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耗資5億,全砸在倉庫裡!居然不拍淞滬會戰橋段,大敗筆

2020-09-05 餅叔看電影

戰爭片自從《拯救大兵瑞恩》之後,已形成一個固定套路:電影開頭,必是一場激烈戰鬥場面,先聲奪人,開門見山,為整部影片奠定一個基調。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經典的諾曼第登陸戰;《集結號》開篇扣人心弦的巷戰;日本的《阿基米德大戰》,也要把大和號被美軍飛機擊沉,這段經典戰爭場面提前到片首。



《八佰》這麼經典的素材,一開始絕對應該是把淞滬會戰最慘烈的那幾次戰鬥,拿出來,隨便挑著拍,都不會比諾曼第登陸戰遜色:

1、三個德械師圍攻日本海軍陸戰隊,尤其36師一度衝進匯山碼頭;

2、姚子青營死守寶山縣城,最後全營官兵殉國;

3、羅店反覆爭奪戰,血肉磨坊;

4、桂軍在蘊藻浜自殺式衝鋒,最後全軍覆沒;

5、日本第十軍在杭州灣登陸,迅速佔領金山衛。



以上這些慘烈的戰鬥場面,絕對應該在《八佰》開頭,佔據至少30分鐘片長,我選擇兩個橋段:姚子青營守寶山+桂軍蘊藻浜衝鋒。

結果,5億成本的大製作,開頭是一群雜牌軍,懵頭懵腦的走進大場鎮,被一隊日軍騎兵衝散......太弱了!

整部電影的格局,都局限在了倉庫內,始終沒有打開,四行倉庫之所以聞名,全因為它的背景是淞滬會戰。

開頭不表現淞滬會戰的戰鬥大場面,如何才能凸顯四行倉庫的重要意義呢?

本片最大的敗筆,正在於此。



缺少了淞滬會戰這個大背景,導演埋頭於倉庫內的精雕細琢。但真實的歷史中,四天四夜的四行倉庫守衛戰,戰況並不激烈,日軍迫於租界安全,不敢使用重武器,也不敢使用飛機投彈轟炸,雙方傷亡並不大。

所以,要想表現四行倉庫戰鬥的慘烈,導演只好無中生有了。電影中最煽情的幾個戰鬥場面,幾乎都是藝術加工的:



(不是瞎說啊,以下內容參照自《八一三淞滬抗戰親歷記》,其中楊瑞符所寫的《孤軍奮鬥四日記》一文)

1、王千源、張譯、歐豪、姜武等這一幫散兵遊勇、雜牌軍,基本是導演藝術加工上去的,我猜應該是為了體現戰爭中脆弱的人性吧,人都怕死。

其實,淞滬會戰中,三個德械師的待遇和其他部隊不同。其他部隊拉上前線,打殘了就整體換下去休整;而德械師不是,隊伍出現缺員,基本都是整排、整連成建制的給補充上,而三個師始終堅守在陣地上。

補充上來的新兵,先在後方待命,只派排長和連長等幹部,去前線熟悉地形、敵情,然後再把新兵拉上去;換防時,還要留下一些老兵,以老帶新,逐次整編。而整個師,三個月時間都堅守在前線。

孫元良的第88師,一直駐防在上海市區閘北的正面防線上,總共補充了五六次新兵,老兵幾乎傷亡殆盡。但整個師依然士氣高昂,編制不亂。



2、孤軍營進入四行倉庫後,第一件事就是用麻包堵住每一層的窗戶,只留射擊孔。大門也完全封閉。所以,日軍不可能往裡投進毒氣彈的;也不可能搭梯子進入倉庫,這些橋段,誇張的有點過分了。

另外,電影中還有一處橋段:孤軍營故意打開一樓大門,放了一隊鬼子進來,然後甕中捉鱉。甚至還抓了幾個俘虜,讓新兵練槍,中國軍人素質很高,嚴格遵守日內瓦公約,當時不會這麼做的。(不過看時的確很過癮,很解恨!)

3、最燃情的身綁手榴彈跳樓,也很值得懷疑,反正楊瑞符的回憶文章中沒有提及。

鬼子舉著鋼板衝鋒,倒是有,孤軍士兵都是往下扔手榴彈,基本就解決了。至於身綁手榴彈跳樓,實際上是隨後南京保衛戰發生的一幕,中國士兵為阻擋日軍坦克攻城,從南京城牆上跳下,與敵同歸於盡。

4、最後孤軍營衝過垃圾橋的情形,有點與事實相差過大。

當時孤軍營衝過橋時,的確有日軍機槍掃射,但火力被租界地的英軍炮火壓制住了。當時88師參謀長與租界地英軍司令,事先已經達成君子協定,英軍負責壓制對岸日軍機槍陣地。所以,中彈者沒有那麼多。



