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概念英語》我設定的次數是100遍,這個數字不是隨便定下來的,背後是我的深度思考和實驗所得的成果。
100是200的一半,而200來自俞敏洪在北大背誦《新概念英語2-4冊》200遍的事跡。當時我知道的時候,就主動給自己打個對摺。他是大佬,我是小嘍囉,沒得比。
而且我的專業是工商管理,他是西語,如果直接照搬,就不理智了。所以他背誦,我朗讀;他200遍,我100遍。以我的英語水平,高考139分,從第3冊開始也是非常合理的。
為什麼不定50、60、80或者120呢?
因為100分一直都是滿分的標準,我想做到100分。從心理承受的角度看,100遍比起50遍,難度不只提高2倍。我希望可以挑戰一個較高的目標,畢竟我也不是太差,做不了大佬,比普通人強一點,還是應該能做到的。
所以,這個100就這麼定下來了。
一實踐就發現,讀100遍可真不簡單,首先從嗓子上就受不了。連續讀完第1課的20遍,嘴巴不停,就要1個多小時了。搞了幾次勉強讀完50遍,就露怯了,想放棄。當時我真想抽自己幾個大嘴巴,不是金剛鑽攬什麼瓷器活。
這是正常人都會有的反應,你們現在剛開始遇到的麻煩,我也遇過。我不是天賦異稟,毅力驚人。萬事開頭難嘛!
我把書丟在一邊,消沉了幾天。想到自己已經通過堅持跑步,每天早晚跑一圈4公裡,改變了身材和精神面貌,讀《新概念英語》100遍不會比這更難的,我就不信了。於是,開始琢磨怎麼降低難度。
很快我就想到了化整為零,每次只讀不超過10遍,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然後每天安排幾個零碎的時段來讀,這是前面寫過的見縫插針法。
我把這塊大石頭撬動了,事情開始步入正軌了。一開始,我是另外找一個本子來記錄次數,寫上7+8+5之類的,反饋結果並不直觀,不是很有激勵作用。所以我又琢磨出來了「正字記錄法」,每讀一遍就在書上畫一筆。這又解決了一個問題,改進非常大。
用了3天,我就把第1課讀了50遍,已經非常熟練了,能背下來了。然後就開始讀第2課,也讀到了20多遍。但我發現第1課並不是記得那麼牢固,就停下來了。
擺在我面前有兩條完全不同的路:
一、讀完一課100遍再讀下一課
二、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100遍
最終我選擇的是第一條路,這條路更加單調、無趣,但是難度大幅降低,而且效率也非常高。在幾天時間內,我反覆地讀了第1課100遍後,就已經突破之前學英語的認知了。量變引起質變,讀100遍,它就是和現在讀50遍,過幾個月再來讀100遍,完全不同。
此時我的目標已經更新了,就是讀每一課的100遍。我還不清楚自己能否堅持讀完,畢竟真的是很蠢、很笨的方法啊。我最終確信自己一定能將它讀完的時候,是在第5個月。
前面我幹勁很足,一路高歌猛進,讀到了30多課。但是突然就不想繼續了。我覺得自己英語已經特別好了,驕傲起來了,口語測試滿分,六級裸考還覺得沒難度。加上當時還在自學編程,課也比較多,就懈怠了,有時連續好幾天都沒讀。
只有每次翻開書的時候,看到密密麻麻的「正」字,還有後面空白的地方,就總覺得還有未竟的事業要完成。所以斷斷續續,本該在第4個月就要完成的任務,拖到了第6個月才功德圓滿。
它其實已經不是讀英語這麼簡單的事情了,還涉及到對人性弱點的克服。通過這件事,我也成為了一個能善始善終的人,儘管比原定計劃推遲了近一倍時間,但總算是完成了。
我後來找工作,寫簡歷,就都一直寫這件事。我覺得它可以很充分地體現我的能力和性格特徵,但是沒人欣賞,可能HR沒有這種體會,大概覺得是一件很愚蠢而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不過,我可以說,它真的很了不起。這波操作,我可以吹一輩子。我那本滿是「正」字破破爛爛的《新概念英語3》,仿佛已經變成了一本魔力之書。你需要親身經歷過,才能感同身受,這是難以言表的事情。
能把簡單的事幹好,就不簡單。我做到了,深切地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結果也非常好,功德圓滿之後,恰好有個東歐來的小夥子到廣州,我同學去歐洲的大學交換認識的,讓我陪著一起。我就小試牛刀,在路上和他講英語,巴拉巴拉太順暢了,碰到的中學生都投來羨慕的眼光。
後來,又給班裡的同學做了一次學英語的分享。我原來上臺都是發抖的、喉嚨發緊,但那一天我異常地平靜,因為臺下沒人做過我這麼「瘋狂的事情」,我的英語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同學們聽後,都覺得不可思議,對我刮目相看了。自信,就這麼膨脹起來了,這是我的底氣。
所以,讀《新概念英語》100遍,不僅是學英語,還是學做人的態度、學做事的方法。
有人說,已經讀得很順了,剩下的幾十遍就不讀了。再讀下去,就是浪費時間。
好像是這樣,但請你務必不要半途而廢,100遍就真的要讀夠100遍!
如果第1課你將標準降到80遍,那麼第2課,你就可能會降到70遍,越降越低,最後可能剩下的內容就不讀了。在這個過程中,你人性的弱點沒有得到克服,反而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所以,最終可能會越讀越難,越讀越少。
其次,這課少20遍,那課少20遍,全部加起來,會比完整的讀完100遍,要少個一兩千遍。這個數量,足以將英語水平拉開比較大的差距。
最重要的是,慎終如始,這是成事的基本條件。就算再無聊、再無用,已經做好的計劃,就一定要使命必達。拋下功利心,專注於做好事情本身,你將變成一個更有執行力的人。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無數瑣碎、低效、無意義甚至令人討厭的事情,還有應付類似的人。真正有價值、有意義、高效的時間並不多,所以如何度過佔大頭的低效時間就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通過做重複的一件事,踏踏實實地做好它,我學會了平靜內心和度過漫長等待期的方法。
如果我們把無聊、等待的時間當成是充電期,那麼做到高效地充電,減少損耗,就能讓我們在用電的時候發出十萬伏特的高壓。
我這個號就寫5個月吧,從剛開始的周更,到現在已經能做到日更了,而且每篇動輒都是兩三千字。我要麼不做,一旦開始做就會盡力做好,做得越來越好,都是從讀《新概念英語》100遍開始養成的習慣。
這是一件小事,但是不要小瞧它。踏著我的腳印,去做吧!我相信,你也會獲得和我一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