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獄監保羅(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這天迎來了一位不平凡的殺人犯――約翰•考夫利(邁克•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飾)。約翰因殺了兩名幼女被判死刑來到了這座著名的冷山監獄,監獄裡有一片稱為「綠裡」的綠地,綠地那頭就是刑場。
約翰不僅不像想像中的兇殘,相反,他出奇的溫厚、機智。約翰的到來給獄中的各人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老囚犯特裡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強度,給特裡沃最後的人生帶來最後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羅和馬琳達;將金保斯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保羅這些天也從約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諦。
約翰行刑的那天終於到了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綠裡奇蹟》電影的精彩評論:
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5000部電影觀看資源。
影評一:
第一遍看影片的時候,在整個過程中都對Coffey懷著戒心,儘管他神奇地挽救了被病痛折磨的Paul和Melinda,甚至把被踩扁的Mr.Jingles從死神手中要了回來,但畢竟河邊枯糜的樹幹被他白色衣衫上突兀鮮紅的血色驚醒,赫然躺在他身邊的那兩個血跡斑斑的女孩讓我害怕他是不是真的像Mr.Hammersmith家的那隻狗一樣突然間地獸性大發.然而再一次看到他走進牢獄時的種種場景,我難過地想哭出來:因話語被打斷而低垂的眼神,不敢正眼看向陌生的警官,著急地詢問就寢後是否還有燈亮著,在他人疑似聽錯的表情裡自然而略帶羞赧地解釋自己怕黑,用探詢的目光去觸摸明亮的走廊.儘管他像個小孩子一樣地說因為人生地不熟才會害怕黑暗,然而我還是願意這麼想,是看過太多的黑暗了吧,是在黑暗中流離地太久了吧,於是渴望伸手就能觸到光明.
無論何時我都願意相信愛相信生活總是如向陽花一般蓬勃地發展,.光鮮而美好.當我看見Del為他的Mr.Jingles歡喜為他的Mr.Jingles哭泣時,他的整個生活倏地明亮起來,他骯髒而醜惡的過去紛紛落荒而逃,我想,或許他曾經都未曾如此深愛過一個人吧,而這隻小動物讓他的生命純淨起來,他的愛讓他的生命純淨起來.他誠懇地懺悔,他對Paul說,如果在別處認識該多好.它趴在他的肩頭它伏在他的肚子上它與他玩接球遊戲它與他歡天喜地地去做表演.他生命最後的所有時光都是來守望它來愛它的,直到他離開,他將所有的眷戀與目光都放在它的身上,他最後說,再見,我愛你.再見呵.我愛你.
「我們是在黑暗中找到彼此」,在失音失聰的面目裡依然看得見對方內心巨大的空洞與疼痛.在Melinda恢復美麗的面孔裡我看到了這樣的期許與感恩,她說,我夢見你在黑暗裡遊蕩,我也是,我們找到彼此.她低下頭去摘項鍊時露出的哀傷溢出了她抿著的唇溢出了她淺淺的皺紋,像水一樣同她的病痛一併流了出來,她難過的表情印在Coffey含著淚的眼睛裡。她擁抱他。他不是那個我看見的孩子,也不是那個黑人大漢,而是Melinda懷抱的所有慰藉與希冀.正如寂寞的時候疼痛的時候在黑暗裡徘徊的時候希望伸手能夠觸及的溫暖。
死去的小女孩的父母也是那麼地愛她們,他們的詛咒他們的怨言,Coffey默默地接受過來,因為他們的痛苦他感同身受,在河邊抱著屍體痛苦大叫的他,在Del受刑時痛的渾身發抖的他,在救助痛苦的病人後而筋疲力盡的他,是愛世人的吧,如果不愛,那麼怎麼能容忍著如雨中孤雁般的孤獨;如果不愛,怎麼能容忍著沒有一個朋友在身邊的悲哀;如果不愛,怎麼能容忍著不知該何去何從的迷惘?可他終於累了,他的愛被醜惡的人性傷害得千瘡百孔,那麼那麼疲憊與困頓,所有孤立無援感浮了上來,充滿了他的心.他想回去了,回到上帝的身邊,問問他自己到底該去哪裡.
