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生報導網宜賓訊(龔敏 喻茂林 肖宏林)"老師好!""你好,同學!"在高縣的各個校園裡,待人有禮,行為規範的良好習慣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近年來,高縣教育和體育局深入貫徹落實高縣縣委關於開展黨員幹部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安排部署,以實施制度建設行動、環境建設行動、平臺搭建行動為抓手,推進了教體系統黨員、幹部和師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讓良好行為習慣蔚然成風。
圖為:高縣教育和體育局機關大門
實施制度建設行動 分層分類細化任務標準
制定細化依據
每年6月,高縣碩勳中學在組織初一新生報名時都會給學生布置一項特別的假期作業:學習德育常規教育工作指南手冊《與更好的自己相約》,完成手抄報、徵文、手工作品、攝影作品、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等作業。"通過布置假期作業,讓新生在進入碩勳中學之前,提前了解學校歷史、文化、辦學理念等。開學之後,學校將對新生們進行測試,了解學生們是否掌握了手冊內容。"碩勳中學校長餘華勇介紹。
圖為:高縣碩勳中學校家長進課堂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碩勳中學通過"會診式"的常規管理,讓學生在儀容儀表、精神氣質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同時,學校積極探索以"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級、參與管理學校"為特徵的自主德育模式,組建了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包括團委會、少先隊大隊部、自主管理學院。
"打造契合實際的自主管理模式,以悅讀學院、善美學院、衛健學院、明禮學院、和安學院、陽光學院、藝術學院、文禮學院為主,囊括了學習、生活、安全、活動等方面,從細處落實師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餘華勇說到。
圖為:高縣碩勳中學校畢業學生感恩
在推進師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要求下,高縣制定了相關的實施細則。在聚焦黨員、幹部和師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針對存在的問題,從局機關、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分類制定了良好行為習慣實施細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更是明確指出:小學德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高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蘇德強介紹到:"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如在局機關制定十大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細則,列入機關工作制度和年度工作要點;在學校立足本校實際,制定《教師行為準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好家長常規》等,細化良好行為習慣,使養成教育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完善考評機制
12月初,高縣落潤中學優秀學生榜單上的學生名單有了新變化。上一學月在操行、德育、學習、文藝、勞動、體育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獲得了上榜資格。最美學生、德育之星、德育進步之星、學習之星、文藝之星、體育之星……每一項都是對學生的極大鼓舞。
從2014年開始,落潤中學一直在落實"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的德育主題;2016年在此前的基礎上提出了"八好常規"。隨著主題實踐的不斷深入,2018年,落潤中學在"八好常規"上有了新的延伸,確定了"八好⊕"的新主題,包括吃好飯、走好路、睡好覺、說好話、做好操、掃好地、寫好字、上好課、理好發、穿好衣等內容。
圖為:高縣落潤鎮初級中學校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
"近兩年,學校把重點放在吃好飯、做好操、掃好地三個方面,結合'光碟行動',要求學生們在就餐的時候做到'三無語',不發出聲音;同時,舉辦廣播操評比活動,各班級進行比賽;在衛生方面,每天檢查三次教學場地的衛生。"落潤中學副校長秦燁介紹。
依據完善的考評方案,針對每一項進行考核,高縣通過建立《素質教育檔案》,記錄每一位黨員、幹部、師生行為習慣的轉變,促進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並將測評結果納入綜合評價等級的評定。
蘇德強介紹,根據要求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對突出人員進行表彰激勵,對後進人員開展談心談話,將養成教育列入對學校的年終督導評估,納入黨建工作目標考核,納入對教職工的日常管理等。
在常規考核方面,從教體局層面將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納入日常督查,針對機關幹部、教師和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定期篩選較為突出的共性問題和明顯的個性問題,適時通報不良行為習慣,動態調整問題清單,實現問題整改閉環管理。
實施環境建設行動 多措並舉營造濃厚氛圍
今年,高縣逸夫小學在運動場打造出了花卉園、蔬菜苑、開心農場等活動區域,學生們分年級進行了布置。紅花綠植點綴著青磚矮牆,帶給人無限的安靜舒適之感。
圖為:高縣逸夫小學校學生實踐場(一)
逸夫小學創新規劃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把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內容與學校"和善文化"相結合,讓師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機融入到學校文化和黨建陣地建設中,創建了禮儀走廊、黨員示範基地、"和善"文化牆等。"把文明禮儀內容合理規劃到校園文化中,讓禮儀要求進入教室、辦公室,呈現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用環境規範學生行為。"高縣逸夫小學校長譚豔介紹。
為了讓良好行為習慣紮根在學生心中,從2019年開始,良好行為習慣展演成了逸夫小學的常規活動,每個班級會根據不同的特色進行展演。
