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徑分叉的花園》是博爾赫斯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精彩小說七篇。
《小徑分叉的花園》雖然只有薄薄的不到一百頁,故事的篇幅也都十分有限,但其構思之精巧、知識之淵博、想像力之瑰麗廣闊,每篇幾千字所包含的信息量,字裡行間對人生的哲思,卻都遠遠超越了很多幾十萬字的長篇。
這是只有天才作家才能完成的壯舉,這恰巧也是博爾赫斯的高明之處,他總能用最簡短的文字表達出最宏大的主題。
在《巴比倫彩票》中,博爾赫斯以彩票來揭示宇宙概率;在《環形廢墟》中,他又用一個生活在別人夢中的人來推想生命的奧秘……
回到同名的短篇《小徑分岔的花園》,這是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小說,博爾赫斯通過這一部小說,深入淺出地描述了時間分叉下的無數個平行宇宙及其產生的原因。
故事內容很簡單,敘述了一個中國博士餘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替德國人充當間諜的故事。餘準發現一個英國人的炮兵陣地在一個叫艾伯特的地方,但他來不及通知柏林的間諜頭目,因為英國反諜處的馬登上尉已經追蹤而至。一本電話簿幫了他的忙——上面有一個名叫艾伯特的熟人。餘準乘上火車逃往阿什格羅夫村,躲入艾伯特家中。艾伯特博士是一個漢學家,住在一個「小徑分叉的花園」裡,正在研究餘準曾祖彭的迷宮—— 一部奇異的長篇小說。交談一陣之後,餘準開槍打死了艾伯特,追蹤而來的馬登上尉隨即將餘準逮捕。餘準後來被判絞刑,但德國方面卻根據餘準槍擊艾伯特一事猜出了這個軍事機密,並派飛機轟炸了英軍炮兵陣地,餘準「糟糕地取得了勝利」。
博爾赫斯用小徑分岔的花園營造了一座迷宮,小說其實寫的是兩個故事,但博爾赫斯卻把他們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文章的主線「一戰時期為德國效力的中國間諜餘準為了傳遞下一個被轟炸的城市名字這個情報,殺死了和城市同名的艾伯特」這個劇情,其實不是主要內容。主要內容是餘準在機緣巧合下來到祖先家那個小徑分岔的花園部分。在這裡,博爾赫斯把對現實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對時間和空間的哲理思考,所有就有了餘準與漢學博士艾伯特討論關於迷宮與時空的哲學的場景,本來漢學博士是與主線故事無關的,但在小徑分岔的花園裡,不同的時間衍生交叉產生不同的未來,我們在這一刻相遇是朋友,下一刻相遇就是敵人,無數的時刻有無數的你我,我們以何種方式相遇是不確定的。
博爾赫斯讓主人公遍歷了人生所有可能做出的選擇,也見證了所有選擇會抵達的結局!主人公的無數種人生,像迷宮一樣交織雜亂地上演。小徑分岔的花園,正像我們真實存在的世界!人生有無數選擇,每個選擇都是一個分岔點,宛如無數個隱形的分岔路口,讓我們最終通往截然不同的終點。
《小徑分叉的花園》表面上是寫命運的偶然性,深層主題卻是對時間的探討。小說真正的主人公也是時間。博爾赫斯認為作家應凌駕於時間和空間之上,小說的情節應該沿圓周運轉而非直線延伸,起點應是終點。博爾赫斯的描述充滿了詩意,他稱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小徑分岔的花園」。每到一個岔路口,你走上不同的路,就失去了走向其它未來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謎語,或者說寓言,也是博爾赫斯對時間的隱喻,而謎底正是時間,時間永遠分岔,通向無數的未來。
這也是一部充滿了各種巧合的小說,所有的巧合大有深意。比如剛好趕到火車站就有要坐的火車,剛好沒讓追殺他的馬登趕上,要去的阿什格羅夫村並沒有站臺名,剛好可以向月臺的小孩確認正好是自己的目的地,這幾個小孩剛好知道他要找的人住在哪,甚至是先問餘準是不是要找艾伯特?甚至艾伯特還偏偏就是研究他曾祖父留下的小說的一位漢學家,住的地方則是他童年住過的花園等等。
這樣的巧合正是博爾赫斯寫這篇小說要表達的主旨:「時間沒有同一性和絕對性。時間有無數系列,背離的、匯合的和平行的時間織成一張不斷增長、錯綜複雜的網。由互相靠攏、分歧、交錯或者永遠互不幹擾的時間織成的網絡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並不存在;在某些時間,有你而沒有我;在另一些時間,有我而沒有你;再有一些時間,你我都存在」。
「時間」不僅是博爾赫斯小說的一個重要題材,也是他最常用的一個手法。與人們通常理解的時間不同,博爾赫斯發明了一種「時間的分岔」:如果時間可以像空間那樣在一個個節點上開岔,就會誕生「一張各種時間互相接近、相交或長期不相干的網」,對峙於牛頓的線性時間,在這張網裡,人們可以「選中全部選擇」。他對「時間」的困惑與關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反映在小說的字裡行間。在他的小說中,時間有時是無限的,有時又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的;有時還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有時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短暫的現在,這一切不僅反映了作者的虛無主義情感,也使他的想像力得以在時空中不受限制地翱翔。
另外,博爾赫斯很推崇時間的重複和循環,他說:「在永生者之間,每一個舉動(以及每一個思想)都是遙遠的過去已經發生過的舉動和思想的回聲,或者是將在未來屢屢重複的舉動和思想的準確的預兆。經過無數面鏡子的反照,事物的映像不會消失。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一次,不可能令人惋惜的轉瞬即逝。」即是說,那些「我」正在經歷的「現在」,對於已經經歷過此事的「你」來說,就已經是「過去」了。然而「我」和「你」都不會成為最後經歷這些事情的人,在不知何時的「未來」,肯定還會有某些人和我們一樣,在某種特定的巧合中,很偶然地在經歷我們正在經歷或是已經經歷過的事情。
博爾赫斯將關於時間相對性的深奧、複雜的哲學問題訴諸小說這一藝術形式,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學才能,而把通俗有趣的偵探小說與抽象玄奧的形上學結合起來,正是博爾赫斯的個人特色。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寫的有點抽象。如果你喜歡思考,那麼這本書將會非常適合你!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智慧沙漏少東家!電子書資源後臺留言 210104 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