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7億,票房破紀錄,《八佰》淬鍊出國產戰爭電影新標杆

2020-08-27 電影生活

《八佰》終於來了!光點映票房就斬獲了2.31億的票房,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提振了疫情後的中國電影市場。

命途多舛、百般權衡,如今的《八佰》是否偏離創作原點我們未可知,蘇州河兩岸的眾生群像、捨生取義的八百壯士,當然還有戰場中的懦弱、恐懼、掙扎,家國情懷、離亂史詩,《八佰》都有涉及,但並不是重心,創作者明確的知道,他們要打造的是一部劃時代意義的商業大片,歷史反思只是錦上添花,不能喧賓奪主。

今天我們好好聊聊《八佰》。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國軍先後投入士兵80餘萬人,包括國軍最精銳的全德械裝備的87、88師,蔣介石意圖通過此戰役扭轉華北戰場之頹勢,並借上海「國際市場」之聲勢引起「國際注意」。

但戰事遠遠超乎了他的想像,淞滬會戰戰事不斷擴大,中日雙方進入鏖戰階段,到10月底,國軍死傷將近三十萬,主力部隊基本撤出上海。

但謝晉元率領的國民黨政府軍第八十八師二五四團第一營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奉命進入四行倉庫,與日軍展開了四天四夜殊死搏鬥,「八百壯士」的壯舉重振了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也打破了日本的計劃。

也許是愛國精神或是高度戲劇化的故事,「八百壯士」被一代代電影人重現銀幕,早在1938年第二代導演應雲衛就將其搬上銀幕,1975年丁善璽執導,柯俊雄、林青霞主演的《八百壯士》則是流傳最廣的版本。《八佰》也借鑑了1975年版本中的諸多元素,包括肉身炸坦克和楊惠敏獻旗等橋段都如出一轍。

但相比起此前塑造典型的方法,《八佰》的野心則更大、更恢弘,它並不是從謝晉元或是單個士兵出發,而是一開始就營造了百川入海的景象,由歐豪飾演的端午無疑是前半部分的視點人物,奔向逃亡的他意外加入了二五四團,進入四行倉庫,四天四夜的鏖戰中,從懦弱、逃跑到擔當、就義的完整成長,連接起倉庫內外,蘇州河兩岸全體軍民的覺醒。

而圍繞在端午身邊有散兵和正規軍為代表,散兵出身複雜也各有神通,但也有貪生怕死之徒,就以老鐵(姜武飾)和老算盤(張譯飾)為代表,而正規軍則視死如歸、捨生取義,以朱勝忠(魏晨飾)、上官志標(俞灝明飾)為代表。

端午隔江遠眺,蘇州對岸人民更是盤根錯節,女權先驅何香凝、青幫老大杜月笙、戲臺老生、大學教授、賭場姐弟、青年學生,各階層組成了上海灘的群像。

正規軍的英勇喚起全體將士的勇氣,八百壯士的英勇又推動了對岸民眾的覺醒,如潮起潮湧,一浪高過一浪,最終形成了滔天大浪——全體國民的覺醒,端午因「護旗」就義,之後轉入第三幕由謝晉元帶領將士冒死「衝橋」,民眾終於覺醒,民眾衝向鐵欄向壯士們伸出雙手。

誠如許多人認為的最大爭議點是「國軍抗戰」,而這恰恰與影片的主旨相背離,《八佰》貫徹的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正如影片最後的字幕「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也是《八佰》所表達「民眾覺醒」。無疑《八佰》是真正的主旋律,這也可能是《八佰》涉險過關的原因。

如此群像需要更磅礴的舞臺,在這方面《八佰》下足了血本,耗資七億,在蘇州搭建了拍攝基地,基本一比一還原了蘇州河和兩岸,全片IMAX攝影機拍攝更把這個舞臺展現的淋漓盡致,大量的長鏡頭隨意掃過就是數百人的場面調度。

