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網遊頭條,知曉中國最權威的遊戲資訊
關於本篇內容你有獨到的見解和真實的想法?
在文章底部進行評論留言吧!
《最終幻想15》和《最後的守護者》在過去的一個月內相繼與玩家們見面,兩個分別跳票十年和八年的「神話」相繼破滅。不過,在過去一年裡,仍然有不少跳票神作延續著自己的跳票史。我們能在2017年與他們見面麼?誰也不敢打保票。
《超越善惡2》
育碧對自家的好IP少有愛惜,《超越善惡》就是一個例子。這部想像力豐富的遊戲中,玩家需要扮演一個攝影記者,並與自己的朋友進行冒險。2008年,《超越善惡2》推出了它的第一支預告,但此後再無消息。今年,設計師麥可·安塞爾(Michel Ancel)在Instagram上提起了續作的消息,而育碧稍後也確認了他們還在做續作。很好,但它什麼時候能做出來呢?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
如果不說的話,恐怕今天沒人能意識到《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其實是2013年宣布的作品。當年1月,任天堂宣布將在新主機——Wii U上推出一款全新的《塞爾達》,而當時公布的發售日期則是2015年。嗯,接下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的發售日期被定為了2017年。這也導致在Wii U主機短暫的生命周期裡,該平臺上沒有一作全新的《塞爾達傳說》系列面世。
《SpaceVenture》
對喜歡傳統點擊式冒險遊戲的玩家在2012年頗為興奮了一會兒:大量這類的遊戲出現在了眾籌平臺上——後來大家都知道眾籌幾乎是不靠譜的同義詞了。同期的《破碎時光》同樣以雪樂山的《太空冒險》為藍本,2014年順利出貨;而《SpaceVenture》則只在眾籌頁面上留下了「關閉」一詞。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嘶吼。
《Unsung Story》以及《Project Phoenix》
這兩款在13-14年公布的JRPG有著相似的共性:都在Kickstarter上籌到了一大筆錢,都有《最終幻想》人員參與(前者製作人為《最終幻想7》的製作人松野泰己,後者的音樂則由植松伸夫操刀),都號稱將在2015年推出,都陷入了開發低於。關於這兩款遊戲的現狀,玩家們唯一能夠知道的消息就是「遊戲尚在開發中」。
《Cuphead》
這款靈感基於《魂鬥羅》的遊戲曾在E3 2014上引起轟動,並在E3 2015上推出試玩——一試就試了兩屆E3,而且明年E3之時它很有可能還是試玩版。粉絲們對《Cuphead》的期待仍然不少,或許開發者們遲遲不能交出成品的原因是想把遊戲做得更好吧。嗯,但願如此。
《Giant Robot Project》
宮本茂在2014年E3上展示了這款體感遊戲。理論上來說,這款遊戲可以讓玩家使用Wii U的GamePad扮演巨大的機器人,並與怪獸進行搏鬥。在今年早些時候,宮本茂曾經對《時代周刊》表示,《Giant Robot Project》很有可能不會是一款正式的遊戲。但詭異的是,這一企劃目前仍然被列在任天堂官方的產品計劃表之中。我們仍然有機會玩到它——或許NS是個不錯的平臺。
《王國之心3》
2013年,SE表示「等待」已經「完全結束了」。當時大家都以為SE說的是《王國之心3》。唔,事實上當時大家對這款遊戲對等待才剛剛開始。在近四年的過程中,《王國之心》出了不少周邊作品,但正作卻一直沒有影子。《最終幻想15》已經出了,《王國之心3》會成為SE的新一代跳票王麼?
《Deep Down》
這款卡普空製作的四人rpg冒險遊戲幾乎與PS4主機同時公布。當時看來《黑暗之魂》以及《怪物獵人》的結合頗為迷人。理論上,《Deep Down》應該與日區PS4同步推出,但並沒有。2015年,卡普空表示遊戲仍然在開發中,並且將以免費形式面世,而這也是我們聽到關於這款遊戲的最後的消息。
《Hiveswap》
《Hiveswap》同樣是2012年眾籌潮的贏家(它籌到的資金可比Oculus Rift當年還要多)。這款基於網絡漫畫《Homestuck》的遊戲在5年的等待期裡大改數次:3D畫面變為2D,正規工作室式的開發變成業餘開發。今年10月的時候,開發中宣布將於2017年一月推出「第一章」。哎,希望憤怒的捐款人到時候不把他們吞了。
《星際公民》
作為史上籌款最多的遊戲,《星際公民》目前籌得的款項超過1.3億美元。這讓我們不禁想像開發商Wing Commander最終會端出什麼樣的作品出來。按照宣傳的說法,這款遊戲包括了星際航行,飛船駕駛,第一人稱射擊以及其他五種遊戲類型——看起來就很可疑。為了避免詐騙指控,開發商一直時不時放出alpha版本給玩家嘗鮮。不過這款遊戲真有開發完畢的一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