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Fuki
由鄭爽領銜主演的網劇《我的保姆手冊》於11月12日正式上線,並迅速登上全網熱度排名首位,截至目前播放量已超過4億,成績喜人。
《我的保姆手冊》講述了AI少女Saori遇到傲嬌當紅男星蘇達浩後,這對歡喜冤家在娛樂圈的層層陰謀下共同成長,並相戀的故事。
該劇作為國內首部AI題材網劇,融合了科幻、偶像元素,題材比較新穎,在科幻題材作品嚴重匱乏的中國實屬難得。然而《我的保姆手冊》的問題也很突出,有不少觀眾反映該作的劇情老套、即視感強,並沒有期待中的創新,儼然一部娛樂圈甜寵偶像劇。
劇中的AI女主角Saori身為AI智慧機器人,為了檢測新搭載的愛情模塊的完整性而選擇穿越時空體驗戀愛。然而在穿越後,Saori搖身一變成了男主家的新任保姆,先是女主幫男主暗中解圍,緊接著男主英雄救美,和普通人類間的戀愛故事別無二致。本應著重討論的AI設定卻被忽視,主角人設不夠豐滿。聲稱是大陸首部AI題材作品的《我的保姆手冊》,其言情佔比卻遠高於AI,不禁讓一些觀眾感到貨不對板。
鸚鵡君以為,這部作品「跑偏」的最主要原因在於主創並不理解何為AI,更不知道如何將AI設定融入創作。
首先,AI像人,卻不是人。AI,即為人工智慧,簡單來說AI就是追求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從前的機器人是理性與計算的集合體,但AI技術賦予了它們前所未有的感性,使得它們與人類更相近。
當一部機器無限接近於人類時,它便脫離了傳統機器的範疇,仿生人應運而生。時至今日仿生人仍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存在,人類無法界定其在倫理道德層面的位置,人們希望仿生人可以幫助人類解決難題,更害怕仿生人過度智能,終有一天會取代人類的統治地位。
人類渴望探索AI科技的上限,卻又忌憚著AI。於是,天馬星空的影視作品理所應當的成了探討人工智慧的最好載體,歸根結底,AI題材影視作品的出現,正是基於人類對未知物種的一種探索。
而《我的保姆手冊》的問題在於,這部作品只借了AI題材的框架,內在卻仍停留在偶像劇層面。女主角這樣一個AI角色除了擁有一些機器人特有的能力以外,與人類毫無差別。整部劇主題缺乏深度,創新意識不足,沒能夠就AI設定做出有意義的探討和摸索。
不如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作品都是如何運用AI題材的。
世界上第一部討論AI問題的影視作品出現在1927年的德國默片《大都會》,該片首次提出了與人類極其相似的機器人這一概念。
此後的幾十年裡,AI題材影視作品如井噴一般出現,內容深度不斷上升。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AI的認知也發生顯著變化,從初期的樂觀、期待而轉變為懷疑、恐懼。例如利用複製人地位討論人性和價值觀的《銀翼殺手》,通過人工智慧系統討論人類情感本質的《她》,還有主打仿生機器人意識覺醒概念的美劇《西部世界》等等,這些作品都通過AI設定,以宏觀的視角來討論自由、倫理、種族以及包容。
今年發售的互動電影遊戲《底特律:成為人類》又將AI題材帶進了一個新維度,玩家可以通過扮演三位機器人主角,通過一次次選擇決定他們的未來,並見證當機器人擁有了情感後,世界將會變成如何。
AI題材可以探討的內容、方式極多,然而再回顧國內市場,譬如上個月鸚鵡君總結的近期國產AI題材作品《我的機器人男友》《完美芯機人》,以及昨天上線的《我的保姆手冊》,無非都是將AI設定與偶像題材融合,只在形式上加入科幻元素,本質上卻在原地踏步,暴露了現階段業內貧乏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鑑於歷史原因,科幻題材一直是中國市場的短板,多年以來中國市場的科幻題材作品數量稀少、質量良莠不齊。但隨著影視產業題材逐漸飽和,中國無論如何也逃避不開科幻這一重要題材類型。不可否認的是,科幻市場絕對是未來的一片藍海,只要運用得當,便可以得到1+1>2的驚人效果。
而目前從業者們應該去做的,就是打開思路,放棄創作模式化作品,避免作品同質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大膽嘗試更多「配方」。「科幻+」不該只是「科幻+言情」,更不該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言情。
【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同步入駐
●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一點資訊
知乎 豆瓣 網易 騰訊
影投人「焦點計劃」線上報名通道全面開啟!
120部頭部作品,精準對標主流網際網路視頻平臺,聚焦導演、編劇、藝人,打造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第三方內容評估、定製發行平臺同步上線!
關注公眾號點擊下方菜單了解詳情~
各式合作,發送【姓名+來意+聯繫方式】後臺勾搭
影投人微信:yingtourengf
官方電話:010-62231601-805
官方郵箱:yingtoureng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