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森政府在這個關鍵時刻進行高層換人,將負責貿易的強硬派貿易部長換下去,目的是什麼?難道真的頂不住壓力,要求和了?
根據國外媒體的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總理,也就是以對華強硬而著稱的莫裡森,將原貿易部長踢開,換上了原教育部長提恩為新的貿易部長,負責澳大利亞的對外貿易工作。
這個換人在外界看來顯得有些突兀,甚至是不合時宜。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普遍的看法是,澳大利亞政府雖然沒有在貿易摩擦中獲得便宜,但是也並沒有不堪一擊,低頭認輸,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貿易摩擦現在還處於緊張對抗之中,關係錯綜複雜,更何況澳大利亞最近又拉攏了一些西方國家為自己站臺,並揚言要聯合起來對抗中國。
所以,如今將強硬派的貿易部長換下去,的確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有媒體對此分析,認為莫裡森之所以會這樣做,並非出於自願,也絕非是為了挽回中澳關係,重新打開兩國貿易的新合作,而是最近澳大利亞國內出現了日益高漲的反對浪潮,莫裡森政府迫於壓力,只好做出了一些讓步,釋放一些信號。
根據報導,莫裡森政府現在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壓力,澳洲財政赤字已經逼近經濟總量的10%,嚴重超越了國際公認的安全警戒線。此外,今年的疫情導致澳洲經濟疲軟不振,而如今又瘋狂地向中國展開貿易戰,更加劇了澳洲經濟的滑坡。
澳洲政府的做法,引起了很多團體和反對派的不滿,反對黨尤其是工黨方面,更是拿這件事抨擊澳洲政府,稱這種緊張的貿易關係,已經導致了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人失業,損失了數十億澳元的利益。
此次莫裡森政府更換貿易部長,其實只是為了緩和一下國內矛盾,並沒有產生多少實質性的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在更換貿易部長的同時,更是再度任命了前空軍特種部隊上尉海斯蒂為助理國防部長,也足以看到莫裡森的強硬態度並沒有改變。
海斯蒂此人也是個對華強硬派,因為屢次攻擊中國,抹黑大陸,因此被列入黑名單,禁止其訪問中國。可以說,此人就是澳大利亞軍方的硬派人士,是美國軍事擴張最強硬的打手。
當然了,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會如何調整自己的內部人員,對大局是沒有影響的。只要澳大利亞政府的整體方針不作出根本性的改變,那麼,單從人員的更替變化是無法解決目前問題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面臨著重大的變化,中國經濟在全球嶄露頭角,政治影響力也快速擴張,而軍事力量同樣飛速增長。中國正在成長,並且前途不可限量。
澳大利亞雖然也是個大國,但是其體量卻難以和中國相比,中國離開澳大利亞不會有任何問題,而澳大利亞離開中國,就意味著失去了最大的貿易夥伴。澳洲政府應該從實際出發,秉著對國民負責的態度,和各國一起共同維護國際貿易,而不是上竄下跳,像個潑猴一樣來增加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