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2月17日訊(記者 邱陵/文 受訪者供圖)在福州五四路上,有一家小有名氣的土耳其主題餐廳,主人名叫Alaaddin Colak,中文名字是「阿拉丁」。「好多人叫我『神燈』,我都習慣了。」日前,阿拉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福州在他心目中是個美麗的城市,有山、有水、有溫泉、有綠樹、空氣好,很適合遠道而來的人們。
來榕25年 當了福州女婿也愛上了福州
1975年出生的阿拉丁是土耳其伊斯坦堡人,他曾是中國武術愛好者,在家鄉上中學時練了6年的武術,視李小龍為心中偶像。1995年,20歲的他來到福州大學學習中文,此後又攻讀了國際貿易的本科專業和MBA,現在正在讀博士。「當年,我非常喜歡福建的南拳,而福州是福建的省會城市,也是南拳的發源地之一,我就來了。」阿拉丁說,六年的大學時光讓他邂逅浪漫的愛情,成為福州人的「洋女婿」,畢業後又將外貿公司開在福州,致力於推廣福建乃至中國文化到土耳其。
交通的便捷是阿拉丁感受頗深的地方。25年前,他曾歷經5天才從遙遠的家鄉來到福州,如今在中國有不少城市開通了直飛航線,如從北京轉機,不到24小時就能到達伊斯坦堡。
在出口生意方面,阿拉丁經過市場調研發現,福州的「紡織之鄉」長樂盛產花邊,是中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花邊生產基地之一,做外貿就要做本地特色產品。於是,阿拉丁將花邊瞄準為出口產品之一,並聯繫組織其他紡織品、機械和摩託車配件大量出口到土耳其,深得當地客戶喜愛。此外,阿拉丁每隔三年就變換一次出口產品種類,甚至經銷過載重量達6000噸的大型船舶,以及船舶維修的配件。
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阿拉丁除了出口,也兼做部分進口生意,將土耳其的優質橄欖油帶到了福建、福州。目前,在全國大型商超都可以買到阿拉丁代理的土耳其進口橄欖油。現在,阿拉丁的外貿公司進口和出口的業務分別佔20%和80%。
阿拉丁還是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總結經驗的人。他先後在土耳其出版了兩本自己寫的書,分別是《阿拉丁看福建》和《中國生意經》,前者分享土耳其人在中國的生活、故事及福建的風土人情、經濟文化和旅遊名勝等,後者是講述一個老外如何在中國做生意。
5年前,阿拉丁在福州開設了一家土耳其餐廳。在他看來,這家餐廳某種意義上是自家「食堂」,他的兩個孩子放學後都在餐廳用餐,平時也會接待一些外賓和客戶,同時推廣土耳其美食文化。阿拉丁告訴記者,土耳其菜的口味不同於福州菜,為了防止客人因為口味問題造成浪費,對於第一次來的客人,服務員會推薦經過改良相對比較符合福州人口味的菜餚。另外,由於相同分量的西餐和中餐在飽腹感上不太一樣,餐廳服務員會提醒顧客點單適可而止。「我希望大家吃得好,吃的健康,但不希望大家浪費,這是我的看法。」阿拉丁說。
投身公益事業 獲得「福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今年疫情期間,阿拉丁餐廳還沒恢復營業,土耳其主廚也遠在國外,為了給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義務送餐,阿拉丁向社區申請餐廳臨時開火,原本11個員工的小店臨時被叫回了3個人,人手不夠,阿拉丁夫婦親自上陣。5天內,阿拉丁為餐廳附近的醫療機構、社區、派出所、物業值班室等送出了500多份愛心套餐,有些地方他都沒有事先聯繫,而是直接送過去,放下餐盒就走。
此外,當時國內口罩緊缺,阿拉丁發揮從事外貿的優勢,在土耳其市場尋找貨源,還自己聯繫了上百個土耳其口罩生產商,從國外發貨到福州。「最貴的時候,一個N95口罩在國外售價折合50元人民幣,不管價格怎麼樣,先買過來再說。」就這樣阿拉丁藉助一些渠道,將購買回來的口罩等防疫物資無償贈送給醫院、學校和援鄂醫療隊的一線抗疫人員。
因為推動中土民間友誼發展、投身公益事業,阿拉丁2019年被授予「福州市榮譽市民」稱號,今年12月初獲頒證書。他在朋友圈寫下這麼一句話:「有福之州,有容乃大。福州洋女婿變成真正的福州人了,感謝福州市政府和人民給予我最高的榮譽。」他表示,希望自己成為一座橋梁,溝通中國和土耳其,將中國文化推介到土耳其,讓世界不再有距離。
「在福州,已經形成半小時休閒生活圈,不管是看海、看江、看湖、看森林、泡溫泉,都能做到半小時到達。」阿拉丁還特別提到,在福州學習、工作和生活,從未感到福州人對外國人的排斥感,他們時常熱情好客地問:「要不要一起喝茶,或者要不要一起吃飯。」阿拉丁開心地說,「我經常帶土耳其的朋友們逛福州,我覺得我屬於福州,這座城市顏值高、景點多、幸福感強,今後希望能開通更多的國際直飛航線,向著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前進。」
【責任編輯:詹婷婷】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