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灌籃》總製片人:是建圈,不是破圈

2021-01-18 網易體育

2019-09-29 17:54:16 來源: 網易體育

舉報

網易體育9月29日報導:

「如果說第一季是綜藝大於競技,那麼第二季則是競技大於綜藝。」這是豆瓣上對《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的一條評論。類似的點評還有不少:「第二季的

球員水平更高了,剪輯節奏也更快了,看起來更爽,不用按快進。」「就被籃球本身吸引,真的很燃!也通過這個節目學到了很多關於籃球比賽的知識。」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目前在優酷播出近半,記者於近日探訪長沙東方韻動匯的錄製現場,對導演組和明星選手進行了採訪。

在進入到5V5的對抗後,網絡上對《這!就是灌籃2》的普遍反應就是「硬」和「激烈」。《這!就是灌籃》總製片人彭正圓表示這樣的詞正是導演組最樂見的評價。一年前,《這!就是灌籃》開創了競技體育與大型真人秀結合的新紀元,節目模式也反向輸出到海外。但在第二季啟動前,導演組也專門去收集了各方的挑刺兒,反省了綜藝娛樂成分過多、剪輯偏碎題等問題,最終明確了第二季主打垂類業性的定位。「在綜藝和體育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從體育著手,先把專業性做透。不論是嘉賓的配置,還是訓練營的設立,都希望先能得到體育圈的認可,同時真切地能為參賽的球員帶來提升。」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從一開始便設立了街頭派VS學院派的兩大陣營,在總共121位選手中,有40位來自於CUBA,而在本賽季CUBA全明星投票中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也都獲得了節目錄製的直通通道。此外,《這!就是灌籃》與CUBA也使用同樣的口號「放膽上場,不服來戰!」,而能量型維生素飲料戰馬在贊助節目的同時,也將成為新賽季CUBA的贊助商。原生節目與賽事運營的一脈相承,都為第二季的《這!就是灌籃》標記了體育的註腳。

在第二季節目中大受歡迎的朱松瑋,在CUBA也是一位人氣球員。這位身高2米05的汕頭大學大前鋒人稱「汕大杜蘭特」,他表示今夏參加《這!就是灌籃》的最大收穫就是累並快樂——快樂是指結交了很多的朋友,累則指節目組安排的專業訓練含金量十足,高強度的訓練讓球員們完全不認為這只是一場秀。曾短暫效力浙江廣廈、但因傷不得不告別CBA的凱瑞圖也說,其實在節目鏡頭之外,選手們的訓練強度是非常大的,大家極其認真地投入訓練,只不過因為節目的容量問題,這些沒有被大家看見。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的非體育類明星只有白敬亭一人(而他的籃球水平本身也是娛樂圈裡數一數二的,節目中的一記超遠三分球一度引起熱議),除此之外,節目組就沒有在第二季刻意安排其他的娛樂明星。沒有前一季那麼多的流量明星,這一季的節目流量怎麼辦?彭正圓表示,那就從對抗性、競技性、專業性上補回來,「體育綜藝的空間其實並不大,這就更需要去尊重籃球的基本規則。好在籃球這項運動本身的嗨點比較多。」據彭正圓透露,目前為止,第二季的流量效果已超出導演組預期。


節目從8月播出至今,已有15個相關話題上了微博熱搜榜,其中除了#這就是灌籃表情包#、#白敬亭情商#這樣偏娛樂的話題,更多則是#頭盔哥壓哨絕殺#、#王少傑帶傷上場#這樣圍繞比賽進程展開的討論話題,以及像#曬籃球裝備大賽#這樣的泛體育話題。朱松瑋在採訪中表示,選手們在節目中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就跟在運動場上一樣,絕大多數時候就是去心無旁騖地投入於比賽,並不會去顧及綜藝效果,「球員的真正表達就是在球場上!」

如今,各類綜藝節目都在探索破圈之道,然而對於這個熱點話題,總製片人彭正圓卻表示「破圈」並非節目的初始目標:「首先要建圈,得到圈的認可。《這!就是灌籃》只是個放大鏡,讓大家通過這麼一個平臺認識那麼多熱愛籃球的人。如果不專業,根本出不了圈。」在第二季擔任教練的原中國男籃08黃金一帶代表王仕鵬也說:「我們有一百二十幾個球員,他們有一百二十幾種性格,他們的背後還有自己的教練、經理人,所以我希望年輕人通過看《這!就是灌籃》會發現,籃球原來那麼好玩,打籃球原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而是對人有著全方面的考驗的……然後,愛上籃球。」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責任編輯: 楊碩_NS4396

