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復工的影院沒有往日熱鬧,放映廳裡人與人之間隔著2~3個空位。
但即使如此「空曠」,當八佰的放映結束,放映廳的人群裡依舊有哽咽的哭聲。
有自發的掌聲,有人一直看到最後影院的燈亮起,才緩緩離開。
看《八佰》之前,人們想到戰爭片,大多能想到的是「爽」,是機械互博,槍林彈雨的刺激宏大。
看完《八佰》,除了以上的情緒,最多卻是「想哭」。
「 01 」
影片的開頭,一隻人數不多的軍隊進入已被日軍轟炸得橫屍遍野的上海。
影片中,雖然他們穿著軍裝,但隊伍中卻有一個老人,一個孩子,還有一個懵懂的青年與軍隊格格不入。
他們在小巷裡與日軍正面相遇,瞬間部隊被衝散,三人也瘋狂逃命。
老人試圖跟隨難民,混入租界。
青年和小孩是一對兄弟,進入了一隻被抓的「逃兵」隊伍,去往了四行倉庫。
在這裡,青年端午和弟弟小湖北,親眼看到被俘虜的叔叔老葫蘆被日軍以殘忍的手段殺死,掛在旗杆上示眾。
「我就是想來看看上海什麼樣……」
「我以為我們就是被派來打掃戰場的……」
生長在鄉下的青年,原本對戰爭還一無所知。
他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不知道自己也會死於戰場。
他只是跟著叔叔,帶著弟弟來上海開開眼。
「我娘還在等我回家……」
他想活著回去,帶著弟弟和家人繼續活下去。
然而戰爭面前,一個懵懂的青年從來沒有選擇自己生死的權利。
《八佰》的故事,就是關於這些小人物,是如何成為被記載的英雄的故事。
他們中的某些人,就是雕刻在紀念碑上的名字。
紀念碑上的名字變得有血有肉,他們本來也該有自己的生活,卻因為戰爭而失去了生命。
「 02 」
羊拐,一個戰鬥力不輸正規軍的「老兵油子」。
開始他參軍,只是家裡太窮。
他為了掙到些錢,讓自己的老母親活下去參了軍。
經過戰場的磨練,他變得善戰也懂得了規避風險,他原本有活下去的希望。
但此刻,他只能選擇慷慨赴死。
赴死前夜,他和最慫的兵分享了一支煙,聽他聊了聊自己這輩子從未擁有過的女人。
看到他瀟灑地點燃一支煙,與隊友告別的樣子。
我突然掉下了眼淚:
他只是個普通人,卻要帶著遺憾自己走向死亡。
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他會是一個普通勤勉的農民,孝順母親,娶妻生子。
戰爭,剝奪了一個普通人選擇人生的權利,甚至是選擇生死的權利。
戰爭,無論輸贏,對於每個普通人來說,面對的都是「失去」。
電影中有一幕,他們決定穿過那座橋去往租界的前夜,所有人一起洗個熱水澡。
到了清點人數時發現,原本十幾人建制的班,只剩一個人。
還有一些,全部戰死。
花名冊是紅色劃掉的姓名,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有的父母失去了他們的兒子,有的女人失去了她的丈夫,還有孩子失去了父親……
戰役會有贏家,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從沒有勝利可言。
「 03 」
四行倉庫,最動人的一幕發生在日軍的一次早就準備好成功的強攻中。
那時,日軍對媒體放話:3小時拿下四行倉庫。
國內外聚焦這一場戰事。
日本發動強攻,試圖炸毀牆體,直接進入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內的戰士們早有部署,然而他們沒料到的是,日本人以裝甲作為掩護。
也就是說普通的槍枝根本無法打穿他們的防護。
如果不阻止他們,用不了3小時,全世界會看到四行倉庫淪陷。
危機關頭,怎麼做?
陳樹生做出了選擇。
「孩兒不孝!」
留下一件衣物,留了一句遺言,他背上炸藥,縱身一躍,跳入了日本人的「裝甲」中,與敵人同歸於盡。
日軍呆住了。
他們從未想過這些留守四行倉庫的中國人,會有這樣的氣節。
更讓全世界震驚的事情還在發生。
日軍再次組織進攻,陳樹生的戰友們,一個個列隊,背上炸藥,毫不猶豫地往下跳。
一個炸不走日本人,第二個跳,還不行,第三個……
就這樣,阻止了日軍這次必勝的攻勢。
而那些士兵,來自天南海北,赴死前,他們高喊著自己的籍貫和姓名,好像試圖告訴這個世界——
我曾經來過。
電影院看到這個場景時,已經有許多人抽泣。
電影之後,陳樹生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
陳樹生,湖北利川人,193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88師,被編入補充團第一營。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後升任二連二排四班副班長。
1937年10月26日,陳樹生給母親留下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2天後,作為敢死隊員的陳樹生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下,與十幾個日軍同歸於盡。
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
現實,往往比電影更加動人。
這大概也是《八佰》精彩的原因。因為這些電影中的人,或許在那個距離我們已經遙遠的戰爭年代,切切實實活過 。
電影中的人物,是他們的符號,標記一段歷史中普通人的生與死。
「 04 」
自從點映以來,《八佰》的好評幾乎沒有停過。
甚至是去觀看《八佰》首映的吳京、張涵予幾位硬漢,也忍不住落淚。
打動人心,離不開影片從演員到幕後的真心換真心。
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因為貪生怕死,戲中免不了「被打」。
一巴掌,兩巴掌,每一巴掌都實實在在打到臉上,張譯毫無怨言。
扮演老鐵的姜武,為戲減重20多斤。
影片中數次奉獻高光片段的王千源,坦言拍這部戲,每個演員在現場都拼盡了全力。
為了了解更多片場的細節,和影片的幕後,小視也和羊拐的扮演者王千源聊了聊關於《八佰》,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八佰幕後故事
看過這些幕後故事,你會發現《八佰》的好口碑,絕對稱得上實至名歸。
而戲裡戲外,《八佰》都用實力,打臉了曾經的看衰。
曾經,日本人號稱三個月滅亡中國,中國人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如今,有人說我們沒有動人的戰爭片,八佰再次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 05 」
8月21日,《八佰》將全國公映。
屆時,它將迎接更多觀眾苛刻的目光,也將感動更多人。
而我希望,看完這部影片的觀眾,不僅把他當做一個爽片。
八佰橫空出世的意義不止於此。
它試圖告訴我們的還有,戰爭並非激昂的,熱血的,也並非一堂衝動上腦的叛逆。
就像影片中那幾個偷偷順著河流溜去參軍的學生,
他們將戰爭想得太過天真,以為那裡有理想抱負,卻不知道任何時候扒開戰爭的表皮,下面都是殘酷,死亡和犧牲。
他們用生命的代價完成了成長。
這一次,我們不歌頌戰爭,我們試著去理解當年的英雄之死。
它也在埋下一顆「覺醒」的種子。
就像影片中,戰士們用一次次以身許國,打動了對岸的普通民眾一樣,
《八佰》同樣會成為一顆種子,讓更多人明白,是無數先烈的抗戰,讓如今的我們得以享有現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