Coffey內心的絕望.手指蜷曲的弧度是洩露的虛無,隱忍而哀傷地無法控制,企盼有人走過來執起自己的手來,說我明白我都明白,希望有人能帶我離開泥淖離開陰霾的天氣。Coffey在那些沉默孤獨的日子裡,忍受著世人的所有悲傷、痛楚,走到哪都是了無聲響的寂靜,絕望浪潮一般席捲過來.然而他亦是幸運的,他帶著原始的單純,一掬泥土一片星空都足以讓他感到歡欣.離別時的小小願望就是看一場電影,在屏幕的印襯下我看見他純淨的臉龐,像得以溫飽的模樣,滿足感就要溢出來,眼睛如同單純的小動物一般閃閃發光,他說,they’re angles.Angles,just like up in heaven.他身後的放映機放射出白色的柔和的光芒,襯在他的腦袋後面像天使的光環一般,他那樣真誠而帶著崇敬的模樣說別人是天使,而他卻不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天使. 他永遠如同蒙荒未化的小孩子,無論微笑或啜泣都那麼打動人.我亦是理解了在幾十年後因再看到這部影片而潸然的Paul,那時候的Coffey是不是已經做回了在天堂的職位,也許他就是九階天使中的那個展現奇蹟的力天使Virtues呢.
很久以前看的影片,寫下的文字。心內依然感動。
影評二:
Green Mile真的有一英裡的草地,死刑犯都要經過那一英裡的草地步向死亡嗎?
至少我沒有看到。只是在paul回憶完那段經歷後,我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流下來,弄溼了我的眼鏡.
《綠裡奇蹟/Green Mile》是Frank這位大導演在《肖申克的救贖》五年之後的作品,據說史匹柏在看了劇本之後都感動到落淚,向湯姆漢克斯推薦出演這部影片。儘管這部影片中的漢克斯並不出彩,或者說由任何一位好萊塢男影星出演都一樣,我還是要說這部影片是一個上帝的禮物,一個獻給世人的禮物,讓你在人性的背後尋找遺失的美好。
就像上面說的漢克斯這個角色並不出彩一樣,這不是一部好的劇情片。
獄監(漢克斯飾)、佩西、約翰、戴爾,四個人組成一個特殊的組合,交叉著愚蠢和善良、悔恨和折磨,同情和無助。獄卒和死刑犯之間形成了一種很奇妙的關係,在這種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我們看到的卻是整潔的地板、鄉村歌謠,陽光和禁錮卻有樂趣的生活。只是這種看起來有些溫馨的監獄生活中也一樣充斥著暴力和人性中的惡。
佩西,這個後臺看起來挺硬的軟腳蝦,拿著警棍張牙舞爪,對弱者的快樂統統報以敵視,最終仍然要面對自己不想去的結果,不過這個結果比他想的更糟糕而已 ——如果他還能想的話。戴爾,這個可憐的老人,在生命中最後的時間裡才又找到生命的快樂,那隻叫金格的小老鼠,成為這個死刑囚室裡最溫暖的造物,當金格先生被佩西一腳踩扁的剎那,所有的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除了佩西著該死的傢伙露出滿意的表情,「它終於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始終都逃不出」。
戴爾的死或許是一個很重要的point,那種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場景,可能會讓所有看過該片的人終生難忘。佩西正是在這裡暴露了人類報復的天性和殘忍的隱蔽角落。看到這裡我似乎也能體會到約翰的痛苦,那種痛苦壓抑在身體裡不能釋放,那種切膚感受卻無能為力的痛苦。我相信看影片的人正在體驗著和皮特在死亡之前一樣的崩潰生命。
也許影片最無聲的震撼來自於約翰邁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種無數的仇恨的目光所帶來的刺痛。那溫柔的瞬間,那為約翰所落下的眼淚中,我聽見沾溼海綿的水聲,然後約翰說,boss,請不要給我戴頭套,我害怕在黑暗裡。然後在電流激蕩聲中,我看見面對著的 paul眼中的悲愴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燈啪啪炸裂,房間裡暗了下去。——然後我的眼淚就如泉水一樣湧了出來。為什麼呢?為那逝去的奇蹟,為那無辜的生命?還是為上帝賜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惡與痛苦中走向毀滅?
他累了,他要離開這些他無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樂和溫存,那些有過的美好瞬間都如煙花一樣燦爛又凋落,或許,或許死亡並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歲後說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儘快來臨。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沒有上帝,可是我為一個天使而哭泣,一個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從來也只有他一個。昆德拉說,只有一次就等於從來也沒有。是的,生命中從來都不會會出現一個奇蹟,來替世人承擔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來救贖世人的罪與惡?