相關焦點

  • 亞體看點|體育綜藝《這就是灌籃3》正在破圈
    伴隨著CBA新賽季的開始,優酷視頻備受矚目的頭部綜藝《這!就是灌籃3》也如約而至。 第一季的《這!就是灌籃》絕對是一個爆款,根據其官方微博的信息,這檔節目播放量突破13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超過44億,在豆瓣由1.7萬人打出8.0分,並被福克斯買下版權,成功創造了一個大熱的IP。
  • 亞體看點 | 體育綜藝《這就是灌籃3》正在破圈
    伴隨著CBA新賽季的開始,優酷視頻備受矚目的頭部綜藝《這!就是灌籃3》也如約而至。相比於上一季來說變化極大,《灌籃3》不僅更新了賽制,還加入了女領隊元素,更是引入了增強比賽競技性的綁定式球隊運營模式,讓娛樂賽場燃起了更多的火藥味,也多了更多的破圈嘗試。
  • 口味王冠名《這就是灌籃3》玩轉籃球圈,提神屬性圈粉年輕勢力
    這一次,口味王憑藉《這就是灌籃3》成功俘獲年輕人! 經過兩個月酣暢淋漓的鏖戰,球賽場面堪比神仙打架的口味王《這就是灌籃3》終於在上周高燃收官。這一季不但有實力小鮮肉球員上演激烈battle,還請到了國籃黃金年代的國手王仕鵬和朱芳雨當教練,王7朱8是多少人的青春呀!
  • 優酷《這!就是灌籃》第三季全面升級 王仕鵬官宣現場約戰周琦
    8月6日,2020優酷年度發布會「酷青春,正當燃」在上海舉辦,體育綜藝爆款《這!就是灌籃》第三季官宣。球星教練王仕鵬現場約戰周琦,這對籃球圈話題人物各自放出狠話。人氣歌手乃萬也上臺助陣,解釋了她的名字就是因為籃球明星羅德曼(球衣號碼91與乃萬諧音),展現女生對籃球的熱愛。
  •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體育綜藝的性感方法論
    就是灌籃》第二季仍然需要考慮在圈層之外的問題。即「如何通過綜藝的娛樂化形式去表現內容」這個垂直細分綜藝需要解決的焦點。這一點,《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的製作方優質娛樂不無經驗,曾經製作過優酷「這就是」系列《這!就是鐵甲》的製片人彭正園在接受《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採訪時表示,相比《這!
  • 提神屬性實力出圈,口味王冠名《這就是灌籃3》點燃年輕新活力
    近期,歷經兩個多月鏖戰的青春籃球成長競技真人秀《這就是灌籃3》(簡稱《灌籃3》)高燃收官。
  • 精品頻出的2020,透出總臺爆款文藝精品的四大「破圈法則」
    而這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懷的文化類節目接連在不同平臺走紅,也足以反映出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探索,及其涉及領域的多樣化。正如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統籌規劃部主任呂逸濤所說:「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創作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責任,也是義務。」在「百綜爭鳴」的市場不斷突出重圍,頻頻破圈,文藝中心在打造「總臺文藝」的綜藝品牌上有什麼秘訣?
  • 《這!就是灌籃2》成功密碼:專業
    9月的FIBA男籃世界盃、10月的NBA中國賽,還有從夏天延續到秋天的多款籃球綜藝節目……這些綜藝當中,最硬核的得數《這!就是灌籃2》,這周六節目將播出第11期,下周就是令人期待的總決賽以及MVP評選,圍觀了一季,謎底就快揭曉。記者曾專程前往節目錄製現場長沙東方韻動匯探班。
  • 數萬人熱議的《這就是灌籃3》,將重新定義體育綜藝
    由此可以預見,《灌籃3》在話題性十足的新賽制下,隨著劇情不斷深入,關注度也將呈現升溫之勢。 重新認識《這就是灌籃》 中國有句古話叫「3歲看大,7歲看老」, 今年是《這就是灌籃》這檔IP問世的第3年,也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年。
  • 《灌籃高手的契約》總製片人王大為:衝刺黃金檔,我選擇相信觀眾
    在12月即將上映的影片中,有一部頗具話題性的誠意之作非常值得關注,它就是由業內獨立製片人王大為傾情打造的大型校園勵志青春電影《灌籃高手之契約》。  《灌籃高手的契約》以高中生江譯追逐籃球夢為主要故事情節,從女性視角講述一個高中球隊克服重重阻力打進高中聯賽的熱血追夢故事。王大為先生既是該片的編劇,同時也擔任總製片人,是12月即將上映的影片中為數不多的青春類題材電影。
  • 紀錄片的破圈與聚焦|何蘇六專欄
    >產業化背景下的紀錄片「破圈」,是一次創新大膽的遠徵,還是一次本性的遠離?「跨界」「破圈」,成為紀錄片產業化探索的關鍵詞,頻頻被提起,並常常成為論壇主題。今春,我受邀主持騰訊短視頻創作聯盟首期大師班圓桌論壇,主題就是「紀錄片2.0時代如何『破圈』」。參加論壇的嘉賓《奇遇人生》導演趙琦、《了不起的匠人》新媒體運營總監張忌安,以及短視頻內容品牌Figure創始人張銳,他們所運營的熱門項目,一定意義上也都是行業「破圈」現象的代表。
