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齊聚日本大地藝術祭,這場展到底什麼來頭?

2021-02-17 一居生活志

提起「越後妻有」,大概有些人不知道是什麼,它是一個地名,是離東京兩小時車程的小山村,是川端康成筆下的唯美雪國——「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越後妻有,古稱越國,「越」在日語裡有難以逾越的意思,「越後」就是更難到達的地方。這裡曾經農業繁盛,人口密集,"越光米"和"吟釀清酒"是日本名產。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和國家政策誘導,越後引以為傲的農業再也撐不起年輕的夢想,年輕人紛紛去往東京等大城市,然後村裡房子一間間消失,學校開始廢棄,很多老人都覺得孩子下一次回來應該是舉辦自己的葬禮……這片土地瀰漫著悲傷,跟現在中國很多農村一模一樣。

不過越後妻有是幸運的,藝術家北川富朗幫助這片土地找回了人們的精神寄託——這裡誕生了世界上最大的藝術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由北川富朗所策劃,從2000年展開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第七屆也將於今年7月——9月展開

官網:http://www.echigo-tsumari.jp/

今年的大地藝術祭主題是「地球環境時代的美術」,將由4個板塊構成:「一丈四方的空間」、「源自人類土地的自然藝術」、「以人為介質的藝術流動」、「「追溯人類的本源」。


藝術項目按照不同的人文線索和地形肌理,梳理出兩條主題的觀覽線路:一條是「回溯農耕傳統的-裡山文化」,另一條是「信濃川流域變化與地理影響」。

5000年來人類通過享用大自然的智慧而生存,大地藝術祭也旨在追尋人類的本源。其實從第一屆「遠離城市的藝術活力」的主題開始,之後每一屆大地藝術祭都緊密圍繞著「人類屬於自然」的理念,比如「藝術復興的預兆」、「前藝術的祭典」.就如塞萬提斯說,藝術並不會超越大自然,而是使大自然更美好。

你能在這裡看到拉斯科巖洞和阿爾塔米拉洞窟一般的壁畫風貌,一窺人類本初的美術起源和生活。

而且這個藝術節與其他藝術節另一個不同是,藝術節結束後並不會撤走很多展品,而會將易於保存的作品留下來,成為當地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展品散落在村落和山間各處,遊人也不必像在藝術館裡看展覽那般認真嚴肅,只需沿著山道隨心遊覽就好。

到現在,山間已有兩百多組常設展品留在那裡。

《為了許多失去的窗戶》內海昭子

在廣闊的田野間樹立起一個窗框,似乎在提示著從鄉村家園離開,去城市生活的人們,喪失了怎樣美好的風景。(一居君因為這個作品超級想去一次大地藝術祭了★_★)

大西治+大西雅子《起身大合唱》

割草是農民不可避免的勞作,青蛙形狀的堆肥反應器可利用微生物將割下的草轉化為肥料。農村生活意味著保護和持續,藝術則需要破壞和構築,但即使兩者有根本性的不同,有時藝術家也能做出讓農民微笑的東西。

 張永和+非常建築《米屋》

基于越後妻有地區的稻米文化,建築師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田間休息和享受風景的平臺---由鋼格珊和兩把椅子組成的相框。

意在感受地區的季節性變化:春天種在水裡,夏天漂浮在金色的稻米海洋,秋天插在水稻莖間的土地上,冬天埋在雪中。

卡巴科夫《人生的拱門》

已經85歲高齡的卡巴科夫可能是目前藝術家裡作品價格最高的一位了。

在拱門上,人生被分為五個部分,從人的頭型開始,「一個男孩」在爬行,「一個人」背著一箱的「光」,一個試圖爬上牆的人,和最終一個「破舊的人」。通過這五個部分,人生被抽象視覺化。從生到死,人的一生都在掙扎著。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最後的教室》

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作品,沒有學生的最後的教室,就像中國的鄉村學校。

卡巴可夫《梯田》

被認為是大地藝術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藝術家伊利亞與艾米利亞·卡巴科夫創作的《梯田》。第一屆大地藝術祭舉辦之前,伊利亞-卡巴科夫來到這裡,看到初春殘雪裡從事辛苦勞作的農民,心中產生深深的敬意,因此決定 創作一個以農民耕作勞動為主題的作品,在一片梯田中展示。

