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還剩下最後的兩天。
這幾天休假在家,忙碌了一整年,突然閒下來卻有些不知所措。一個人的時候會回想這一年究竟忙了些什麼,可翻來覆去的答案總是讓自己不滿意。每天高強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囤積的越來越多,記住的越來越少,忙亂了生活,忙丟了自己,到最後竟然找不到這一切的意義。而就在幾天前的晚上,在已經爆滿的硬碟裡隨意翻看到了這部電影,我想這是上天的指引。
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病房裡兩位垂暮老人的故事。他們一位是億萬富翁愛德華(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白手起家有錢有權的孤家寡人;一位是修車工卡特(摩根·弗裡曼 飾演),年輕時為了家人放棄了歷史教授的夢想,生活清貧但家庭幸福。他們身份懸殊卻都身患癌症,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一次次化療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
修車工卡特是個有信仰的人,他堅信世間萬物都是造物主的傑作,善良的人在死後可以上天堂。在病房無所事事的時候他想起大學老師曾經布置過的一項作業——列出自己的遺願清單。這個想法吸引了愛德華的注意,於是二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開始了追夢之旅……
據說在一項千人調查中,96%的人不願意知道自己的死期。生命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如果走到生命盡頭,我們會怎麼選擇?我們的遺願清單又會是什麼?影片讓我反思了很多,生命充滿無限可能,而我們的選擇應該是:為了自己,活在當下。
卡特決定放棄治療和愛德華完成遺願清單這件事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妻子指責他自私,放棄了家庭,放棄了孩子。那一刻卡特憤怒了,他曾經是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啊!當最後的活著都是為了別人而活的時候,卡特終於意識到該為自己活一次了。我們每個人何嘗又不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肩上的負重越來越重, 我們要贍養父母,撫養子女,經營家庭,規劃工作……這些事情佔據了我們幾乎全部的精力,我們好像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夢想。工作可能不是自己喜歡的,遇到的人可能是氣場不合的,但生活和心情終究還是自己的。所以多愛自己一點,讓自己活得開心一點,哪怕只是睡前十幾分鐘的閱讀,哪怕只是周末一個小時的瑜伽,哪怕只是雨天午後一杯濃香的咖啡。
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金錢麼?當愛德華和卡特來到喜馬拉雅山腳,準備登山瞻仰神跡卻被告知天氣不允許登山,最早要等到明年開春。這時候他們缺的不是金錢,是時間,生命沒有給他們可以等到明年的機會。大學畢業後想去很多地方,那時候就想等以後有錢了再去。結果工作了有錢了,卻沒有時間了。喜歡的書總想先買下來,等手裡的工作忙完了再看。結果工作永遠沒有盡頭,那本書早已束之高閣落滿塵土。想去運動健身,結果辦了健身卡又給自己找了一堆理由,最後對著鏡子裡走樣的身材感嘆歲月真是把殺豬刀。現在的我們還年輕,看似最富有的就是時間,但時間真得是稍縱即逝。今天是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莫讓時光荒廢歲月蹉跎。有夢就去追,有情就去愛,給自己列個清單,然後一件件去實現,感受生命的快樂和滿足。等死亡真正到來時,我們可以笑著對這個美好的世界說再見。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誰都無法下結論,所以人生才豐富有趣而值得期待。
死亡是什麼?我們更無從知道。總會有一天,謎底會解開。
那麼,不要拖到最後,就在生和死的這段路途上,儘早敞開心靈。或許,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豆瓣影評
站在2017年的門口,心中充滿期待。一切還都是未知,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別猶豫,勇敢地去生活,去微笑,去感恩,去擁抱,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2016年的最後一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我們2017再見!
附上一段電影片段: