢這時就體現出來了。美國不讓釀酒了,墨西哥可以啊。於是,高端大佬周末飛到墨西哥大喝特喝,既不犯法還能順便玩點其他國內不方便玩的;普通美國人則從黑社會手上進點貨,該咋喝咋喝。沿著國境線,釀酒廠和酒吧拔地而起,走私通道紛紛被開發出來,一卷卷的美金被塞進邊檢的手中,一群群有著創業精神的地下企業家加入了這個欣欣向榮的行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完成了第一次產業升級。
持續13年的禁酒令期間,在黑社會的努力下,墨西哥私酒出口行業一方面滿足了美國人民對酒精的熱愛,更重要的是,打造了以美國人民為消費群,以走私行賄為渠道,以暴力作為主要競爭方式的產業帶,為後來的第二次產業升級鋪平了道路,可以說意義非常重大的。
第二次產業升級,顯然就是毒品。
02
毒品往事
我們這種中年人,年輕時都飽受愛國主義教育,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啥的耳熟能詳,天然對毒品有著本能的抗拒。國家對毒品的政策一貫也是零容忍,不僅零容忍,而且是全屏蔽。管你是大麻、古柯鹼、海洛因還是冰毒,格殺勿論。
這一方面功莫大焉,以我國的人口密度和漫長邊境線,又是靠近金三角,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極低的吸毒人口比例,實在不容易。另一方面,也導致國人有時候對這些玩意兒有些搞不清楚。我不是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嘛,跟本地人混熟了,一次打牌到深夜,人家很淡定的就弄出點大麻來一起同樂一下。作為社會主義年輕人,這場面當然是嚇得我屁滾尿流,一瞬間以為自己進毒窩了。後來才知道,這在美國中產屬於常規操作。
回過頭來說毒品,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說,毒品和人類的社會化是一起開始的。其實也不奇怪,人類第一個群體意識基本都是宗教意識,而宗教天生就是要追求通靈體驗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早期人類使出各種花招來讓自己產生幻覺,非常能夠體現大家就地取材的原創精神。
比如非洲人嚼樹皮,北美印第安人抽菸,西伯利亞人吃毒蘑菇,印度人抽大麻,歐洲人灌酒(尤其是愛爾蘭人的苦艾酒)。其中我聽到最硬核的是抽蟾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為了跟神靈親密接觸,把科羅拉多蟾蜍晾乾然後吸食上面的毒素,簡直匪夷所思。
就是下面蟾蜍身上那個白色的部分
這些玩法一開始都沒啥太大的問題,毒品畢竟不是毒藥,致幻也不是致命,毒品的問題,大部分是濫用的問題。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你想濫用也沒機會濫用。就好像世界上如果只有茅臺這麼一個品種的酒,那酗酒問題肯定少很多,3000塊錢一瓶窮人喝不起嘛。
然而,現代化的特點就是大規模生產,只有你不想要,沒有他們搞不出來的。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鴉片,這玩意兒很早就在埃及出現了,存在了幾千年,都是被當做高端藥物用來麻醉、治療頭疼啥的。我們前一篇文章不是提過絲綢之路嘛,從張騫那會兒,鴉片就已經傳入中國了。不用說,這玩意兒比黃金還貴,那一點體量能用來入藥保命就不錯了,普通人根本沒機會見到。
慢慢的,大家發現這玩意兒不僅能做麻醉,而且讓人很爽。於是換了個名字,叫做「福壽膏」,給有錢人家過癮,這就是作死第二步。比如說萬曆,現在就有說他不上朝是躲在後宮抽鴉片的;也有說「紅丸案」裡的紅丸其實就是裹了鴉片的。當然,是不是這樣現在已經很難還原了,但明朝有錢人家就開始玩這個上癮應該是的確發生過的。
之後滿清的鴉片故事,大家應該很熟了,英國人販鴉片,虎門銷煙,打仗,東印度公司的鴉片長驅直入。大家不熟悉的是後面的故事:鴉片戰爭之後沒幾年,清政府發現這玩意兒不難種啊,結果搞了個國產替代,成功在中國普及罌粟種植,把西方鴉片打出國門,甚至做到了全球出口。
後果當然也很嚴重,以四川為例,民國時整個四川一半成年人抽大煙,出口全球第一,真正做到了販夫走卒都能來兩口的全民大煙時代。男的骨瘦如柴,女的日常站街,小孩當街出售。土地不是拿去種大煙了嘛,糧食生產一塌糊塗,一場饑荒就能在天府之國餓死幾百萬人。
這種情況一直到建國前都沒啥改善,甚至愈演愈烈。有人問委員長咋不管管?管個屁,委員長的自留地上海都滿大街的大煙館,一幫小兄弟靠著這玩意兒混飯吃,管啥管。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劉德華的一部老片《天與地》,講的就是委員長的禁菸特派員一心為國,終於被滅門的故事,對當時環境刻畫非常到位。
這事兒也同樣發生在西方國家,不過玩法不太一樣。中國的全面普及靠的是種地,西方的普及靠的是工業化。其中,把工業化這個技能推向逆天的就是我大德意志民族。
作為一個廚房都要用砝碼的國家,德國人對鴉片這種藥性不穩定且副作用明顯的玩意兒非常不滿意。作為後起之秀,德國藥劑師在短短幾十年裡先後搞出了嗎啡,催生了默克製藥;搞出了海洛因,催生了德國拜耳,你吃的VC泡騰片很可能就是他們家的;搞出了冰毒,催生了泰姆勒製藥;默克、勃林格殷格翰和諾爾三家製藥公司還順便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古柯鹼生產商。可以說是在毒品歷史上留下了閃光的一筆。
跟抽鴉片情況不一樣的是,大家當時對這些工業化產品的副作用不是很了解,商家也拍胸脯保證副作用部分已經被消除。既沒有副作用,喝一管還讓人精神百倍,這種好東西哪裡找去。於是各種毒品紛紛成為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作為一個1920年的西方公民,你稍微花點錢就可以在藥房買到止咳的海洛因,提神的古柯鹼,如果有幸參加了德意志或者大日本帝國的軍隊,還能拿到標準軍用物資:冰毒。可以說選擇多樣包你滿意。
隨著大規模的推廣,各種毒品的副作用逐漸開始顯示出來,神藥也一項項露出了自己猙獰的面目。到了二戰前後,幾乎所有正常的國家都知道這些玩意兒很容易就會造成濫用,紛紛開始出臺各種禁令。
雖說起了個壞頭,其實事情也扔算可控。以磕藥最瘋狂的德國為例,二戰期間陸軍的柏飛丁(就是冰毒)訂單一下就是3000萬片,磕著藥的德國士兵幾天幾夜不睡覺的打閃電戰,或者幾天幾夜不睡覺的從史達林格勒往回跑;帝國元首帶頭每天往血管裡打七八十種藥,可以說全民都high到極點了。即便如此上頭,二戰之後的德國也慢慢恢復了正常。就在大家普遍覺得對壓製毒品比較樂觀的時候,我大美利堅出乎意料的上頭了。
我說美國上頭的意思並不是說他之前就潔身自好了,作為弄潮兒,西方流行的那些玩意兒美國一個都沒落下,比如法國人搞了一個馬裡亞尼葡萄酒,其實就是古柯鹼加波爾多葡萄酒,美國人就搞了個可口可樂,就是帶古柯鹼的氣泡水,可口可樂的Coca,就是古柯鹼的簡寫;德國人餵飛行員吃柏飛丁,美國人就讓當兵的吃安非他命,大家的玩法都差不多。然而到了二戰之後,事情起了變化。
1945年後,全世界都被打成了廢墟忙著生產自救,只有美國屁事沒有,經濟增長突飛猛進。就在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時候,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垮掉的一代出現了。可能是因為日子太好過閒的蛋痛;可能是因為越戰產生了幻滅感;可能是上一代的文化太過強勢,年輕人需要自己的文化;也有可能是因為核戰的陰影讓人覺得應該得過且過……說法不一,總之就是嬉皮文化在美國越來越流行。
畢竟我們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墨西哥的,沒法扯的太遠。簡單來說,就是不知不覺的,曾經的亞文化成了年輕人心裡的香餑餑。被上一代視為異類的生活方式:禪宗、濫交啥的,慢慢被打上了「酷」的標籤。同時變得越來越」酷「的還有毒品。
對於上一代吸食者而言,毒品是功能性的需要。比如默克製藥就宣傳」家庭主婦壓力大,來一管海洛因解解乏「,功能清晰目的明確。但對於新生代,毒品是一種定義自身的方式,是表現叛逆精神的工具。就跟我們小時候躲廁所抽菸一樣,哪個是因為學習太累了,需要來一根休息休息?還不是因為叼根煙自我感覺良好。
有了酷這種標籤的加持,毒品普及率在美國突飛猛進,而且自帶」反脆弱「的屬性。政府越禁止,越顯得用起來有反叛精神,越是在年輕人和文化人中流行。到了七八十年代,整個美國,尤其是好萊塢,大半個泡在毒品堆裡。
我們現在視為老藝術家的那幫人,幾乎個個都玩過古柯鹼。馬丁·斯科塞斯一度癮頭大的每半個鐘頭就得去廁所一趟,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帕西諾在拍《盜火線》的時候雙雙磕藥,拍出《逍遙騎士》這種垮掉派代表作的傑克·尼克爾森,他家一度是同好者的大本營。所以那個年頭吸毒才是主流,像湯姆·漢克斯這種潔身自好的才是非主流。
當然了,進入新時代,這幫人紛紛走上「藝術人生」,表現了對當年吸毒的悔恨。像小羅伯特·唐尼這種鹹魚翻身的還成了勵志的典型。一對比,我國這種藝人吸毒就全面封殺的政策顯得很不寬容似的。但問題在於好萊塢影星這才幾號人?被明星效應影響去吸毒的又有多少人?影星可以花大價錢去戒毒、心理輔導、藥物治療,那些被影響的倒黴蛋又有幾個能做到這些?從這個角度來講,摁死那幫吸毒的藝人,樹立吸毒就徹底完蛋的形象,以中國現在的情況來說,一點問題沒有。
到了21世紀,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終於在美國做到了人人愛吸毒的環境。按照世界禁毒組織的說法,現在美國吸毒者佔總人口8%,並以全球5%的人口,消費掉全球60%的毒品,簡直就是匪夷所思。要知道,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這意味著要在DEA(美國的聯邦禁毒署)的眼皮底下組織出1500億美金的生意來。
1500億美金啊,各位社畜,4個可樂2.5個百事啊;你想想這兩家鋪了多少銷售、渠道、物流才讓你隨時能喝上肥宅快樂水。要在DEA的眼皮底下做到毒品價格便宜量又足,做到轉角就能買到貨,這才是真本事啊。人人愛吸毒算個毛線,做到人人能吸毒,這才體現了販毒界企業家的真正實力。
為了完成這一個宏偉的工程,黑社會們用百折不撓的精神,搭建了一條有一條的毒品網絡。
03
毒品網絡
毒品網絡是個非常有趣的課題,激發了無數的好萊塢創意,看個片基本就能搞清楚一大半。當然,我們只能講個大概,這一塊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每一個話題展開都是一本書。
言歸正傳,之前咱們不是說了嗎,中國鴉片很早就實現了內銷轉出口,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49年一聲炮響,新中國成立,我黨攜著解放全國的餘威向毒品開戰。10月份國家成立,次年2月周恩來就發布《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2000萬吸毒者被強制戒毒,37萬從業者被指認,5萬人入刑,800毒販被槍斃,3年解決了100年的事兒。
我忍不住多說一嘴,同年新中國還在東北和美國人打仗,在西北西南剿匪;得空還解放了西藏,幫著農奴翻了身。新中國的效率簡直讓人不服不行。
新中國這麼一搞,相當於廢了這個全球最大的原產地,這可不就是巨大的市場真空了嗎。很快就有新勢力擠了上去。比較大的是土耳其和金三角。金三角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這地方本來就是鴉片種植大戶。49年之後,國民黨部分殘兵來到這裡,強龍力壓地頭蛇,把原來土司之間的無序競爭,轉變成為團結在國民黨軍閥周圍的軍民合作,可以說是新的商業模式的勝利。
這些鴉片通過各種渠道流向全球,其中最么蛾子的是在越戰時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丹澤爾·華盛頓的《美國黑幫》,講的是紐約混混通過在越南的打仗的美國大頭兵,和金三角的國民黨殘兵搭上天地線,之後用陣亡士兵的棺材往布魯克林運毒品,最終成了紐約歷史上最成功的黑人犯罪組織。
左邊那個黑黑的就是丹澤爾·華盛頓,有點不清楚,大家將就一下吧。
大毒販丹澤爾華盛頓在裡面表現的有勇有謀、關愛家人、照顧街坊鄰居,妥妥的美國夢代言人,讓我看的三觀碎了一地。
另外一個現在不咋提的是土耳其。鴉片自古以來就是穆斯林國家的重要藥材,加上教義一般是禁酒的,所以當地人想爽一下的時候往往用鴉片替代一下。到了60年代,科西嘉黑幫搞出來個法國販毒網。他們先從土耳其收購鴉片,之後運到馬賽的地下實驗室(所以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提煉成海洛因後,利用馬賽四通八達的物流運到美國。
這個網絡一度佔了美國海洛因市場的大頭,不過法國畢竟是個正常國家,很快就和DEA聯合在一起,幹翻了幾個大玩家。同時尼克森以禁運為威脅要土耳其禁毒,土耳其一開始不服氣,但禁運了幾年後服軟了。於是貨源地也出現了問題,幾樣加在一起,法國販毒網很快就不行了。
兜兜轉轉,風水終於輪到了南美洲,閃亮登場的首先是新產品:古柯鹼;其次是新產地:哥倫比亞。
作為南美洲大陸最北端的國家,哥倫比亞有幾個非常顯著的優勢,首先,古柯起源地就在南美,本地人民種植起來毫無壓力,而且安第斯山脈貫穿哥倫比亞。作為南美洲的第一大山脈,它日常的畫風是這樣的,在裡面搞兩個古柯鹼種植園,連衛星都拍不到,比如大名鼎鼎的麥德林,就在安第斯環抱中,相當不好管。
安第斯山脈的日常
其次,哥倫比亞在南美洲最北端,距離美國非常近。紅線1到3就是傳統的哥倫比亞向美國運送毒品的路線。當然實際情況會複雜很多,比如1和2附近就有大量的小島作為中轉站,3本身還會在墨西哥做分銷啥的。但大家心裡有個數就行。
第三,腳趾頭都可以猜出來的,哥倫比亞有著南美洲普遍的腐敗政府、窮苦人民、以及泛濫的槍枝。這三樣屬於成功毒品國家的基礎建設,必然是有的。
第四,最後,不得不提一句南美洲人民的孩子,巴勃羅·埃斯科巴奔放的想像力和狂野的執行力。在這位老哥之前,毒販還是比較低調的,畢竟幹的是下三濫的生意,悶身大發財是大家的共識,而且毒梟們普遍覺得政府還是很強大的,一般不太願意主動招惹。
結果埃斯科巴橫空出世,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裡,麥德林卡達幹掉3名總統候選人了,3名部長級官員(包括總檢察長和司法部長),打死50多名法官,5000多個警察。更讓人崩潰的是,他還在麥德林大量興建學校、教堂啥的,成了本地羅賓漢,完全是割據勢力的存在。有興趣的,必須看一下他的傳記《毒梟》。良心推薦。
