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村上春樹式的日常生活?

2021-03-03 看理想

成長、尋找、錯失、背叛、傷痛、孤獨……與村上小說中這些主題詞透露出的清冷氣息相反,現實生活中的村上春樹,是一個溫暖、陽光、幽默、豐富的人,過著讓不少人羨慕的自由生活——既有自得其樂的精神世界,又有世俗意義上的絕對成功

儘管他自謙:「住在安穩的郊區住宅裡、過著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日復一日地堅持慢跑、喜歡自己做蔬菜沙拉、鑽進書房每天按部就班完成工作的作家,只怕誰都不會渴望吧?我可能是往大眾心目中的浪漫幻想上,不停地潑著無情的冷水呢。」

本篇內容來自公眾號:新經典

歡迎關注

新經典,就是那家出版 馬爾克斯 / 奈保爾 /東野圭吾 / 村上春樹 / 黑柳徹子 / 餘華 / 王小波 / 張愛玲 / 三毛 等等作家作品的出版公司。獨家擁有數十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版權出版了很多既經典又暢銷的好書。

關注「新經典」,推文評論區每天贈出一本好書。


村上春樹: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了一種主義

文/劉恩凡

盤點一下村上春樹的身份,堪稱多元。

他是作家,筆耕40餘年,出版14部長篇小說,有超過50種語言譯本;

他又是翻譯家,翻譯過雷蒙德·卡佛、菲茨傑拉德、愛麗絲·門羅等人的60多部作品;

他還是長跑者,年年參加世界級馬拉松賽事,酷愛鐵人三項,引領了數以萬計的伏案工作者拋棄沙發、踏上跑道;

他更是收藏上萬張黑膠唱片的古典樂迷爵士樂迷,走遍世界的旅行達人、無人不知的資深貓控……

這些身份糅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最真實的村上春樹—— 一個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一種主義的生活家

在村上春樹的全新隨筆《假如真有時光機》中,他透露了一個有趣的細節:他是在全憑想像寫下《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芬蘭場景後,才實際走訪了芬蘭。當想像中的芬蘭和現實中的芬蘭交疊在一起,旅行變得意味深長,簡直就像在追逐自己的足跡一般。

對村上來說,寫作首先是他憑藉意念穿越時空的理想主義生活,其次才是令他產生幸福感的一份職業。寫小說讓他感到無上快樂的事情之一,是只要願意,就可以變成任何一個人,前往想去的任何地方。

「有時候我可能化身為有同性戀傾向的20歲女子,有時又可能變成30歲的失業家庭主夫。我把腳伸進此時交給我的鞋子,讓腳順應鞋子的尺碼,開始行動。」

1986年深冬,旅居在淡季無人造訪的希臘米克諾斯小島(此時才能租到廉價房子),村上總是從早到晚埋頭書桌,潛心創作,然後在傍晚出去散步,順便逛街,到酒吧去喝杯葡萄酒或者啤酒,轉換心情。

希臘·斯佩察島上曾經居住過一個月的房子

在米克諾斯酒吧談天說地的外國人裡,他是唯一一個日本人,坐在一邊,安靜不語。在那裡工作的女孩,一笑就會露出非常迷人的皺紋。村上以她的形象(其實是她那皺紋的模樣)為底本,刻畫出了《挪威的森林》裡的玲子這個人物。後來,他又遷居羅馬,在這座並不怎麼適合長住的城市,完成了這部不久後令他聲名大震的作品。

小說中,村上總是以輕描淡寫的語感,講述內核激烈的故事;現實生活中,他也是以不疾不徐的姿態,享受寫作,享受沉迷其中的孤獨,享受屬於自己的夢想與幸福。這些故事,都寫進了他的自傳式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借《1Q84》女主人公青豆的內聲,村上道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名言:「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村上春樹經由自己的小說,教會了許多讀者怎樣一個人生活。但更多讀者是通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認識了一個隱藏在小說背後的村上。

查爾斯河畔的漫步道

村上生於1949年,現在卻依然維持著一種罕見的「少年感」,很難想像他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也有過晝夜顛倒、菸酒不離手、贅肉纏身的人生。

改變他的是跑步——「三十三歲的秋天,生活變得規律。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五六個小時,跑十公裡。後來改為早上九點或十點,結束工作後跑一個小時。每天六十支煙的習慣改了,腰間的贅肉沒了。」

在村上春樹的筆下,跑步是一種和吃飯、睡覺、看書、聽音樂一樣自然的日常活動,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但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把跑步演變成一種人生圖騰,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案牘勞形者擁抱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人,這世間其實並不多。