綠裡奇蹟,永遠都是人性面前的遺蹟。
影評三:
原本我是不喜歡湯姆漢克斯的,可能是跟之前看過的膩爛糖水片西雅圖不眠夜有關,所以印象裡就把他放在被過譽的superstar欄裡了。
好在他是幸運的,憑藉一部《綠裡奇蹟》秒殺了我的錯覺。
但最幸運的肯定是我,因為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這部電影。
那就來亂七八糟的說一下觀後感吧。
1、每個謎題都有答案。
這是我覺得影片最神奇而成功的地方,也完全顯示了導演和編劇強大的自信。
謎題一:
監獄長Hal提到妻子Melinda患病後像換了一個人,從她嘴裡爆出的髒話粗陋到讓人無法忍受,並且面容也變得醜惡。但由E區主管Paul(漢克斯演的)那兒得知,Melinda一直是一位形容神聖,性格心地如天使一樣的好女人。兩個人的描述將Melinda做成了一個謎題,在Melinda未出現時,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猜測:她究竟有多麼好?她又究竟變成了多麼壞?
有超自然力量的Coffey去救治Melinda時,仍在病中的她臉上各種斑斑點點,表情猙獰,不停罵人、詛咒,嘴裡喊出過「damn」這個詞,據賴世雄老師講,這在英語裡是最髒的粗口了;Coffey移走了她的病魔後,她的整個人開始變得溫柔,靜謐,並且光彩照人,即使她的丈夫仍對Coffey持有警惕,她依然充滿著慈悲愛心的感謝Coffey,還把自己貼身戴的項鍊送給了他。眼中一直只能看到人間痛苦的Coffey,那一刻的感動與釋懷是無法掩藏的。
所以看到這個答案的時候,我覺得它完全正確。
謎題二:
Delacroix臨死前,好心的獄卒Brutus編造了一個可以安放老鼠的動物園來儘量安慰他對死亡的恐懼和掙扎;其實大家知道,甚至Delacroix自己也都明白這只是個美麗的謊言。雙方都互相維護著這個謊言,假裝它確確實實存在,並且表現出它給自己帶來的安慰。劇外的看客們並不把「識破」謊言當作謎題,而是在劇中人小心翼翼的維護童話時,猜測會是誰先失去勇氣承認說謊。
如同猜測的一樣,這一時刻發生在Delacroix臨刑前;他仍然強迫自己相信那個動物園的存在,做出自己是了無牽掛心願滿足而死的樣子。然而,那個仿佛鐵了心要當一輩子惡魔的壞人Percy,搖頭晃腦的,一字一頓的,清清楚楚對所有人大聲說出:「那個動物園根本不存在,他們是在騙你。」
這個由Percy代表的答案,圓滿的解開了謎題。
謎題三:
Percy是個「上面有人」的關係戶,或者出於「有關係」的優越感,或者本身性格就存在先天缺陷,他總是喜歡用最殘忍的方式折磨囚犯,無論肉體還是精神,他甚至故意不給海綿蘸水而直接放在Delacroix頭上以最大程度的增加Delacroix的痛苦;而在另一面,他其實是個懦弱、膽小、無氣度的心靈扭曲之人,因內心脆弱齷齪於是屢屢出醜;他還覺得監獄裡的人都擰成一股繩般的針對他,欺負他;他自以為秘密的申請調離監獄去鎮上的精神病醫院,因為可以「不乾重活坐辦公室」,但被揭穿這背地裡的小動作後,他卻又以不離開要挾Paul,而離開的條件就是儘可能的滿足他各種變態的虐待狂心理。
於是我們設想這裡的謎題就是:Percy到底會不會、什麼時候會離開監獄?
