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裡蔡少芬飾演的皇后,心機最深沉,手段最陰狠,這是公認的事實。
我之前寫《甄嬛傳》的劇評時,也有說過,太后對宜修暗殺純元,害死富察貴人等妃嬪的孩子這些事兒,是心知肚明的。
皇上對這些,也是有疑心的,只是不願意相信罷了。而且,即使沒有明確證據,皇上也知道宜修不是什麼善茬,這是毋庸置疑的。
可太后依然要處處維護皇后;
就連皇上對皇后的評價也很高,他曾經對甄嬛說:朕,如果不做這個皇帝,只是個富貴王爺,有皇后這個賢妻,你和世蘭兩個美妾足矣。
也就是說,後宮其他女子,若不是為了子嗣和朝政考慮,他都不在乎,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但皇后、甄嬛、華妃,是他自己一定會選擇的。
而且,他把宜修視為「賢妻」。
因此可見,宜修這個皇后之位,還真不是太后硬塞給皇上的,那是太后和皇上母子倆,一個默契的共同抉擇。
除了皇上和太后,宮中奴僕,也都是很尊敬皇后的,芳若姑姑第一次在甄嬛她們面前提起皇后,說了一句話,皇上倒是十分地敬重她。
這是皇宮最高處的人和最低處的人,對皇后的評價。
那麼處在中間的這些妃嬪呢?
一開始也都是很敬重皇后的,莫說齊妃這種幹什麼都不用腦子為皇后馬首是瞻的人,就是甄嬛、敬妃、欣常在這些聰明通透的人,一開始也都真心敬重皇后。
為什麼,就是因為宜修,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合格的皇后。
首先,當然是出身。
按照劇中的設定來看,從前的甄嬛、眉莊、華妃,就算卯足了勁兒,再得皇上寵愛,也不可能成為皇后,因為不合規矩,她們都是漢軍旗的人。
宜修雖然是庶出,但僅僅烏拉那拉氏是這個姓氏就足以讓她站在皇后這條賽道上,同樣可以站在這條賽道上的還有純元和富察貴人。
但宜修是合格的皇后,絕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姓氏。
太后是想皇后這個位置,一直握在自己家族手裡沒錯,但為什麼最後是宜修,而不是純元呢?
關鍵其實還是在於人。
像富察貴人這種的,就算讓她站在了皇后的賽道上,又怎麼樣呢?性子急躁,懷個孕得罪了一圈人,遇到一點事,就能被嚇得失心瘋,基本上屬於剛開始起跑,就自己把自己絆倒那種。
和皇后這種位置,註定沒緣分的。
那麼純元呢?
她能被家族視為最有競爭力的選手,送到王府,一定是有原因的。
總之,我對純元這個人的總體評價是,她有才華,有品位,符合四郎的審美,但她絕不是一個足夠強大,能夠運籌帷幄的人。
從她什麼都聽家族安排,不惜傷了妹妹的心,以及最後被宜修陷害來看,她的確不是那種,行事機敏,又穩重果斷的人。
太后說過她性子太弱,不適合當皇后。
皇上雖然提起她都是好話,但從他的回憶裡來看,純元給我的感覺是,不怎麼有主見,缺乏一點決斷力。
但宜修就不一樣了。
宜修這人,若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穩、準、狠」。
她的「穩」,第二集就有體現。
選秀時,甄嬛因容貌出眾又酷似純元,拔得頭籌。皇后知道皇上心裡高興,難免會衝動做出逾矩之事,特意來問皇上,打算給甄嬛什麼位分。
皇上果然激動難捺,沒有仔細考慮,就說,乾脆給個貴人吧。
皇后自然知道這樣不行。
但她沒有直接違拗皇上,而是淡淡笑著說了一句:「好,就貴人吧。」
接著她說了一大串話,主要意思是現在滿軍旗有兩位貴人,漢軍旗秀女中也已經有眉莊這位貴人,加上甄嬛,剛好也是兩位。
這意思其實是在暗暗提醒皇上,如此,就有點不合規矩了。
皇上一聽,也知道自己冒進了,說那就改成常在吧。
我第一次看這裡的時候,很不解,覺得不管怎樣,皇后這明明是和皇上意見不一樣了,為什麼皇上還要笑著招手讓她過來,表現出很欣賞的意思?