影片的視點上天入地,租界民眾沿著河堤在看對岸的士兵,士兵隔著窗看著對岸的燈紅酒綠,歐美記者在遠處拍攝四行倉庫,深入四行倉庫的記者用黑白畫面紀錄著歷史,天空中則漂浮著熱氣球,那是美國的觀察員,在看著四行倉庫的戰況。

實現交錯,「看與被看」交織,讓天上、地下,北岸、南岸形成天堂、地獄的鏡像。

縱使有萬種野心,到最後也有落到實處,電影需要主線、結構也需要獨特的「概念」,而《八佰》的概念就是戰爭奇觀,電影一開篇就是一場橫刀立馬的打戲,之後的打戲則一場比一場大,一場有一場的特色,最終推到了情緒的高潮。

《八佰》的主題集中於四天四夜,總共也有四場戰爭戲,第一場是正面突襲戰,精準布防,請君入甕;第二場是日軍突襲,數十個死侍從下水道潛伏,從內攻破、水中廝殺;之後日軍動用機械鏟車推倒倉庫,壯士們身綁炸彈,從高處墜樓,慷慨赴死、報效國家;第四場「護旗」戲,飛機高空掃射,戰士舉槍對峙,用身體為國旗奠基。

兩個多小時的戰爭片,基本從頭打到尾,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說《八佰》是一部戰爭「爽片」一點也不過分。

當然,《八佰》也不是一部完美之作,在戰爭「爽片」與反思之作中左右搖擺,群像導致的結果是情緒到了,但有些人物卻變得十分模糊,最重要的謝晉元團長在電影的前半段基本沒有出現,而到了第三幕性格又非常刻板,大量民族大義的對白和主角光環,讓這個人物有些虛假。

還有那個照相記者如何實現了從幫日本人的「漢奸」到進入倉庫與士兵共生死,還有最後留在四行倉庫的「敢死隊」的結局也沒有交代。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戰爭背後可能都是政治」,在當權者看來四行倉庫的壯舉只是一場「表演」,為了換取歐美各國的支援,而二四五團的壯舉喚起的是全民的自覺、國民的覺醒。

