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日本黑幫文化:「極道」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1-02-07 新浪網新手卡
《如龍·極》即將在1月21日正式發售,其中文版也將首次同步發售。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融入遊戲,電玩君本次就淺析一下日本的極道文化,以及遊戲中神室町的舞臺原型——歌舞伎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在日本,從事暴力或有組織犯罪活動的人士或團體被社會/警界/法律認定為「暴力團」。簡單來說就是大家熟知的黑社會,而他們在多數時候將自己稱為「極道」或者是「任俠(俠客)」,日本對這類人更為廣泛的稱呼是——ヤクザ(Yakuza),需要注意的是,這裡Yakuza是對日本所有黑社會的統稱,並不是指單獨某個組織。



截止2010年底,被日本警方認定的22個黑幫組織共有78600名成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那個總部位於兵庫縣的「山口組」。結合遊戲,《如龍》背景中,【東城會】是故事中最大的Yakuza,位於關東地區,從嶋野口中得知,會中似乎有25000左右的成員。 

 

日本憲法明文規定「結社自由」,所以Yakuza可以成為合法註冊的組織,受到憲法的保護,也就是說,就算黑社會有槍有炮燒殺擄掠,只要沒有犯罪證據,執法部門依然只能幹瞪眼。



日本憲法第二十一條【集會、結社、言論等表現的自由,通信的秘密】


那麼Yakuza既然是從事暴力或有組織犯罪活動的人士或團體。日本政府還會放任其不管嗎?


當然不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容忍暴力犯罪行為。但由於日本社會信奉集體主義,歷來不主張「嚴禁」、「肅清」、「取締」、「強制執行」等極端的處事方式(呵呵噠),再加上Yakuza的觸角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甚至在政界都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政府出臺《暴力團對置法》就是對Yakuza的限制——要求其在不能觸及法律以及擾亂社會秩序的前提下進行活動,但在必要時期可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處理問題。

雖然政府大力限制,但日本普通百姓對Yakuza的態度肯定是避而遠之,不少地方民眾甚至自發組織抵制黑社會的滲透,逐漸演變成了一股全民反黑浪潮。


在反黑的大背景下Yakuza自然不好過,說是黑社會,但每個人還有自己的家庭,也需要生活。所以如今,Yakuza大多都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這就導致選擇「極道」的人,就選擇了與正常社會相背離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先來介紹一下Yakuza的組織結構:


註:日本不同Yakuza的稱謂不盡相同,但基本以家族形式論資排輩,實行家長制管理。電玩君在本文以《如龍》故事中的【東城會】舉例,因為它的原型就是山口組,比較貼近現實。


【東城會】——會長統領整個幫派,相當於一家之長


【組(直系)】——《如龍0》中的「堂島組」就屬於東城會直系組(全稱【東城會直系堂島組】)


組長:堂島宗兵為一號人物


若頭:風間新太郎為二號人物,是下一任組長最有利的候選人,同時兼顧風間組的組長


若頭輔佐(若頭補佐):久瀨大作、阿波野大樹、涉澤啟司並列為三號人物,遊戲中這三人為上位若頭相互爭鬥。


舍弟頭:領導舍弟的小頭頭


舍弟頭輔佐:和若頭輔佐的性質類似,桐生在《如龍0》中離開堂島組之前就是此位置。


舍弟:極道中等級最低的小弟


若眾:屬於有意向成為極道一員的人,必須得到組內的認可才能成為舍弟


【組(旁系)】——旁系組是相對於東城會而言,一般級別低於並從屬於直系組,《如龍0》中的「風間組」就屬於東城會旁系,同時是堂島組直系


由於旁系組和直系組的人員結構類似,故不再贅述。(關於東城會更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自行去百科查看)



前文中提到日本頒布了《暴力團對置法》以及Yakuza可以成為合法註冊組織,這也就為Yakuza提供一種「以暴力為背景」的特殊斂財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暴力」並不是指字面意義上的肉體暴力(並非燒殺擄掠)。



Yakuza起初以敲詐、勒索、詐騙、洗錢等方式快速獲取大量利潤,而這些方式就是所謂的「以暴力為背景」。舉個最簡單最原始的慄子,黑道向路邊的小攤小販收「保護費」,一般情況就是嚇唬嚇唬,真動手的並不常見。當然,勒索這些個體或者中小企業永遠只是蠅頭小利。


一些大型企業甚至是上市企業才是Yakuza的最終目標。由於日本人非常愛面子,並且注重企業形象,Yakuza會抓住這一點去打探企業領導人的私生活醜聞,或使用暴力語言+搗亂秩序的方式讓其無法正常營業。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會息事寧人,讓Yakuza敲詐到大筆資金。

