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怕沒有新聞,所以今天柯文哲的心腹蔡碧茹帶著郭臺銘的發言人以及王金平的人去選委會了解聯署規則。比如中秋節上班不上班之類。行程通知了記者,於是記者就問,是不是下定決心了。蔡回答說,是的,想好了就會做的。郭的發言人還想說的更含糊一點,被蔡帶了風向。
盛傳郭臺銘中秋要出來選。柯文哲說,我還沒有收到郭臺銘的月餅。月餅是一個隱喻,代表中秋起事。
藍營的人於是自我安慰,郭臺銘其實還在天人交戰。郭辦不斷的添發言人。明顯是要選的動作。郭的發言人多了,一票美女兵團。但似乎智囊沒有添加。於是郭的發言人到處回應蜚短流長,如果沒有蜚短流長,便創造蜚短流長。郭吸收的教訓,就是不談政策了。
一個大老闆的原以為的煥然一新的政治之路,此刻,有點落入下流。郭辦發言人的嘴炮再厲害,也解釋不了,郭臺銘究竟要幹什麼,是的,大家其實都知道無非他想選大位。
但問題,他選大位幹什麼,以及怎麼幹。顯然,有點不知所謂了。
估計哪怕挺郭的沈富雄吳子嘉怕是也解釋不下去了。
郭臺銘作為有錢人,或許任性慣了,這次失敗遭遇的挫折與屈辱,使之非取不可,帶著點賭氣的意味。目的性變得極端的時候,初衷可能就不重要了。郭辦的人如今發言都是你們國民黨如何如何。言下之意,已與國民黨毫無關係。難免不叫人想起當初授予郭臺銘榮譽黨員的時候,郭那番振興國民黨的豪言壯語。
別人哀莫大於心死,郭臺銘霸道總裁習慣了,估計字典裡是沒有哀與心死這兩件事情的。
所以初選後,郭臺銘轉換風格,至此幾乎不再公開發言,看似沉潛。但卻放任自己的發言人到處參加節目,做出明明獨立參選必然之勢,口頭上卻始終不予確認。
與之同時,在換瑜的杯弓蛇影中,韓國瑜不僅聲勢大跌。似乎遭受了凌遲之刑。這似乎也是郭辦冷眼旁觀中,默默達成的復仇。
而韓國瑜則幾乎無法抵抗,畢竟郭臺銘還沒有脫黨,所以打重了被罵追殺,不去打,又怎麼甘心任由郭臺銘如影隨形的反殺。
新北造勢,是韓國瑜近期終於活泛過來的動作。雖然又被馬英九被噓的風波帶偏了方向。但韓造勢的成功,至少打消了國民黨換瑜的疑慮,韓國瑜向國民黨展示了肌肉,即便傷痕累累,也是有肌肉的。國民黨如今害怕一切肌肉,當然更害怕在迫在眼前的。於是,風向又帶了回來,以前還想保持對於郭臺銘的曖昧。現在逐漸明朗開來。
因為韓國瑜和國民黨都發現,一旦三足鼎立,其實這個局勢對於韓國瑜並不算壞,因為韓國瑜的支持者是固定的,對於國民黨來說,給一些首鼠兩端的參選人有了兩個候選人加持的選擇。
事情壞到一定程度,反而有了轉機。
反之,郭臺銘歹戲拖棚,選民們已經不耐煩了,郭最近民調跌了九個多點。人們逐漸發現,原以為郭臺銘似乎帶來希望,而實際毫無希望。
他有發言人,卻沒有團隊。他未來似乎更依仗的是藍綠不明的柯文哲,而柯文哲因為沒有核心價值觀所以算計更深,他們打的是選戰,但他們顯然已經不打政策。
假如談打選戰,藍綠不是一樣。
他與王金平眉來眼去,但王金平壓根就已經邊緣化了,王過去依仗的地方勢力迅速的倒向韓國瑜。老王實際上已無本錢了。但老王唯一能耐的,就是通過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言辭與決心,卻換取政治聲量。
估計也就是郭臺銘還能高看王金平一眼了,王則以堅持選到底的態度,回應以郭臺銘。王是老派政客,他懂得越是弱勢越是不能鬆氣的道理。
蔡英文的好日子也暫告一段,,兩岸關係操作到極致,但也算利多出盡。然後呢,她的親密戰友陳明文丟了300萬,她自己的博士論文也說不清楚下落。大陸步步緊逼的政策開始奏效,民進黨帶給臺灣社會的疼痛越演越烈。
而綠營中獨派勢力更是躍躍欲試的搞分裂。
連陳水扁都不甘寂寞的喊,別逼老子再去選。
恐慌情緒消退,人們就會理智的去想,如果大家都爛的話,還是回歸自己顏色的屬性。藍綠歸隊,對於郭柯王可不見得是好事情。宋楚瑜的前車之鑑在那裡,強人如宋省長,又能如何。
所以郭臺銘選不選呢。還真難說。
一個人可以失敗一次,假如再次在同樣的事情上失敗的話,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郭臺銘是商人,性格上倒也百折不撓。但問題是,這齣好戲,已經被自己拖壞了。好像他準備了所有的條件,比如第三勢力的整合,也期待到最佳的結果,比如韓國瑜的衰弱。
但依舊沒有快活到自己,因為時機過了。
這一局的結果,很像是丟色子。打到最後,所有的條件都不成立,非要玩下去的話,就看運氣吧。
連勝文最近發文,說當年選臺北市長,大家說選錯了人,應該選丁守中,後來丁守中真出來選了,內部又鼓譟不如選蔣萬安。連勝文說民進黨就是在操作藍營老是陷入這種換人疑雲之中,使中心思想不得確定。
韓國瑜也以此為感嘆。
道理雖是如此,但也確定自己不要有這麼多的槽點。
國民黨整合到位,韓國瑜收斂一點,三足鼎立,然後靜等民進黨出包。
怕是國民黨唯一的獲勝方式吧。
好吧,總之這齣戲已經爛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