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第一才子,19歲中進士,青年有理想,中年搞投機無善終

2020-12-28 老餘讀書

1

1415年正月,京城大雪紛飛。

錦衣衛首領,皇帝面前的紅人紀綱提著好酒好菜,破天荒的遞給了天牢裡的犯人,這位心事重重的犯人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回想著自己夢幻的一生,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最後是這樣的結局?

不一會兒,大醉不醒。錦衣衛便打開天牢,將這位犯人拖了出去,扔在了漫天的雪地裡,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縉,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這一年他47歲。

2

解縉是名副其實的才子,19歲便中了進士。

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全國統考前幾十名,50多歲的範進,在省裡中了個舉人,還那樣的興奮癲狂,你就知道,19歲的解縉在全國考試中,中進士有多牛了。

何等的英雄少年,在上京城之前,解縉在家鄉江西就已經很有名氣了,這名氣還傳到了京城,甚至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老朱還百忙之中抽空接見了他,詢問了他的生活情況,接見儀式在熱烈友好的氣氛中結束,一顆政治新星將冉冉升起,起碼當時人是這麼認為的。

此時,正是血雨腥風的政治環境,天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正辦的如火如荼,老朱這個皇帝你知道,你不去惹他,他都會找上門的主,可解縉沒有退縮,表現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骨氣和良知,主動去惹這位瘟神。勇敢的上書(著名的《太平十策》)朱元璋,針砭時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理念,並給老朱畫了一張太平盛世的偉大藍圖。

當時人都認為解縉瘋了,竟然敢主動去摸老虎屁股,但老朱一反常態,居然沒有找他麻煩,世人皆驚,為何解縉還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解縉不僅活下來了,還因此名滿天下。

但這給了解縉一個錯誤信號,認為老朱不敢拿他怎麼樣,他在後來的開國元勳李善長的案件中,他再次不畏權威,敢於說真話,重新把之前的壯舉複製了一遍,這下老朱真的火了,把他直接趕回了老家江西,並放言,十年後再用你。

在沿著3年前進京趕考的路線,解縉灰頭土臉的走在回家路上,榮華富貴也只是夢一場,沿途的景色和來時無異,22歲的他始終想不明白:

讀書不就是為了天下蒼生嗎?做官不就是要仗義執言,為國出力嗎?為什麼說了幾句實話就要受到如此的處罰?這到底是何道理?那些溜須拍馬,整天不幹實事的人卻牢牢把握著權勢,而像我這樣的忠心報國的人卻要遭到這樣的待遇,這到底是為何?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得到後再失去。京城的繁華、眾人的敬仰歷歷在目,而現在面前的,是破舊不堪的老屋,是滿眼的風吹敗柳,解縉的心在慢慢的變化著,他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會失敗?

才學不夠?不!我19歲便中了舉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膽量不夠?不!我仗義執言,敢摸老虎屁股;那是什麼原因呢?對!是的,幼稚!我太幼稚了!我根本不知道官場是個什麼地方,信仰和正直在朝堂之上是沒有市場的,要想獲得成功,只有迎合皇帝,使用厚黑學,抓住每一次機會,才能活在朝堂上,你看那些手握權柄的人,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7年之後,解縉終於找到了答案,找到了那把鑰匙,那把通往他想像中成功彼岸的鑰匙。

是的,他變了,從一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了心中的真理,不畏強權的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為了仕途,可以犧牲原則,可以丟掉尊嚴,可以溜須拍馬的投機主義者。

3

黑暗的世界啊,我把我的靈魂賣給你,我只想得到榮華富貴。黑暗收下了他的靈魂,給了他一次機會。

他知道,老朱的十年之期不靠譜,要飛黃騰達還得靠自己,他依靠先前的關係網,不斷向皇帝上書要求得到官職,但老闆已經從朱元璋變成了朱允文了,通過關係,解縉最終在翰林院做了一個小官。

但此時,朱允文的叔叔朱棣已經打到了京城,解縉現任老闆朱允文眼看就要倒臺,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老闆還是到處都是的,解縉收拾包袱,直接跑到了城外朱棣的營帳,投靠了新老闆朱棣。

從此,明朝第一才子成了朱棣的寵臣,開始了自己傳奇的後半生。

朱棣之所以器重解縉,因為他知道,解縉確實有才,有大才,只有他能完全自己的夢想——修書,修一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書。

要修的這部書不是一本,也不是一部,而是涵蓋古今,包羅萬象,此書之外,再無他書的書!