得到大量資金之後,Yakuza一方面會對成員進行專業化培訓,針對一些個別的「優秀分子」甚至不惜花重金派遣海外留學。還會聘請專業大師授課,比如:搏擊術、劍術、柔道、使用各種槍械、以及各類交通工具等等。



Yakuza已經滲透到了日本社會各行各業


另一方面,他們開始研究「以錢生錢」,大量投資股票、建築、房地產、娛樂等產業,並且註冊成為合法公司,以正常方式運營,漸漸將「黑錢洗白」,在拿不到證據的情況下,執法部門根本無可奈何。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Yakuza另外一類生財之道則更傾向於投資風俗產業、餐飲、賭博機(彈珠店)、高利貸、新興IT技術等。



上至政治鬥爭,下至敲詐勒索,Yakuza幾乎無處不在,但日本卻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旅中日籍作家加藤嘉一就曾評論:「黑社會的謀生方式是在法制和人制之間找到了第三條路,他們在整個社會中扮演一種協調人的角色,雖然其存在方式相當敏感,但卻必不可少。」


位於東京新宿區的歌舞伎町一番街是亞洲最大的紅燈區,其中聚集了上萬家娛樂場所,包括:餐館、酒吧、電影院、風俗店、夜總會、情人旅館等等。實際上這裡正是日本Yakuza控制的核心地帶,町內的黑幫事務所多達百家。假如你是一位遊客或者是過路人,可能根本不會感覺到他們的存在,那是因為你的注意力在美食、購物、美女身上。


引用【新宿案內人李小牧】的原話:我剛到歌舞伎町沒幾天,就遭遇了不可思議的景觀——那是男人群體在歌舞伎町招搖過市的場面——每逢周五、周六,便會有幾百位「極道」人物在歌舞伎町遊街,就像對被統治在這條街道上的我們示威似的。



回到遊戲,《如龍》中的神室町基本上就是歌舞伎町的翻版,從發麵紙的小弟,到拉客的服務員;從滿街的霓虹燈箱,到花天酒地的夜總會;再到《如龍0》中錦山和桐生初見面時說的話:講好只收5000元,卻被狠狠削了一筆.都反應出了歌舞伎町的現狀。

還有一點,《如龍0》所處的時代是還沒有手機這種東西的,所以公用電話亭是絕對重要的聯絡紐帶:毒品買賣、風俗店中介、賭場介紹等等。每一個電話亭就好像是區域分割的象徵,不同派別的Yakuza將它們視為「地盤」的界限,各據一方。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遊戲中你去電話亭周圍總是可以遇到黑道分子的原因。



Yakuza在歌舞伎町做的事情絕對算不上光明正大,但是他們一般情況下不會給老百姓造成困擾,也不會擾亂社會秩序。在組內下級對上級要絕對服從,對紀律和規矩也要心存忌憚,因為一旦觸犯,不但會引來麻煩的警察,還將受到組內的嚴懲,這種被黑白兩道處置的滋味絕對不會好受。


不可以對老百姓出手



久瀨第一次被桐生打敗之後當場斷指


除了守規矩,Yakuza有的時候甚至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例如在歌舞伎町這個花天酒地的地方,他們會維護街面治安、驅趕流氓混混、痴漢和醉漢等。




文章開頭電玩君提到了Yakuza除了會自稱「極道」之外,還會管自己叫「任俠」,而「任俠」的意思其實就是俠士,意為具有「武士道精神的俠義組織」,其中既包含義氣也包含人情。


先說個真實的事情,1995年阪神大地震,位於重災區的「山口組」竟然開倉放梁,向災民免費發放乾糧、飲用水、帳篷,不論反應速度還是覆蓋面積竟然都強於日本政府,一時間的影響非常大。


而《如龍》中最具俠義氣質的角色非男主角桐生一馬莫屬,《如龍0》中被冤枉殺人,為了不連累風間老爹獨闖堂島事務所退組,《如龍極》可以為了錦山背下殺人罪名,這是絕對義氣的表現。(桐生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而遊戲中大量的支線任務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從現實中演變過來,雖然變得誇張了、滑稽了,但人情味也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總結


好了,礙於篇幅本文只能先告一段落,短小的淺析旨在為大家拋磚引玉,更好的感受日本「極道」文化,其中很多關於Yakuza的細節都沒有講到,比如紋身等一系列帶有傳奇色彩的內容,下次有機會,電玩君再來補完。在這之前,先來細細的體驗《如龍·極》帶來的熱血與感動吧。