在跑波士頓馬拉松的村上,迄今為止一共參加了六次

在《假如真有時光機》中,村上開篇造訪的第一個城市,就是波士頓。他以溫情的筆觸,描述了曾經參加過六次的波士頓馬拉松大賽。

「我至今仍然能依照順序回憶起沿途的景致,就像歷歷在目地回憶起生平第一次與戀人約會走過的路線。」

也許我們可以像村上這樣,主動選擇一種輕鬆爽朗、節律鮮明的人生。不為比賽結果,只為在查爾斯河畔,當櫻花鼓起花蕾的時候,沿著漫步道優哉遊哉地慢跑。結束全程後,去卡普利廣場隨便找一家海鮮餐館,點一杯山姆·亞當斯啤酒,要一盤清蒸小圓蛤,獎勵自己健健康康度過的每一天。

……

歡迎掃碼關注新經典

下面來看看他們的官方公眾號的介紹和理念:

新經典,倡導將有限時間花在值得閱讀的經典上。

列奧·施特勞斯說,「研讀經典,是為了擺脫心智的平庸和不自由:經典閱讀,是人的解放,它把人從庸俗當中拯救出來。按照希臘人的說法,庸俗,就是缺乏對美好事物的經歷。」

研習經典的目的,不是向經典索要「觀點」,索要「立場」,索要「用處」,而是追溯並且理解偉大心靈如何形成。唯有見識過美好的東西,一個人才有把自己從庸俗當中拯救出來的可能。

新經典,幫你實現這種可能。

我們擁有國內外經典作家資源,大師經典文章獨家首發。

文摘:

「要留住你在我身邊,只有跟你結婚」

一上班就想辭職怎麼辦

沒有了愛,有很多很多錢也是好的

分手見人品,你既無心我便休

婚姻有何必要

書單:

