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很顯然是一個很有民族情懷的導演,《八佰》這部電影10年前就開始立項,幾經輾轉,終於在今年電影復市後上線,並掀起了中國電影市場復市的第一波風暴。
在鮮有對手的情況下,《八佰》最終的電影票房或許會衝上30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會擁有如此高的票房,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
管虎說在拍《八佰》之前他去各大城市採訪90後,00後知不知道淞滬會戰,90%的年輕人都眉頭緊鎖。
但是《八佰》的轟動效應證明在這個時代即使有些重要時刻現在的年輕人或許不太清楚,但他們斷然不會忘記那些年中國傷痕累累的時間段,他們也想要去了解那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八佰》是一部群像電影,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面對強大的日本兵,每個人最初的反應都不同,有想要和日本兵死磕的,有想要逃走的,有想靠著倒賣情報發國難財的,有隔岸觀火的。
他們的價值觀和所處的年齡段,社會地位都不盡相同,這是他們的殊,但最終他們終奔向了民族大義的同。
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講述著這個古老民族在被敵人壓迫的喘不過來氣的時候,心中那對於這個民族和對這個國家的期望。
就像謝晉元所說,我不知道歷史會怎麼評價我們,但是此時此刻我希望後人看到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並不是沒有後退,這個國家還有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有著八佰壯士的這四百來號人這種絕不後退,拼死也要插上民國國旗的決心和氣魄,才讓這個民族在接近100年的歷史間終於重新站上了歷史的舞臺,重新在國際上有了屬於自己的聲望。
他們以卵擊石的舉動並不是毫無意義,他們的舉動喚起了更多國人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期望。
影片最後放到如今大上海的繁榮和喧囂,似乎當初四行倉庫的那場戰役從沒有遠去,八佰壯士捍衛的是這個民族和國家崛起的心氣神,正是那種絕不後退的意志讓這個國家在當今的國際格局中一直保有著不卑不亢的氣度,也讓這個民族和國家有底氣和力量處理好當今複雜的國際形勢。
四行倉庫一直都在那裡看著如今大上海的繁華,它像一個時光裡的旅人看著這浮華人世間的紛雜,它時刻都在提醒和警醒著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落後就要挨打,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強大才有底氣在國際關係中有力的發出屬於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時代的聲音。
《八佰》的火爆也讓更多的導演和出品人看到了戰爭片的潛力,這個時代沒有脫離時代的類型片,沒有天花板就那樣的類型片。當在適當的時期,在觀眾心中投向一顆重磅炸彈,那一定會取得你想取得的效果。
即使《八佰》的電影票房非常短暫的被情人節的限定電影搶走了單日票房冠軍的頭銜,但是時間總會留下最有意義的電影和故事以及歷史見證者。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四行倉庫必將一起與這個民族和國家走向更遠的烏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