當他聽說一片梯田的主人福島友喜先生因為骨折不再種田,就向他提出使用這片田地做作品。作品結合詩詞、稻田風景和雕塑,遠遠望去,就像是從土裡長出了詩。

此外,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大地盛開》、繪本作家田島徵三的小學改造項目——《繪本美術館》、EARTHSCAPE用人形花園展示草藥有益身體的《草藥咖啡館》都是非常有趣的藝術作品。

因為有了大地藝術祭,和世界各地藝術家的精心創作,這個一度破落的山村煥然一新。每一屆開展的50天裡,寧靜的越後妻有就變得熱鬧起來,樸實清香的山野之氣讓這裡煥發著勃勃生機。

更重要的是,村民們慢慢看到了在這裡生活下去的希望,也體會到了那種被記住、被需要的感動。無論是年邁依舊耕種的老爺爺,還是耐心清除雜草的老婆婆,他們平靜而愉悅的生活就是對藝術祭本身最好的回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大地藝術祭是歷屆參展中國藝術家最多的一屆。

來自大陸的徐冰、馬巖松、蔡國強、王思順、鄔建安、高瑀、張哲溢、鄭宏昌、劉李傑;來自中國臺灣的幾米、林舜龍、王耀慶;中國香港的伍紹勁等藝術家都會應邀參加。

而且,2017年聯合國旅遊組織已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評為2017-2030年世界旅遊可持續發展全球示範項目。

從祖輩們最初開墾土地,依靠著大地解決溫飽之需,到逐漸建立文明,我們曾對土地無比崇敬,也曾對其大肆破壞。而大地藝術祭的存在,讓我們記得,在農耕文明漸行漸遠的今天,人類一直都是大地的孩子。

2018部分展出作品如下:

《清津峽谷隧道觀景臺》馬巖松

《Kiss&Goodbye》幾米

《時空洞穴》Leandro Erlich

《尋找水》Noe Aoki

《六種美德的故事》Jimmie Durham

今日話題:


你對大地藝術祭哪個作品最感興趣?


想了解更多日本旅居資訊

 / 點擊往期標題,即可查看 / 

攻略 東京 | 京都 | 白川鄉 | 神戶 | 伊勢志摩 | 櫻花季 探店 達人私藏店鋪 | 日本家居 | 古怪花店 | 東京特色20店 | 世界第一早餐 美食 拉麵 | 烤肉 | 甜品 | Brunch | 抹茶 | 和室料理 咖啡 網紅店 | Verve 文化 侘寂 | 黑川雅之 | 是枝裕和 | 安藤忠雄 | 佐藤大 住宿  設計型酒店 | 中國青年日本開民宿 | 民宿預訂指南 | 高顏值 | 京都 | 町屋 | 膠囊旅館 | 森林度假屋 | 冰屋 | Trunk Hotel | 書店旅館 漫步 港區 | 下町 | 東京女子圖鑑