雖然說電影不是紀錄片,以上說的也許過於吹毛求疵。但是,對於熟悉這段歷史的人來說,觀看這些橋段時,就會比較糾結,如鯁在喉。

作為導演,其實很注重細節的真實性,比如演員的口音:謝團長廣東腔,兩個團附一個天津話、一個福建話,都是嚴格遵照史實來的。

以上從雞蛋裡挑出來的那些骨頭,我認為是導演的無奈之舉,如果真實戰況如寶山守衛戰那樣,就不用藝術加工了,直接還原當時戰況就行了。可惜,四行倉庫不是寶山。

無論如何挑骨頭,《八佰》電影還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看的,它也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好的戰爭片之一了。


相關焦點

  • 《八佰》似乎過於專注小人物,不惜捨棄淞滬會戰大背景
    淞滬會戰最慘烈的那幾次戰鬥,拿出來,隨便挑著拍,都不會比諾曼第登陸戰遜色:1、三個德械師圍攻日本海軍陸戰隊,尤其36師一度衝進匯山碼頭;2、姚子青營死守寶山縣城,最後全營官兵殉國;結果,5億成本的大製作,開頭是一群雜牌軍,懵頭懵腦的走進大場鎮,被一隊日軍騎兵衝散......太弱了!整部電影的格局,都局限在了倉庫內,始終沒有打開,四行倉庫之所以聞名,全因為它的背景是淞滬會戰。
  • 《八佰》與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是團長謝晉元為了迷惑敵軍,對外誇大稱部隊人數為「八百」。1937年8月13日,淋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上海大場鎮失守,中國守軍開始撤退。只有88師524團1營,奉命留守在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內,掩護大軍撤離,避免被日軍圍殲。
  • 5.5億拍了個偽歷史?大部分人沒看懂「八佰」,管虎犯的5個錯誤
    就拿2020年上映的《八佰》這部影視劇來說,剛上映一天時間就超過了2億元的票房,據悉這是花費5.5億打造出來的感人巨作。但是現在卻有人站出來指正,《八佰》這部電影是管虎導演拍出來的偽歷史題材,其實《八佰》的背後導演管虎可能犯了5個歷史錯誤。第一:人數不對。1937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是當時國軍失敗的一場戰爭,當時在失敗之後,國軍只能被迫撤離。
  • 電影推薦:《八佰》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本部電影講述的是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堅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即四行倉庫保衛戰,亦為整個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日本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餘次瘋狂進攻。其戰鬥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而《八佰》這部電影想還原當年一役,不過小影觀看後的感受不是那麼好,總體上這部點有點虎頭虎腦,想拍多主角但是又沒處理好,每條線都是突然開始突然結束。
  • 管虎:90%的年輕人不知道淞滬會戰,這就是我拍《八佰》的意義
    在鮮有對手的情況下,《八佰》最終的電影票房或許會衝上30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會擁有如此高的票房,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管虎說在拍《八佰》之前他去各大城市採訪90後,00後知不知道淞滬會戰,90%的年輕人都眉頭緊鎖。
  • 觀《八佰》:電影裡的故事就是淞滬會戰的真實縮影
    8月22日帶妻子和不到5歲的兒子,去看了《八佰》這場電影。先給電影打個分:7.8分。電影前半部分使人熱血沸騰,有幾個場景很感動,差點讓人流淚;最後一小部分略顯畫蛇添足之感,但總體上不失一部好片。這應該是我對所有的戰爭片包括歐美拍得一些戰爭片評價最高的電影。①戰爭場景很逼真,槍炮彈藥、房屋建築以及各種道具都很有年代感、真實感,這也是我認為唯一一部拍出了抗日戰爭那種「兵荒馬亂」感覺的電影。
  • 電影《八佰》熱映,你可知淞滬會戰是我軍主動發起的反擊戰?
    最近電影《八佰》正在影院熱映,截止目前電影上映6天票房已接近13億。在疫情形勢依然緊張的情況下,這部電影無疑有創造了一個影史奇蹟。《八佰》的故事是淞滬戰役的最後一役,在此之前,我軍已與日軍鏖戰了三個月,傷亡異常慘重,今天帶大家來重溫這段歷史。
  • 電影《八佰》熱映,聊一聊四行倉庫保衛戰始末,以及淞滬會戰
    2020疫情過後,電影院開放,《八佰》熱映,上映首日票房已破兩億,可以說在今年行情的映襯下,絕對可以說十分的成功。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實際參戰人員423人,倖存377人,擊斃日寇兩百餘人。沒有電影後期撤退渲染的那麼慘烈。
  • 《八佰》還原的淞滬最後一役,四行倉庫「廈門造」
    《八佰》這部電影是前不久,我和女友去看的,我還記得,當時,電影院坐無缺席,黑壓壓的一片人。值得一說的是,這部電影真的很震撼,發自靈魂深處的震撼,既好看又催淚,整個電影院哭得是稀裡譁啦啊!我的女友也不例外……好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神作」:《八佰》