「歷史會記住這裡,會記住這些人」。

相關焦點

  • 《八佰》電影票房破紀錄 耗資7億拍攝地將轉為實景對外開放
    《八佰》電影票房破紀錄命途多舛、百般權衡,如今的《八佰》是否偏離創作原點我們未可知,蘇州河兩岸的眾生群像、捨生取義的八百壯士,當然還有戰場中的懦弱、恐懼、掙扎,家國情懷、離亂史詩,《八佰》都有涉及,但並不是重心,創作者明確的知道,他們要打造的是一部劃時代意義的商業大片,歷史反思只是錦上添花
  • 《八佰》耗資7億人民幣 打造戰爭大片
    《八佰》:戰地片的春天《八佰》作為疫情後率先上映的華語商業大片,以春風和煦之勢喚醒了電影業的寒冬。此部大片後備受關注,這不僅因為它是今年影院第一步華語商業大片,還因為《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程IMAX攝像機拍攝、耗資7億的華語超級商業大片。片中再現了抗戰時期中極為悲壯的一戰:四行倉庫保衛戰。《八佰》的片名便是來源於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歷史淵源,當時四行倉庫保衛戰堅守的戰士實際只有四百多名,但為了鼓舞士氣,壯大聲勢,他們對外號稱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 《八佰》今日公映,點映票房破紀錄
    8月21日,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銀幕。此前,電影在全國舉行了超前點映,票房突破2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為剛剛復工的電影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點映以來,電影中平凡而無畏的戰士們抵抗外辱的決心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 抗日戰爭片多如牛毛,《八佰》憑什麼被推上神壇?耗資7億難回本
    耗資7億難回本近幾年來,中國高質量的電影頻出,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演員和不錯的劇本,讓華影樂壇不再是爛片雲集。耗資7億難回本《八佰》其實早就已經拍攝製作完成,原定於去年上映,在去年影片突然宣告放映取消也並非疫情的原因,官方只是宣布是因技術原因無法上映
  • 兩日票房破5億!為什麼《八佰》能打破國產戰爭片的票房天花板?
    假設《集結號》代表了傳統國產戰爭片的票房天花板,那麼《八佰》無疑正在接近甚至可能打破這一天花板。當一部歷經曲折的電影在一個特殊的節點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重生,它不僅收穫了報復性觀影的紅利,更證明了第一個衝出戰壕的戰士未必先倒下,而是有可能贏得接近兩周的影市真空期作為勇氣的報償,直到9月諾神的《信條》上映,《八佰》在市場上並無真正的對手。
  • 兩天票房近6億!《八佰》真要摸到國產戰爭片的票房天花板了?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啟動儀式上,陳道明把《八佰》的四億票房口誤說成了四百億,這當然是中國電影一個喜慶的口誤,可是《八佰》的最終票房,到底會是多少億?假設《集結號》代表了傳統國產戰爭片的票房天花板,那麼《八佰》無疑正在接近甚至可能打破這一天花板。
  • 花費7億,耗時10年,為啥說《八佰》是國產戰爭片的新標杆?
    一部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神作。而這一部跳檔3次,花費7億,耗時10年當之無愧的巨製,被賦予了最高的期待。現在,三日票房超8億,豆瓣評分穩定在8分檔的成績,也證明了它是不負眾望的——《八佰》但是管虎沒有想到的是,最終電影上映,距離他開始準備過去了整整十年。想拍一部電影,肯定用不了這麼久;想拍出心目中的《八佰》,可能真的需要十年。
  • 花費7億,耗時10年,為啥說《八佰》是國產戰爭片的新標杆?
    自從疫情開始,很多人就再也沒有去影院看過新電影。春節檔的幾部巨作依次宣布撤檔後,購票平臺上長達8個月沒有出現新片。現在的電影市場,急需一部像《戰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的救市之作。一部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神作。而這一部跳檔3次,花費7億,耗時10年當之無愧的巨製,被賦予了最高的期待。
  • 口碑6.5,票房5億,《金剛川》後勁不足,《八佰》年冠穩了
    《金剛川》上映至今已有些時日,這部耗資4億,聚集了三大百億票房先生張譯、吳京、鄧超,三大知名導演的戰爭大片,在還未上映之前,一直被視為今年爭奪票房年冠的種子選手,很多人一開始預測這部電影票房至少30億起步。
  • 《八佰》何以能成為中國戰爭電影的新標杆?
    直至8月21日,由管虎拍攝的戰爭電影《八佰》成為後疫情時代在中國大陸率先上映的第一步電影《八佰》對於整個中國電影而言,是後疫情時代的一塊「敲門磚」。業內大多數製作公司、投資商、知名導演、知名演員都卯足勁的支持誇獎這部電影。而作為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重金投入的關鍵電影,自然也對這部救市之作寄予了厚望。無論是電影質量還是電影票房都將深深觸動著大部分投資人、製片人、導演、演員的心,因為電影的表現將直接牽扯到後續大部分調整檔期電影的利益。
  • 你什麼時候感受到了國產戰爭片的崛起,《戰狼》?還是《八佰》?