最後的部分,Coffey用超能力以Percy之手殺死了另一個極端殘忍的惡棍Wharton,並將病魔之毒種入Percy體內,使其罹患瘋病而終生入住鎮上的精神病醫院。
直到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時間不是謎題——Percy無論如何都一定會離開監獄,——謎題的重點在於:Percy以何種結局離開。
而更巧妙的答案,在於連接了Percy與精神病醫院的關係,他強烈要求被調過去,而他終將以那兒為歸宿。
分析與結論:
其實無論文字描述還是影視作品,通常作者和導演都有一個不太願意觸碰的「直接展現區」,就是比如一個人的美與醜,善與惡,單純與複雜,基本上都不會直接讓這個人自己呈現,最討巧而輕易的方式,是用這個人以外的人或事來側面敘述:若此人美,則必是出自他人的讚美或表現為他人的心動,若此人惡,則必是他人的斥責和控訴;總之,本人不會直接出現,只給謎題,不給答案。
其實這的確是因為難題太大,因為對於美醜善惡這些定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標準,尤其是影視作品,導演選擇的演員和事件,也許符合這部分觀眾的理解與標準,但也許完全背離其他觀眾的要求,這才導致很多作者、導演只以「側面描寫」來襯託。也因此,只有極少數可以引導觀眾思維和標準的導演,才敢毫無遮掩的直接把中心人物奉出來,因為幾乎所有觀眾都會認同他給出的標準。所以說,敢於這麼做的導演,必然極端自信。
而對於謎題及答案毫不迴避的態度,我想,更讓人嘆為觀止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導演對情節安排的合理性和劇情發展的邏輯性,天衣無縫。
2、動人心的作品讓人期待美滿的結局。
像我這樣的悲觀主義者,從來都認為:殘酷、悲劇才是真實的,現實生活只偶然發生快樂的片段。
於是,我判斷一部電影是否真實甚至好壞的標準,就是看它的情節和結尾是否痛苦、悲劇;無論過程中的劇情和人物如何掙扎矛盾曲折,只要結局是傾向於大團圓方向的,都會被我否定或至少評為「有敗筆」,尤其是那些毫無依據純粹只因主人公有美好願望就直接產生美滿結局的電影,比如《活著》,那個充滿希望的結尾那麼生硬,那麼狗尾,讓人想生氣的給它扯斷,——當然,為什麼會把原著改成這麼個傻逼結尾,大家也都清楚,這裡只是要說明前述的觀點。
然而又看過一些好片子後,這種判斷標準有所修正,那就是:真正的好電影,是在你明知結局會悲慘的情況下,仍然希望會出現奇蹟,讓故事中的人們能有一個大團圓的人生;如果結局仍然悲慘,看客當然難過,而如果結局真出現逆轉而呈現了大團圓,則看客雖帶著淚亦歡欣鼓舞。
Coffey不斷的通過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並非殺人兇手,非但如此,他甚至是一位一生都在主動幫助、救治他人的聖人;然而這樣的一個好人,卻被誤認為殺人犯,並要被處以極刑。Coffey並不去明確且清楚的向他人解釋事實,他只是用他獨特的方式訴說他欲救人而不得的悲傷。他後來被認識到是「上帝的使者」,於是出現了「好人受罰」是大家不能接受的局面,至少在我的心裡,是極其認定他不能夠被殺死的。但是Coffey一直很鎮定,一直一直都很鎮定,其實他完全有能力擺脫這種「懲罰」,但他從未要求過洗清罪名,甚至他是主動想要受死。
每個知道真相的人心理都很難受,監獄長,E區主管,心地善良的獄卒,在送Coffey走的時候,他們面色冷靜,卻禁不住來自心底真實的眼淚,看慣死亡的他們,也無法接受上帝殘忍的錯判。
那麼,即使內心抗拒也以尊重Coffey的態度來接受吧:Coffey說,我的超能力讓我能看到人世間一切的罪惡,對於人們的痛苦感同身受,每一天,我都活在悲傷裡,我不想再承受了,死去會讓我解脫。
帶著被修正的判斷標準,我寧願幻想死去對Coffey是最美滿的結果。
3、電影風格的沉著。
因為是漢克斯主演,所以一早我便知道這是部美國電影,但通篇看下來,這片子卻完全沒有美國片那種必須的熱鬧與喧囂,那份沉著與厚實的平靜,到是像極了我最愛的UK。
影片中做的設定是,為了不引起死刑犯人情緒上的波動,監獄工作人員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始終保持語氣、動作、態度的平和與冷靜,友好與親切。當然也確實,除了惡魔Percy和Wharton,其他人都相處的極為真誠與溫暖。
這部片子裡,人物之間直白與喋喋不休的對話很少,含蓄的語言點撥與眼神、動作的會心交流幾乎時時發生,這種與一般美國吵鬧片正好相反的特點,真是恰如一股清新的風吹散了一般美國吵鬧片在我心中種下的陰影,並且催生了我對它的極度喜愛。
4、遺憾。
遺憾並非來自於影片,或者說並非由電影的不足引起。
我所有的不滿都是因為它沒有被頒予奧斯卡的各種獎項,甚至,一項都沒有。
當年的獲獎影片是《美國麗人》(2000年)。
如果我沒看過《美國麗人》,我想我的遺憾不會這麼深切。
但是恰恰好,當年我就看了。
所以,我特別想禮貌的問評委們一個問題:你們都被大胸脯閃瞎了狗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