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東:美國例外論敘事欺騙性漸顯

2021-01-18 環球網

川普支持者1月6日圍攻國會的恐怖場景以動蕩混亂而定格於人們對美國的記憶之中,它再次警醒世人,美國精英群體長期以來以美國為「山巔國」自居的「例外論」固有敘事之荒唐與膚淺。按此敘事,美國是道德與正義化身,是自由與民主典範,是確保世界和平的永久向善力量,是國際事務當仁不讓的領導者。檢視美國240餘年歷史,人們會發現這種例外論敘事具有欺騙性和危害性,有必要予以批駁。

首先,「美國例外論」實踐反人性、缺道德。自獨立以來,美國往往以歐洲作反面典型,以反對歐洲的君主專制、帝國主義、蘇聯共產主義,來映襯其獨特與進步。實際上,美國例外論的本質真正反映在其對美洲事務而非對歐事務處理之中。美國在北美對印第安人的瘋狂屠殺、對黑人的肆意盤剝、對墨西哥的分割凌辱都揭示出其對外行為的冷酷邏輯:美國對他人土地與財富掠奪是「拯救」,如拒絕,則將其消滅是合理的。種族優越觀必然帶來對他國文化與人種的歧視,其國際秩序觀不可避免的等級性更會導致國際紛爭持續加劇。二戰後至今,例外論下美國國際行為在歐洲、中東、北非、亞太播撒的要麼是深度分裂要麼是極端混亂,這對其自我標榜的例外和進步是巨大反諷。

其次,「美國例外論」踐踏了自由民主美好理念,淪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轎者。美國有新教傳統下「上帝選民」的宗教觀,更有弱肉強食的世俗觀,兩者結合產生出漠視弱勢群體,崇尚個人主義與無情競爭、盲信實力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泛濫土壤。美國自詡自由民主典範,但其自由實踐往往產生政治操弄者得勢、經濟競爭壟斷化難除和社會階層差距鴻溝擴大的悲劇,其民主實踐則是一面將精英政治和特殊利益集團綁架國家內外政策合法化,一面持續激化蘊藏於民眾中的暴力傾向。

美國建國者是以杜絕暴君為政治制度設計依歸,但其政治實踐帶來了要麼精英專政,要麼民粹泛濫、暴民橫走的結局,他們顯然對此未曾料及。當前美國亂局更透徹表明:例外論下自由的底色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民主實踐的結局成了民粹當道。現有美國體制下,自由與民主兩核心價值要素原本應推進普遍繁榮和公平正義,但實踐中兩者則始終深陷尖銳衝突困境,這必然且已經導致國內民眾的普遍「造反」和在國外播散混亂的惡果。反映民粹訴求的川普是要走了,但美國自由民主實踐依然荒腔走板,類似他的魑魅魍魎者市場依在。作為政治中間派,拜登政府不得不在民粹和精英的左右極端力量撕扯中執政,「政治團結」呼籲變為現實只能是奢望。

第三,美國例外論鼓吹改變乃至顛覆既有國際秩序,折射出美國不安於現狀而執意求變和改造世界的偏執行為特徵。例外論堅持美國安全依賴於他國政治體制的美國化,其國際實踐是一個持續幹預他國內政、改變他國政治體制和既有國際秩序的進程。如果說歷史上美國打破不公平舊國際秩序具有合理性的話,那麼近30年美國密集幹預地區的秩序重建無不以動蕩和高度破壞性告終,其對外行為的進步性已蕩然無存。美國精英的「例外論」敘事更是遭遇國家認同正經歷巨變的民眾強力抵制。多元文化對白人主導新教文化的排斥,已帶來美國化眾為一大熔爐藍圖的崩裂,文化與價值戰爭的截然對立導致美國全方位深刻撕裂。過去4年美國全國範圍黑白對立種族衝突加劇,已到質疑現有政治制度是否合法的地步,川普及大批支持者不甘敗選而掀暴亂的場景,更是昭示例外論的國內基礎正趨喪失的現實。政治衰退已取代山巔意象,例外論在美民眾與他國中已然失去原有魅力,此時美精英繼續執著於改造世界,這終究會變為癔症之舉。

