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年前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中,有一位叫王寶強的俗家弟子,那時候王
寶強還是個孩子,每天都要凌晨就起床跑步,練功,十分的艱苦。不
過王寶強不怕吃苦,在少林寺一待就是6年。
在少林寺中,王寶強最初的三年都是基本功練習。對於這一點,王寶
強的父母從來都沒有否認過他,也從來都沒有對王寶強說過「你認命
吧」這句話。雖然他們只是普通平凡的農村人,但是去尊重孩子的意
願,尊重孩子的理想。
從少林寺出來之後,王寶強便在影視圈打拼,不過當時的他只能幹
幹苦力噹噹背景板,一點成名的苗子都沒有。青澀憨厚的王寶強很難
適應娛樂圈的爾虞我詐,因此在搶資源方面也比不過人家,一年下來
事業沒有一點進步。
02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就是這幅憨厚的樣子,居然成為了王寶強事業的轉折點。
2003年王寶強被導演李楊看上拍攝了一部《盲井》,這部電影也改
變了王寶強在演藝圈的生涯,讓他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新人、法國第5
屆杜維爾電影節「最佳男主演獎」,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
人獎」,以及第2屆曼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而這一個個獎項的背後,不僅有導演的提攜,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於王
寶強的支持。王寶強的父母是很多家長都值得學習的,很多家長也都
希望孩子在今後可以有好的成就,但是前提是家長需要去尊重孩子.
03
為什麼要尊重孩子?
第一,孩子會變得有主見。
我們在尊重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自己會變得勇敢和獨立。如果我們
很多事情都代替他去做,把他很好的保護起來,那麼孩子就缺乏更多
的歷練,從而失去逆境中奮鬥的精神。當他們面對挫敗感的時候,會變得膽小和怯懦!
第二,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
尊重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父母完全接納的,是被無條件愛著的。
因此,孩子喜歡跟父母在一起相處,願意把自己的困難與心事跟父母
傾訴,甚至可以很好的度過所謂的青春叛逆期。
第三,孩子思維會更加敏銳。
有些父母喜歡控制孩子的思想,而這樣的做法直接導致了孩子的思維
變得遲鈍。因為孩子不敢綻放自己的想像力,只會按照父母的角度去
思考問題,尊重孩子,讓他按照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實踐,去承擔
後果,他的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敏捷,思想越發開闊,成長也更加迅猛。
04
那怎樣才是尊重孩子呢?
照顧孩子,就像照顧花園一樣,好的父母,就像園丁,而不是木匠。
木匠的工作,是將自己手中的材料,塑造成符合自己期待的產品,有時
候會毫不留情地切割掉一些部分。園丁則恰恰相反,在照顧花園時,他
為植物創造了一個備受保護的培養環境,耕地施肥來創造肥沃的土壤,
以滋養整個生態系統,讓不同植物交相更替,始終生機勃勃。與木匠打
造的好椅子不一樣,一座好的花園會不斷變化,以適應不同天氣與季節。
愛孩子並不是給他們一個目的地,而是為他們的旅程提供養分。希望你也可以成為孩子心中最棒的父母。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