  • 《這就是灌籃》橫空出世,體育綜藝距離爆款還有多遠?
    近日,匯聚了林書豪、郭艾倫、周杰倫、李易峰等明星的《這就是灌籃》橫空出世,再度帶給我們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的體育綜藝節目,能夠真正成為爆款呢?千呼萬喚之後,《這!就是灌籃》第一期節目於上周六(8月25日)正式上線。由於節目剛播出不久,目前評分還未完全出來。不過,近日作為導師之一的林書豪在Ins上發文,慶祝節目觀看人數破億,從一個側面佐證了節目的火熱。
  • 《灌籃3》總導演:女領隊的角色就像《灌籃高手》裡的赤木晴子
    《這就是灌籃》第3季劇照  《這就是灌籃》既邀請過周杰倫、白敬亭、李易峰等明星,韋德、林書豪、易建聯等有過NBA經歷的籃球運動員也留下過足跡這一季的賽制偏向競賽賽制,為的就是通過這樣殘酷而真實的賽制,逼出所有人的潛能,「畢竟《灌籃》已經走到了第三季,如果沒有賽制上的升級,很容易讓觀眾產生疲倦,也容易讓教練和隊員一直處於舒適區。」  而這一季就是想鍛造強者更強,通過團隊鍛造出個人英雄,團隊和個人的價值都得到展現。
  • 獨家|青年文學「破圈」:意義與方法
    這是我那個年紀經歷的『破圈』事件,現在追思,『破圈』就是一個文化的效應。」「斜槓」及其不滿「為什麼會有破圈的話題,因為現在的各種專業的壁壘太多了。」「當我們說誰誰出圈的時候,可能我們心目中已經有一個圈了。『破圈』,首先『破』的是我們的心中之謎。」張莉認為,好的文學一旦被整個文化界都關注的時候,首先說明這個人很有實力,他的著作冒犯一部分庸眾,同時也深受各種行內的好評,而不是簡單地標記說他「出圈」了,因為這本來就不是個圈。
  • 下一個「破圈」的綜藝,就是它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破圈吧變形兄弟》(以下簡稱《破圈吧》)。,最令人叫絕的,就是「福樂小哥黑化史」。哪怕你不是這幾位UP主的粉絲,哪怕你沒有看過前兩季的節目,依舊會被這些遊戲環節、綜藝效果逗樂,這才是這檔綜藝之於觀眾的意義。
  • 《這!就是灌籃》第三季求變,成果如何?
    在這樣的變化中,《這就是灌籃3》是否能過獲得一定的突破?從球隊經理到女領隊,破圈嘗試觀眾買不買帳?,甜美可愛的愛豆系小姐姐成為了這一次《這就是灌籃3》中的女性面孔,這檔綜藝的觀眾也不拘泥於男女籃球愛好者,彈幕中,四位小姐姐的粉絲也進入其中,只是結果並不如人所願。
  • 四年了,「新說唱」還剩多少圈要破?
    四年過去了,「新說唱」要做的還是破圈,破一個壁壘更堅實的圈。它不是一個為了面向 C 端洗腦傳播而被重點標出來的熱詞。相反,在愛奇藝大量面向行業內、面向說唱圈的傳播當中,rap star 被頻繁提起。愛奇藝副總裁、節目總製片人車澈不厭其煩地在所有場合強調,發掘、打造 rap star,是《中國新說唱2020》的目標。
  • 節目不只是節目 優酷《這!就是街舞》的破圈之戰
    這兩周以來,優酷《這!就是街舞》項目總負責人劉棟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潛伏」在豆瓣看大家的反應。這是《這!就是街舞》的第三季(以下簡稱《街舞3》)。第三季播出兩集後,劉棟稍微喘了口氣,這一季的促成有太多不得已而為之,但就此做出的嘗試和突破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截至今年3月31日,在優酷平臺看過《這!就是街舞》前兩季的總用戶人數為1.3億,第三季上線後,有60%的觀看用戶是新用戶。「破圈是一定的,這既是從用戶數的角度觀察,也基於很多圈內圈外的評價。」7月下旬、高溫天裡,短暫回到杭州的劉棟如是說。《這!
  • 卸下明星光環,《這!就是灌籃2》靠素人故事還能破圈麼?
    就是灌籃2》第二季項目總監崔少龍介紹,如今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正片剪輯順序調整了好幾次,就是為了能夠在前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展現籃球的專業化與魅力。 相比隔壁騰訊視頻《我要打籃球》的星光熠熠,《這!就是灌籃2》推出了幾乎全球員陣容的教練團,明星方面只有白敬亭一人作為代表。兩檔節目同期PK,對於內容品質的自信想必十足,正應了《灌籃》的slogan:放膽上場,不服來戰。
  • 說著「一起來破圈」的《藍莓孵化營》,這次要破的究竟是什麼圈?
    不過讓網友們最好奇的點在於,說了這麼多遍「你值得被更多人看見」和「一起來破圈」,那這次要破的究竟是哪個圈呢?組項目人要同臺battle的內容,以及這檔新節目有關破圈的「野心」。像她這種已經出道二十多年的前輩級藝人,還願意出現在一檔孵化類節目裡和一些素人同場競技,接受後輩和觀眾們的點評,可以說是「破圈」本人了,這就讓人很難不去期待她之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