相關焦點

  • 《極道周刊》:帶你了解日本黑幫大佬的生活
    這一次,我們將全方位剖析組長們的生活,暴露組長們不為人知的秘密。戲謔的採訪口吻,帶你走近真實的日本黑幫。《極道周刊》特別篇終於出爐!在上一期《極道人的實態大曝光 日常篇》中,我們通過採訪錦山彰、桐生一馬、西谷譽等了解在日本作為一個極道人的基本情況。這一次我們請來的採訪的對象都是直系組長級別以上的大佬們!所以本期我們將全方位剖析組長們的生活,暴露組長們不為人知的秘密。
  • 遊戲雜談 從《如龍7》談日本極道文化和時代亂象
    從《如龍》第一代到2016年的《如龍6》,這個系列成了日本極道文化的傳奇符號。 而遊戲中所構建的日本現代黑道形象和城市社會現象映射,在今天也讓無數玩家津津樂道。 何謂日本極道? 想要了解這一深刻影響日本社會的勢力,首先得從其起源入手。 「極道」一詞原為道教術語,意指通過極端方法專修其一達到頂尖,登峰造極。
  • 【原創】遊戲背後的極道文化,夜場經營模擬器.
    平時關於日本的黑幫的文化我們只能從相關的書籍或者影視中得到相關信息,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遊戲中最大的黑社會團體「東城會」,從那些紮根於極道生活中角色的視角出發,體驗那段飽含淚水的黑道故事。黑幫的文化充斥在大量的電影、動漫和遊戲中,像北野武的電影《極惡非道》,遊戲《如龍》系列,甚至在蠟筆小新這樣的「小清新」動漫中也會有像黑幫的元素的出現。由此可見黑幫在日本文化中的影響力了。日
  • 【原創】遊戲背後的極道文化,夜場經營模擬器。
    如龍是一款採用了「黑幫」題材作為背景的遊戲。黑幫題材其實並不少見,少見的是故事背景發生在日本。遊戲採用「半開放世界」的「箱庭」設計。平時關於日本的黑幫的文化我們只能從相關的書籍或者影視中得到相關信息,但是現在我們可以通過遊戲中最大的黑社會團體「東城會」,從那些紮根於極道生活中角色的視角出發,體驗那段飽含淚水的黑道故事。
  • 紋身的故事:圖騰崇拜與黑幫文化
    而實際上,古時候的綠林好漢和極道有過不少「義舉」。所以,紋身在「黑道」中的文化,最早代表的便是「對抗權貴」、「挑戰世俗」。只可惜中國紋身文化的鼎盛,卻終究曇花一現,未能形成氣候。提到國內的紋身符號,人們大抵只能記得「左青龍、右白虎」,或者《古惑仔》裡鄭伊健飾演的陳浩南那威風中透漏出一些土味的披肩龍。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太祖時期,嚴禁紋身,導致中國紋身文化逐漸走向衰落。
  • 日本黑幫女人的陰暗生活:伺候完丈夫,還要給小弟洗內褲?網友:太慘了!
    喜歡日本或了解日本文化的都應該知道,日本社會有一個狠角色,那就是黑幫或是被稱為「極道」。
  • 日本黑幫窮到36塊賣「自製表情包」!18萬人的日本第一黑幫,竟淪為「養老中心」!
    日本黑幫一個一聽就讓人聞風喪膽的名字卻以一種詼諧的方式上了熱搜「日本黑幫成員賣自製表情包」每個詞我都懂連在一起看怎麼就那麼詭異呢?我下定決心,此生獻身極道。名古屋的山口組是我們的生命,堅守俠義,做個真男兒。」但90年代風的熱血曲調並不能吸引到千禧一代
  • 《極道主夫》真人化!黑幫老大搖身一變成為家庭主夫的爆笑趣事
    導語:《極道主夫》一部名字拗口卻有著不一樣的花名《黑幫老大愛上我之只想好好在家幹活的主夫生活》。看著花名就像點進去看一下有沒有。 文/速遞君 總的來說這部漫畫真的是又帥又沙雕的日常生活神作。漫畫是講述原本是黑幫老大的龍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女然後轉職做了家庭主夫後的日常生活。
  • 《如龍》中隨處可見的切手指,是一部日本黑幫春秋史
    這其實和極道文化有關。簡單來說,極道文化就是日本本土的黑幫文化,而且由來已久,最早能追溯到江戶時期。在那個年代,一般有非法武力傾向的,通常是被驅逐到社會邊緣的民眾。他們往往從事某些卑微的行業,比如流動商販(賭屋)、賭徒(博徒),還有歌舞藝伎什麼的。因為社會地位低下,被排斥在士農工商四民等級之外,無法自保,所以自發形成團體,在社會秩序崩壞時,對抗某種不公的現象。
  • 黑道中的異類,日本黑幫不為人知的一面
