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2:00,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石化成立35周年,宣傳工作部聯合中央電視臺攝製的——
走遍中國系列片
《大國基業——加油!中國》
(3)生機無限
開播啦!
該片歷經近半年的籌劃、拍攝、製作,是中國石化成立以來首部全景展示企業巨大成就的專題片!
不了解的小夥伴可去複習——
CCTV4 五天連播!中國石化這個大動作與你有關!(點擊文字前往)
開播後,大家的反響熱烈,沒有來得及觀看的小夥伴不用擔心,今天小石頭就把第三集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第三集
《生機無限》
附上視頻原連結:
http://tv.cctv.com/2018/09/19/VIDEv4VqYk7kSact2kN2iliT180919.shtml
歐盟限制航空碳排,研發「綠色航煤」迫在眉睫;是選取豆油、菜籽油做原料?還是另闢蹊徑,讓餐飲廢油脫胎換骨?一道道難關,一項項攻克,看「地溝油」怎樣助力飛機上天?
今天,乘坐飛機旅行的人越來越多,飛機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省時快捷是人們選擇它的重要原因。
乘坐飛機的人大多不知道飛機發動機使用什麼燃料,但如果有人說,您乘坐的飛機使用的是從菜籽油、大豆油甚至地溝油提煉的燃料油,您會相信嗎?
這種燃料油叫作生物航空煤油。
從2013年起,中國開始了生物航空煤油的商業飛行,也許您乘坐的航班,飛機加注的就是綠色環保的生物航煤。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100多年來,飛機使用的燃料都是從石油中提取。今天的大型商用飛機多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使用的是從石油中提煉的航空煤油,也稱3號航煤。
2008年,航空界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歐盟宣布將航空燃料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二是英國維珍航空公司開始運營加注生物航煤的商業航線。兩件事都與航空燃料有關。
按照歐盟制訂的碳排放交易體系計劃,到2012年,各國飛往歐盟國家的航班都要以1990年的碳排放量為計算單位,超出部分要根據碳排放交易體系繳納碳排放交易費用。
為了應對歐盟的規定,世界各國紛紛尋找節能減排技術,其中使用生物質航空煤油是最直接的方法。生物航煤,是剛剛興起的一項前沿技術,當時只有少數國家掌握這項技術的核心。
兩件事都引起了中國航空界的巨大震動。
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司司長 徐超群: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委員會的統計,國際上的汙染大概有2%來自於航空界的航空燃料,它佔的比例雖然不大,但是飛機一般都飛在萬米高空,它的汙染就直接進入到臭氧層,所以對空氣的汙染、對環境的汙染破壞性是比較大的。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承受了巨大的國際壓力,因為缺少航油,甚至軍用飛機都不能完成基本的科目訓練。當時隸屬石油部的石科院,用國產原油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發出航空煤油,打破了國外的油料封鎖。
今天,生物航空燃料研發的成敗,關係到國家能源安全和減排的責任,關係到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生物柴油是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油脂、微生物油脂、餐飲廢油等生物質原料被煉化、調和後的油料,主要供汽車、輪船的柴油發動機使用。生物柴油是「綠色能源」,從全生命周期分析結果看,生物柴油能夠大大減少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有面積廣大且不適宜種糧的山地,一些果實富含油脂的林木卻能夠在山地生長;另外,中國人近年來每年要消耗的食用油約3000萬噸,其中有十分之一左右被回收為餐飲廢油。石科院的研究人員選用不佔耕地的林木類油脂和餐飲廢油為原料,用自己研製的催化劑在工業裝置上生產出綠色環保的生物柴油。
中國石化石科院第22研究室副主任 杜澤學:
把廢棄油脂加工成生物柴油,一方面防止它上餐桌來損害我們的食品(用)安全,那麼另外一方面把一種廢棄的東西轉化成一種綠色的能源,使這個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所以當時我們就圍繞林木油脂和廢棄油脂這兩種油脂來進行新的工藝開發。
但是航空煤油畢竟不是普通的內燃機燃料,它的難度比研發生物柴油要大得多。
此外生物原料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水和大量釋放的熱,會對催化劑造成破壞,對工業裝置造成腐蝕,這些都是研發中的難點,而排在第一位的是航空燃料要確保安全。
石科院的研究團隊,逐個攻克了這些難關。渠紅亮,加氫試驗裝置的負責人,生物航煤最終從實驗室走向工業生產,開發中心的研究成果是實質性的一步。
2011年的初春,他第一次從試驗裝置中得到了晶瑩剔透的航空煤油。這是石科院10個研究室、近100位科研人員兩年多的心血!