這九本奇書,讀懂1本算你贏

諾貝爾學院推出丨所有時代最偉大的100部文學經典

這10部短篇經典,莫言、餘華一看再看,甚至抄下來

史上最難懂的25本名著,讀過3本算你贏


名家:王小波,我們能不能活得像個人馬爾克斯:不懂性愛是最大的不幸

看了我在日本的遭遇,保證你再也不想合租了

從學渣到推理天王,東野圭吾到底經歷了什麼

另外,我們還有專門挑好書

每天幫你做專業解讀

使你迅速了解這本書精華的

 1天1本書 

xinjingdianwenhua

茫茫書海,我們來幫你精挑細選

每天分享和解讀一本好書,讓閱讀不再盲目

每天配有一段音頻,送一本好書

相關焦點

  • 日本最厲害的生活方式KOL,當然是村上春樹
    比起在小紅書上尋找生活方式KOL大作家村上春樹或許更靠譜村上春樹 2016年於安徒生文學獎如今,KOL儼然已經成為指導人們如何更好生活的風向標,但隨著各式各樣的KOL冒頭,這個詞已經變得不那麼褒義。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絕對是真·意見領袖。
  • 村上春樹與他的爵士羈絆
    村上春樹:我只能講講那個故事,並說「那就是爵士樂了」,這是一個很長的定義,但我無法給出一個更好的解釋了。曾經有過這樣的時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靜——村上春樹這首《舊時光》是單簧管演奏家阿蒂•蕭、他的樂隊和比莉哈樂黛 (Artie Shaw and his Orchestra with Billie Holiday) 所演繹,屬於大樂隊Bigband爵士曲風
  • 比村上春樹的小說更有趣的,是他的生活
    國外有網友做了一個村上春樹bingo遊戲,每次他出版新的小說,都要比照著圖片找找「村上元素」。爵士樂,貓咪,跑步,還有菲茨傑拉德,都是他小說中的常客。 雖然村上給自己筆下的人物起的名字都很好聽,但他給貓咪起的名字卻馬馬虎虎。《海邊的卡夫卡》插畫村上春樹常說,村上龍是日本最偉大的作者。箇中緣由,一定與村上龍送給他的那隻阿比西尼亞貓有關。他給這隻貓起名麒麟,名字來源於中國的神獸,同時在日本又是村上愛喝的啤酒品牌。
  • 性,導師,村上春樹
    從90年代末興起的小資熱(現在已經不流行用這個詞兒了)就可見一斑,當時對此浪潮的興起就可以用三個標籤概括:「看村上春樹,看王家衛,聽爵士樂」連帶對自我的審視也有著一種村上式的氣象。中國人喜歡村上,日本人推崇王家衛,是一次互相回訪,串聯這波浪潮起於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日本X一代,然後瀰漫到韓國和港臺,又隨著已經飽讀村上文學的港澳同胞,沿著上海、深圳的途徑流入內地,直至90年中後期,直接改寫了青年們的三觀和精神生活,最為矚目的就是當時一股模仿兩個村上的都市文學的興起。
  • 村上春樹與他的爵士情緣
    村上春樹:我只能講講那個故事,並說「那就是爵士樂了」,這是一個很長的定義,但我無法給出一個更好的解釋了。曾經有過這樣的時代,任何人都想活得冷靜——村上春樹這首《舊時光》是單簧管演奏家阿蒂•蕭、他的樂隊和比莉哈樂黛
  • 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譯者回憶,村上如何成為世界級作家?
    《村上春樹和我》內容簡介本書寫了傑伊·魯賓和村上春樹因書結緣的種種趣事,一切從村上春樹打給魯賓的一通電話開始,延及兩位的文學交往,比如兩位的初次見面竟是在一次馬拉松比賽上,第一次拍到的照片竟然只拍到了魯賓的兩隻腳等等,這本書中不僅有魯賓在翻譯村上小說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也有文學觀的交流
  • 村上春樹當DJ去了
    TOKYO FM專門錄製了先行特別篇《DJ村上春樹是如何選音樂的?》。節目中,村上也公開了這次選擇音樂的標準:「我的目標是選擇那些很少出現在其他廣播節目中、而且能讓人感到寬慰的音樂。」▲ 村上春樹的粉絲團Harukist,村上曾經開過酒吧的鳩森八幡神社文學咖啡廳「6次元」,成了全世界村上春樹迷的聖地這並沒有讓他的粉絲失望。一個Twitter的粉絲寫到,「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
  • 平安夜有空嗎,來聽村上春樹的爵士私人歌單!
    今年年末,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將在村上最喜愛的節日——12月24日平安夜,聯合國內爵士樂壇的頂流大咖,通過Live樂隊演奏和沉浸式原創視覺投屏,探索屬於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魅力!在這場名為「村上春樹的異想世界·1224戀上爵士夜」的音樂會中,這位「爵士樂重度痴迷者」精心挑選了一系列他筆下提及的爵士樂經典曲目,向各位「安利」一份「村上式」爵士樂欣賞指南!村上春樹說,「聽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的喜悅」。這場音樂會是獻給所有書迷和樂迷的聖誕禮物。
  • 村上春樹: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從這個愛好上講,渡邊是村上的一部分。現實中的村上春樹對威士忌其實更瘋狂。為了朝聖,他飛到威士忌世界的「麥加」——艾雷島。他在那裡四處遊覽,近距離觀摩威士忌的生產,還和釀酒師成了好朋友。大概是指運輸和氣候的變化會使味道有所改變,也可能失去了作為日常實感形成的飲酒環境,酒的口感會發生微妙的、心理上的變異。如果你曾像村上春樹那樣,去過海風吹拂的艾雷島,去過風光綺麗的愛爾蘭,那麼對你來說,威士忌的味道跟那裡的風光已經密不可分地連在一起了。
  • 村上春樹:不愛說話的人,請認真生活
    不愛說話的人,請認真生活文 | 村上春樹本文轉自經典短篇閱讀 對相愛的人來說,對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 所謂理解,通常不過是誤解的總和。——村上春樹孤獨一人也沒關係,只要能法子內心地愛著一個人,人生就會有救。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