這是個極費錢耗力的工作,和現在一樣,人們只愛看些小說,但經史子集的正經書,也是很少有人看的,在出版業還不發達的當時,一本書出版後也很容易失傳,特別是那些不傳世的書籍,就像武林秘籍一樣,隱匿在深山老林之中,不為人所知,這就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找。

1403年,朱棣造反成功的第一年,就把這個累死人不償命的工作交給了解縉,此時他34歲。

朱棣還搞了全國總動員,從各地召集了上千人的編修隊伍,全部交給解縉,朱棣確實沒有看錯人,這樣的活只有解縉能幹,他合理的安排各種工作,採購、辨析、編寫、校對有條不紊的進行,每次編完一部分,解縉都要親自審閱、校對,並提出修改意見。

過程中,朱棣還不斷的抽時間來看望並給予幫助,在1406年4月,朱棣專程來看望日以繼夜的的修書人員,並親切的詢問了解縉生活上、工作中有哪些困難,解縉表示感謝領導關懷,一定再接再厲,把工作完成的更出色,不辜負領導的期望,不辜負全國知識分子的關注。

在無數人的努力下,終於,歷時4年,在1407年大書修成,此書收錄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種書籍七八千種,共計11095冊,22877卷,370000000(3億七千萬)多字,全部由手工一個一個字的抄寫而成。

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佔卜、儒釋道、戲劇、工藝、農業,涵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成就,這不只是一部書,而是中華文明的寶庫。

更為難得的是,以解縉為首的明代知識分子,以兼容並包態度和博大的胸懷,拋開了一些人為的思想意識形態,採集了幾乎當時所有的珍貴文化資料,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朱棣將之命名為——《永樂大典》

這不僅僅是一部書,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一種文化傳承,自強不息的精神。要是沒有這部書,很多古籍將不復存在,好多書在民間已經失傳了,比如《舊唐書》、《舊五代史》,直到幾百年後,在清宮收藏的這部《永樂大典》裡,這些古代經典才又摘錄出來,流傳於世。

解縉不愧為明代第一才子,他的功業不亞於金戈鐵馬的將軍,他的武器就是手裡的那隻筆,誰說書生無用?筆下亦顯英雄本色。

4

修完《永樂大典》,解縉的輝煌到達了頂點,但不久就被貶到了廣西,當時的廣西可沒有什麼旅遊資源,更沒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一片莽荒之地。

為什麼會這樣?

不怪別人,只能怪解縉自己。

此時的解縉早已經不是當年為名請命的少年,那個為國效力的單純的讀書人已經死去,從他收拾行囊義無反顧投奔朱棣開始,他已經是一個躍躍欲試的政客。

在歷史長河中,這其實也不算什麼,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但解縉後來的結局告訴我們,不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事,這句話用到現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過時。

是的,解縉從生下來,就是擅長做學問,而不擅長搞政治。你看他的昏招就知道了:

1、他積極的捲入了老朱家的繼承人問題的漩渦中;

2、早早的選邊站,結果就是成了另一邊的活靶子;

3、向皇帝上書說另一方儀仗隊有問題,超出了皇子的規格;

4、拜訪太子,不報告皇帝。

終於,朱棣忍不住了,說解縉結黨營私,直接下獄。

1415年,錦衣衛紀綱給朱棣看犯人名單,朱棣一眼就看到了解縉的名字,然後淡淡的說:解縉還在嗎?

