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原創醫術給癱瘓的手臂「換大腦」

2020-12-24 經濟網

1月19日,中華醫學會公布關於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獎勵的決定,其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徐文東因其「調控神經可塑性,重建嚴重殘障殘缺上肢功能的新理論新技術體系」,榮獲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徐文東,這位從銀蛇獎走來的70後名醫,2005年獲獎時還不滿35歲。如今,他已經是主任醫師、教授、博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手外科副主任、靜安分院院長,全國青聯常委、醫衛界別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銀蛇獎聯合會」主委,國際腕關節鏡協會(IWAS)候任主席。

近年來,徐文東深耕手外科領域,憑藉自身高超醫療技術獲獎無數,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8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項。另外,他還獲得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醫學傑出貢獻獎、上海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首屆樹蘭醫學青年獎、明治生命科學獎等20多項重量級榮譽。

科研始終著眼於解決臨床難題

榮譽背後是數十年的不忘初心。徐文東所在的華山醫院手外科創建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國內最早的手外科中心之一。幾十年來,徐文東秉承其導師傳授的科研理念:科研要著眼於臨床,解決臨床診治難題。

臂叢神經是人腦指揮肌肉做出動作的一條通路,主要支配上肢、肩背、胸部的感覺和運動,手也在其支配範圍內。臂叢神經受損,腦和手之間的通路就斷了,上肢就癱瘓了。

早在1986年,顧院士就在國際上首創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全臂叢神經損傷」,利用未受傷的健側頸7神經移位,修復了患側受損的臂叢神經,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中樞性損傷(腦卒中、腦外傷、腦癱等)的死亡率大大降低,病人能生存下來了,但中樞性損傷後的致殘率相對上升了,上肢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徐文東注意到,接受該手術治療的患者,一開始患手需要好手帶動才能活動,但是最後患手都能夠獨立活動;而觸摸患者患手時,好手會有被觸摸的感覺。徐文東敏銳地感覺到,這一現象有可能和大腦功能變化有關。

2003年起,徐文東帶領團隊開始了跨界攻堅,進入了一個在國際上全新的研究領域——周圍神經移位和腦功能的關係研究。 

創新技術給癱瘓手臂「換大腦」

在中樞性偏癱患者中,雖然一側大腦半球損傷難以修復,但另一側大腦半球仍保持完好。在前期研究證實「一側大腦具有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潛能」後,課題組大膽提出治療中樞損傷後癱瘓上肢功能恢復的新方法:通過手術將健側上肢頸神經移位至癱瘓側的頸神經,避開損傷側大腦半球,讓偏癱上肢與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相連接,激發健康大腦半球的潛能,使健側大腦半球同時控制雙側上肢,促進癱瘓上肢恢復功能。

如果說健側頸7神經移位手術是給病人「更換臂叢神經」,那麼,用於中樞損傷後的上肢偏癱則是給病人的癱瘓手「更換大腦」。徐文東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一側大腦可以同時控制雙側上肢的新理念,並付諸實施到中風等病人的癱瘓手功能重建中。

從2008年開始,徐文東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中國原創的治療理念和手術方式——通過將外周神經進行交叉移位手術,在外周搭建一條連接中風後癱瘓肢體和同側健康大腦半球的「直接通道」,避開損傷半球,促使健康半球發生腦功能重塑,實現一側大腦控制雙側肢體。

這一原創的理論與實踐創新,由國際最權威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2.406)以原創論著形式發表。多位國際專家專門撰寫評述,對該技術的重要性表示肯定。