Pablo在麥德林的標準照:「聖巴勃羅」,完全是魔幻現實主義
哥倫比亞政府被這個毒品恐*組織搞的焦頭爛額,一度服軟,對他特赦來換取國內和平。雖然埃斯科巴最後橫死街頭,但顯然他的這套玩法極大的打開了毒販的想像力:原來政府也沒那麼牛逼嘛。就像辣手神探裡的軍火販子黃秋生說的:「警察有槍,你們沒槍嗎?點三八?我呸。」
古柯鹼和哥倫比亞的狂野作風,激發了好萊塢無窮的想像力,比如《疤面煞星》。1980年,卡斯楚報復美國,突然放開對港口的控制,15萬古巴人來到美國,其中有大量的罪犯。他們從哥倫比亞進毒品,在古巴中轉,在邁阿密分銷。阿爾帕西諾在裡面和哥倫比亞毒梟的關係,深得現實主義題材的精髓。
邁阿密鬧的越來越厲害,警察自然不能坐視不管,開始大力禁毒,以這段歷史為題材,催生了《邁阿密風雲》。兩警察和一班移民毒販子鬥智鬥勇。
不僅僅通過古巴,麥德林還通過空運,直接投放到邁阿密,史稱「邁阿密空中走廊」。不少飛行員靠著這條走廊大賺特賺,其中最為傳奇的是巴裡·希爾。這位老兄同時為CIA,DEA,FBI,尼加拉瓜叛軍,還有哥倫比亞毒梟(就是埃斯科巴)幹活。腳踏五條船,居然還能活到47歲,簡直是奇蹟。最後坑死他的不是毒梟,而是美利堅的豬隊友,可以說是非常有諷刺性了。
毒品越禁越流行,政府壓力越來越大。裡根上臺後,繼續對毒品大打出手,利用空中巡邏啥的阻斷「邁阿密空中走廊」,還幫著哥倫比亞政府狂揍森林裡的毒販。哈裡森福特的《燃眉追擊》講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事情。
不過,就跟當初打翻了法國販毒網,出來個邁阿密走廊一樣,攔住了邁阿密走廊,帶來的是墨西哥的強勢崛起,這也很明顯,直銷不行搞代理商嘛,混IT的都懂。這個意思不是說之前墨西哥就沒摻和這事兒了,而是說以前墨西哥在整個毒品網絡裡沒有那麼重要。
畢竟哪個生產商都喜歡直接面對客戶,不希望中間商賺差價。然而,形勢比人強,隨著其他通路的沒落,墨西哥作為主要物流商開始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並開始慢慢有點壟斷分銷的味道出來了。
想要了解如何在一個極度管控的市場,在不掌握貨源的情況下,通過整合分銷渠道來逐步控制行業,請參考《毒梟.墨西哥》,講述了前緝毒警察投身販毒大潮,創立了墨西哥第一個毒品cartel。傳統的暴力鬥爭之外,兼具基本商業培訓的功能,非常提神醒腦。
04
墨西哥
兜了地球那麼大的圈子,終於回到了主角,墨西哥。如果提煉一下這個大圈子的話,那就是作為一個面對美國極度弱勢的國家,墨西哥在隔壁鄰居對毒品的狂熱下,成為了他的主要貨源供應地。
然而,即便是這個鬼樣,事情其實也還不至於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我再次強調一下,墨西哥是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經濟相當不錯。但凡國家稍微強勢一點,比如土耳其這種,GDP差不多7000億美金,毒販子一點花樣都玩不出來。哥倫比亞1989年GDP是400億美金,同年毒販Pablo的身價是30億美金,的確處理起來有點力不從心。
而墨西哥GDP規模1.2萬億美金,人均一萬刀以上,妥妥的大國。2020年El Chapo(就是文初說的矮子古茲曼,墨西哥第一大毒梟)身價也不過是30億美金,算上通脹,比起前輩來還是差遠了。為啥墨西哥就能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來?
