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王牌對王牌》節目,沈騰和楊迪一組,回答沈騰的特徵時,倆人脫口而出:懶。
沈騰不愛動,懶,生命在於與靜止。
從他越來越寬的身材上也能窺見一二。
甚至,跟女友十二年愛情長跑,被問如何堅持時,回答也是懶得換,太費勁了。
但沈騰自從2015年之後,穩坐「叔圈」,且越來越被大眾喜愛,肯定不是一個「懶」字可以概括的。
01
從小,沈騰就是一個順從的孩子,懶得折騰。
寫作業背書,媽媽就在旁邊陪著,壓力大又煩躁,更別提能不能學進去了。
叛逆期,更加不喜歡父母管著自己,但內心一萬個不喜歡,也都暗自壓下。
高考時,聽從父親和姐姐的安排,填報了解放軍藝術學院。
人生的第一次選擇,對他而言,毫無特別可言。
雖然報考軍藝並非他百分之百的意願,但是他很誠實地承認,那時的自己,對未來更加沒有規劃和主意。
而他的父母,在沈騰考上軍藝的1999年,就全家搬往北京。
為了更好地照顧沈騰,直接在學校經營餐館。
基本上,從小到大,沈騰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沒吃過什麼苦。
他在《魯豫有約》上吐槽自己談資太少,既沒住過地下室,也沒為了省錢只吃泡麵,講起來不勵志。
即便做演員,一畢業就找到自己舞臺的沈騰,也從不跑組。
懶得折騰的他,比起大部分靠跑組接戲的演員,實在幸福。
或許,是從小到大成長的環境所致,沈騰對一切都漫不經心。
對於一定要達成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這種使命感,他從來沒有過。
小時候,對背書就有陰影,長大後,沈騰果然記不住臺詞。
但他說:
「我絕對代表不了勵志,但不能忽略我的聰明。「
02
沈騰的聰明,在於表演上。
他稀裡糊塗的上了軍藝,對表演也一知半解。
沈騰講過,他曾經拍過一部電視劇,拍的不用心,表演靠小聰明過關,但即使這樣,導演居然還很喜歡他。
對表演真正開竅,是大三那一年。
沈騰跟著學校下基層部隊演出,編排了一個喜劇表演,沒想到獲得了觀眾和老師的一致認可,回學校後,老師讓他做了表演課的課代表。
直到這一刻,他才開始領悟表演的魅力。
他也從一個從小學習並不冒尖的學生,一下子成為專業能力突出的好學生代表。
從此,他愛上了表演。
從此,父親逼他選擇的道路成為他自己主動追尋的道路。
他沉浸在表演的快樂當中。
「我是一個沒吃過苦的人「。
一是生活上,他沒吃過苦。二是,專業上,他也沒吃過苦。
沒日沒夜的排練他有過,抓耳撓腮的創作他也有過。
但在他的主觀意志裡,這不叫吃苦。
「我太快樂了「,這是沈騰對表演的認知。
畢業後,沒考上體制內的話劇院、文工團,沈騰去了剛成了不久的開心麻花團隊。
話劇舞臺,直接面對觀眾,記不住詞是會出大事的。
沈騰就記不住。
但沈騰的厲害之處,在於即興。
他演一百場,一百場的臺詞都不一樣,但毫無破綻,有時候,很多金句和笑點,都是從臨場發揮的臺詞中得來的。
他腦筋靈活,不是一般人能比較的。
《演員的誕生》裡,沈騰助演。
公交車上,宋軼表演一個腿腳不便的人,站在沈騰旁邊,暗示讓座。
沈騰就是不起來,但肢體語言開始了。
雙手比劃掌握方向盤,嘴裡說著「坐穩了」。
人物關係一下子就出來了,他是一個司機,所以不讓座多麼合理!
章子怡被他逗笑到不能自已。
03
沈騰在喜劇方面的天賦,讓他在徐崢之後,又立起了一座山頭。
香港喜劇導演王晶去年上《圓桌派》時,對沈騰都是誇獎,認為是內地喜劇標杆。
而這一切的開端,要追溯到2015年國慶檔的《夏洛特煩惱》。
那時,沈騰馬麗已經多次上過春晚,有名氣,但角色標籤太重。
尤其是沈騰,觀眾見到他,大部分都會喊他「郝建「。
但是夏洛出現了。
沈騰和馬麗在線下路演,一站接一站地接受採訪。
對於票房,他們很保守。
沈騰說:「如果有一億,我們就要大慶祝了「。
畢竟那時,除了李立群以外,其他演員幾乎都叫不上名字,而同期,又有多部大片競爭。
但這部投資2000萬的電影,卻狂攬近15億票房。
從此,沈騰接受採訪,再也沒有被問「如何看待『郝建』這個標籤「之類的問題了。
此後,《西虹市首富》25億票房再一次推高沈騰身價。
用沈騰自己的話來說,很多製片方幾乎是「生拿錢砸「,請他去拍電影。
但他沒有動搖過,怕亂接戲砸了自己的招牌。
畢竟,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
「我不想成為一個高產的演員,現在生活無憂是肯定的了,不會再為生活去做一些不擇手段或者是吸金的事。我覺得對我來說,太早了。「
04
由於和賈玲搭檔主持《王牌對王牌》,沈騰和賈玲也持續被觀眾喜愛著。
喜劇界的兩大女神賈玲和馬麗,都成為沈騰的熒幕CP,且都空前成功。
沈騰成為觀眾心中「長在笑點上的人」。
任何節目有了沈騰,觀眾都願意都看兩眼。
但對沈騰來說,他不僅滿足於「笑」。
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過,是「演員」而並非「喜劇演員」。
他也嘗試了《飛馳人生》這類相對嚴肅的戲。
演技沒話說,但內地喜劇電影才發展起來,補位成功的沈騰,「喜劇」這個標籤,如當年的「郝建」一樣,一時半刻,是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