近期,徐文東牽頭組織了全國多家單位參與的多中心臨床推廣項目,技術全國推廣後,臨床應用400餘例,有效率接近90%。

相關焦點

  • 附屬華山醫院讓德國男孩癱瘓手臂迎來新生
    日前,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病房,一次不同尋常的術前查房,讓在場醫務工作者無限感慨。來自德國的小男孩Felix依偎在母親懷裡,左臂緊縮在胸前。母親Sandra一邊講述病情,一邊給醫生們看自己反覆研讀的醫學資料:「這是徐文東教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論文,還有徐文東教授相關的中文論文但凡能找到的,我逐字逐句用翻譯器讀了。
  • 華山醫院徐文東團隊榮膺特等獎:頸七神經入手,偏癱治療誕生「中國...
    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經十餘年研究,創新拓展腦可塑理論。「基於腦可塑新理論發展修復殘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榮膺本屆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如今結合「網際網路+遠程醫療」等先進信息技術,這項來自中國的原創治療方案已在國際範圍內推廣,多項原創成果,在嚴重肢體殘障、殘缺診治中得到廣泛應用,來自「上海華山」的研究成果,造福了全世界肢體殘障患者。
  • 華山醫院徐文東團隊榮膺上海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徐文東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創新拓展腦可塑理論「基於腦可塑新理論發展修復殘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榮膺本屆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結合「網際網路+遠程醫療」等先進信息技術,這項來自中國的原創治療方案已在國際範圍內推廣。
  • 特等獎 | 改造手,重構腦,華山醫院手外科薪火相傳的原創突破成果...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徐文東教授和顧玉東院士領銜的科研成果「基於腦可塑理論新發展修復殘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上海市自2012年設立科技進步特等獎以來第一個出自臨床醫學領域的獲獎項目。獲獎的項目組成員還包括張定國、沈雲東、邱彥群、馮俊濤、李鐵、趙耐青、董震、王濤、徐雷、蔣蘇、李傑、尹華偉、徐靜、徐建光。
  • 滬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徐文東教授:手外科醫生發現腦的奧秘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徐文東教授團隊就通過對「手」的研究發現了「腦」的秘密:當一側大腦半球損傷偏癱時,另一側健康半球在支配對側健康上肢時,也可以獨立支配同側癱瘓上肢。團隊經過十餘年艱苦研究,創新性地拓展了腦可塑理論。「基於腦可塑理論新發展修復殘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引發世界矚目,該項目今天榮獲2019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免去丁強院長職務,毛穎擔任院長
    7月14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行幹部大會。 華山醫院 圖7月14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行幹部大會,宣布醫院院長任免決定。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上海市教委工作黨委書記沈煒、上海市委組織部宣教科技幹部處處長吳中偉等上級部門領導,以及華山醫院黨政班子成員、職能部門負責人、科室主任、黨支部書記、老同志代表、專家代表等出席。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主持會議。吳中偉同志宣布上海市委關於華山醫院院長的任免決定:免去丁強華山醫院院長職務,毛穎任華山醫院院長。
  •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公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21家醫院等級...
    (評審)中心組織評審和我委審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21家三級醫院通過等級複評審。具體醫院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一、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複評審的醫院   1.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2.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3.華東醫院   4.上海市東方醫院   二、通過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複評審的醫院
  • ...CoV016(JS016)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菁和教授張文宏...
    2020-11-06 16:31:38來源:FX168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新冠中和抗體藥已進入Ib/II期臨床研究】11月6日,第三屆進博會上,展商禮來中國與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召開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上海科技獎 | 從手「入手」 醫無止境——記華山醫院手外科薪火相...
    原創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這是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由師徒三代接力完成的科研項目;這是一項頸七神經入手,偏癱治療誕生的「中國方案」;這是華山醫院建院百餘年來第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中國科研成果……日前,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基於腦可塑理論新發展修復殘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
  • 第五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NMO-MS患教會如期舉行
    5月30日上午9:00,第五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NMO-MS患教會如期赴約。來自全國各地的脫髓鞘病患友紛紛按下視頻連接鍵,期待這一年一度的盛會。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我連接,我們一起連接」。會議以視頻連接形式舉辦,以服務於更多五湖四海的患友。願天涯此時,「連接」這個溫暖的詞兒,凝聚起醫護和患友們抗擊疾病的勇氣和信念,並將這份力量和祝福傳達到每個人心裡。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射波刀治療病例突破10000例!
    2020年10月23日,華山醫院射波刀10000例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圓滿落幕。來自海內外的放療領域專家學者出席了當天的盛會。同期,由全球多位放療領域專家共同編寫的《射波刀神經放射外科治療實踐指南》也在當天舉行了盛大的發布儀式。
  • 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利用幹細胞修復大腦,臨床回歸科研又獲不凡成果...
    原標題:華山醫院朱劍虹教授利用幹細胞修復大腦,臨床回歸科研又獲不凡成果 看「一根筷子」如何傷腦又補腦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朱劍虹教授 ■本報記者 顧泳 現代醫學突飛猛進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敏光博士蒞臨親診,助力我院生殖整形診療...
    8月9日,應我院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敏光博士親臨金華同濟醫院坐診、交流、授課!   一、親臨坐診·手術演示  到院後,張敏光博士參觀了我院生殖整形診療中心,對中心環境表示由衷讚美,對所用設備給予充分肯定。
  • 附屬華山醫院黨委組織領導幹部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參觀活動
    為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學習教育,根據華山醫院「四史」學習教育安排,6月10日下午,黨委書記鄒和建、院長丁強帶領院領導班子成員和職能處室負責人前往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參觀「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紀念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100周年主題展」和「溫暖的迴響——上海市助力全國脫貧奔小康檔案文獻展」。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發布一年「成績單」
    近日,坐落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下文簡稱「浦東院區」)迎來「一周歲生日」。這一年,浦東院區主動對接國家和上海健康發展戰略,著力推行疑難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及新技術落地見效,以臨床研究為戰略支點,積極開展腫瘤診治新技術,在這篇新的沃土形成巨大溢出效應,賦能醫院創建國家腫瘤醫學中心。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0後」醫學博士生今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央廣網上海1月11日(記者楊靜 通訊員王懿輝 王廣兆) 1月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0後」在讀醫學博士生王一休,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赴濟南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0後」醫學博士生今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央廣網發 腫瘤醫院提供)「我同意捐獻!」2020年5月,當這位1992年出生的小夥子接到了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他的造血幹細胞與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需要徵詢捐獻意願時,他毫不猶豫的向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 2020年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招聘啟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復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於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院。 經過80餘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目前佔地面積9.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8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年門急診就診量達400多萬人次,出院病人超17萬人次,住院手術病人10餘萬人次。
  • 我帶著一座新醫院來了!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閔行院區開工奠基
    8月25日,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籌)閔行院區開工奠基。新院預計於2023年作為全市單體體量最大口腔中心建成投用,擬設400張牙科治療椅、100張病床。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籌),即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創建於1946年,建有北京東路、復興中路、浦錦三個院區,以及永嘉路門診部和天津路科教中心「一院五址」。今年,復旦大學新增口腔醫學本科專業,而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則承擔了首屆口腔醫學本科專業的招生教學任務。
  •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紅房子婦產醫院)建卡流程攻略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紅房子婦產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三級婦產醫院,是上海市醫保定點單位,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斜路419號、瀋陽路128號、大林路358號。如果有孕媽計劃在該醫院建卡的話,可以先了解一下這個醫院的建卡要求和建卡流程信息,待符合建卡條件時可以方便快速的成功建卡了,也避免多跑冤枉路。下面就是小脈孕寶為孕媽們整理的詳細信息,需要的寶媽可以先收藏起來哦。一、紅房子婦產醫院建卡要求:1、《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俗稱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