因為還有最後兩根稻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美國步槍協會,對了,又是這個倒黴催的隔壁鄰居搞的。
先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嚴格來說,協定當初對墨西哥和美國都是個好事。有了這個協定,墨西哥可以利用自己豐富的勞動力向美國出口產品,同時,因為打開了本國市場,墨西哥可以更方便的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跟中國加入WTO沒啥區別。
比較有爭議的是農業,美國是世界糧倉,大農場加重資本投入,疊加政府補貼,大豆玉米打遍全球無敵手 。墨西哥很多是小農經濟,一家八口精耕細作種點玉米餬口,沒國家補貼就完蛋。一旦放開市場,誰死定了所有人都一清二楚。
當然,墨西哥經濟學家也不是傻子,93年籤合同的時候明文規定,墨西哥進口玉米有15年的關稅保護期限,而且進口額一旦超過250萬噸,可以徵收215%的關稅。墨西哥年玉米產量差不多2000萬噸的樣子,意味著頂多進來10%,完全可以應付。
然而,亮瞎所有人狗眼的是,墨西哥談判組虎口奪牙敲下來的條款,根本就沒有執行。籤訂第一天開始,墨西哥就零關稅大量進口美國玉米,到了1996年,索性褲子一脫,說我們取消關稅了。
你以為是美國人拿著刺刀逼著墨西哥幹了這事兒嗎?錯,是墨西哥政府自己幹的。現在回頭看看,應該是本地食品加工和畜牧業集團希望通過大量進口美國玉米來降低成本。資本家們聯合在一起,遊(xing)說(hui)政府直接放棄了對本地中小農民的保護。
我了個天,這可是300萬小農的生計啊,這群人祖祖輩輩除了種地啥都不會,一覺醒來,忽然發現玉米價格跌了一半,你想想這種酸爽。
當然了,按照自由主義經濟學派的說法,勞動力是可以流動的嘛,你地是沒法種了,可以去城裡打工啊。給福特裝配個輪胎啥的,也算是工人階級了。但是,墨西哥農民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打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以能打工的,我們決定去種鴉片,我們的孩子決定去販毒。2013年,紐約大學搞了個研究,發現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15年內玉米價格跌了59%,同時,原玉米產區的謀殺率增加62%,遠高於其他地區。
其實教授們在學校搗鼓幾年搞出的結論,可能去墨西哥鄉下晃個半天就明白了。很簡單嘛,玉米的價格比種子還便宜,一公頃罌粟的收入是玉米的40倍,毒販子還給農民種植補貼,反過來你要敢不種,還有槍子兒伺候。這還有啥好研究的。妥妥的300萬販毒後備軍啊。
說起槍子兒,我們可以引出另外一個話題。NRA,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協會,它最早的目標非常單純:科學的提高美國人民射擊的技巧。結果搞了幾百年,NRA成功的鳥槍換炮,成為全美最大的反槍枝管制團體。
每次有人逼逼說要禁槍,NRA就跳到半空,天理人倫的各種跳腳,大部分法案都被成功壓了下去。我普及個常識,在美國,是不可能說禁槍的。禁槍是跟國父的神聖理論對著幹。
在美國只能談限槍,比如說對於購買槍枝要求更嚴格的認證,對於槍枝要建立追溯系統,不能賣大口徑攻擊性槍枝之類的。即便是這樣,NRA還是咬住不放。部分原因當然是軍火商的支持,不過我個人感覺主要是美國人民對槍枝的原教旨崇拜。
比如96年的《Tiahrt Amendment》,就禁止ATF(美國菸酒槍械管理署,有美國最全的槍枝登記信息)向非聯邦執法機構分享槍枝追溯信息,所以一般警察根本搞不清楚軍火是從哪一個軍火商手頭出去的。
常規操作就是墨西哥毒販子找點人,跑到美墨邊境的軍火店一頓掃街滿載而歸,之後警察在槍戰中截(撿)獲(到)一堆槍械,一眼就知道是美國的,但是沒辦法搞清楚貨源是哪裡,連在哪一家店買的都不知道。
當然,店家多少是知道的,畢竟正經人誰會進門就說:「我要14把AK47,8000發子彈。」但有錢不賺王八蛋,200公裡外誰被打死關他屁事兒。2006年,墨西哥繳獲的60000件軍火可以追溯到美國,果然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
到08經濟危機時,墨西哥古柯鹼佔了美國90%左右的市場,毒品戰爭一年要死上萬人,各種販毒組織彼此競爭,下面這張圖,你以為是政黨分布圖嗎?錯,這是墨西哥各大毒販的勢力分布圖。妥妥的戰國時期啊。
更讓人崩潰的是,有經濟學家說經濟危機時之所以墨西哥金融體系沒有崩潰,是因為毒販每年幾百億美金的現金注入墨西哥銀行,不像工商業收入銳減,毒品的錢穩中帶升,且對利率要求極低,非常給力。你可以想像,毒品戰爭已經不是清除毒瘤,這是要對墨西哥經濟做截肢了。
要截肢的表現就是,毒販子已經成了墨西哥不可忽視的割據勢力。
你以為毒販子用的槍是這樣的嗎?
