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等到院線新片的影迷們,流媒體平臺Hulu又給大家放送了一部新片《棕櫚泉》。這部內容和片名一樣清爽的奇幻愛情喜劇如今也在豆瓣「最近熱門電影」欄目中榜上有名。《棕櫚泉》年初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亮相時大受好評,並被片商Neon和Hulu以22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發行權,這個價格打破福斯探照燈影業2016年以1750萬美元買下《一個國家的誕生》發行權的紀錄,《棕櫚泉》成為聖丹斯電影節至今「身價」最高的電影。
輕鬆愉快無負擔的夏日清涼小喜劇
觀眾喜歡《棕櫚泉》的原因:細膩、幽默、有令人感動的地方。觀眾不喜歡《棕櫚泉》的原因:老套路。「困在一天內無限循環」的愛情喜劇概念,1993年的《土撥鼠之日》是開創者,也是該類型的標杆之作。其實不強求「嶄新沒看過的觀影體驗」的觀眾,都忽略《棕櫚泉》的「套路」缺點,因為這部電影真的在老套路中裝入能讓現在的青年有共鳴的話題,譬如什麼叫「明天」,以及「我該如何面對生活」。
奈爾斯和莎拉的相處過程很多幽默又走心的元素。
無限循環過同一天的人們
《棕櫚泉》的故事框架很簡單。11月9號這一天,安迪·薩姆伯格飾演的吊兒郎當青年奈爾斯跟著他女友米斯蒂去參加塔拉和阿比的婚禮。主持婚禮的米斯蒂,發言悶壞了整場賓客。穿著夏威夷風襯衫而且大部分賓客都不知「他是誰」的奈爾斯搶過話筒,嬉皮笑臉地講了一通「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今晚你們找到彼此」之類的話,感動了所有賓客,包括克裡斯汀·米利歐緹飾演的莎拉。
莎拉是新娘塔拉的同父異母姐姐,也是塔拉的伴娘。她一整天都以陰鬱的心情面對這一切,因為家族裡所有的人都認為她一直在糟蹋自己的生活,而她確實也是。莎拉被奈爾斯的發言感動,當她和奈爾斯發現米斯蒂與一個婚禮賓客出軌時,兩人半夜跑到荒郊聊天。突然一個名叫羅伊的人拿著弩射殺奈爾斯,中箭的奈爾斯跑進了山洞,他還不忘告誡莎拉不要進山洞。但莎拉擔心奈爾斯,也跟了進去,然後她昏了過去。第二天醒來,莎拉發現今天依然是11月9日,家人們「又」在籌備塔拉的婚禮。奈爾斯告訴她,進了山洞的人,都沒有明天,因為明天後天大後天都是11月9日,就算他們當天死了,第二天依然會「一覺醒來」,繼續過籌備婚禮的11月9日這一天。
享受熟悉的「今天」還是勇敢走向充滿可能性的「明天」。
如何過今天?你敢面對明天嗎?
這個故事的概念與《土撥鼠之日》是一樣的。但《棕櫚泉》與《土撥鼠之日》不同的地方在於,《土撥鼠之日》只有一人困在一天裡,而《棕櫚泉》有好些人,奈爾斯、莎拉、羅伊明確是,而片中出現戲份很少的角色,如莎拉的奶奶、酒吧裡的女人等,也都隱約表示出她們一直在過「今天」。人一多起來,編劇導演就可以豐富展現每個人對「今天」的態度。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日子,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面對未知的明天。奈爾斯把無數個「今天」過得刺激又充滿喜感,他無須為所有事情負責,甚至不會有喪命危險。莎拉則在無數個令她絕望的「今天」中,找到了自己的問題,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棕櫚泉》用這個奇幻的設定展現出有些青年有酒今朝醉的「又喪又盲目樂觀」的生活態度,但最終,以「摸魚」態度對待今天生活的青年,總是需要找到理由和勇氣,面對未知的明天,面對自己的可能性。這是《棕櫚泉》這部輕喜劇想要傳達的訊息:如果你不滿現狀,證明無論你想找的是什麼東西,都不在「今天」這裡,你該從「今天」學點什麼,去「明天」找找,所以「明天」就是希望。
這部電影是馬克斯·巴爾巴科夫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長片,而劇本最初是由安迪·塞拉在他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寫的。雖然框架很像《土撥鼠之日》,但其實安迪·塞拉更多的靈感來自尼古拉斯·凱奇拿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那部《離開拉斯維加斯》,同樣是兩個困在自己不幸且無方向生活中的青年男女「天涯淪落人」故事。巴爾巴科夫接手劇本後才和安迪·塞拉合作改成現在這個版本。兩人都是影壇新人,能做出這樣的作品,也是很好的開始。
41歲的「三表哥」安迪·薩姆伯格依然能演沒心沒肺小青年角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