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蘭克福,木心寫道,飛越大西洋,倫敦消失,法蘭克福出現,機組人員沒發任何表格,心裡有點癢兮兮。登錄一個不設防的國家……畫廊主、餐館老闆、咖啡廳領班都一口流利英語。坐在楓樹下的木頭長凳上,喝微甜的蘋果酒,將香香的臘腸送入口中……
木心決意在此結束這部詩及俳句集,並題名為《雲雀叫了一整天》。
木心(1927年2月14日 --- 2011年12月21日),原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詩人、文學家、畫家。1927年生於烏鎮東柵。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木心先生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時,木心在故鄉浙江烏鎮逝世,享年84歲。木心是陳丹青的導師。木心先生,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
《從前慢》摘自《雲雀叫了一整天》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
《五月》
你這樣吹過,清涼,柔和
再吹過來的,我知道不是你了
——木心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生,浙江烏鎮東柵人。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但隨後又轉到與他的美術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間被捕入獄,囚禁18個月,所有作品皆被燒毀,三根手指慘遭折斷。獄中,木心先生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扎特與巴赫。
文革結束後平反,任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上海市工藝美術中心總設計師,上海市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以及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
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長居美國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
出版了12本小說、散文和詩集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慾》《雲雀叫了一整天》《會吾中》;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
木心先生的畫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是20世紀的中國畫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該館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與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國文學史教程》。
木心先生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人物和傳奇式大師。
其學生陳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時代都會出類拔萃。」一批當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深受其藝術影響。
《獄中筆記》片段
「我還沒有像我在音樂裡所表達的那樣愛你」——我突然想起了這句話。現在我在這個牢房裡,完全沒有辦法找到華格納的原文,雖然我相信這和他原來的詞句差不多。音樂是通過自身的消失構成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在其最深處和本質上,音樂和「死亡」是最接近的。我在四十歲之前沒有過寫回憶錄的計劃,儘管盧梭最後的一部作品《孤獨漫步者的幻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屠格涅夫的《文學回憶錄》是那麼單薄的一個小冊子,開始我感到不一定非讀不可,沒想到它如此引人入勝。至於我自己,我仍然遵循福樓拜的忠告:「呈現藝術,退隱藝術家。」
——木心先生《獄中筆記》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時,烏鎮還未醒來。沒有等到一天後的冬至,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先生,因病在故鄉與人間匆匆而別,享年84歲。
木心一生,堪稱傳奇——從烏鎮到上海,從上海到紐約,再從紐約重回故鄉。84年,始終孑然一身,惟有文學與藝術相伴。
當記者問起「木心先生在最後的時光有沒有外出」時,木心花園周圍的多數人這樣回答:「木心是誰?」他們不曾知道,就在這個凌晨,一位傳奇的老人孑然離開,為中國文化界留下了永遠的哀傷。
螢窗夜讀 | 欄目
回覆你喜歡的作者,我們將把他的作品推送給更多的人
點一盞燈,在靜謐的夜讀一段生活之美的心經,
裡面有你,有我,有平淡生活裡不平凡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