深諳權利暗語的紀綱就知道了皇帝的意思,於是,開頭的一幕就出現了。

5

解縉就在那場大雪裡,結束了他的一生。

雪白的雪覆蓋了他的身體,雖然他的心早已不再潔白,但不管他的選擇是對是錯,但他的才華無與倫比,他主編的《永樂大典》保留至今。

這樣的成就,足以讓後人銘記。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才子解縉:悲劇是他的宿命嗎?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首屆內閣的第一任首輔,若不出「意外」,那麼只看這兩個頭銜,我們大概可以預判他的仕途應該是令一般人望塵莫及。然而,偏偏「意外」就發生了。和預判大相逕庭的是,解縉的仕途浮沉多舛,人生也是高開低走,最後以慘死收場。當我們復盤他的人生,就能發現解縉的悲劇並非偶然。
  • 文章憎命達——明朝大才子楊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明朝三才子之首的楊慎吧。其實從這首廣為傳誦的詞中,我們可能猜知他大概是位 「意氣豪邁自瀟灑,無拘無束過人間,千古風流多少事,且寄閒情於閒說」的大咖牛人。是的,他的確很「牛」!他不僅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一位朝中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
  • 明朝才子解縉,被錦衣衛扔雪中凍死,他的書法告訴我們低調很重要
    七歲時,別人家孩子還在拿著木棍地上畫小烏龜時,他閒著沒事已經可以吟首詩,作篇賦,令隔壁的迷妹二花心潮澎湃了。十二歲就通讀了四書五經,箇中經文義理,爛熟於心。基礎紮實後,又經過六年沉澱,慢慢發育,秀操作的高光時刻已然來臨。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八歲的他參加江西鄉試,旗開得勝,名列榜首,高中解元。
  • 《你好布拉德》 青年理想與中年危機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然而四十多歲的布拉德卻陷入了迷茫。中年危機,本質上是生活可能性的喪失,雖然還有時間,但是能夠真正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體現在布拉德身上:他覺得,世界猶如戰場,而自己同學的世界卻像是個遊樂場。他自己終究還是很難到達上面的一個能夠享受特權的階層,生活就是這樣了,不管是不是自己曾經理想的,它已經很難改變了。
  • 明朝進士—徐九齡
    明朝初年,徐氏先祖原本當塗縣人,後因軍功,實授世襲百戶,洪武初年奉命遷遼東海州衛,隸屬海州衛右千戶所。世代承襲,有祖先徐振,多行善事。徐振子徐府(東軒),原衛海州衛儒學生員,後經鄉試,中武舉,又以軍功,獲世襲千戶。徐府後來做到京營參將和寧前參將。徐府有六子,其分別為徐九章、徐九齡(徐兩泉)、徐九思、徐九成(徐兩松)、徐九德、徐九鍇。
  • 500年前的殺妻案,兇手竟是明朝第一才子
    1521年,「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已經五十一歲了。三年後,他會孤獨地死在姑蘇城外的那個桃花庵。不過此時的他,當然還是一無所知而快樂地唱著那首《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 大明第一才子,被活埋了
    後世將他與楊慎、徐渭合稱「明朝三大才子」,這三人除了才氣爆棚,命運也都顛沛流離,曲折離奇,恐嚇著你。在解縉死後很多年,他當年的同僚好友楊士奇為他寫墓志銘,追憶往事,說他七歲就能賦詩,還寫得相當不賴,十歲日誦數千言,能終身不忘。
  • 1415年,大明第一才子的非正常死亡
    後世將他與楊慎(點我)、徐渭(點我)合稱「明朝三大才子」,這三人除了才氣爆棚,命運也都顛沛流離,曲折離奇,恐嚇著你。在解縉死後很多年,他當年的同僚好友楊士奇為他寫墓志銘,追憶往事,說他七歲就能賦詩,還寫得相當不賴,十歲日誦數千言,能終身不忘。
  • 南京的大雪曾成就了東晉才女 凍死了明朝才子
    他告訴記者,「金陵四十八景」中,和「雪」有關的只有一景,就是「石城霽雪」。雪景只有一處,可能與南京自古以來冬天不怎麼下雪有關。據介紹,宋代畫家宋迪畫了「瀟湘八景」後,全國各地文人紛紛效仿,用「八景」來概括自己所在地的風景名勝。明代晚期的南京著名畫家,名列「金陵六家」之一的郭仁畫過一套《金陵八景圖》,其中就有一景是「石城瑞雪」。
  • 被活埋的大明第一才子:離重獲自由,僅隔著朱棣的匆匆一瞥
    後世將他與楊慎、徐渭合稱「明朝三大才子」,這三人除了才氣爆棚,命運也都顛沛流離,曲折離奇。唐伯虎:我為啥沒入選「明朝三大才子」?這哥仨:你還不夠慘!解縉死後很多年,他當年的同僚好友楊士奇為他寫墓志銘,追憶往事,說他七歲能賦詩,還寫得相當不賴,十歲日誦數千言,能終身不忘。
  • 唐伯虎是名動天下的才子,為什麼一生都沒有中進士?
