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記者 錢嘉宜
1995年,懷揣著南拳夢的土耳其小夥阿拉丁輾轉3個城市、耗時5天第一次踏上福州的土地。這一待就是25年。25年間,阿拉丁不斷突破自我,開辦貿易公司、經營餐廳、做主持人,與高速發展的福州共同成長,從青澀的青年逐步蛻變為「懂福州」的中外交流使者。
「我的武術夢已經過去了,現在我想做一名『一帶一路』交流大使,把福州故事講給更多人聽!」阿拉丁激情滿滿地說。
創辦貿易公司
見證福州經貿交流騰飛
在福州大學學習了兩年中文後,阿拉丁於1997年將自己紮根福州的方向定在了國際貿易。2001年畢業當年,阿拉丁就和朋友合夥創辦了阿拉丁進出口有限公司並延續至今。
「我出口過摩託車零件、機械產品、船舶及其配件。土耳其目前最大的鋼絲廠有80%的設備都是中國製造,這就是我牽的線。」阿拉丁自豪地說,隨著中國製造業飛速發展,中國產品質量好又具有價格優勢,「我總和外國客商說,買中國貨,不後悔」。
在眾多商品中,阿拉丁最「鍾情」的還是推介福州貨。他舉例道,長樂是近十年來全國最大的花邊生產基地,出口長樂紡織品已經成為公司目前的一項主營業務。
除此以外,阿拉丁的進口業務量也逐年遞增。「福州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把土耳其堅果、果乾、橄欖油等特產引入福州各大商超,很受歡迎。」阿拉丁說。
近年來,藉助於「5·18」「6·18」等各類大型交易平臺,阿拉丁的貿易業務更加風生水起。「從前我從土耳其到福州需要5天,現在15個小時就能抵達。便捷的交通路網也間接說明了福州經貿往來的頻繁和活躍。福州越來越有『國際範』了。」阿拉丁說。
經營特色餐廳
回饋福州給予的幸福生活
來到位於五四路的阿拉丁土耳其餐廳,滿牆的彩盤和獨特的裝潢讓人立馬沉浸於異域風情之中。經營餐廳5年,阿拉丁說賺不賺錢不重要,出發點是想給福州市民帶來一種新的體驗。
「住在五四路,我出門20分鐘可以爬鼓山,半個小時可以到長樂看海,十幾分鐘可以到江濱遊船,往北還能到森林公園,更別提還有許多三坊七巷這樣的歷史文化建築。生活在這麼便捷的城市非常幸福。」阿拉丁說,出於想讓福州更「國際化」、百姓有更多飲食選擇的考量,自己開辦了這家土耳其餐廳。
今年疫情期間,阿拉丁的善舉讓餐廳更出名了。疫情最吃緊的階段,阿拉丁向社區申請餐廳臨時開火,叫回了3名員工,自己和妻子親自上陣,給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義務送餐。同時,他還積極發揮從事外貿工作的優勢,捐贈了上萬隻口罩,並為福州市提供了200多個土耳其口罩生產商的名單。
「我在福州25年,感受到福州這座城市巨大的包容和福州人民的熱情好客,我想力所能及做更多的事回饋這座城市。」阿拉丁說。
攻讀博士學位
為「一帶一路」發展貢獻力量
中土友誼使者、福州人的女婿、福州市榮譽市民……親身參與福州改革開放、見證福州發展的阿拉丁正逐步成為福州文化的傳播者和「代言人」。
「有時想想,我就像千年前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在商貿往來的過程中也肩負著傳播文化的使命。」阿拉丁說。為此,他重返校園,成為福州大學經濟管理在讀博士,主要研究「一帶一路」中的文化交流。
「在福州我不斷圓夢,從事了自己喜愛的貿易行業,娶到了福州太太,擁有兩個可愛的孩子。我還參與了很多大型活動,見到了習近平主席,陪同土耳其總統訪問中國。我常常問自己,我還有什麼夢想沒有實現,內心告訴我,或許就是成為一名真正的民間交流使者,把福州故事講好、把『一帶一路』理念傳播好。」阿拉丁動情地說,想為這座城市做更多事,讓福州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