相關焦點

  • 夏日祭花火季: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一項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最大規模國際藝術祭。        今年,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335組藝術家準備了378件藝術作品,散落在越後妻有760平方公裡的田野村落間。
  • 「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最詳實的行前攻略
    自第一屆起,北川便不斷向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發出邀請,請他們與當地民眾一起來探尋環境、歷史、文化的關係,協力創造出幾百件散落在大地之上、傳遞出自然與社區共生訊息的藝術作品。儘管經費短缺、製作條件簡陋,但再大牌的藝術家最終也被這理想主義所感染,紛紛留下了真誠而感人的作品,對此就連完全不懂任何當代藝術的爺爺奶奶們也欣然接受。
  • 大地藝術祭之後,我們去看了看最尋常的越後妻有
    對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鐵律的日本人來說,請鄰居幫忙掃雪的痛苦可能不亞於失去房子,而專業房屋解體又成本極高。如今這些廢屋獲救於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之手,比如「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那間看上去有些詭異的民宿「夢之家」——房主M婆婆能隨時從東京回鄉,日常維護則交給了大地藝術祭的官方志願者團隊小蛇隊。
  • 如何去往大地藝術祭,在農村的廣闊天地裡野
    看了「一條」視頻7月推送的一篇內容:《日本人竟然用這麼美的辦法,拯救了自己衰敗的鄉村》(想看視頻看到底點左下),才知道,新瀉還有一片叫作越後妻有的760平方公裡廣闊田地,已被藝術改造15年。3年一屆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通俗說法:田間文化藝術節,是不是瞬間B格掉到了地底下?)
  • 三年一次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我已經替你探好路
    7月29日已經開展的第七屆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在朋友圈刷屏,你可能還不了解它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一片片綻綠的農田和其中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最全自由行手冊 | 不開車如何輕鬆遊玩380件作品
    尤其是當語言不通,會發現去一趟日本鄉下的確有些困難。今天這篇文章,是我自己為8月份這趟出行所做的攻略,告訴你如何在不懂日語也不會開車的情況下,輕鬆遊玩越後妻有地區及大地藝術祭的380件作品!如果今年來不及去,也可以把它收藏起來,三年後再照著安排行程。
  • 大地藝術祭:再造日本鄉村奇觀
    作為全球最大國際性戶外藝術節,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不僅成為藝術與自然共存的美麗地帶,而且「讓梯田和裡山的價值重新發光發熱」。2018年,很多關心鄉村振興的朋友,都去看越後妻有(Echigo-Tsumari)大地藝術祭。我也帶了一支小團隊去日本中部新潟縣看了。現場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光洞》,創作者是中國人馬巖松。
  • 深度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行旅 9/6-9/11
    行 旅 亮 點 《大地藝術祭官方中文深度導覽》特別指定由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策展單位Art FrontGallery官方人員全程專屬中文深度導覽,掌握第一手作品創作精神與意涵、藝術祭策展背後的思維與執行及藝術祭幕後最真實的小故事。
  • 日本越後妻有——鄉村振興需要怎樣的藝術原動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華高萊斯原創作者:張文暉 常瑤   編者按如果說今夏有什麼大事件值得呼朋喚友相約而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必然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時隔三載,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戶外藝術節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即將在日本新瀉縣的越後妻有拉開第七屆的序幕。
  • 當代藝術家聯盟基地掛牌儀式暨嶺南大地藝術周啟動
    6月20日,當代藝術家聯盟基地掛牌儀式暨嶺南大地藝術周啟動儀式在在中國廣東惠州最美村莊小禾洞村嶺南舉行。嶺南當代藝術家聯盟是中國嶺南地區、港澳臺、中國內地藝術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專業聯盟,是促進嶺南當代藝術交流,增進大灣區當代藝術家之間的了解和推動嶺南當代藝術為目標, 把當代藝術中的專注與真實情感引向更純粹的藝術境界。同時也是為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國當代藝術夢的重要力量。
  • 中國大地藝術先行者王剛的創作 「大地蒼生」——不可摧毀的力量