  • 以食之名,品味村上春樹的世界
    以食之名,品味村上春樹的世界    ——車侑陳文藝隨筆《村上春樹•美食》上市    村上春樹在成為小說家以前,曾和妻子一起開過一家名為「彼得貓」的爵士吃茶店,裡面會播放爵士樂,供應咖啡、酒水以及一些小菜。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得他在日後的寫作中,頻繁提及食物,還經常會出現烹飪相關的場景。    韓國知名料理師兼美食專欄作家車侑陳是村上十幾年的書迷了,村上的作品,她不知反反覆覆讀過多少遍。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重讀,她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和發現。
  • 節日讀書| 揭開盛大的謎面,「村上」仍是那個標籤化的「春樹」
    村上春樹的魅力在於他的日常性,以及折射出都市人群疏離又親近的情緒。一個與周遭的世界保持距離,喜歡吃沙拉和喝威士忌的中年男人,眾多閃現在男主角身邊與他在性的歡愉中升華的女人,再加上一個懸疑小說般的開頭和一首古典樂曲,幾乎就是一部百分之百村上春樹味道的小說。如此標籤化的寫作範式,令讀者既著迷又心有不甘。村上春樹的小說擅長在日常中製造危機,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中常常隱藏著失落。
  • 村上春樹:有趣的靈魂相互碰撞,就產生了友誼
    知名孤獨長跑者村上春樹在讀者互動網站「村上之家」回答了這個問題 —— 所謂友情,就是在活著的時候,保護好彼此間的溫暖。說起村上春樹的朋友,當然繞不過他的御用插畫家和田誠和安西水丸了,在日本插畫設計界,這兩位都是獲獎無數,培養了不少後輩的國民級大師。
  • 村上春樹:不愛說話的人啊,請努力生活
    您是屬於喜歡說話的人呢,還是不太愛說話?▲ 高中時期的村上春樹接電話是苦差一樁,在派對上跟別人交談也是弱項,回答採訪同樣令我心力交瘁,甚至連回封郵件都覺得疲憊不堪。讓我跟人家做對談和書信往來之類的工作,我一律回絕。
  • 《刺殺騎士團長》:最豐厚的村上春樹
    說起來我並不是村上春樹忠實的粉絲。他早年的作品,比如《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等都錯過了,直到《沒有色彩的多岐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出版。但是,一讀之下有些失望,那套《1Q84》就被我束之高閣了。 不過,村上春樹的散文寫得真好!《與小澤徵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間》我翻來覆去地讀了四五遍,深深佩服他將難以用文字表達的音樂感受,能呈現得那麼恰切又感人至深!
  • 劉歡「遇見」村上春樹
    《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的譯者嶽遠坤、作家蘇更生、17歲的樂壇新人塗議嘉以及她的新歌《春上村樹》的製作人劉歡等人現場分享了各自與村上春樹之間的特殊連結。讀唱會現場,《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學員塗議嘉首先講述了她的新歌《春上村樹》與村上春樹的神奇連結。「當時歌曲創作完要取名,不能直接叫『樹』,相關的名字我們想了很多,比如『木又寸』等等。
  • 《寬鬆世代又如何SP:純米吟釀純情篇》當一切回歸日常(感謝村上春樹的助攻!)
    看似生活無情或官九的玩笑,但官九想表達的是日常,無論生活怎樣的奇妙、驚喜、失落、刺激,最終也會回歸日常。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可是坂間家收穫的真心表露,小山冒險、私奔中看清自己重拾的勇氣,讓生命的旅程經歷了無與倫比的風景。如果沒有這SP,他們還是會釀酒、上課,SP完了還是一樣要推銷、要應付家長,但他們的心情會不會變得不一樣?最終寬鬆兄弟依舊回歸日常,在店門口告別,就好像一開始在店裡相聚一樣。
  • 村上春樹:假如真有時光機,旅行給了生活另一種可能
    跟隨村上春樹的《假如真有時光機》一起探尋作者的旅行故事01查爾斯河畔的小徑-波士頓從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五年,我在波士頓近郊生活了大約兩年。但讓村上春樹長期多次駐足於此最大原因,便是這裡有波士頓馬拉松,他總共參加了六次。作為一位作者能像運動員一樣參加這麼多次馬拉松並完成全程比賽,這難道不能算是人生的另一種成就嗎?作為我們雖不能像村上春樹一樣長時間旅行,但如果我們在工作之餘,也能有一件自己喜愛並為之堅持的事,我們的生活也能變得多姿多彩。
  • 在石頭與雞蛋之間,我永遠選擇站在村上春樹這邊
    村上春樹的小說深受歐美作家影響,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氣息。「村上春樹」早已成為一個形容詞、一個符號、一種生活方式的表徵。你可以稱他為小說家,但他可能更願意被稱為「生活家」。————————「我受到村上先生作品的很多影響,甚至可以說自己是『春樹的孩子』。我一直很感謝村上先生。」
  • 村上春樹的新書,滿是溫柔的毒舌,對他人也對自己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封面大家的確是喜歡村上啊,什麼跑步、早起、好像把生活安排的很好的樣子,但是看完這篇文後,相信你們會慎重考慮一下過「村上式」生活的可能了,當然,這些毫不妨礙大家繼續喜歡他。村上春樹和妻子陽子在婚後,這位任性 boy 不得不面對不再任性的生活,完成學業,並「為生活所迫」開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