    不僅僅是參與的人有意思,而且這場舞弊案更有意思,竟然是子虛烏有的,它就是明朝弘治十二年的徐經科考舞弊案。弘治十二年,參加會試的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因才名在外,已經連續考了三次了,是狀元的有力爭奪者,但是因為其總有離經叛道的思想,被很多人打壓,只中了二甲第七名。江南四大才子中,除文徵明還沒有過鄉試,祝允明、徐禎卿都參加了本次會試,可謂是群星薈萃,但是除王守仁外,其餘都落榜了。
  • 賈雨村的進士跟曾國藩的同進士有何不同?來自皇上的鼓勵與戲謔
    賈雨村趕上了會試,而且考中了進士。 原來,雨村因那年士隱贈銀之後,他於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從明朝開始,由於參加考試的人太多,在參加中央會試之前,還有兩輪淘汰賽,順利通過這兩輪考試的才有資格參加中央的會試,第一輪是縣級的統考,考中的稱為秀才。有秀才資格才能參加第二輪省級的統考,考中的叫舉人,舉人才擁有參加中央三年一次的會試。
  • 在周星馳的電影中祝枝山滑稽荒唐,而歷史上的他到底有多厲害
    說到江南四大才子,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唐伯虎!」而說到唐伯虎,很多人腦中浮現的是周星馳的著名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那個瘋瘋癲癲但有情有義、文武雙全的「華安」唐伯虎。但在這部電影中,同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卻被塑造成了一個丑角,貪財好色、無才無德,滑稽荒唐讓人很難喜歡。不過我們並不能因為一部虛構的喜劇電影就對歷史上的祝枝山有刻板影響,和電影中的草包完全不同,祝枝山本人是才華橫溢的大才子。
  • 19歲新人洞房花燭夜,才子有感而發寫詩送愛妻,念完嬌妻捂嘴羞澀
    19歲新人洞房花燭夜,才子有感而發寫詩送愛妻,念完嬌妻捂嘴羞澀蘇軾的妻子是王弗,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1055年,19歲的蘇軾正在四川的青神古中書院學習,為科舉考試提前做準備。
  • 吳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
  • 明朝歷史有影響力的名臣名將
    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後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南明朝廷追贈他為太保、加諡號忠襄。 洪武二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要事務。解縉因為才學高而好直言被忌憚,他寫的文章雅勁奇古,詩豪宕豐贍,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尤其擅長狂草,與徐渭、楊慎一起被稱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等。
  • 明朝進士程昌、程啟充
    少時從學於其兄程杲,後又受業於樂平程楷,正德三年(1508)春中進士,正德八年(1513)升任山西道監察御史。當時福建沿海海寇猖獗,民受其害。於是受命巡按福建,恩威並用,平息了海賊。正德十三年(1518)奉命兼管雲南、四川、陝西諸道之後,又屢建功績,嘉靖六年(1527)升四川按察使,兼提督學政,以德治蜀,不事刑法,使其所轄境內安然無患。
  • 明朝第一才子,被人們稱為一代流氓,晚年留下了一首詞,如今成千古絕唱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卻被人稱為一代流氓,因為勸阻皇帝認爹,被貶到邊疆30年。晚年寫下一首詞,成為千古名詞,幾乎人人會背。
  •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徐渭
    作為永樂大典的總編官,解縉被公認為博學第一(印象中當年明月大神對解縉的評價不高,說他人品不好…但德和才是分開的嘛~)。徐渭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少年時期的傳奇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我還不知道唐伯虎兄有八個老婆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徐文長智鬥地主、徐文長智懲貪官之類的故事。雖然傳說十分動聽,但我卻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都是假的。因為真正的徐渭先生,是沒有精力去幹這些閒事的,在三十歲之前,他一直忙著幹一件事——考試。
  • 中國19歲青年平均身高175.7cm,東亞第一,你差多少?
    在過去的35年裡中國19歲青年的身高增幅位列全球增幅第一。我國19 歲男性平均身高是175.7cm,19歲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63.5cm,男女平均身高均位列東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