    比利時攝影師 Anton Kusters 作為首位獲準拍攝日本黑社會的西方人,他和他弟弟花了兩年時間隨訪日本黑幫,拍攝了大量有關日本黑社會日常生活的照片,揭露了他們鮮為人知的一面。紋身在日本一直被視為禁忌,而日本黑幫卻有其深厚的紋身傳統。1720 年開始,日本將紋身正式作為對犯人的懲罰方式,此後,越來越多帶有紋身的 「社會遺棄者」 因為喪失了社會地位,開始拉幫結派成為犯罪組織。
  • 日本黑幫電影分析:類型的生產空間
    片廠時代,日本電影就模仿好萊塢30 年代的黑幫片,例如松竹的小津安二郎的《那夜的妻子》(1930)、《非常線之女》(1933),基本從敘事方式到鏡頭語言,十分多的借鑑和照抄之處。這可以看作是日本黑幫片的一個源頭——對於好萊塢黑幫電影的接受和本土化的移植。甚至於在戰後,黑澤明拍攝了突破性的《泥醉天使》(1948),講述幫會頭目松本和岡田的內鬥,基本具備了後來日本黑幫片的因素。
  • 日本黑幫是如何衰落的?
    甚至謀殺案,只要不是自己幹的,黑幫們也會盡其所能地揪出兇手,上交給警察叔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文化產業的迭代,日本的黑幫已經開始為了生存,迫不得已轉型了。畢竟平成年輕人們對於曾經興盛的「極道」文化已經逐漸喪失了興趣,和點陣 數據談戀愛才是他們的人生,頂多在PS4裡跟葦名一心對兩刀,至於現實裡,誰會想剁了小手指去跟人拼刺刀呢?在暴力團的暴力成員越來越凋零的狀況下,日本黑幫開始越來越遠離暴力。
  • 日本黑幫:外表兇神惡煞,其實也有萌萌噠的一面.
    所以,為什麼日本的黑幫可以合法化,或許是因為他們自律甚嚴吧。日本極道祖宗是江戶時代的武士和浪人,也就是當時幕末的變革大潮中失去主人的野武士,失去了生活重心,成為開設賭場的「博徒」,不被主流社會所接受,而經手的利潤又極大,這些人便開始逐漸抱團結幫,組建成為階級森明的日本黑社會組織。
  • 日本極道(黑社會)的現狀是怎麼樣的?看完收穫太大了!
    日本特色之一,合法的黑社會行動  日本作為世界知名島國之一,有著很多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的文化。日本的黑社會最早出現於江戶幕府時代。  這一時期,原本盛行已久的武士階層被取消,幕府撤職了許多底層的武士。這些原本服從上級,靠武力生存的下層武士的生活開始遇到瓶頸,於是紛紛在民間做起了暴徒。
  • 嫁給日本黑幫的女人們:伺候完丈夫,還得給小弟們洗內褲…
    日本的影視作品中,黑幫或「極道」已經是家常便飯的話題。甚至經常會被美化成有情有義,充滿俠義精神和浪漫主義色彩的角色。而以極道電影中出彩的女性角色也不少。但事實上,極道之妻的生活充滿了艱辛,甚至比普通的日本家庭主婦還要沒地位。
  • 網際網路轉型,靠表情包生意斂財的日本黑幫
    歷史上,日本黑幫曾經幫助過日本賑災、維護治安,甚至在福島核洩漏的時候,也是著名黑幫山口組成員留下來維修作業的,種種原因加之,黑幫在日本屬於合法組織
  • 談談那些隱藏在《如龍》裡的極道知識與時代背景
    作為一名出生在1985年之前的半文藝半普通青年,筆者最早接觸日本黑幫題材的文化產品是通過兩套作品:一套是90年代初,默多克旗下的衛視中文臺播出的日本系列電影
  • 「黑幫中的黑幫」——日本山口組.
    他們不是信用良好的企業,更不是雷鋒,他們是:「黑幫中的黑幫」——日本山口組。擁有近2萬正式成員,15000非正式成員,山口組是日本最大的黑幫集團、極道文化的典型代表。但它從來不是隱藏在社會陰影中的神秘組織,而是高調活躍在國內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
  • 《極道少女》導演手記:「任性」的拍電影!
    一直想有機會可以拍武俠和黑幫題材的片,這次剛好可以嘗試一把。為了在場景和人物上有更多發揮,我們把故事設定在一個架空的年代,把一些原本不搭的元素,設定事件讓他們有所交集,古代場景,現代人物,日本黑幫,傳統幫派,武俠人物,美少女,殺馬特…把這些元素混搭在一起,這些衝突元素的混搭,說不定會形成一些有意思的形式感和視覺效果
  • 日本黑道興衰史:起源於村族制度,興盛於武士道與任俠文化
    黑道成員們則不會自稱為雅庫扎而是「極道」,極道這個詞,受到武士道文化極大的影響。武士道,又稱士道,本來是日本武士獨有的道德標準,從9世紀武士出現,到1945年,日本軍國主義戰敗投降,武士道在日本社會延續了上千年,經過本土神道教,以及中國的儒家、佛教的各種影響,形成了獨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