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 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2020-12-28 今報在線

腦電波: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 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評論 來源:環球網      時間:2020-12-22 13:37:06

在生活起居和社會活動中,人體四肢發揮著重要作用,如力量承載、信息傳遞等。而因卒中、外傷等原因導致癱瘓、知覺幾乎喪失的患者,則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隨心所欲地進行靈活的肢體動作表達。

腦電波能夠客觀地反映人的生理狀態,如情感、疲勞、專注度、所執行動作等,提取相應特徵即可對受試者運動意圖展開預測識別。當下,基於癱瘓病人腦電波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即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任務,例如想像自己某一肢體的運動,但實際該肢體保持不動,受試者只是進入單純的肢體運動想像場景,此時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大多數科研人員專注於用儘可能多通道的腦電信號採集全面豐富的信息,並借用複雜的算法提取運動意圖特徵,以加大意圖預測的準確率。但這樣的操作使信號採集變得繁瑣,而且包含大量冗餘信息,增加了運算的複雜度,不利於實際應用中產品的便攜性和可穿戴性。

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孫金瑋教授和他的團隊成員曹天傲、王啟松、劉丹、白鷗等人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基於支持向量機—典型相關分析—通道篩選的運動想像通道選擇方法」,在保證運動意圖識別準確率處於一定範圍內的前提下,通過改進典型相關分析,對所採集腦電信號的大量通道開展權重分析,逐一判斷每個通道對實際運動意圖預測準確率的貢獻,並按照貢獻大小進行通道權重排序,定義通道的重要性;之後觀察高權重通道數的採集數量與最終運動意圖識別準確率的關係,結果發現利用約1/4的通道已經能達到令人滿意的識別率。而當通道數繼續增添時,準確率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下降趨勢。

相關論文12月14日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專業期刊《測量科學與技術》上,同時被收錄於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期刊平臺科學資料庫中。專家認為,這項理工醫相結合的研究成果為實現「意念控制」、造福癱瘓病人展現了光明前景。

專家評價指出,這一理工醫相結合的科研成果在傳統多通道腦電信號採集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改進並建立了一種腦區最佳通道選擇策略,在保證大腦運動意圖識別準確性的同時,利用儘可能少的採集通道,以對頭腦中的運動想像動作給予準確預測。研究者還探究了不同腦區在執行運動想像任務時的活躍程度,從而為癱瘓病人的日常生活與意圖表達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輔助方式,有望讓「意念控制」夢想成真。