中國石化決定馬上進行工業生產,施工隊日夜施工,裝置如期改造完成。這一年的11月,第一批600噸棕櫚油緩緩流進裝置管道,經過5天5夜的漫長等待,第一批合格的生物航煤汩汩流出。
很快,用餐飲廢油為原料也提煉出了各項指標全部合格的生物航煤。
2012年2月28日,中國民航局受理了中國石化生物航煤適航審定申請,邁向了餐飲廢油上天的堅實一步。適航審定的程序十分複雜,要進行實驗室性能檢測、相容性試驗、發動機臺架試驗和驗證試飛等一系列審定工作,在各方面檢測都符合標準後,才能進行商業飛行。
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司司長 徐超群:
生物航煤,不管它是什麼煤、什麼燃料,它必須和飛機上的材料、和飛機上的系統能夠匹配。你不能說我這個油出來以後對飛機有影響,把飛機的發動機搞壞了,把它系統腐蝕了,這不行,所以要保證安全。
2013年4月23日,早晨5:10分,天剛剛透亮,陶志平、莫國紅等5人在上海虹橋機場登上了一架東方航空公司的A320客機。
這不是一次旅行,他們乘坐的飛機,在一側的油箱裡,加注了50%的生物航煤。飛行,是為了試驗這種新研製的航空燃料。
5:43分,飛機在跑道上加速躍起,幾分鐘後,爬升到6000米的高度。
飛機在高空翱翔,最高爬升到12300米,機艙內的儀表顯示,生物航煤的各項指標一切正常。
85分鐘之後,客機平穩降落,圓滿完成生物航煤的首次試飛。
此後,中國石化研發的1號生物航煤,又進行了上海到北京、北京到芝加哥的兩次商業飛行,宣告中國石化在開發生物質燃料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將棕櫚油、餐飲廢油加工成航空煤油,並非中國石化在生物質燃料領域的唯一嘗試。石科院北京昌平工程研究開發中心一角,是兩排外觀像溫室一樣的房間,這裡有第22研究室另外一項研究課題,用微藻提煉生物質燃料。
微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微生物,地球表面的水體裡都有微藻生存。美國的科學機構最早開展微藻的實驗,從微藻中成功提取出藻油,並生產出生物航煤,在軍用飛機上試驗飛行。
為了獲得適宜的藻種,科研人員花費兩年多時間在中國的不同水域尋找微藻樣本。
中國石化石科院第22研究室副主任 榮峻峰:
我們大概從自然環境裡選取了1000多株的藻種,這個藻種從自然界採集到實驗室裡後,再經過培養和評價,最後我們得到90多株能夠具有潛力來生產生物能源的微藻的藻種,建立了咱們國家首個生物能源微藻的藻種庫。
就在中國石化1號航煤空中試飛這個月,榮峻峰和他的小組從幾十公斤藻粉中提煉出1000毫升微藻油。
儘管錯過了生物航煤試飛的機會,而且在研發中得出微藻油成本過高,目前不適合商業化生產的結論,但是他們發現了微藻另一項驚人的用途。
中國石化石科院第22研究室副主任 榮峻峰:
氮氧化物的處理,現在成為大多數傳統工業企業卡脖子的事情,微藻恰好能把氮氧化物吃掉,同時形成高價值的蛋白質。那麼它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鏈,它就是一個新的技術經濟增長點,而且在這麼一個產業鏈裡面,它是循環經濟的模式。
距離北京300公裡外的石家莊煉化公司,為榮峻峰的課題組提供了場地,讓小小的微藻做出處理氮氧化合物、消除霧霾工業源的巨大貢獻。
2018年8月21日,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的B5生物柴油調和設施首次髮油,這一項目有助於處理上海市每年3萬噸的餐飲廢油;年底,一套年產10萬噸的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在鎮海煉化即將開工;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的生產將在中石化下屬煉廠全面鋪開。
中國石化為了中國的能源安全、實現一個負責任大國對世界的承諾,不斷努力,默默奉獻。
誰能想到,我們乘坐的飛機
它的燃料有可能是從「地溝油」中
提煉的生物航煤
而這項卓越的技術背後
經歷了怎樣的艱苦奮鬥
可能只有那些默默奉獻的
科技人員自己才清楚!
來源:央視中文國際 CCTV4
愛點讚的人,運氣都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