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尋找、錯失、背叛、傷痛、孤獨……與村上小說中這些主題詞透露出的清冷氣息相反,現實生活中的村上春樹,是一個溫暖、陽光、幽默、豐富的人,過著讓不少人羨慕的自由生活——既有自得其樂的精神世界,又有世俗意義上的絕對成功。
儘管他自謙:「住在安穩的郊區住宅裡、過著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日復一日地堅持慢跑、喜歡自己做蔬菜沙拉、鑽進書房每天按部就班完成工作的作家,只怕誰都不會渴望吧?我可能是往大眾心目中的浪漫幻想上,不停地潑著無情的冷水呢。」
本篇內容來自公眾號:新經典
歡迎關注
▼
新經典,就是那家出版 馬爾克斯 / 奈保爾 /東野圭吾 / 村上春樹 / 黑柳徹子 / 餘華 / 王小波 / 張愛玲 / 三毛 等等作家作品的出版公司。獨家擁有數十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版權出版了很多既經典又暢銷的好書。
關注「新經典」,推文評論區每天贈出一本好書。
村上春樹: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了一種主義
文/劉恩凡
盤點一下村上春樹的身份,堪稱多元。
他是作家,筆耕40餘年,出版14部長篇小說,有超過50種語言譯本;
他又是翻譯家,翻譯過雷蒙德·卡佛、菲茨傑拉德、愛麗絲·門羅等人的60多部作品;
他還是長跑者,年年參加世界級馬拉松賽事,酷愛鐵人三項,引領了數以萬計的伏案工作者拋棄沙發、踏上跑道;
他更是收藏上萬張黑膠唱片的古典樂迷、爵士樂迷,走遍世界的旅行達人、無人不知的資深貓控……
這些身份糅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最真實的村上春樹—— 一個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一種主義的生活家。
在村上春樹的全新隨筆《假如真有時光機》中,他透露了一個有趣的細節:他是在全憑想像寫下《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芬蘭場景後,才實際走訪了芬蘭。當想像中的芬蘭和現實中的芬蘭交疊在一起,旅行變得意味深長,簡直就像在追逐自己的足跡一般。
對村上來說,寫作首先是他憑藉意念穿越時空的理想主義生活,其次才是令他產生幸福感的一份職業。寫小說讓他感到無上快樂的事情之一,是只要願意,就可以變成任何一個人,前往想去的任何地方。
「有時候我可能化身為有同性戀傾向的20歲女子,有時又可能變成30歲的失業家庭主夫。我把腳伸進此時交給我的鞋子,讓腳順應鞋子的尺碼,開始行動。」
1986年深冬,旅居在淡季無人造訪的希臘米克諾斯小島(此時才能租到廉價房子),村上總是從早到晚埋頭書桌,潛心創作,然後在傍晚出去散步,順便逛街,到酒吧去喝杯葡萄酒或者啤酒,轉換心情。
希臘·斯佩察島上曾經居住過一個月的房子
在米克諾斯酒吧談天說地的外國人裡,他是唯一一個日本人,坐在一邊,安靜不語。在那裡工作的女孩,一笑就會露出非常迷人的皺紋。村上以她的形象(其實是她那皺紋的模樣)為底本,刻畫出了《挪威的森林》裡的玲子這個人物。後來,他又遷居羅馬,在這座並不怎麼適合長住的城市,完成了這部不久後令他聲名大震的作品。
小說中,村上總是以輕描淡寫的語感,講述內核激烈的故事;現實生活中,他也是以不疾不徐的姿態,享受寫作,享受沉迷其中的孤獨,享受屬於自己的夢想與幸福。這些故事,都寫進了他的自傳式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借《1Q84》女主人公青豆的內聲,村上道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名言:「肉體是每個人的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都應該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
村上春樹經由自己的小說,教會了許多讀者怎樣一個人生活。但更多讀者是通過《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認識了一個隱藏在小說背後的村上。
查爾斯河畔的漫步道
村上生於1949年,現在卻依然維持著一種罕見的「少年感」,很難想像他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也有過晝夜顛倒、菸酒不離手、贅肉纏身的人生。
改變他的是跑步——「三十三歲的秋天,生活變得規律。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五六個小時,跑十公裡。後來改為早上九點或十點,結束工作後跑一個小時。每天六十支煙的習慣改了,腰間的贅肉沒了。」
在村上春樹的筆下,跑步是一種和吃飯、睡覺、看書、聽音樂一樣自然的日常活動,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但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把跑步演變成一種人生圖騰,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案牘勞形者擁抱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人,這世間其實並不多。
在跑波士頓馬拉松的村上,迄今為止一共參加了六次
在《假如真有時光機》中,村上開篇造訪的第一個城市,就是波士頓。他以溫情的筆觸,描述了曾經參加過六次的波士頓馬拉松大賽。
「我至今仍然能依照順序回憶起沿途的景致,就像歷歷在目地回憶起生平第一次與戀人約會走過的路線。」
也許我們可以像村上這樣,主動選擇一種輕鬆爽朗、節律鮮明的人生。不為比賽結果,只為在查爾斯河畔,當櫻花鼓起花蕾的時候,沿著漫步道優哉遊哉地慢跑。結束全程後,去卡普利廣場隨便找一家海鮮餐館,點一杯山姆·亞當斯啤酒,要一盤清蒸小圓蛤,獎勵自己健健康康度過的每一天。
……
歡迎掃碼關注新經典
▼
下面來看看他們的官方公眾號的介紹和理念:
▼
新經典,倡導將有限時間花在值得閱讀的經典上。
列奧·施特勞斯說,「研讀經典,是為了擺脫心智的平庸和不自由:經典閱讀,是人的解放,它把人從庸俗當中拯救出來。按照希臘人的說法,庸俗,就是缺乏對美好事物的經歷。」
研習經典的目的,不是向經典索要「觀點」,索要「立場」,索要「用處」,而是追溯並且理解偉大心靈如何形成。唯有見識過美好的東西,一個人才有把自己從庸俗當中拯救出來的可能。
新經典,幫你實現這種可能。
我們擁有國內外經典作家資源,大師經典文章獨家首發。
文摘:
「要留住你在我身邊,只有跟你結婚」
一上班就想辭職怎麼辦
沒有了愛,有很多很多錢也是好的
分手見人品,你既無心我便休
婚姻有何必要
書單:
這九本奇書,讀懂1本算你贏
諾貝爾學院推出丨所有時代最偉大的100部文學經典
這10部短篇經典,莫言、餘華一看再看,甚至抄下來
史上最難懂的25本名著,讀過3本算你贏
看了我在日本的遭遇,保證你再也不想合租了
從學渣到推理天王,東野圭吾到底經歷了什麼
另外,我們還有專門挑好書
每天幫你做專業解讀
使你迅速了解這本書精華的
▼
1天1本書
xinjingdianwenhua
茫茫書海,我們來幫你精挑細選
每天分享和解讀一本好書,讓閱讀不再盲目
每天配有一段音頻,送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