  • 電影《八佰》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淞滬會戰為什麼要堅持91天
    電影《八佰》於8月14日晚上七點半在國內開啟點映,引起強烈反響。豆瓣評分高達8.3分,貓眼評分高達9.4分。其預售票房高達679.5萬,可謂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一部佳片,截至目前單日票房接近1000萬。該片的正式上映日期為8月21日。。
  • 《八佰》8月17號點映 淞滬會戰末期,國軍西撤,只留下「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
    《八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抗日戰爭片多如牛毛,《八佰》憑什麼被推上神壇?耗資7億難回本
    再加上今年的疫情爆發,好多影片都推遲上映,《八佰》自從重新定檔在8月21號都,也算是影界的一件喜事了。抗日戰爭片多如牛毛,《八佰》憑什麼被推上神壇?耗資7億難回本《八佰》其實早就已經拍攝製作完成,原定於去年上映,在去年影片突然宣告放映取消也並非疫情的原因,官方只是宣布是因技術原因無法上映
  • 淞滬會戰最後一場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八佰》帶給我們的震撼
    幾番波折後,電影《八佰》最終上映了。這部熱血沸騰,感人至深的愛國戰爭片,掀起了疫情復工後的一波高潮。影片根據真實歷史改編,1937年10月,此時處於淞滬會戰後期,國軍第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對外稱共800名官兵,名為「
  • 《八佰》淞滬抗戰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8月2日,導演管虎的電影《八佰》正式宣布定檔8月21日,在之前,《八佰》一年前曾宣布定檔,但無奈遭遇延期。這部電影之所以叫《八佰》,是因為電影中國軍軍官謝晉元率領的部隊為了爭取援救時間,對外宣稱部隊有八百人,後世便稱之為「八佰壯士」。
  • 煽情的《八佰》,怎能再現淞滬會戰的悲壯
    看了一下熱映的《八佰》,拍的再好也只是停留在術的層面,越是煽情越沒法走心,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高配版的《舉起手來》。從《江陵十三叉》到《南京審判》,都沒超過《南京!南京!》的標杆。首先尊重先烈,只論電影:一味強調悲壯和英勇,流於表面。最後還硬加入喚起民眾覺醒、激起民族奮進的煽情,就更加莫名奇妙了。煽情的橋段太多,為了煽情而煽情。歷史向來都是沒有一絲溫情的,慘烈而悲壯!
  • 《八佰》花了5.5億建了68棟樓,就是沒花錢請流量…
    5.5億這種尾巴跟著八個零的數字,我確定了三遍才敢相信。我細細研究了《八佰》的演員表,沒有發現一個天價片酬的流量,居然還能花了這麼多錢?!《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八佰》電影票房破紀錄 耗資7億拍攝地將轉為實景對外開放
    今天我們好好聊聊《八佰》。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軍先後投入士兵80餘萬人,包括國軍最精銳的全德械裝備的87、88師,蔣介石意圖通過此戰役扭轉華北戰場之頹勢,並借上海「國際市場」之聲勢引起「國際注意」。但戰事遠遠超乎了他的想像,淞滬會戰戰事不斷擴大,中日雙方進入鏖戰階段,到10月底,國軍死傷將近三十萬,主力部隊基本撤出上海。
  • 電影《八佰》,就在蘇州拍的!
    》作為首部定檔的國產大片累計票房已破了8億無疑給整個電影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一役已經大半年沒有踏入影院的小編在周末觀影《八佰》的過程中感受到久違的大銀幕看大片的震撼感!查找了一些電影相關資料發現電影《八佰》和蘇州居然這麼有緣!
  • 《八佰》的時代背景,八一三淞滬會戰到底是誰主動發起的?
    老周摘要:抗戰題材電影《八佰》即將上映,該片以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謝晉元率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為原型,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影片的時代背景八一三淞滬抗戰,到底是誰主動發起的?月21日上映,這部影片可以說從拍攝到上映,都始終是備受關注的焦點,歷年來的抗戰題材影片,熱度沒有一部超過《八佰》的。
  • 耗資7億,票房破紀錄,《八佰》淬鍊出國產戰爭電影新標杆
    《八佰》終於來了!光點映票房就斬獲了2.31億的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提振了疫情後的中國電影市場。但戰事遠遠超乎了他的想像,淞滬會戰戰事不斷擴大,中日雙方進入鏖戰階段,到10月底,國軍死傷將近三十萬,主力部隊基本撤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