    自從有了展覽這種現代藝術展出方式,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面臨一種新的困惑:所有的展覽都被壓縮,變薄、變形,看展的人也是其中因素之一。這也符合現代文明的特性:日常信息被劈骨削肉,再造成超市裡可疑的貨品。每個人都行走在狹窄光滑的斷面上,尋求平衡。
  • 接連被翻牌的「陰陽師」,在日本到底是什麼來頭?
    接連被翻牌的「陰陽師」,在日本到底是什麼來頭?日本歷史上真正的陰陽師,並沒有那麼不可論的神秘主義色彩。甚至帶有某種科學的精神。陰陽師在日本曾是風靡一個時代的職業,類似於中國古代欽天監一樣的機構。平時主要負責佔卜、天文、時刻、曆法的觀察與判斷及其相關教育的機構。
  • 中國西南的大山中,隱藏著一個懶壩大地藝術季
    正是有了這樣一份初心,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的核心團隊自2015年起拜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瀨戶內國際藝術季、奧能登國際藝術節,觀摩明斯特雕塑項目、威尼斯雙年展、烏鎮雙年展等,並與四川美術學院合作,逐步構建起了由國內外一流公共藝術家與全球徵集藝術家的作品共同構成的2019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
  • 為什麼最近大家都去了日本鄉下?
    :「大地藝術祭源於我們希望恢復鄉村的活力,用藝術家的眼睛重新發現,讓當地人參與其中。」2000 餘次的說明會,北川才說服當地居民,舉辦了第一屆大地藝術祭。獲得成功之後,他便不斷向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與當地民眾一起協力創造出幾百件散落在大地之上、傳遞出自然與社區共生訊息的藝術作品。儘管經費短缺、製作條件簡陋,但再大牌的藝術家最終也被這理想主義所感染,紛紛留下了真誠而感人的作品。
  • 被舞蹈風暴的沈偉老師圈粉了,他到底什麼來頭
    那麼,沈偉到底什麼來頭?1994年憑藉獨舞《不眠夜》獲得中國首屆現代舞大賽創作和表演兩個金獎。1995年拿到了「尼可斯/路易斯舞蹈實驗室」的獎學金,開始了他的國際舞蹈生涯。偉大的藝術家沈偉曾被《華盛頓郵報》稱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舞蹈作品融合了東西方美學、文化,同時融入了大量的元素,如繪畫、聲音、雕塑、影像等,自創了獨特的技術體系——自然身體發展,對舞蹈界貢獻重大。
  • 郎朗、譚元元、廖昌永……國內外藝術頂尖大師齊聚九棵樹藝術家...
    九棵樹藝術家委員會由首批27名國內外藝術領域頂尖大師加盟,將更好地促進優秀藝術活動落地,為打造奉賢藝術生態圈注入勃勃生機。陳通和莊木弟為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藝術家委員會成立揭牌。「非常喜歡這裡,這個能與藝術從容對話的地方。」藝委會成員、國際著名芭蕾舞蹈家譚元元說,今後將通過這平臺來分享、傳播芭蕾藝術,期待將九棵樹打造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藝術殿堂,並助力奉賢的藝術事業發展。
  • 「株式會社」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 日本物語
    這是我們看得很多日本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片頭。《你的名字》《戰爭與和平》 《重逢之前》《蛛網宮堡》《影子武士》《海峽》《名偵探柯南》《哥斯拉》系列等都出自東寶株式會社。 東寶株式會社 全稱 東京寶冢映畫株式會社 日本很多大牌編劇、導演、演員都出自寶冢家。
  • 陳子豪 | 大地藝術「破局者」
    這是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一段敘述,其中談及的作品《螺旋防波堤》,早已被作為大地藝術的代名詞載入歷史。在往後的半個世紀裡,不斷有藝術家試圖延展大地藝術的路徑;陳子豪正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將大地藝術壓縮到畫布、砂礫與石頭之間2.5D的界面裡。
  • 日本的「株式會社」到底什麼來頭,為什麼日本公司都帶這四個字?
    說「株式會社」奇怪,其實小編最開始覺得是「牛逼」。小編和很多人一樣,最開始看電視什麼的,總是能看見各個品牌的前面或者後面帶著「株式會社」四個字,當時就聯想到日本合法存在的黑社會。難不成這是日本哪個非常厲害的黑社會嗎?哈哈,說「株式會社」是黑社會當然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胡亂的猜測。那「株式會社」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它到底什麼來頭,可以讓日本那麼多厲害的厲害公司都要加上它的名號呢?
  • 2020年來日本,最好看看這五場藝術節
    2019年,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順利結束。2021年,同樣是三年一度的大地妻有藝術祭才會舉行。日本兩大藝術祭都不在2020年舉辦,難道只有東京奧運會可以看了嗎?並非如此。作為這次成功試水的延伸,2020年將要舉辦的「埼玉國際藝術祭2020- Art Sightama-」,以埼玉本地的自然和風土為主題,將當代藝術與這片土地的風景相結合,創造出具有嶄新概念的藝術作品。目前已經有包括篠田太郎、Allan Kaprow、川井昭夫和Terri Weifenbach在內的34組藝術家確定參加,主要展覽場地則分為舊大宮區役所和舊大宮圖書館兩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