    你是在什麼時候感受到了國產戰爭片的崛起,是大名鼎鼎的《集結號》,是中國歷史總票房第一的《戰狼2》,還是今年登頂全球票房年度冠軍的《八佰》?細讀這些年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國產戰爭片票房,能看到這一類型片是如何伴隨電影工業的進步不斷探索和進化,讓更多的觀眾在電影中走近歷史,了解英雄,珍惜和平。
  • 《八佰》歸來歡聲雷動:耗資7億,籌備超10年,7位影帝3位影后
    8月2日,由管虎導演的戰爭電影《八佰》宣布再次定檔,正式定於8月21日在全國上映,據了解,電影《電影《八佰》,耗資7億,籌備超10年,匯聚了7位影帝和3位影后。片尾曲是那英和安德烈·波切利傾情獻唱:《蘇州河》,可謂是大牌雲集。
  • 中國電影2020年度票房突破200億 《八佰》以31億元票房位居排行榜...
    根據中國電影票房App數據,截至12月31日上午,2020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200億(人民幣,下同)大關,國產影片《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位列年度票房榜前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內地院線與全球電影市場一同在上半年遭遇驟停。直至7月,由於此間疫情控制得力,影院得以重啟。
  • 《八佰》的25億概率
    8月14日周五黃金場,《八佰》開啟提前點映,在當天半小時密鑰限制下,全國共有7000場點映,累計票房1440萬元,僅稍次於當日新上映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但在國產片中,聚焦近現代純粹戰爭題材影片,長年處於空缺狀態,縱觀中國影史,未有一部突破10億元票房,2011年《金陵十三釵》之後也未有一部突破5億元的影片,突破1億元票房的僅有10部作品。通過整理票房前十的國產戰爭片(聚焦近現代的純粹戰爭片)可以看出,國產戰爭片幾乎為一二線觀眾量身定做,三四線觀眾鮮有問津。
  • 半年來全國電影票房9億《八佰》破7億,活該它該紅。
    近日,隨著《八佰》《蕎麥瘋長》等優秀國產影片定檔,人們的觀影意願正在提升。貓眼數據顯示,《八佰》點映當日票房就突破了1400萬元,證明了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多位影院負責人告訴記者,行業一直在等待這種大體量的電影來重振市場,《八佰》不僅重新燃起了觀眾的觀影熱情,也增強了電影行業的信心。
  • 國產戰爭巨製《八佰》破點映票房紀錄 今日公映揭秘四大看點
    8月21日,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銀幕,並發布公映版預告與公映版海報。此前,電影在全國舉行了超前點映,票房突破2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極大振奮了剛剛復工的電影行業。點映以來,電影中平凡而無畏的戰士們抵抗外辱的決心也點燃了無數走進電影院的觀眾。
  • 斥資7億,全國首映票房4.5億,《八佰》燃爆影院
    《八佰》是否值得看?截止8月21日零時,點映票房斬獲2.3億,打破了《西遊記女兒國》的點映1.79億的紀錄直接給電影院上了一道「頭盤硬菜」,預估在這樣艱難時期也可以突破30億票房大關。觀眾們日益高漲的愛國情懷,以及「小鮮肉」和「老戲骨」碰撞出的火花,都是這些電影的吸睛之點。《八佰》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 電影《八佰》點映,為何能在短短6天打破票房紀錄?
    不過,《八佰》在電影之後,是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剛開始點映的時候,《八佰》這部電影的票房就飆升,而且《八佰》在豆瓣中的評分也是高達8.3分。大家別看8.3分,其實已經是非常高分了,一部電影能達到豆瓣評分7分以上都是很不錯的一部電影。
  • 從口碑兩極化的《八佰》回顧國產戰爭片:你pick誰?
    第2920期文化產業評論歷經審查、撤檔、改檔、刪減等諸多風波後,《八佰》終於上映。然而等待《八佰》等並非眾口一致的好評,兩級化評價的《八佰》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八佰》的差評又能給國產戰爭片哪些啟示呢?在戰爭片中還有一片紅海,是國產戰爭片尚未涉及的,那就是科幻向的戰爭片。科幻向戰爭題材的電影票房相當可觀,全球電影總票房榜前五中四部電影涉及未來戰爭,分別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阿凡達》《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以及《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以上科幻向戰爭片段的全球票房分別是29.97、27.80、20.68以及20.48億元。
  • 電影《八佰》點映票房突破2億大關,已創下中國點映票房新紀錄
    八佰點映票房破2億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八佰》點映票房突破2億大關,已創下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新紀錄今天是《八佰》二輪點映的最後一天,從明天起本片將正式上映,你猜猜最終將會收穫多少票房?《八佰》的誕生,可能會是國內戰爭片的一個標杆。取材於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導演管虎用八佰壯士誓死捍衛家園的大無畏精神,去傳達了一種屬於底層士兵的英雄主義。切切實實讓人感受到了一種非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