第四,例外論視美國為國際事務當然領導者,助長其霸權和藐視國際規則做派。門羅主義、威爾遜主義等美國外交圭臬無不是例外論產物,其宣揚以美國意識形態全球化來永葆世界和平的假說,藐視了國際政治多樣性現實,帶來美國對外行為固有的偏執特徵。痴迷自身制度優越,美國堅信其對外擴張的道德責任和正當性;盲信實力,美國認定其對他國內政幹預和重建民主的合理性。基於此,美國對外行為首要考慮的始終是確保能維繫其霸權地位的行動自由權,既有國際規則或條約體系如對此帶來限制,美國會不遺餘力尋求破除,反之,則致力於維護。美國主導或參與制定了當前國際多邊制度體系與規則,但當下美國反而成了現有國際規則與體系的最大破壞者,關鍵緣由是其行動自由受到限制。痴迷領導地位而又罔顧國際責任,美國正成為國際社會「流浪者」。

總的看,「例外論」是美國精英群體對該國行為的美好敘事。隨著美國主流文化認同與社會族群結構深刻變遷,普通民眾對其反感在加劇。美國堅持其特殊性而難以成為正常國家,更使得國際社會對其乖張國際行為倍感警覺。(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相關焦點

  • 李海東:加美「一條心...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加拿大唯美國馬首是瞻,謀求未來全球優勢地位。李海東表示,近期之所以加拿大在對華關係方面這樣高調,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加拿大這一方不能夠非常冷靜的以加方的利益來做是非曲直的判斷,而往往是以美國的利益來做自己政策的判斷。
  • 李海東暖心情感原創單曲《曾經一起》發布 珍惜眼前人
    《曾經一起》是李海東作詞、作曲、和聲、演唱,王京偉編曲、製作、混音的暖心情歌。現已上線各個音樂平臺,朗朗上口的旋律、耐人尋味的詞句,帶領聽眾解析戀愛過程中甜蜜與遺憾,幫助大家走出感情陰霾,珍惜眼前人。 據悉,原創者李海東,在觀看完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後,被劇情深深的觸動,感悟到,在我們的感情世界裡有些承諾,是我們永遠不希望兌現的,有些成長,只有失去才會獲得。於是創作了這首情感單曲《曾經一起》。李海東溫暖細膩的嗓音,細節的刻畫為歌曲增添了極大的光彩,整首歌曲的畫面感油然而生,極具共鳴感。
  • 趙明昊:美國病了,美國人醒了?
    7月3日,在慶祝美國「獨立日」發表的演講中,川普將抗議者稱為「左翼暴徒」,並指責示威活動對美國政治制度的根基構成威脅,該講話在美國引發激烈爭議。而在經濟方面,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在7月2日發布的報告中警告,今年三季度國內失業率將超過14%,2020年美國經濟將萎縮5.8%。無疑,上述危機暴露出美國面臨的諸多結構性挑戰,而其中最顯著的可謂美國政府治理效能的嚴重弱化。
  • 33家中國公司和企業上美黑名單,沒有美國允許,禁止使用美國技術
    據環球時報5月23日報導,美國商務部22日以「國家安全」為由將把33家中國公司和機構列入「實體名單」。這份「實體名單」是美國政府打擊與軍事採購有關公司的最新舉措。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商務部表示對9家公司和機構進行制裁。
  • 阮清越的難民敘事:對美國主流話語的反撥
    作者:王凱(中央民族大學講師)  在20世紀的美國歷史中,越南戰爭是一場極其弔詭的戰爭。現實中,這是美國在軍事和政治上的一次慘敗,使不計其數的越南人淪為流離失所的難民;但與此同時,在話語的層面上,在以好萊塢拍攝的《現代啟示錄》為代表的媒介所重構的、對這場戰爭的集體記憶中,美國作為戰敗國卻又成了拯救越南人的英雄,成了越戰敘事的主宰者和越戰記憶的主導者。
  • 輝瑞善存片被指欺騙性營銷 不缺的人吃了沒用
    輝瑞善存片被指欺騙性營銷 不缺的人吃了沒用   超適應症風波未了,又有製藥巨頭陷入欺騙性營銷漩渦。日前有媒體報導,美國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指出,輝瑞旗下產品善存片標籤上的「有益於眼睛和骨骼」等提示是欺騙性聲明,並以狀告相「威脅」,迫使輝瑞公司決定撤銷部分健康提示。  記者獲悉,目前共有5款善存片產品在中國銷售。輝瑞中國公司對此回應稱,這5款產品並不在CSPI針對的產品之列,因此「對中國市場並無影響」。醫藥行業分析師指出,中國的相關法規過松,導致中國市場一再成為「特例」。
  • 美媒:有關美國政治及新冠虛假信息正衝擊華人社區
    「美國華人社區掙扎於網絡虛假信息中」——美國Axios網站24日以此為題報導稱,關於美國政治和新冠病毒的虛假信息正在美國的中文網絡平臺和WeChat上大行其道,其目的往往是壓制少數族裔的政治參與,煽動恐懼或引發人們對「自由過度」的擔憂。
  • 用科學知識揭穿「網絡算命」的欺騙性
    其實,和現實中的算命比起來,這種通過網絡渠道進行的算命,則更具欺騙性,特別需要用科學知識揭穿「網絡算命」的欺騙性。現實中的算命,算命先生一般是根據算命者的相貌特徵、衣著打扮、對話內容,來猜測其年齡、職業、婚否等等一系列信息,以此取得算命者的信任。
  • 美宣稱中國破壞印太地區穩定 中使館:暴露美國一貫霸權心態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當天在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舉行安全論壇後的聯合記者會上,指責中國破壞印太地區的穩定,聲稱北京存在掠奪經濟、盜取智慧財產權以及將「全球公域武器化」的行為。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同一天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我們堅決拒絕澳美聲明中任何針對中國含沙射影的指責。埃斯珀說:「我們堅信,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也不應該支配印太地區。我們將與盟國和夥伴國合作,處理該地區緊迫的安全需求。」
