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9月29日報導:
「如果說第一季是綜藝大於競技,那麼第二季則是競技大於綜藝。」這是豆瓣上對《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的一條評論。類似的點評還有不少:「第二季的
球員水平更高了,剪輯節奏也更快了,看起來更爽,不用按快進。」「就被籃球本身吸引,真的很燃!也通過這個節目學到了很多關於籃球比賽的知識。」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目前在優酷播出近半,記者於近日探訪長沙東方韻動匯的錄製現場,對導演組和明星選手進行了採訪。
在進入到5V5的對抗後,網絡上對《這!就是灌籃2》的普遍反應就是「硬」和「激烈」。《這!就是灌籃》總製片人彭正圓表示這樣的詞正是導演組最樂見的評價。一年前,《這!就是灌籃》開創了競技體育與大型真人秀結合的新紀元,節目模式也反向輸出到海外。但在第二季啟動前,導演組也專門去收集了各方的挑刺兒,反省了綜藝娛樂成分過多、剪輯偏碎題等問題,最終明確了第二季主打垂類業性的定位。「在綜藝和體育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從體育著手,先把專業性做透。不論是嘉賓的配置,還是訓練營的設立,都希望先能得到體育圈的認可,同時真切地能為參賽的球員帶來提升。」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從一開始便設立了街頭派VS學院派的兩大陣營,在總共121位選手中,有40位來自於CUBA,而在本賽季CUBA全明星投票中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也都獲得了節目錄製的直通通道。此外,《這!就是灌籃》與CUBA也使用同樣的口號「放膽上場,不服來戰!」,而能量型維生素飲料戰馬在贊助節目的同時,也將成為新賽季CUBA的贊助商。原生節目與賽事運營的一脈相承,都為第二季的《這!就是灌籃》標記了體育的註腳。
在第二季節目中大受歡迎的朱松瑋,在CUBA也是一位人氣球員。這位身高2米05的汕頭大學大前鋒人稱「汕大杜蘭特」,他表示今夏參加《這!就是灌籃》的最大收穫就是累並快樂——快樂是指結交了很多的朋友,累則指節目組安排的專業訓練含金量十足,高強度的訓練讓球員們完全不認為這只是一場秀。曾短暫效力浙江廣廈、但因傷不得不告別CBA的凱瑞圖也說,其實在節目鏡頭之外,選手們的訓練強度是非常大的,大家極其認真地投入訓練,只不過因為節目的容量問題,這些沒有被大家看見。
《這!就是灌籃》第二季的非體育類明星只有白敬亭一人(而他的籃球水平本身也是娛樂圈裡數一數二的,節目中的一記超遠三分球一度引起熱議),除此之外,節目組就沒有在第二季刻意安排其他的娛樂明星。沒有前一季那麼多的流量明星,這一季的節目流量怎麼辦?彭正圓表示,那就從對抗性、競技性、專業性上補回來,「體育綜藝的空間其實並不大,這就更需要去尊重籃球的基本規則。好在籃球這項運動本身的嗨點比較多。」據彭正圓透露,目前為止,第二季的流量效果已超出導演組預期。
節目從8月播出至今,已有15個相關話題上了微博熱搜榜,其中除了#這就是灌籃表情包#、#白敬亭情商#這樣偏娛樂的話題,更多則是#頭盔哥壓哨絕殺#、#王少傑帶傷上場#這樣圍繞比賽進程展開的討論話題,以及像#曬籃球裝備大賽#這樣的泛體育話題。朱松瑋在採訪中表示,選手們在節目中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就跟在運動場上一樣,絕大多數時候就是去心無旁騖地投入於比賽,並不會去顧及綜藝效果,「球員的真正表達就是在球場上!」
如今,各類綜藝節目都在探索破圈之道,然而對於這個熱點話題,總製片人彭正圓卻表示「破圈」並非節目的初始目標:「首先要建圈,得到圈的認可。《這!就是灌籃》只是個放大鏡,讓大家通過這麼一個平臺認識那麼多熱愛籃球的人。如果不專業,根本出不了圈。」在第二季擔任教練的原中國男籃08黃金一帶代表王仕鵬也說:「我們有一百二十幾個球員,他們有一百二十幾種性格,他們的背後還有自己的教練、經理人,所以我希望年輕人通過看《這!就是灌籃》會發現,籃球原來那麼好玩,打籃球原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而是對人有著全方面的考驗的……然後,愛上籃球。」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責任編輯: 楊碩_NS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