圖為:高縣逸夫小學校學生實踐場(二)
譚豔介紹,除了展演,學校還利用國旗下的講話、電子顯示屏、班隊活動、學校創文宣傳欄、班級板報、家長會、教師微信群、家長微信群等進行大力宣傳,營造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氛圍,通過優化環境達到良好育人的目的;同時,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學校特色培養體系編入學校大課間活動操中,利用大課間行為習慣操,讓學生在輕鬆的兒歌中,從優美的習慣操中,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內化學生的行為。
近年來,高縣積極強化環境育人功能,一方面將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與文化建設、星級美麗學校創建、文明校園創建和黨建陣地建設等有機結合,在走廊過道、辦公室、運動場、宿舍等公共區域,工作牌、筆記本、工作手冊、LED顯示屏等載體,支部活動室、黨員書吧等活動陣地中張貼、印製、宣傳;一方面鼓勵學校將師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培養體系編成順口溜、編入學校大課間活動操,讓師生在更加輕鬆的環境中自覺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培養,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實施平臺搭建行動 多點發力強化自律意識
建設規範活動平臺
每天早上,高縣碩勳幼兒園負責當天小廣播的小朋友都會早早地來到幼兒園進門通道平臺,朗誦兒歌、表演節目。"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更多的小朋友創建一個表達、表演的空間,同時,希望小朋友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碩勳幼兒園園長何湘說道。
圖為:高縣碩勳幼兒園禮儀隊
在碩勳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每一項活動都是帶著意義的。何湘介紹,讓小朋友高質量地度過一天,不僅體現在活動、探索、學習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對小朋友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良好行為習慣影響人一生的發展,碩勳幼兒園堅持開展教師主題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等;開展教師教學六認真督導、教學技能大比拼、基本功大賽等活動,進一步規範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習慣,從教師出發,讓教師去影響孩子。
高縣各個學校評選出優秀共產黨員、最美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道德模範等榜樣典型,讓他們去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同時注重把養成教育融入教師入職、黨員入黨、幹部任職等儀式和學生入學禮、入隊禮、入團禮、開學禮、畢業禮、成人禮等"六禮",讓習慣成為規範、成為自然。
圖為:高縣復興鎮初級中學校習慣訓練
圖為:高縣復興鎮初級中學校儀容儀表檢查
建設家校共育平臺
今年秋期開學,高縣復興中學舉行了家長座談會,共謀學生發展,共建責任校園。"學校會定期舉行家長會,和家長溝通學生在家裡和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復興中學校長黃旭華說:"堅持家校共育,家長和學校一起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10月14日,碩勳中學開展了以"與法同行,家校攜手,為孩子護航"為主題的校園安全教育主題班會,邀請了黨員家長們走進班級,和班主任一起向學生普及安全相關知識。
家校共育是碩勳中學一直堅持的教育方式,"百名教師進千家,千名家長進校園"。"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開展家訪活動,由班主任、黨員教師、黨員家長、優秀學生幹部、共青團員組成的家訪團到學生家裡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特別是建卡貧困戶家庭學生的情況,對他們給予幫助。"碩勳中學校長餘華勇說道。
"學校還組建了家長黨小組、家長講師團、家長志願者隊,讓家長進學校、進課堂,深化了家校合作模式。"
堅持家校共育,打造家校共育平臺,高縣各學校持續開展了"好習慣伴我行""做文明禮儀小使者""小手拉大手,告別陋習和文明握手"等活動,讓幹部職工和廣大師生深入家庭、社區和農村,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傳播者和監督者。"學校加強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雙向反饋學生在校、在家表現;倡導家長設立'親子日記',每天把對孩子表現的評價、建議或期望寫在日記本上,記錄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和心路歷程,通過日記形式與孩子平等交流,克服傳統說教給孩子帶來逆反心理,讓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大增強。"
圖為:高縣復興鎮中心小學校隊會課展示
建設課題調研平臺
近年來,高縣結合學區聯盟、教育信息化、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堅持搭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課題調研平臺,鼓勵和指導學校開展課題研究,形成了《培養小學生日常行為好習慣,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傳統禮樂文化之小學生校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實踐與研究》《踐行"八好"常規, 做最美學生》等一批優秀課題調研成果。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循序漸進的,高縣通過實施"三項行動",為教體系統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提供了制度細則,形成更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為促進全縣黨員、幹部和師生健康成長、進一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業務素質、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確保教體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