相關焦點

  • 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 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而因卒中、外傷等原因導致癱瘓、知覺幾乎喪失的患者,則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隨心所欲地進行靈活的肢體動作表達。 腦電波能夠客觀地反映人的生理狀態,如情感、疲勞、專注度、所執行動作等,提取相應特徵即可對受試者運動意圖展開預測識別。
  • 不一樣的「終結者」,日本腦電波控外骨骼裝置
    真正讓人大開眼界的是:病人能通過腦電波來控制外骨骼套裝。 當索倫森聽說日本機器人專家:三階教授,發明了腦電波控制的外骨骼套裝之後,下決心要試一試。她要在12月份女兒的婚禮上走起來。
  • 行動不便老人和癱瘓病人的福音 腦波控制外骨骼系統
    該設備可用於因脊髓受傷而癱瘓的病人或者因歲數大而行動不便的老人,改設備可輔助病人進行正常活動,強化病人神經和肌肉組織。最令人震驚的是:病人可以用他們的腦電波來控制他們。在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逐漸衰老,一個由活躍的大腦驅動的外骨骼可以幫助人們保持站立。據研究公司市場調查數據發現,到2023年,全球醫療外骨骼市場的價值估計將達到28億美元。
  • Lancet Neurol:大腦控制的外骨骼套裝讓四肢癱瘓的病人再次行走
    2019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報導一名四肢癱瘓的病人藉助一款正在實驗室中進行測試的由大腦控制的機器人外骨骼套裝(robotic exoskeleton suit)再次行走。
  • 人類造出的大腦,會自己發出腦電波了?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知道迷你大腦可以產生自發動作電位,但是簡單的動作電位和複雜的思維活動之間仍橫貫著一道鴻溝。腦中以特定頻率發生的動作電位被稱為神經振蕩,或稱腦電波。不同頻率的腦電波與不同的精神狀態有關,例如,深度睡眠時的腦電波就以每秒鐘1-4次的頻率振蕩。腦電波也與不同疾病有關聯,所以,類腦器官要想成為科學家需要的疾病模型,就必須能夠產生腦電波或其他電活動。
  • |腦電波|遙控器|機器人|安德烈亞...
    學生們只要通過想像,由大腦發出「前、後、左、右」的指令,就可以輕鬆自如地控制機器狗。「美國科學家曾預測,21世紀將有10項重大技術會改變世界,其中,第一項就是『腦-機接口』。」 清華大學神經工程研究所高上凱教授說。
  • 腦電波控制世界 人人都能擁有超能力
    下身癱瘓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躺在密封艙當中,通過頭戴設備,用意念操控人造阿凡達戰鬥。當時,這只是導演卡梅隆一個虛構的想法,但是現在,意念操控已經變成現實!所有的答案都在這條視頻裡!運動、瑜伽冥想和休閒都有助於大腦放鬆進入α波狀態。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原創醫術給癱瘓的手臂「換大腦」
    臂叢神經是人腦指揮肌肉做出動作的一條通路,主要支配上肢、肩背、胸部的感覺和運動,手也在其支配範圍內。臂叢神經受損,腦和手之間的通路就斷了,上肢就癱瘓了。早在1986年,顧院士就在國際上首創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全臂叢神經損傷」,利用未受傷的健側頸7神經移位,修復了患側受損的臂叢神經,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 香港中文大學成功實現腦電波轉換成中文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29日消息,香港中文大學日前成功研製出一個「腦機接口」系統,可將腦電波轉換成繁體中文字,讓全身癱瘓而無法說話的病人,有機會打開心窗。據介紹,病人只要戴上有16個接觸面的無線腦電波接收器,面向計算機屏幕上的中文筆劃輸入接口,想著自己要寫的筆劃,接收器便能接受到筆劃的指令,將中文字逐筆寫出來。
  • 人類有沒有可能通過腦電波交流?
    前段時間科學家成功通過腦電波破解了植物人大腦發出的信息,這一成就使得人類對大腦有了更深的研究。可以說,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向宇宙空間發射電波,可以認為,這些電波使我們意識的某種體現!而現在,科學已經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析這些電波,這是不是意味著人與人之間通過意識交流成為了可能?
  • 大腦記憶或許來自於海馬體的腦電波振蕩,科學家發現一種奇特波動
    宇宙是人類科學研究中最複雜的一類,那麼有沒有比研究宇宙更複雜的科學項目呢?答案是肯定的,大腦的科學研究就遠遠比宇宙研究更加複雜,因為科學家至今都無法解讀很多大腦的秘密,而相對於宇宙科學來說,科學家起碼能夠揭示很多宇宙基礎物理現象。
  • 藉助AI和大腦植入物,科學家幫助失語病人用「唇語」說話
    藉助AI和大腦植入物,科學家幫助失語病人用「唇語」說話  Connor Feng • 2019-04-29 08:50:45 來源:前瞻網 E1210G0
  • 欺騙大腦?坐在沙發上也能感受運動後的快感!
    都說生命在於運動,為了保持健康,幫助減肥或維持良好的體型,每周有計劃的運動打卡已經是全民潮流的一部分,運動本身會很累很辛苦,但更多人因為愛上運動後的無敵舒暢而堅持下來。 運動讓大腦的血流量增加,大腦細胞開始更高級別的運行,讓你在運動中更警覺和清醒,注意力更集中。如果你能經常運動,大腦頻繁出現血流量增加、腦細胞受到刺激的情況,這些變化可以促進大腦功能,並防止疾病和預防衰老,例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甚至中風。其次是海馬體,大腦的這一部分負責學習和記憶,鍛鍊可以促進更多的氧氣停留在大腦,從而生產更多的腦細胞,讓你的學習能力增強。
  • 人類記憶的形成和喚起可能因為一種腦電波振蕩
    來源:新浪科技據伯明罕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表示,這與一種名叫θ波的腦電波有關。這種腦電波每秒搏動三次,由大腦中的海馬體生成,而海馬體與激勵、情緒和記憶的調節有關。據伯明罕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表示,這與一種名叫θ波的腦電波有關。這種腦電波每秒搏動三次,由大腦中的海馬體生成,而海馬體與激勵、情緒和記憶的調節有關。科學家發現,這種低頻腦電波的振蕩與喚起記憶之間存在直接關聯。在這項由伯明罕大學開展的新研究中,受試者包括一些大腦中出於治療目的而植入了電極的癲癇患者。
  • 睡覺時,大腦正在抹除你的記憶?
    很多研究者都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更活躍地清除掉無用的記憶。因為學習過程涉及到要增強大腦連接的神經活動,需要耗能,而在睡眠中,向大腦連接的供能更少,使得那些不太具有長期重要作用的連接被削弱。去除掉這些來自於無用記憶的背景噪音使得大腦的信號更加清晰,並使大腦保持高效。在記憶的保持中,與睡眠相關的不同的腦電波模式的作用是什麼?
  • 大腦會放電?發呆忘事可能是大腦在異常放電!要警惕癲癇前兆!
    有資料說,1/3的人一生中至少會出現一次大腦異常放電,比如說您有沒有過以下的徵兆呢?頭暈在血壓血糖正常的情況下有頭暈的現在。【專家強調】大腦一次爆發的放電會造成身體的一些異常的反應,這些反應都是有規律的,臨時的一次不算是大腦的異常放電。專家強調,如果您曾經有過上述症狀,那麼代表您的大腦可能出現了異常放電現象,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 你是怎麼影響別人的腦電波的?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跟別人並排走時你們的步伐會趨於一致?試試違路的時候跟你旁邊的人保持不一樣的步伐,聽著簡單實際上很難做到,科學研究也顯示兩個人一起走路時往往步調一致,並且有研究發現當人們一起做某件事情時,比如大合唱人們的心跳和呼吸頻率也會趨於一致,但不僅僅是人們的呼吸,心跳,步伐會統一,大腦電活動也會變得一致,在各種社會互動活動中人們的大腦活動保持同步,例如一起演奏音樂或是解決問題,通過研究人類的大腦是如何相關聯,研究者發現了更多關於,什麼是真正的人與人的連接的事實
  • 「神工二號」幫癱瘓病人康復
    這個充滿「智慧」的機器人,通過分析腦區激活程度搭建了人腦和偏癱肢體的信息通路,可以有效地促進原有運動障礙的反射弧的逐漸恢復。這個研製10年之久、被業內評為「中國改變未來十項科研成果之一」的機器人,今後將輔助患者完成相應肢體運動的康復訓練,為中風偏癱患者提供全新的康復訓練手段。
  • 吊打上司,獨佔女神,馬斯克說一年就將植入人腦的腦機接口有多神
    隨之而來的,腦機接口在恢復人類肢體運動方面也迎來突破。2005年,Matthew Nagle成為了第一位用侵入式腦機接口來控制機械臂的病人,他能夠通過運動意念來控制機械臂、電腦光標等活動。4年前,他因為一場鬥毆被刺傷了脖子,最終導致四肢癱瘓。▲Nagle用意念畫了一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