後來再看,才發覺陳建斌和蔡少芬兩個人演技是真好,每一種情緒都表達地很到位。皇上這裡的笑,可不是虛偽或者沒演好,確實是對皇后的欣賞。
皇上因得意失了分寸,但皇后沒有,而且她拿捏好了自己的分寸,盡到了一個皇后對皇上恰到好處的規勸——只是提醒,但絕不顯出幹涉之意。
對比後來甄嬛因為妄議朝政惹怒四郎,就能看出宜修這個人行事有多穩了。
後來除去甄嬛腹中之子那一回,更能看出她的厲害,既取得了甄嬛的信任,又得到了齊妃的三阿哥,還打擊了華妃,然後還讓皇上覺得,皇后一不在後宮,就會出亂子。
這就是皇后的厲害之處,她明明做了很多壞事,但偏偏還能維持住後宮的穩定,非常善於平衡各種複雜關係。
所以啊,皇后這個人,論個人戰鬥能力,那是王者。
但更厲害的是,她還很擅長打配合。
第28集,有一個當時被我忽略的細節,就是皇后生病,讓宮中眾妃嬪都去侍疾。
皇后這病生的非常巧,恰恰和年羹堯的夫人同一晚生病,恰恰那一晚,宮裡的太醫都被年羹堯請到了自己家裡,皇后連請個太醫都請不到。
更恰好的是,皇上那段時間,故意縱容年羹堯猖狂,使他引起公憤。
朝堂之上和市井百姓間已經有人在議論年羹堯目中無上了。
但後宮中人不知道啊。
所以皇后這一病,病得特別好,不過一個晚上,後宮已經人盡皆知,年羹堯竟然猖狂到,膽敢不顧及皇后的生死,完全不把皇上和皇后放在眼裡。
其實皇后壓根沒病。
後來溫實初也說了,當晚太醫院明明有人留守,皇后想傳喚太醫,那是分分鐘的事情。
皇后不過就是設了個局,把年羹堯目中無上給做成事實罷了。
所以,你看,皇后和皇上配合得多好啊,一個顧前,一個顧後,而且皇后做這些事,也不是皇上特意交待的,純粹是她看得懂局勢,猜得透皇上的心思,又有成事的能力。
甄嬛那麼聰明,也是在皇后這一出裝病時,才意識到有蹊蹺,對崔槿汐說,如果皇后不想張揚,就不會讓妃嬪們連夜侍疾了。甄嬛反應過來後,也開始配合皇上圍剿年羹堯。
但皇后,無需任何人提醒,已經和皇上同步有這種覺悟了。
皇上不喜歡宜修,但總說宜修是賢妻,就是因為宜修是他穩固皇權的最佳輔助——聰明,有手段,性子沉穩,目光長遠,還很會修繕皇家顏面。
太后一直維護宜修,其實也是因為如此,宜修撐得住場子,總是能一眼看透利弊,穩準狠地維護好皇室利益。
宜修、皇上、太后,這三個人,是天生的權謀家,本質上是同一種人,所以他們的溝通永遠都是最順暢的,做事也都是最合彼此心意的。
華妃那種性子要是做皇后,得把皇上和太后累死,淨跟在她身後收拾爛攤子了;
眉莊即使還受寵,也不行的,她在人性鬥爭上的覺悟太差,太容易鑽進圈套;
曹貴人也謹慎、聰明,有謀算,但大格局不行。
敬妃、端妃、欣常在都是那種躲起來自保沒問題,衝鋒陷陣、統領全局就Hold不住。
如果不是因為後來沒能控制好對別人生孩子這事兒瘋狂的嫉妒心,放眼整個後宮,還真沒有人比宜修更適合當皇后。
甄嬛也不行,說實話,甄嬛走到最後,運氣佔了很大一部分,甄嬛好幾個宮鬥名場面,仔細想想,其實都是漏洞百出,完全就是靠老天開恩。
但宜修的每一步,都是精準計算,嚴絲合縫。
有沒有運氣,她都能不斷往高處走,這才是真厲害。
其實太后和皇上,後來是把甄嬛當成另一個宜修來培養的。
這也是宜修最後被永遠關起來的原因,不是因為她殺死了純元,而是因為,終於有一個人可以替代她了。
甄嬛最後的身份,準確地說應該是烏拉那拉·甄嬛——關起來的宜修,和行走在陽光下的甄嬛,從此合二為一,永遠地為皇室活在這後宮裡,成為穩固權勢的傀儡。
皇上和太后的算盤,真是打得太好了。
從始至終,宜修是一個有用的人,但不是一個被偏愛的人。
當所有價值都被盤剝完之後,她的人生也就走到了盡頭,宜修是懂這個道理的,所以她才那麼步步為營地提防著甄嬛。
甄嬛比她運氣好,就好在,甄嬛到底是被愛過的人,所以甄嬛心理的恨,就有緩釋的空間,這是宜修怎麼算都算不來的。
如果可以,不知道宜修會不會想成為一個被愛的人,像純元那樣,哪怕無用,但到底被人放在心裡認認真真善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