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村學芭蕾的女孩子們。 高天 攝
關於有時候會把孩子們帶出教室,讓她們在自然環境中感受藝術的美感。高天 攝
關於有時候會把孩子們帶出教室,讓她們在自然環境中感受藝術的美感。高天 攝
「我來教你們的女兒學芭蕾。她們會變得漂亮、有氣質,長大了容易嫁!」2013年3月,第一次來到白洋澱北岸的端村,面對一臉迷茫的20個小學女孩及其家長,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教師關於這樣說明來意。
家長們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哦,那就教吧!」
此後兩年多來,這位芭蕾名師每周都會與舞蹈學院的師生來到距北京4個多小時車程的河北省安新縣端村鎮,送舞下鄉。
「我要教給這些農村女孩子最純正的芭蕾。」關於說。
「我要讓大家看看,農村孩子怎麼就不能享受高雅藝術!」
兩年前,關於攜從事舞蹈編導的愛人來到端村教芭蕾,原本只是一個藝術基金會的邀請,「初衷是讓農村小學生也能接受藝術教育」。
但很快,關於有了新的想法:「我還希望能通過舞蹈傳遞文明,藝術不能是我們搞藝術的人孤芳自賞,而是要把美的感受傳遞給別人、尤其是基層的人民。」
轉變部分源自朋友的一句略帶不屑的話:「去農村教芭蕾?異想天開!」
此話不無道理。芭蕾源於歐洲宮廷,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貴族舞蹈,對舞者的身體條件、氣質技巧要求極為嚴苛。
但這反倒刺激了關於。關於是芭蕾舞系的黨支部書記兼副系主任,他身材修長、精瘦,43歲的人看起來不過30出頭。平時想請關於教跳舞,常常「有錢請不到」。
這次,他來了勁:「我要讓大家看看,農村孩子怎麼就不能享受高雅藝術!」
初到端村,眼前的一切立刻讓關於感受到和在城裡教芭蕾的差距:鎮上道路兩邊的垃圾堆散發著臭氣,校園裡沒有像樣的練功房,最讓人頭疼的是,這些10歲左右的女孩很多蓬頭垢面、怯於表達。
關於決定從最基本的教起。他告訴女孩們,進練功房要脫鞋、碼齊;頭髮不能隨意散著,必須用發包盤穩,以免甩到舞伴眼睛裡。老師們還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手把手教家長給孩子梳髮髻。為了不給他們帶來經濟負擔,舞蹈需要的飾品、道具,關於常常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購買。
面對零基礎的孩子,關於沒有降低標準,他用法語的芭蕾術語表達每一個動作,堅持教授「純正的芭蕾」。就這樣,關於開始了每周一次的「田埂芭蕾」之旅。每周日早上不到7點,他們就驅車前往端村上4小時課,再返回北京。
有一次天下大霧,眼前白茫茫一片,車繞了5個多小時還沒到端村。司機有點為難:「等咱到了都該走了,還去嗎?」關於說:「去!哪怕我到了以後扭頭就走,也要去,孩子們在等我。」
果然,到了學校,孩子們都在校門口盼著,一看到老師,就撲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