  • 美國為何患上「退群症候群」 本質是美國優先
    對於白宮上述令人應接不暇的「退群」行動,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席哈斯的這段評論已廣為流傳。與多邊主義的世界發展潮流背離,美國人為此憂心忡忡,其盟友戰戰兢兢。中國學者認為,「退出主義」源於川普的「美國優先」,也是美國社會分裂的產物。「我喜歡雙邊協定」作為美國近鄰,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在感受來自美國「退出主義」的寒意。
  • 美國參議員提決議案,鼓動美國政府派高階官員出席蔡英文就職典禮
    當地時間27日,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等議員共同提出決議案,鼓動美國政府指派高階官方代表團訪臺,出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連任就職典禮,並呼籲美國政府支持臺灣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此外,議員也表達支持「臺美洽籤自貿協定」。
  • 真實的謊言—川普鼓動美國退出北約?
    北約是當今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國際軍事聯盟,對美國意義深遠,兩者聯繫緊密。「川普如果說要退出北約,對美國外交而言,絕對是一場根本性的顛覆。」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說。 不過,川普每次「退約」發言,都讓相關各方心緒難平。 「美國退出北約將會是一場災難。
  • 沒門,中國這次說不,美國氣急敗壞惡人先告狀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表示,美方對此事件炒作意圖是為了向亞太地區美國的盟友或夥伴發出信號,讓他們不要信任中國,尤其是在涉及到軍事安全方面。「美國炒作中方不信守承諾,有意詆毀中方防務部門對外交流的誠意,意在製造周邊國家和中國的矛盾,使之與中方產生隔閡,不信任中方。
  • 《我的世界》中六條欺騙性的語錄,看似真理,實則謊言,漏洞百出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世界》中六條欺騙性的語錄,看似真理,實則謊言,漏洞百出。第一條,下界不能放水。這也算是世界中一條人盡皆知的語錄,下界是溫度最高的地方,遍地巖漿,將水放在下界會立刻蒸發,所以下界是不能放水的,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要知道這可是《我的世界》,還能有做不到的事?
  • 關乎人類未來的《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 美國為何「欲走還留」?
    在美國總統川普發出「退群」聲明後,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從該協定中退出。然而,隨著年末美國大選的形勢變化,情況似乎有了轉機。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承諾,上任首日就「將重返《巴黎協定》」。  最終,這份協定,能否回到它如初的模樣?
  • 小布希稱美國淪為「香蕉共和國」,蓬佩奧反擊:你們不懂美國民主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會遭到川普支持者的佔領。事後,世界各國針對這起暴力進行了譴責,還有人因此對美國的制度提出質疑,之後,以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為代表的一批人更是將美國類比為「香蕉共和國」。「香蕉共和國」經常被用作拉丁美洲國家的簡稱。
  • 敘事經濟學
    1921年至1932年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的安德魯·梅隆以其「涓滴」經濟學聞名,他與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1923一1929年在任)一起,成功地削減了一戰之後一直保持高位的所得稅。但是,隨後,梅隆的名聲(在卡內基一梅隆大學之外的地方)開始消退,相關的敘事也失去了傳播力。
  • 餘茂春√陳剛× 美國掀起第三次「紅色恐慌」!
    國際傳熱學的領軍人物,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陳剛,近日因被控「虛假報稅、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與中國合約、任命和獎勵」等理由,被美國司法部門逮捕。餘茂春√,陳剛×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為,陳剛事件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定性:第一,從美國政治角度來說,這是很典型的對華裔追殺的行為。這實際上與歷史上美國與其他國家處在衝突和戰爭時,它對其他國家裔的美國人採取的清理、約束的那種殘酷做法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