其實人家是這樣的:
你以為毒販子交火是這樣的嗎?
其實是這樣的:
著名毒販Los Zetas就是32個前墨西哥反毒特種兵創立,成員大量吸收南美洲政府的前特種部隊,訓練嚴格軍紀嚴明,熱衷砍頭和泡硫酸,目前業務已經從傳統的販毒到綁票、買兇殺人和僱傭兵,非常有企業家精神。口味重的可以自行搜索他們的血腥視頻,可謂催吐良藥。
這裡我不得不再科普一下,提到綁票,大家一般認為張子強綁架李嘉誠兒子這種玩法。事實上,Los Zetas的綁票對象一般是外企員工,普通白領這種,金額也不大,幾千美金左右,積少成多嘛。
比如阿里P8上班路上突然發現腦門頂了一支AK47,不要緊張,這是當地毒販來收稅了。建議你先跟老闆請個假,然後讓家人把錢匯到指定帳戶。錢到放人,童叟無欺,速度快說不定還能趕去公司加個班,完成996的福報,非常和諧。
05
結論
一不小心文章又寫了上萬字了,辛苦大家讀這麼久。老樣子,我的結論還是沒有結論。誰也不知道這種事兒的終點在哪裡。不過可以看到的是幾個趨勢:
第一個是毒販出圈,在民間偶像化。就跟帶著金鍊子的大哥一度成為文化偶像、美國黑人大場匪幫說唱一樣,在墨西哥,拿著AK47的毒販子也慢慢也越來越容易接受了。而且越來越多墨西哥人覺得「美國人要吸毒,就讓他們去吸好了,我們幹嘛花這麼大力氣去幫他們戒毒?」販毒儼然蓋上了一層反美鬥士的色彩。
所以大概率事件,不僅僅吸毒不再被當回事兒,可能販毒以後也成為貧民的理想工作了。
第二個是吸毒合法化。
大麻在美國一半的州已經合法化了,俄勒岡據說馬上要成為第一個「吸毒非罪化」的州(注意,網上沸沸揚揚說俄勒岡要毒品合法化了,那特麼是扯淡)。所以大概率,輕量級毒品未來在美國會成為類似酒精之類的存在。
這種趨勢搞的國內一幫2貨非常激動,我記得寧財神還半遮半掩的建議國內大麻也應該合法化巴拉巴拉。這就是典型的腦子被門夾了。你以為人家是為了合法化而合法化嗎?
顯然人家是10%的公民已經沾了毒癮,在現有體制下已經沒希望根除了。在這種現狀下,只好用合法化來避免更嚴重的暴力和腐敗。我們禁毒幹的好好的,也學人家合法化,這不是腦子進水嗎?
第三個、毒品經濟政治化。
這玩意兒其實不是很新鮮了,以前古巴就認為向美國販毒就是反美。很多被毒品戰爭折磨的更慘的南美小國家,比如烏拉圭,已經事實上把毒品合法化了。瓜地馬拉也一直想要毒品合法化,否則永遠沒法降低死亡率。
但一提起來這個,就會被美國人暴擊,指責他們搞毒品恐怖主義,禍害美國人民巴拉巴拉的,你們自己的百姓啥毛病,你自己心裡沒點碧樹嗎。精神分裂國家,南美小屁國家又實在惹不起他。
不過現在勢頭開始越來越明顯了,大家紛紛覺得撐不下去了。所以,很可能毒品問題會和美國政治問題跟緊密的糾纏在一起,把水攪得更渾。
至於中國,還是那句話,幹好自己的事,讓人家熱鬧他們自己的。不瞎趕時髦,不隨波逐流。時間會獎勵那些自製、堅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